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789|回复: 44
 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5-7-12 21:00:4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 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来龙去脉

 [复制链接]
作者:梁文 源自:读书人

  按照国际惯例,在每一份战后签署的和约中都包括战争赔偿的内容。这种由战败国向战胜国缴纳的赔偿,款额往往大得惊人,如1894~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胜的日本就通过《马关条约》以战争赔偿的名义从战败的中国清政府手中掠走白银两亿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在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却没有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缴付赔款!

  更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受战争破坏远较中国为轻的东南亚国家却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赔偿,其中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得赔款分别为2亿美元、5。5亿美元和2。23亿美元,甚至连当时尚未统一的越南南方吴庭艳政权也获得了赔款3900万美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还是让历史本身作出回答吧。


一:张群曾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大声疾呼:“决不放弃我们对日要求应得的赔偿!”

  1945年8月15日,伴随着广播中日本天皇裕仁停战诏书的公布,在中国大地上飞扬跋扈了整整十四个年头的太阳旗颓然坠地──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取得了胜利。1945年9月2日上午10时,日本代表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在德意日法西斯三国轴心集团中,日本是最后一个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在此之前,意大利与德国已分别于1943年9月3日和1945年5月7日向盟军投降。

  从表面上看,日本是在包括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的行动在内的盟军联合打击下乞降的,但实际上,对促使日本投降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贡献最大、损失也最大。据统计,在这场历时持久的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1000亿以上。

  面对如此惨重的经济损失,要求罪魁祸首日本给予中国战争赔偿是天经地义的。中国政府对此态度相当明确,当时的国民政府外长王世杰在阐述战后中国对日基本政策时指出:尽管中国不主张采取狭隘的报复主义,但就赔款问题则“应一本正义与公道之要求,以从事解决。”为此,中国政府特意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和统计战争中各项人力、物力损失的情况,以便对日提出赔偿要求。中国要求日本赔偿的政策与盟国战后对战败国总的政策是一致的。

  早在1945年2月英美苏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时,便制定了要求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给予盟国战争赔偿的原则。规定德国应赔偿200亿美元,其中100亿归苏联,80亿归英美,20亿归其他国家。战后,英、美、法、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德国的赔偿以盟国从各占领区拆迁工业设施抵偿。同时,对于追随德国与盟军作战的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五国同样提出了赔偿要求。1947年2月10日盟国与上述五国计立的和约中规定,意、罗、保、匈、芬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希腊四国赔偿2。55亿、3亿、0。7亿、4亿和3亿美元。对于日本,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在日本投降后成立了一个赔偿委员会,专门协商日本赔偿问题。

  1945年11月5日,该委员会一致认为,为了剥夺日本进行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决定加重日本的战争赔偿。方式是把日本工业设备的一大半拆迁给各战争受害国作为赔偿。为此,指示各国分头调查、统计战争期间的损失,以便具体确定赔偿的方案。

  1947年10月25日,经过两年多的调查核实,同盟各国向日本提出了索赔要求,总计金额为540亿美元,中国也在其中。但是在赔偿如何分配的问题上,各国意见不一,英国要求占有赔偿的25%,美国要求34%,苏联要求14%,法国要占12%,澳大利亚要占28%,仅这几个国家,还未包括受害最重的中国的要求,分配比例总和已超过了100%。中国在会上以“受害最久,牺牲最烈”为由据理力争,坚持应获日本赔偿总数的40%,但各国不依,仅同意占30%,此后各方争执不休,问题一拖再拖,久而未决。国民党政府由于忙于打内战,因而后来对日本赔偿的分配问题也就无心顾及了。

  不过,国民党政要张群在1947年9月9日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外交报告中仍大声疾呼:“决不放弃我们对日要求应得的赔偿!”这充分表明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态度。而日本方面,直到旧金山对日和约签字,从未向任何国家提起过战争赔偿问题。这中间一晃就是四年。


二:美国为称霸世界,操纵旧金山,会议把中国拒之门外
  1951年7月12日,美国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并在7月20日向同盟各国发出了召开旧金山会议的邀请函,从而把一度被搁置的对日和约问题再次提上日程。但是,令世界各国大为惊讶的是,在美国起草的对日和约草案中所列的对日作战国家的名单中没有中国,其后中国也没有收到出席旧金山和会的邀请函。这意味着中国──这个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作战中历时最长、贡献最大、损失最重的国家,将不得参加盟国对日和约的拟定和签署工作。旧金山和会把中国关在了门外。

  毫无疑问,美国是策划将中国排除在对日集体缔约之外的主谋。此举的出笼与当时美苏对立的国际形势及美国战后称霸世界、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战争中壮大起来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急于在世界建立“美国式的和平”,充当世界的霸主。

  但是战后实力同样强大的苏联以及在苏联影响下在东欧建立的一系列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打破了美国的梦想。美国便在“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幌子下,纠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与苏联展开角逐。于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曾经并肩浴血奋战的昔日盟友开始分道扬镰。

  至五十年代初,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已经形成。此间发生的国际事件如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爆发,东、西德的分裂以及朝鲜三八线的划分,无不被打上美苏冷战的时代烙印。其中,中国事态的发展最典型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

  从1947年至1951年,对中国人来说的确称得上是天翻地覆、江山易主的4年。这期间,点燃内战战火的蒋介石退踞台湾;而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则于1949年10月在北京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面对中国形势的变化,美、苏两大战后强国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苏联于1949年10月立即承认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美国则极力否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执意拉扯着日趋末落的蒋介石政府。为了平衡新中国的诞生给资本主义阵营带来的冲击,就必须在远东重新扶植一个新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选中了日本。

  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亚罗尔在一次演讲中公开宣布:“今后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这标志着美国对日政策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由战后初期的抑日变为扶日。此后,美国走上了重新武装日本的道路。

  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点燃了美苏两大阵营间的第一次武装冲突。随着美国和中国先后的介入,朝鲜战争已由单纯的内战升级为一场国际战争。美国为了打赢这场所谓“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战争,急欲启用日本这一反共先锋。为此,美国力主尽快与日本缔结和约,解除对日本的军事管制,恢复其主权,以便使日本尽快加入反共的行列中。召开旧金山会议的建议,就是在这种火药味极浓的气氛中提出的。

  但是,由于美苏对中国政府的认同不一,在邀请国、共哪一方出席旧金山会议的问题上双方发生了争执: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张由台湾蒋介石政府参加和会,这遭到了苏联政府的坚决反对。

  眼看旧金山会议有搁浅的危险,美国为了早日实现其扶日反共的目的,竟然置中国作为主要战胜国的权益于不顾,借口盟国对中国政府的认同有分歧而单方决定不邀请中国代表出席旧金山和会,主张中国应在会外与日本单独缔结和约,对于将由中国哪一方与日本缔约,美国强调“应由日本去决定”。这种把中国排除在对日和约谈判之外并且给予日本选择缔约对象权利的做法,使中国在对日和约问题上失去了主动地位。

  中国海峡两岸对美国无视中国权益的作法均表示了强烈的反对:7月16日,蒋介石在台湾发表谈话指出:“中国被拒绝参加对日和约签字,乃破坏国际信义之举,政府决不容忍。”8月15日,周恩来外长代表新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了抗议,指出将于9月4日在旧金山召开的对日和约会议,背弃了国际义务,中国不予承认。

  然而,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一意孤行,于9月4日~8日召开了有52个国家出席的旧金山会议,并操纵会议通过了对日和约。旧金山和约是很不公正的条约,它把对日作战的起始时间定为1941年12月7日,从而抹杀了中国人民自1931年9月18日起,特别是1937年7月7日至1941年12月7日这几年对日寇的单独抗击的历史。同时,和约在赔偿问题上极力宽大日本,只是泛泛地规定:“日本国对战争中造成的损害及痛苦,将向盟国支付赔偿。”对于具体数额根本没有提及,同时对战胜国的赔偿要求作了原则上的限制:即只能“利用日本人民在制造上、打捞上及对各该盟国的贡献的其他服务上的技能与劳作,作为协定赔偿各国修复其所受损失的费用”,而且必须在“日本可以维持生存的经济范围内进行”。

  这种重重限制的赔偿规定就是以日本人的劳务充作赔偿,实际上是变相减免日本的战争赔偿,与1945年盟国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加重赔偿的原则是相抵触的。因而遭到了亚洲、欧洲正义国家的反对。

  除了中国、朝鲜、越南未被邀请赴会外,缅甸和印度拒绝出席会议,而出席会议的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会后拒绝签字。这样,由于中、印、苏等国的抵制,当时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是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

  9月18日,周恩来外长代表新中国政府严厉谴责了旧金山和约,指斥它是“一个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敌视中苏,威胁亚洲,准备新的侵略战争的条约”。同时声明,“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然而,与新中国政府扞卫民族权益的严正态度相反,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为了争得与日本缔约的所谓“正统地位”,转而承认旧金山和约,追随美国的意愿走上了与日本单独缔约的道路。1951年9月12日,台湾当局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表示:台湾当局愿意以旧金山和约为蓝本与日本签订双边和约。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北门茶客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北门茶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5-7-12 21:06:15|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三:日本利用旧金山和约玩弄花招,美国推波助澜,台北为争正统放弃赔款
  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旧金山和约,极大地改善了日本战后所处的不利地位,因而11月26日,日本国会便非常痛快地批准了这个和约。与旧金山和约同样给日本带来好处的,即日本对于中日双边和约缔结对象的选择权。日本当时的首相吉田茂很兴奋地宣布:“日本现在有选择媾和对手之权,对于如何行使此权,应考虑客观环境,考虑中国情形以及其与日本将来之关系,不拟轻予决定。”言下之意即日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权利谋取最大的益处。事后证明,吉田政府的确在这个问题上绞尽脑汁,大做文章,极尽阴险、奸诈之能事。为了等待时机,日本政府在与中国缔和问题上采取了拖延的对策,但为了防止盟国指责它蓄意拖延,吉田政府煞费苦心地搞了一个民意测验,让日本国民就同北京还是台北缔结和约表态,但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哭笑不得:支持与台北或北京缔约的比例一模一样,均为38%,而余下的24%则是无所谓的。这样,吉田政府便以民意难辨,难以作出决断为由,理直气壮地拒不表态,静观事态的发展。而私下里针对台湾急于与之缔约的心理,不时散布一些可能与北京缔和的言论。1951年10月25日,蒋介石派驻日本代表董显光拜会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冈崎胜男,询问有关缔约的事宜。冈崎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国现在若与贵国订立双边和约,势将引起大陆中国国民对我之仇视”,因此,“我们现在的政策是要慢慢等待时机,以待日本实现独立自主后,研究何时同中国签订和约或选择中国的哪一方问题,我国历来尊重中华民国政府,遗憾的是,中华民国政府的领土只限于台湾。”言下之意似乎是并不准备与台湾方面缔约。五天以后,吉田在日本参议院的演讲更让台湾心惊。吉田公开表示:“如果中共在今后三年内提议根据旧金山和约与日本讨论缔结和约,日本政府自然愿意谈判并缔约,丝毫不会提出反对。”事后吉田还在会见董显光时表示:“日本不能忽视大陆上四亿五千万中国人的感情。”日本政要的一系列言论,使台湾当局如坐针毡,台湾当局为了保住所谓的正统地位,一方面连续电令驻美大使顾维钧策动美国对日施加压力,一方面又在草拟的对日和约当中广作让步,特别是在日本方面尤为敏感的赔偿问题上更为明显。如草案中规定:中国“承认日本国如欲维持足以生存之经济,则其资源目前不足以完全赔偿所有此类损失及灾难,同时并承担其他义务”,因此,只要求“利用日本国民为中华民国从事生产打捞及其他工作,以作为补偿。除此以外,中华民国放弃一切赔偿要求,放弃该国及其国民因日本国及日本国民在作战过程中所采取任何行动而产生之其他要求。”这个草案已初步放弃了日本赔偿,仅仅保留了一部分劳务补偿内容。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又处处小心谨慎,生怕惹恼了日本,丧失了缔约的机会。有个小插曲充分表现了这一点,即当驻美大使顾维钧遵命与美方交涉后,美国合众社发了一个消息,内称顾大使对日本拖延双边和约表示不快。台湾外交部闻讯大惊失色,立即查询此事,并发表否认声明,指称电讯报导有误等等,由此可见台湾诚惶诚恐到了何种程度。由于美国当时出于反共目的,在亚洲奉行的是扶日而不弃蒋的政策,因此,在台湾力争与日本签约的问题上给予了大力支持。1951年11月5日,美国白宫表示:“坚决反对日本与中共拉笼关系之任何企图。”此后又于12月10日,派旧金山和约的主要策划人之一,负责对日缔约的杜勒斯作为特使赴日,以促成日蒋和约而对吉田政府施加压力。杜勒斯直接了当地要求日本与台湾缔约,并威胁道:“如果日本政府不同中华民国签订和约,美国国会就不批准旧金山条约。”在美国的强硬干预及台湾方面作出了重大让步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才“不情愿”地改变了态度。12月24日,吉田表示不承认共产党中国,愿与台湾缔结和约。1952年1月30日,日本委任河田烈为中日和谈首席全权代表赴台,与国民党政府外长叶公超进行双边谈判。1952年2月30日谈判正式开始,至4月28日和约签字,前后进行了正式会谈3次、非正式会谈18次,历时67天。谈判期间,日本方面又一次暴露了其阴险、狡猾的面目。战争赔偿问题是和约的重要内容,因而在这个问题上争论十分激烈。根据中方起草的和约草案,在赔偿问题上只要求日本对中国提供劳务补偿,其他赔偿已经放弃,这是台湾当局作出的重大让步,而且与旧金山和约的原则一致。但日本对此却坚决反对,蛮不讲理地坚持台湾可以根据旧金山和约没收日本在华财产和资产作为补偿,不应再提劳务补偿的要求。由于双方观点相差悬殊,谈判多次陷入僵局。不仅如此,日本仿佛把战败国的身份忘在了脑后,竟多次提出自己起草的和约草案,气焰嚣张至极。而台湾方面在谈判初期自恃有美国撑腰,认为只要美国以不批准旧金山和约相威胁,便不难最终迫使日本就范,因而在谈判中据理力争,态度甚为坚决。对中方草案只作细节修改,重大原则毫不让步。谁知至3月下旬,风云突变,美国先于3月20日,操纵国会以66票对10票批准了旧金山和约,后于4月16日宣布旧金山和约将于4月28日生效。美国的行径对台湾当局来说不啻于背后一刀。因为美国国会承认旧金山和约,使台湾在对日谈判中失掉了最有力的王牌;同时,美国限定了和约生效时间等于给了日本有力支持。因为一旦和约正式生效,日本解脱了战败国的束缚,恢复了主权,在对华缔约问题上将更为主动,这对台湾来讲极为不利。在这种形势逆转的情势下,蒋介石政府为了赶在旧金山和约生效前与日本达成和约,被迫在赔偿问题上作出全面让步,于3月25日决定放弃全部赔偿。仅在条约草案中列入下述文字:“日本承认其赔偿之义务,我方亦承认日本无力作出全部赔偿,为此……我方宣布放弃以劳务进行赔偿之要求。”然而,得了势的日本变本加厉,居然抓住台湾方面急于签约的心理,对上述行文也不接受,坚持在和约中取消有关赔偿问题的条款,否则采取拖延的方法,拒不谈判。台湾当局无可奈何,于4月12日答应了日本的要求。但是,蒋、日和约的最后签字直到4月28日下午3时才告完成,此时距旧金山和约生效仅仅还剩7个小时。因此,在蒋日和约的正文中通篇找不到赔偿二字,其相关内容仅是在和约以外的议定书中加以确认的。议定书第一条乙项原文为:“为对日本人民表示宽大与友好之意起见,中华民国自动放弃根据旧金山和约第十四条甲项第一款日本国所应供应之服务之利益。”另一处相关内容是在和约正文附录的记录中,原文是:日本国全权代表:“本人了解:中华民国既已如本约议定书第一项乙款所述自动放弃服务补偿,……是否如此?”中华民国全权代表:“然,即系如此。”蒋日和约的缔结,引起了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1952年5月5日,即和约签字一周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严正声明:“对于美国所宣布生效的非法的单独对日和约,是绝对不能承认的;对于公开侮辱并敌视中国人民的吉田蒋介石和约,是坚决反对的”。并且指责蒋介石所谓放弃赔偿要求的允诺是“慷他人之慨”,中国政府和人民绝对不予承认。四、中日邦交正常化联合声明指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中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27分,当那架银白色的总统专机掠过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机场降落的一刹那,以中美苏三国为基点的国际战略新格局便诞生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实况,通过卫星向世界各地进行转播。这次行动改善了自1949年10月1日起中美间相互敌视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大地震。受到冲击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国东部近邻日本。面对美国180度的急转变,一贯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措手不及,当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是歪着嘴看完电视转播的。但是政治是排斥感情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佐藤内阁深谙此理。尽管内心不满,但为了跟上美国的步伐,日本政府在尼克松访华后,便秘密地委托东京都知事美浓部在访华时给周恩来总理捎信,表示佐藤首相“要求亲自访华”。谁知当即被周恩来以“佐藤政府说了不做”为由加以拒绝,并宣布中日谈判不以佐藤为对象。佐藤政府碰了一鼻子灰。周恩来回绝佐藤的试探,并非表示中国不愿与日本复交,相反,新中国早在1949年6月20日便发表过迅速准备对日和约的社论。仅仅因为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承认蒋介石政权并与之缔结非法和约,才导致中日两国长期的敌对。尼克松总统访华后,形势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中日历史上遗留的问题,因此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日恢复邦交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总之,现在到了火候,要抓紧。”周恩来回绝佐藤,一方面体现了欲擒故纵的外交策略,一方面也是对长期敌视中国人民的佐藤政府的一个惩诫。果然,6月17日,佐藤荣作内阁被迫下台,7月7日,田中角荣内阁登场。田中在就职当天便表示了要与中国恢复邦交的愿望。对此周恩来于7月9日迅速作出了反应,他在欢迎也门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的宴会上专门加了一句:“田中内阁7日成立,在外交方面声明要加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随即又让中日友协副秘书长孙平化借率领上海舞剧团在东京访问演出之机,转告田中:“只要田中首相能到北京当面谈,一切问题都好商量。”当时日本政府要想恢复中日邦交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对待中国一再坚持的中日复交三原则(三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另一个就是有关日本战争赔偿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在不承认日台条约时已强调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者杀害了上千万中国人,使中国蒙受数百亿美元的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损失。中国拥有要求赔偿这些损失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日本对中国的赔偿数额将相当大。日本既然避免不了这一问题,便转而指望中国高抬贵手。为了探摸中国的态度,预先就双方的争执点达成谅解,需要一个从中穿针引线的人。当时日本公明党委员长、正在访华的竹入义胜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1975年竹入义胜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了他于1972年7月25日与中国方面会晤的细节:“我把我们的意见全说了,共有十几条,并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赞成这些意见,事情就好办了。……周总理最后问我,假如我们接受你们的建议,日本政府会采取行动吗?于是,我就从北京打电话给田中先生,请他作出决断。田中回答‘行’,很干脆。最后一次拜会周恩来总理的时候,周总理拿出一份打印文件并对我说‘这基本上是我们关于日中联合声明的原始方案。’我很吃惊,内容和后来的日中联合声明差不太多。”竹入义胜的活动为中日邦交谈判打下了基础。关于日本战争赔偿的问题,在中方草案第七条这样写着:“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放弃对日本国要求战争赔偿的权利。”但是在日后中日联合声明的正文中行文有了个别改动,去掉了“权利”二字换上了“要求”。外交文件上的一字之差,往往掩盖着谈判桌上的翻云覆雨,唇枪舌剑。在中方放弃赔偿的问题上,中日双方果然有一场短兵相接的较量。1972年9月26日,田中首相抵达北京的第二天,中日两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轮外长谈判。当谈判进行到中方草案第七款赔偿问题时,日方代表高岛忽然狂妄地声称,根据1952年日本与台湾缔结的和约,日本战争赔偿问题已经解决,因而不存在中国放弃什么赔偿权利的问题。同时对中日间终止战争状态等提法一一表示拒绝,会谈因此不欢而散。次日,周恩来会见田中,一反前一天温和的态度,以严厉的口气谴责了日本的行为。他说:“听了今天上午外长会谈的汇报。高岛条约局长是破坏日中邦交正常化来的吧。日中邦交正常化是个政治问题,不是法律问题。高岛局长是搞讼棍那一套嘛!我不认为高岛局长的意见是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的本意。”同时周总理对中日赔偿问题再次重申不承认台湾的允诺,指出:“当时蒋介石已逃到台湾,他是在缔结旧金山和约后才签订日台条约,表示所谓放弃赔偿要求的。那时他已不能代表全中国,是慷他人之慨。遭受战争损失的主要是在大陆上。我们是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出发,不想使日本人民因赔偿负担而受苦,所以放弃了赔偿的要求。”“毛主席主张不要日本人民负担赔款,我向日本朋友传达,而你们的条约局长高岛先生反过来不领情,说蒋介石已说过不要赔款,这个话是对我们的侮辱,我们绝对不能接受。我们经过50年革命,蒋介石早已被中国人民所推翻。高岛先生的说话不符合你们两位的精神。”面对周恩来总理义正辞严的声明,田中一行垂头丧气,连晚饭都吃不下去了。第二天,中日联合声明起草小组再次开会,高岛一上来便对他上次的言行表示道歉,声言日本国民对中国放弃战争赔款的要求深为感动。至此,由于战争赔偿问题引起的风波方才平息下去。不过中方体谅到日本方面的难处,同意将声明中有关赔偿的“权利”一词换为“要求”。1972年9月29日上午10时20分,中日两国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声明第七条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至此,中日两国间悬而未决长达27年之久的赔偿问题,以中国政府的大义放弃而画上了句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纸帆船 发表于: 2005-7-26 07:17:1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8-15 18:20:08|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投降了!

  ──六十年前华文传媒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报道

□钱钢   “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摘自艾青《人民的狂欢夜》小镇,破收音机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然而此前5天,消息就传开了。10日下午,东京广播:“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赞成之联合宣言所列举之条款……”约6时,重庆的中央广播电台收到了从日本和欧美传来的新闻。  有一群中国老百姓,在重庆崇文镇的一家小杂货店外听到这消息。当时住在那镇上的《大公报》记者陈纪滢在回忆录里写道,那时收音机贵重罕见,住着不少官员和军政机关的崇文镇,也只有三四台。其中的一台,是一个爱玩弄机器的杂货店老板自己组装的,打开时“吱啦吱啦”响,勉强听清,平时几乎无人理会。可那天傍晚则不然了:  ……不一会儿功夫,商店门前,便被人群挤满,左三层右三层,大约有二三百人之多,引颈驻足,倾耳细听。因为是重复的广播,而且声音急昂激动,所以人人听得清楚,人人面部表情在欢欣中有严肃。我目睹若干上了年纪的听众,一壁听,一壁眼中淌着眼泪,还有哭出声音来的。……   日本投降了!延安漫天通红有两位著名诗人描绘了那一夜的延安。一位是萧三,《国际歌》的中文译者。8月15日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了他的《延安狂欢夜》,注明“10日子夜后于文化沟”写成。  作者写道,已经吹过熄灯号了,人们大半都已就寝。忽然山上山下,人声异常嘈杂。又听锣鼓喧天,有人甚至乱敲铜盆──   整个延安起了骚动。男女老少涌出窑洞。延河两岸岗山,野火漫天通红。(扫帚、草褥都拿来烧了!)……同一个晚上,艾青写下《人民的狂欢夜》:感激传染着感激欢喜传染着欢喜个个都挺着胸脯高高地举着火把跟随锣鼓队涌向街市……所有的门都打开迎接欢乐款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重庆欢乐种种《中央日报》报道:在重庆城内,晚上7点左右,日本投降的消息被美国新闻处证实。美军总部的大孩子们首先跳了起来!《国民公报》报道:从美军总部里涌出嘻嘻哈哈的美军官兵,开着吉普车,在街上往来穿驰。有两辆吉普车各拖着一部黄包车跑,两个车夫,坐在车厢里和美军共饮美酒,喜笑颜开。  到处是“号外!号外!”的喊声,到处是人们的读报声:“日本无条件投降!”张贴着《中央日报》号外的墙前,万头攒动,连不识字的赤腿汉也挤在里面,雨样的汗水把每个人的衣衫都和周围人的衣衫黏在一起。  《国民公报》描绘:一部扎满红彩的公共汽车,上面站着一个个化装的人。路人和儿童向车上爬着,最后上去了一位,全身素装,扎着一只大翅膀的和平女神,一手举着火炬,一手摇摆着中美英苏的国旗……各娱乐场所门前人山人海,许多年轻的小姐太太们,每遇到盟友便拥抱跳舞,旁观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伸着食中二指,做着V字型,向美军喊着:“顶好!顶好!”   所有的记录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纪滢回忆录里的《小镇所见》:大约8时左右,也就是所有镇民知道日本确实(“确实”二字非常重要,因为自抗战以来,人们对于战事消息,已有存疑习惯)是投降了,告诉了家人与普遍传播于每一个人心中后,另一种表达方式,随之而来。那便是合府大小老少,手牵手肩并肩,步出家门走在马路上,以舒散刚才听到喜讯紧张的心情。……今天散步的情形与往日绝不相同。往日走在马路上的,不是急如星火,便是慢打罕地如牛踱步。今天则不快不慢,一顺水向前走,步伐非常整齐,也互相礼让。……有多少人?几千人绝不止,至少有2万人。从来没见过的老公公、老婆婆,包括镇上的农户,一股脑儿都出来了。罗家伦的《凯歌》8月13日,重庆各报刊登中央社讯:中宣部“为宣扬国民对于胜利之热烈情绪”,特以酬金5万元,为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所作的《凯歌》征求乐谱,“其音调务求雄浑而且沉着,须能表达歌词之精神,而不更改原来之字句,并以广大军民易于歌唱为原则。”罗家伦的歌词是这样的: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河山再造,日月重光。胜利的大旗,拥护着蒋委员长!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在紫金山旁。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这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大公报》在哭泣有各种各样的大标题。《中央日报》的是:《面对毁灭绝境日本请求投降》;《新蜀报》的是:《东京王气惨然收一片降幡挂城头》;《新民报》的是:《战事结束天下太平》;《大公报》8月15日的大标题是:《日本投降矣!》  “日本投降矣!”这五个特大字和一个惊叹号,是临时制作的。当时总编辑想找若干大字来做标题,可是字盘最大的字都嫌太小。于是请刻字工崔永超先生现刻。这是位造字高手,多年来,每有生僻字,都靠他救急。崔先生非寻常工匠,他本是华北有名的金石家,《大公报》报头三字就是他的杰作。因为热爱这份报纸,他以身相许,竟跟随报馆走南闯北苦斗了几十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大公报》用杜甫的诗句做了8月16日社评《日本投降了》的开头。  日本投降了!抗战结束了!在八年苦战之余,得见这胜利的伟大日子到来,我们真是欢欣,真是感激,在笑脸上淌下泪来。  这篇情感奔泻不羁、甚或显得语句凌乱的社评说,此时活着的中国人,60岁以下的人,自从记事以来,谁不是满头脑满心灵的日本对我们的劫夺欺压以至不堪言说的凌辱?社评逐一点名,痛斥日本刽子手本庄繁、林铣十郎、荒木贞夫、酒井隆、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历数“这八年来,随着日本军阀的铁蹄,北起大青山,南及海南岛,东起海滨,西至鄂西,迂回至湘桂以迄黔南,真是步步血殷,处处罪行”。  以本报同人来说,七七变起,平津失陷,我们的津版先断;八一三变起,大战三月,淞沪沦陷,我们的沪版又停;翌年武汉撤退,我们的汉版迁渝;太平洋战起,我们的港版沦陷;去年敌军长驱入桂,我们的桂版也绝。八年来颠沛流离,只剩渝版,坚卫抗战大纛,以迄最后胜利到来!  社评写道:老实说,我们除了深恶痛绝日本军阀的严重错误及万恶罪行外,却从不鄙视日本人民。看昨天昭和宣布投降诏书时的东京景象,以及内外军民一致奉诏的忠诚,实在令人悲悯,甚且值得尊敬。日本这民族是不平常的,只要放弃了穷兵黩武的思想,打开了狭隘骄矜的情抱,在民主世界的广野上,日本民族是可以改造,可以复兴的。天皇存废问题8月10日中国人就开始狂欢,可是直到5天后的8月15日,日本才正式宣布投降。拖延的原因是,天皇存废问题尚未解决。  东京10日广播:“……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赞成之联合宣言所列举之条款,而附以一项谅解曰: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日本政府竭诚希望……(广播至此中断,并声明请听众稍候继续收听,晚上11时半恢复下列一段)此一谅解如获保证,且切望关于此事之明确表示,迅速获致。”   中国人最初奇怪,这怎么是“无条件”?8月11日《中央日报》社论《论日本投降》认为:中美英苏之将拒绝日本希望保留天皇“皇权”的投降,是当然的。波茨坦四强的公告,固未提及日本的天皇制,但公告的精神,显然并未允许日本以维持所谓天皇的“皇权”为条件,……提出类似条件的希冀,那就等于没有无条件投降的诚意和决心,也等于没有从毁灭命运中救出自己的勇气。  8月14日《新华日报》发表何思敬的文章《在狂欢中想》认为:日本许多人民迷信天皇,而军阀财阀就利用这一迷信使人民赴汤蹈火。现在,日本法西斯军阀财阀企图利用“保存天皇”来结束他们的滔天大罪,愚弄人民。许多隐藏的法西斯匪徒,将以“天皇保存者”的面目出现于日本人民中间,这将增加肃清的困难。  但是美中英苏四国最终决定保留天皇。条件是:“日本须同意允许各同盟国之统帅经由日本天皇统治日本”。日本得此允诺,军事行动停止。“日本与世安宁”香港的《香岛日报》、《华侨日报》均以“天皇陛下颁发大诏”为标题,报道日本“受诺中英美苏宣言”的头号新闻。天皇诏书称:“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天皇辩白,发动战争,是为了“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他谴责“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他表示,“朕欲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以为万世开太平”。  日本通讯社的消息称:14日,天皇作出决定,“所有集宫外哭泣之人员,均以羞耻之态度鞠躬至地”,“天皇陛下之人民,无不因无边无限之圣虑,而感激涕下”。  向天皇“鞠躬至地”的还有中国人。8月16日,南京伪《中央日报》社论《大家各守岗位!》,不但称颂日本天皇颁发结束战争的诏书是“英明果断之举”,还警告民众,“渴望已久的和平事实,一旦到来,欢忭鼓舞之状,必然会因感情的奔放,而呈现若干疯狂的”。不要“只重感情,不要理智”。  同日,仍受日方控制的香港《香岛日报》发表社评《日本与世安宁》:为图日本国家之臣民康宁及为万世共荣之乐,日本政府经过四年的光荣奋斗,终于15日正午广播,宣示接纳美英苏中之四国宣言,而停止战争。  社评称:为避免无辜的损害,日本秉其维护世界和平的决策,乃有今日世界历史以来,全球各地共庆和平的日子。  刽子手被迫放下沾满鲜血的屠刀,却说“与世安宁”,似乎此时全人类的狂欢,反而应该拜其所赐。这篇社评,不能不说是20世纪华文传媒史上的绝妙奇文!

(据《南方周末》)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李左斯 发表于: 2005-8-15 22:05:30|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日本投降了。但日本军国主义正在死灰复燃。

希望我们中国人能真正站起来!

大家一同努力吧!
 天益 发表于: 2005-8-15 22:16:28|显示全部楼层
《天皇辩白,发动战争,是为了“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他谴责“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他表示,“朕欲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以为万世开太平”。》

真是不要脸到了极点!!!  
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alsd 发表于: 2005-8-16 09:15:18|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日本军国主义残留到现在,还那么叫嚣的原因是:当时没有把日本的天皇从皇位上拉下来进行战争罪行的审判。而这个后果的始作俑者或者罪魁祸首是美帝国主义,当时它为了能掌控亚太地区,并且为了日本成为它牵制亚太地区的抓手,扶植亲美势力,便保留了天皇,不保留天皇,日本的国家架构得重新设计,那时,日本不一定要听美国的,其实天皇才是应该得到真正绞死的最大的战犯!

天皇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只有灭掉天皇才能灭掉日本军主义!
 韦建生 发表于: 2005-8-16 10:08:15|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得好。

埋下祸根,尽可能的制造并挑起争端,鹬蚌相争然后从中渔利,是几百年来帝国主义者的传统做法。世界上许多灾难都是因此而生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是对人类文明的总体的提升,关系着千千万万的人和他们子孙后代的人格、自尊和尊严,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但在它们看来,却是一种“威胁”!这才是真正的反人类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njlq 发表于: 2005-8-18 18:12:12|显示全部楼层

疑惑:抗战胜利日究竟是哪一天?

随着8月15日的到来,国内各大媒体都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我有一个疑惑,就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究竟该是哪一天?是8月15日,还是9月3日?可是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上明白的说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们再看一下,人民日报在8月17日4版上面的一则新闻背景,是这样说的: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9月2日上午,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日本方面的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盟国方面的麦克阿瑟和美、中、英、苏、法、荷、澳、加、新的代表,分别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决定了日本侵略者的失败命运。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震动日本朝野。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失败的进程。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显然,如果按照这些说法,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就应该是9月3日,而不是8月15日。求教方家!
 天益 发表于: 2005-8-18 21:16:27|显示全部楼层
说话兄,偶是男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7:32,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