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9241|回复: 15
 2熊猫
 陈道洋 发表于: 2005-8-15 15:40:09|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说唱] 四川金钱板与邹忠新

 [复制链接]
⊙ 陈道洋/文图

  四川金钱板大师邹忠新已年过八旬。近年来,我最后一次见到邹老的正式演出是在洛带镇的江西会馆,当双目失明的老艺人一登台亮相,便博得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他那一手富于变化的清脆板拍,那充满乡土气息的高亢唱腔,都让人回味起当年唱遍巴蜀大地,唱遍城镇乡村,唱得妇孺皆知的四川金钱板……
②如今唱上一段气势不减当年②如今唱上一段气势不减当年

  四川金钱板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说唱形式。最初所使用的三块竹板较为简单,当时叫“三才板”或“金签板”,由于其形似令箭,又叫“金箭板”。后来,有艺人在竹板上挖空几格嵌上几个铜钱,敲击时可发出更丰富的音响效果,故称“金钱板”,而沿用至今。金钱板在四川曲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说唱形式,道具轻便,场地不限,一人一台戏,不论是城镇茶馆还是穷乡僻壤,数百年来唱遍巴蜀大地,名扬全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近百年中,四川金钱板也曾一度兴旺。辛亥革命时期,《杀赵尔丰》、《歌颂同志会》等段子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唱出了民众的心声。在抗日战争中,《不忘国耻》、《好男要当兵》等唱段也发出了抗战的吼声。特别是在解放后,曲艺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培育,艺人们不但有了社会地位,而且四川金钱板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与其他戏曲艺术一道登上了演艺舞台。到五六十年代,金钱板总是及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那时,邹忠新的金钱板几乎无人不晓。可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就再难睹其风采了。
  自称“半盲老艺人”的邹忠新是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人大代表、省曲协副主席等职,有过辉煌时期。但邹老一生坎坷沧桑,说起自己从艺70余年来的经历感慨良多,于是拿起金钱板来深情地唱道:

世居安岳龙台场,自幼随父逃灾荒。乞讨灌城把生父养,(灌城即今都江堰市)不幸半年苦病亡。眼看孤儿无希望,来了新都小货郎。义父把我来收养,相依为命度时光。父子漂泊双流县,偶遇恩师收歌郎。(歌郎即卖唱的叫花子)从此三块金钱板,嘀嘀哒哒走四方。饥寒交迫盼黎明,忍辱怀恨穷途长……
红旗漫卷乌云散,艺人翻身把家当。先到朝鲜作慰问,又到祖国好边疆。唱遍城乡和厂矿,唱进人民大会堂。昨天不识儒门路,今朝提笔写文章。马列主义开茅塞,革命思想来武装。饮水思源不忘本,永远一心向太阳。胸中还有一口气,举手欢呼共产党!

邹忠新自幼随父逃荒到处漂泊,后沦为孤儿被义父收养,七八岁即跟艺人流落四方,后来从师学唱金钱板。他说,自己生来舌头大嘴巴小,天生就不是演唱的材料,但为了挣口饭吃,硬是用石头压住舌头苦练出来了。
  早在百年前,四川民间说唱的祖师爷当数重庆的刘宝山,大约因为他是道家人的缘故,号称“小教主”。他本来就擅长川戏,又攻各种曲艺,常常先唱一段“荷叶”来扯场子,把锣鼓声打得热热闹闹,将四面八方的观众吸引过来,然后唱上一段金钱板把场子镇得鸦雀无声,最后再说上一段评书,留下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明天请早。这种形式的书场当时在川内很流行,称之为“三下锅”。在刘宝山的徒孙中有一位雅安人孙洪云,因个头较矮,外号人称“土地”。那时在社会上有一传言:“土地金钱板,说书钟晓凡,测字吴道宽,看相刘安全。”这是当时对三教九流杰出人物的写照。而“土地”孙洪云的得意弟子,就是现今年逾八十高龄的金钱板大师邹忠新,他不但承传了“三下锅”的衣钵,而且在演唱技艺和内容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他在金钱板演唱生涯中善于撷取各派之长,不断吸收川剧、民歌和其他曲种的唱腔精华,并及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演唱题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因而自成一派。
  邹忠新的金钱板重在“打、唱、演”,打为三好之首,板拍变化无穷;行腔每字三声三音,悲欢离合尽在神情;身段手脚生动活泼,开花结果妙在烘托。一人上台角色齐全,三块竹板在手,“悲哀喜乐怒,惊疑傻媚莽”惟妙惟肖,“风雨雷电,刀枪剑戟”绘声绘形。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传统的《武松打虎》、《秀才过沟》等老段子,到六十年代的《激浪丹心》、《双枪老太婆》等新唱段,以及近年来的《邀游府南河》、《好四川》等等,不但在四川的曲艺舞台上演出了几十年,而且许多唱段还广为流传。后来,根据演唱实践中的积累和创作,仅有“扫盲班”文凭的邹老还出版了《现代金钱板节目选》等几部著作,除收有《焦裕碌》、《宜宾白毛女》等新作外,还有《四川金钱板表演与写作》、《传统书帽选》等作品。可以说,邹老毕生都在致力于四川金钱板的继承和发展。
  十多年前,邹忠新患“急性青光眼”后双目已基本失明,退休后住在东风路一个居民大院内,住房虽然不太宽敞,但与老伴相依相随,生活倒还怡然自得。现在,邹老全家已四代三十余人,子孙们都在各行各业工作,惟独没有一个从艺的。每当谈起四川金钱板的历史与现状时,邹老总是感慨万千……
  现今的中老年人大都还记得,当年四川曲艺的观众很多,总府街的“实验书场”、鼓楼北街的“芙蓉亭书场”、东郊的“如飞书场”、以及人民商场的“成都市曲艺场”都非常热闹。曾炳昆的相书、贾瞎子的竹琴、李月秋的清音、涂绍全的扬琴,特别是邹忠新的金钱板,都为广大观众所熟知。这些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的场所,都是市民百姓文化娱乐的好去处。可是后来,这些以演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起家的戏曲首先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不得不偃旗息鼓了好些年。再后来加之电视的普及、“麻”风的盛行、录象占领茶馆,以及演艺市场的变化等等,缺乏创新手段的曲艺实在无力与之竞争,四川金钱板也和其他的曲种一样,渐渐地销声匿迹了。
  邹老十分感慨地说:“现在演出无场地,发表无刊物,后继无来者。”“爪手子洗碗──算(涮)了。”但是人们没有忘怀。近年来一些外国艺术家远涉重洋多次来成都专访邹忠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专请邹老去讲学,以及后来邹忠新与澳大利亚艺术家在锦城艺术宫合作演出《金钱板变奏曲》所引起的轰动,都足以让人再度怀念起那流传数百年的四川金钱板。
  随着时代的变化,四川金钱板也许会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但这沉积了数百年民族文化的遗产,该如何保存下来?这也是令邹忠新这位老艺术家特别揪心的一件事。所以,邹老在闲暇之时还继续“写作”,他拿出小录音机风趣地说:“这就是我的文房四宝。”
  邹忠新从艺七十余年来的经历,就是大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缩影,也是金钱板乃至四川曲艺的一部兴衰史。

──2005年8月15日再次整理
①四川金钱板深受群众喜爱①四川金钱板深受群众喜爱
③五十年代演出《秀才过沟》③五十年代演出《秀才过沟》
④.近年在锦城艺术宫演出引起轰动④.近年在锦城艺术宫演出引起轰动
⑤晚年与老伴相依相随⑤晚年与老伴相依相随
⑥邹老风趣地说:“这就是我的文房四宝。”⑥邹老风趣地说:“这就是我的文房四宝。”
⑦《武松打虎》是邹老的得意之作⑦《武松打虎》是邹老的得意之作
⑧金钱板脸谱⑧金钱板脸谱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陈道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陈道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陈道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陈道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陈道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陈道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zuohua 发表于: 2005-8-17 19:49:45|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感想

这篇凝聚着楼主心血的图文并茂文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金钱板这种四川曲艺的兴衰历史,愿我们都能为振兴金钱板这种四川曲艺尽一点力量。
 leikang 发表于: 2005-8-26 12:55:4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陈道洋老师长年来,深入生活、深入民间,为历史搜集了大量真实、平凡的民俗资料,其写作的文章和拍摄的图片更是难得的作品,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位长者,陈道洋老师,能有如此的敬业、勤劳、执着、追求,令我敬佩!
  去年,我曾在陈道洋老师的带领下,与向勤等人去采访邹忠新,我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但事务繁杂,暂发两张,只待以后机缘成熟时,再陆续发上网了……


邹忠新/新华公园/成华区/雷康 摄
自称“半盲老艺人”的邹忠新正在说四川金钱板
地点:新华公园·成华区·成都
时间2004-8-26 17:58:15

邹忠新/新华公园/成华区/雷康 摄
自称“半盲老艺人”的邹忠新正在说四川金钱板
地点:新华公园·成华区·成都
时间2004-8-26 18:01:31
 yycj 发表于: 2005-8-26 13:31:26|显示全部楼层
邹老的金钱板说唱艺术,我听过,好!
 栈道 发表于: 2005-8-26 14:38:26|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多年前,在乡下的收音机里听过邹忠新老《武松打虎》,真是精彩,妙绝,叫人陶醉!

  对于优秀的巴蜀民间艺人,我们应该花大力气进行保护; 对于优秀的巴蜀民间艺术,我们应该花大力气进行发扬,继承,代代相传。
 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26 23:05:54|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的介绍。精彩的图片。
 季风 发表于: 2005-8-28 19:59:41|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发个“小菜打仗”的词上来。
 向勤 发表于: 2005-8-30 10:18:38|显示全部楼层
陈道洋老师。
我是向勤。

嘿嘿,没想到在这上面见到了您老人家。
握手握手。
 注射器 发表于: 2005-8-30 17:07:08|显示全部楼层
起码有好多年没听倒过金钱板罗,以前还可常常听倒,只觉得好听。我从小就喜欢听金钱板,可昔现在听不倒罗,在我们这些地方,可能演唱的艺人都没的罗。也不知现能不能买到金钱板的音像资料?谢谢道洋老兄的文章使我们的记意中又回想起从前的一些东西。
 向勤 发表于: 2005-8-30 22:29:00|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位金钱板大师,我可是到成都后才知道有其艺有其人。

老人家生性豁达,对生活充满情趣,对艺术不屑追求,对人生诸多感悟,都是我辈学习的典范。

道洋老师一提起,又想起去年见面的岁月。

邹大师可好?陈老师可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0:02,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