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羊子走进象山
中国象山港 2008-7-4 8:24:47记者 王陈辉 / 文 蒋曼儒 / 摄
也许大家都能哼唱几句:“哦,神奇的九寨!哦,人间的天堂!”这首《神奇的九寨》的词作者,是一位地道的羌族作家叫羊子,因为这次多民族作家来象山采访,这位汶川县文体局的副局长,也就有了与我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在众多作家群中,他起先一直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不像其他作家那样风趣幽默、善言敢谈,在采风的途中,他身着运动服饰,就这么静静的坐着。土家族导游唱了一首又一首的土家族歌曲后,旁人推荐羊子唱《神奇的九寨》,但他婉言谢绝了……
揭秘《神奇的九寨》创作情景
自然,我们的谈话就从《神奇的九寨》开始。羊子跟随采访团上山下海,走遍象山半岛,他说对象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象山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他们家乡一样漂亮,但两者之间的美感是迥然不同的。自然,我们知道他是深爱自己家乡的,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
在离天很近的地方,
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
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
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
到底是谁的呼唤,
那样真真切切,
到底是谁的心灵,
那样寻寻觅觅,
噢──,神奇的九寨,
噢──,人间的天堂,
你把那温情的灵光,
噢,洒遍山岗。
噢──,神奇的九寨,
噢──,人间的天堂,
你看那天下人哪,
啊,深情向往,噢,深情向往。
……
他以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九寨的美丽景象,还写出了“深藏闺房”的九寨待人识的迫切心情。他还告诉我,当时写这首诗歌的时候,自己刚大学毕业,被分在小地方教书,条件也自然相对简陋,但是自己却又非常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在这期间,他经常一个人徘徊在美丽的自然中,在旷野中不断领略着自然赐予他的眼前的美景,美景与自己的理想融而为一,久而久之,诗歌犹如蓬勃而出的火焰,崩立与世人面前。他说,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没有他人想象的那样绞尽脑汁,而是一蹴而就,相当自然。
结果,诗歌立刻在社会上风靡,被谱成歌曲后,便深受世人喜爱,并被广为传唱,九寨沟因此还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他本人还获得了国家级及省级各类大奖,与闫肃、谷建芬等著名大家一起登台领奖。
东海为其疗伤
羊子在这次作家团中,一直没有像大家一样畅怀大笑,与大家相比,他甚至还有些抑郁。这点,与他相处的几个作家都能明显的感受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民族文学》主编、著名土家族作家叶梅说,有天大家都在酒席上,但羊子一个人默默的离席了,大家透过窗子,发现羊子孤单的孑孓于沙滩上,他远眺大海,在悉心倾听波涛的絮语,又祈望大海能带给创伤中的故乡以安详。果然,在座谈会上,他深情朗诵了创作的诗歌《象山的海》
- 象山的海
 象山的海 ──有感于中国多民族作家采访团象山行
轻轻地,拍打着我从千年走来的胸怀
在一阵台风刚刚窥探港湾之后
象山的海,以蔚蓝色的语调
轻轻地,抚慰我内心深藏的伤痛
在一场灾难完全覆没汶川大地之后
幸存的脚步一步一步,艰难而且坚定
向着象山的东海,出现在礁石上
所有的海风一齐送来深情的浪花
所有的海鸟翩翩歌唱最美的歌谣
所有的期待汇成一句人间真爱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看见古老的渔港穿着短袖轻纱
灿烂无比,讲着甜蜜的普通话
目光迎着希望,心跳合拍海韵
细密的渔网收获与世俱进的传统
也捕捞着世界最好的品质和风范
我听见象山在我耳边一遍遍地叙说
壮阔的双手,紧攥日月最纯正的时光
静静地,我的微笑和着我的泪水
绽放着祖国汶川群山环绕的感激之花
灵魂优美而且生命芬芳
勃发的风姿穿越地震灾难和台风的窥探
美美地,行走在血液鲜红的五星红旗之下
如我深爱的民族,起伏在历史长河之中
2008年6月30日晨
他自己也说自己是个不善于用口头语言表达的人,但幸好他有他的笔。他说在象山他不仅感受到半岛滨海的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半岛人民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坚强品质。此景此情,他不无联想到自己的故土。面对象山及祖国各地的关怀、帮助、支援,身在震区的羊子都是深切地感受着,在象山的这几天,只要碰到合适的场面、合适的场景,并不善言的羊子仍然会言诚意挚地表达他的谢意,每每说到动情处,这位西部男子就不禁潸然泪下。
在交谈中,他说对于大家的帮助,他无以感谢,真的愿意为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做很多事情。他还解释了自己没有为大家演唱《神奇的九寨》的原因。他说:“临着象山的山海美景,演唱《神奇的九寨》应该是恰如其分的,但是一想到满目疮痍的故土,自己忍不住悲伤,就再也没有演唱的心情了。”
对于能够参加本次多民族作家团来象采风,羊子心存感激,并表示不虚此行。当接到邀请函时,他犹豫不定,他觉得家乡仍有余震发生,乡亲父老仍然惊恐不定,废墟中大家仍在奋发建设中,自己不能在这个时刻、这个场合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关心他的领导说,去走走吧,告诉大家我们家乡发生的事情,并对他们表示感谢。来到象山后,他还接受着东海的疗伤,那惊魂未定的心正被慢慢的熨平,这些在他的《象山的海》中已经一一表述到了。
劫后余生仍后怕
作为8.0级特大地震的亲历者,尽管能劫后余生,但悲惨的场面,已经深深地烙在他的心底。“若不是亲身经历,我们是不能真切体会的。”羊子伤感的谈起了地震的亲身经历。
他说,就是在我们谈话期间,他的眼前仍然会不时出现,震时人们四处逃窜的场面,耳边听到的是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求救声……而真正令他感到惊恐的是,周围发出的水泥条块“哗啦啦”的崩裂下坠声,房屋支撑钢筋柱被扭曲、折裂发出的“咯吱咯吱”的金属声。“平时被认为是牢不可摧的钢筋也被地震力量作用下,失去了对房子的保护作用,我们惊若寒蝉,死神仿佛就在我们面前,我从没如此真切的感受死亡。”羊子这样述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四周的房屋在不断倒塌,整块整块的山体瞬间滑坡,发出的巨响,犹如阎王殿小鬼的呼厉声……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汶川仿佛孤立于这个世界,对于未来更是无可预测,看着眼前的人死去,我们真有‘生不如死’的绝望,这是一种已经超乎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的极限。”
汶川死亡人数达到1万5千多人,失踪的也有好几千人,受伤者人数有几万人,全县14个乡镇的所有村庄无一不遭受地震毁灭性的打击,县城房屋尽管没有被夷为平地,但99%的房子都受到内伤,成为危房。地震还造成家庭破败,不少老人失去了赡养他们的儿女,不少嗷嗷待哺的儿童失去了他们身强体健、赖以生存的父母,残肢断腿的伤员无法再如过去一样健康的生活了,当然也包括像我这样四肢健全的幸运者,也是被地震的阴影笼罩着,我的孩子至今仍然无法安然入睡,有的人回想起地震时的情景,还不能释怀,想方设法去自杀,震后灾区百姓的心理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说话间,羊子双眉紧蹙,语调哀怨,令人为之动容。
尽管如此,但汶川人民很快从惊惶中走了出来,他们开始了自救互救大行动,羊子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组织大家转移到相对安全地带。在转移中,他发现一名老人头部受伤,急需转移到医疗站,他就从旁边掰下一块门板,做了个简易的担架,并和大家一起运送老人,羊子的身上留下了被门板上铁钉划破的伤口。在发生地震的一整天,羊子没有喝过一口水,吃过一粒米饭。
在震后第二天,羊子发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姜维城遗址倒塌、新石器时代遗址遭到破坏,作为汶川文体局副局长、羌族学者,是如此的心痛。他说:“我的心一下就空了。”后来发现富于民族特色的黄泥群雕倒塌,他的心又痛了一下。羊子重重地叹了口气,那沉闷的叹气声令人感到窒息。羊子痛心疾首地说:“尽管是天灾使这些文物遭了殃,但我总感觉祖先留下的东西,就毁在自己的手上。” 祝愿象山安顺 羊子这个本身就带点忧郁气质的诗人,加之地震的侵袭,使他个人更显沉闷。但只有聊到自己的民族──羌族时,他才如同换了个人,顿时精神焕发。他熟练地向我介绍羌族文化:羌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个爱好和平、温文而顺的民族,这个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她的历史是依靠“他者记述”而流传下来的,当然她也有本民族民间的“释比记忆”模式。他自豪地说,散落在大山中的羌族各个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风俗习性、建筑风格、婚丧嫁娶、农耕游牧……而且国家已经加大力量加以保护了。
热爱本民族文化的羊子随着羌族话题的深入,变得精神抖擞。羊子说,自己叫杨国庆,羊子是自己所用的一个笔名,为什么叫羊子呢?因为羌族本来就是个游牧民族,他们吃羊的肉,穿羊的皮毛,但同时又非常尊敬羊、崇拜羊,羊在羌族中的地位就像中华民族之于龙。取名羊子就是表明自己是羌族后代。
羊子还告诉我,作为文化人,他将在灾后心理重建、民族文化的整理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他要和文化战线的同志们一起殚尽竭虑,共同努力!羊子由衷地说:“地震中,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涌现出了空前的精诚合作、众志成城的信心和决心,这让我们灾区人民相信,我们汶川及地震所有灾区一定会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美好家园。”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光芒四射,仿佛崭新而欣欣向荣的新汶川就在他眼前。
听说象山是个台风多发地区,羊子不无担心,当我跟他讲述我们建标准海塘,在台风面前,我们也同样勇斗灾害、不畏艰险时,他笑了,他说:“愿灾害少一些,愿象山风调雨顺,愿象山永远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