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9372|回复: 67
 4熊猫
 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7:23:4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亲近巴蜀] 都江堰随拍

 [复制链接]
  8月3日的成都一扫前几天阴霾的天气,出现了难得的艳阳天,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游览都江堰,确实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其实去都江堰的次数很多,但是真正进入风景区浏览可以追溯到10年前了。和以前相比,目前的都江堰风景区更干净了,更漂亮了,管理得也井井有条,不过那60元的门票把很多的本地人都拒之门外,似乎感觉到都江堰风景区仅仅是给外地人浏览的。真是郁闷啊。

1、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西北约2公里的岷江上。是战国后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基础上组织西蜀各族人民创建的。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坝、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布局合理,各有其独特功用,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协调自如,联合发挥分流引水、泄洪排沙的重要作用。鱼嘴是鱼嘴分水堤前沿迎水顶冲的尖端建筑,位于二王庙前岷江干流弯道上的江心,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它充分利用弯道环流,使内江引进含沙量小的表层水,挟带大量泥沙的底层水则直趋外江。春耕用水季节,水流经上面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而下,内江约进六成水量,外江约进四成水量;夏秋洪水季节,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而下,内、外江进水比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约进四成水量,外江约进六成水量,这就完美地解决了枯水时内江灌区用水和汛期成都平原防洪问题。这就是都江堰治水"三字经"中所说的鱼嘴"分四六,平潦旱"的作用。当岷江洪峰流量超过每秒1700立方米时,鱼嘴前面的江心淹没到一定程度,岷江主流经过关口挑向左岸盐井滩,折向右岸马脚沱护岸工程,水流又向左转朝内江冲击。这时,内江处于"正面取水",外江处于"侧面排沙"的有利态势。宋代以后,鱼嘴的位置和建造材料都有改变,但其作用没有改变。飞沙堰泄洪坝位于鱼嘴分水堤尾部,上距分水鱼嘴710米,下距宝瓶口200米,堰坝宽240米,高2米,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关键工程。分水堤引来的江水经此堰平衡后,必要的进入宝瓶口,过多的自动溢过堰身回归正流。夏秋洪水时,宝瓶口前水位升高,由于宝瓶口有一定的宽度,堵住洪峰,水位在宝瓶口外自然升高,加上左岸张扉岩足的支引,在离堆前产生强烈的反冲和顶托,迫使洪水改向直冲飞沙堰,江水夹带的泥沙也随水排出,因此堰既能排洪又能飞沙,故又名"平水槽"、"减水河"。飞沙堰坝身,历史上长期沿用笼石堆砌,年毁年修。1949年后作多次改进,1964年洪水毁坝后,重新修建混凝土格子墙,中间用水泥浆钉大卵石稳固至今。宝瓶口在内江进口河段左岸玉垒山末端的砾岩嘴处,上距分水鱼嘴1070米,在卧铁铜标以下240米。是一个边坡很陡的梯形引水口,留在右岸的部分叫"离堆"。宝瓶口底宽14.3米,顶宽28.9米,平均宽20.4米,高18.8米,底高平均海拔718米,水面宽在死水位时为19米,在洪水时为23米。宝瓶口峡口长36米,以下河床宽40~50米。因宝瓶口上下河床均较宽,形如"瓶颈",为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的引水咽喉,故称之为"宝瓶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都江堰"水旱从人"的关键所在,自然景观十分壮丽,"离堆锁峡"为"灌阳十景"之一。宋人冯伉《移建离堆山伏龙观铭并序》称此间是"诛邪压怪之所,腴田沃野之会",有"石头虎踞之壮,蓬邱鳌观之奇,吕梁悬仞之险,吴涛逆奔之势"。李冰在任蜀郡守期间,团结和带领西蜀各族人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了都江堰。于是"水旱从人"、"沃野千里",孕育了"天府"。至今已2250多年,仍持续地发挥效益,造福人类。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罕见的。如今灌溉面积由50年代初期的不足20万公顷,发展到67万多公顷。并发挥供水、发电、漂木、养鱼、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千百年来,都江堰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参观者。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徐建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徐建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徐建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徐建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徐建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徐建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7:27:5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交通要道上的李冰父子雕塑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楼主|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7:29:4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3、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楼主|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7:34:16|显示全部楼层
4、坐落于南街45号的清真寺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dswybds 发表于: 2005-8-4 17:35:43|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

现在一些景区的门票确实太贵了,让我等只能望洋兴叹了。
 楼主|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7:49:21|显示全部楼层
5、玉垒山

位于都江堰市城西沿,为精巧典型的城市森林公园,1986年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第九位。园内有玉垒、玉屏、翠屏、盘龙、金龟、文笔诸峰。占地30余公顷。长约1500米的古驿道和纵横交错的游山小径连接着12个主要景点。园内城隍庙大殿、十殿、灵官楼、马王殿及明代古城墙、玉垒关和西关城楼近年来修葺一新,新建了斗犀、含晖、掬翠、金鸡、芙蓉、浮云、览波等8个景点。园内林木繁茂,殿宇亭阁或藏或露。在公园高处可东眺锦绣平川,西望巍峨群山。矗立在进入公园石径两侧的十殿,现经修葺,重塑造型生动的大小二三百尊彩绘泥塑。游山小道,迂回曲折,林木葱郁,鸟鸣蝉噪。西边为大擂鼓坪,相传古时黑龙水淹平原,一个叫金鸡的青年与芙蓉姑娘勇斗黑龙,群众在这里擂鼓助战,因此而得名。雄伟的宣威门城楼高耸,登上古城可到斗犀台,汉代应劭《风俗通》所记"李冰斗犀"的神话就发生在这里。在高台凭栏俯视,危岩壁立,大江东去,波涛滚滚。宣威门外虎头岩西便是玉垒关。公园大门牌坊,镂空雕刻,檐角飞金,中额"玉垒山"3字为张爱萍将军题书,牌坊左为"龙吟",右为"凤翔",照壁为赵蕴玉墨书字径达5尺的"胜地寻踪"。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6 12:17:34编辑过]
 楼主|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7:54:09|显示全部楼层
6、胜地寻踪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楼主|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7:57:07|显示全部楼层
7、风景区大门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楼主|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8:00:03|显示全部楼层
8、松茂古道

起于都江堰市区幸福路西端的玉垒山公园大门,止于松潘县,全长350多公里,是成都平原联结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纽带。市境内今残留有由城隍坡上山,经西门、玉垒关至二王庙约1500米的古道遗迹。松茂古道,古称"冉马龙山道",为秦国蜀郡守李冰所开。公元前276年至前251年,李冰率领西蜀各族人民修建都江堰时,多得湔氐之力,因而开了龙溪、娘子岭通往冉马龙的山道,后人称为"松茂古道"。临江岸一侧,设有石桩铁链扶栏,这条古道依山傍水,沿途风光俏丽多姿,马帮商旅络绎不绝。清末,邑人董湘琴应聘入松潘作夏镇台幕宾,还就松茂古道沿途所见,记入《松游小唱》,在民间广为传诵。松茂古道在漫长的岁月中,曾起过沟通各族人民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巨大作用。松茂古道上的玉垒关,亦称"七盘关",是有1100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有"川西锁钥"之称。唐大中十年(856)白敏中帅蜀时修建。关址在古湔山临江的虎头崖上,扼松茂古道咽喉。关隘依山,用条石砌筑,上建城楼,雄伟壮观。关门有联云:"玉垒峙雄关,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远派,水光清绕岸西东"。清干隆年间(1736~1795)改名"镇夷关"。清同治八年(1869)灌县知县柳宗芳主持培修。同治十年(1871)恢复"玉垒关"名。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玉垒关以它建筑的雄伟、秀丽的风光吸引了众多游人到此观览胜地,诗圣杜甫留下了"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千古名句。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6 12:38:18编辑过]
 楼主|徐建宁 发表于: 2005-8-4 18:21:43|显示全部楼层
9、城隍庙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玉垒山公园内,始建于明代,清干隆四十七年(1782)重建。庙宇背山面城,建筑群依山势分上下两区,呈"丁"字摆布,上以城隍殿为主,下以十殿为主。主殿12重,配殿2重,牌坊6座,面积3000平方米。庙门外两侧为"乐楼"。下区进庙门沿石阶而上左右两侧为十殿,上区中的城隍殿,分前堂、神堂和内围廊。殿东侧为娘娘殿,环境幽雅。殿西侧为老君殿,各殿保存完好。十殿布置在一条笔直的上行梯道两侧,相互对称,连接跌落,错落有序,层层飞檐,工艺精巧,受到建筑专家、学者的重视。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都江堰随拍都江堰随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6 17:51,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