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03:14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04:10
搭有棚架的园林式建筑庭院内,碎石筑路,木板铺地,又有铁树、盆花、棕垫、藤椅。这位持拐坐在藤椅上的老者,可能是一位盲人。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05:10
四川江河多,舟船多,内河航运发达。停泊在乐山城附近大渡河码头的几只货船,其形似筏,船头平而上翘,船帮浅,甲板宽,这种被叫做扒扦船的货船可载货二十担,船工三人。在卵石成堆的码头地面上,船家孩童正在吃饭,他面前的锅、灶和饭甑、木桶、竹篮、竹箕,件件都是四川民间的生活用具。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06:05
人力脚踏水车在四川农区非常普遍。坐在横木上,两人轮流踩着水车踏板,从渠里提上水来即用于浇灌高处的田地。水车旁搭建窝棚,踏水车的人可临时休息。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07:10
在成都平原农村,水牛是耕田的牲畜,少量黄牛则用来犁旱地或拉车。长满青草的田地,是极好的黄牛牧场。站在黄牛一侧的老农,身穿长衫短裤,面容淳朴,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抚摸牛颈,足见他爱牛的心情。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08:05
水稻收割后,川西农村逐渐休闲,茹苦耐劳的水牛也得到歇息,以养精蓄锐,待来年春到再耕田劳作。冬日里的农家庭院树木葱郁,房舍大门规整清洁,庭前农田平坦,小丘上的杂草、灌木尚未枯凋,农妇口衔叶子烟竿,牵着温顺的水牛。此情此景富有时代风韵,显露着典型的四川乡趣乡情。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09:07
草顶、泥墙。这座简陋茅屋前是一块面积不大的菜园,地里的厚皮菜等秋冬作物生长良好。屋前檐下站立二人,坐着一人,当作围墙的竹竿栅栏上挂着杂乱的布条等物,茅屋四壁陈旧且略有倾斜。这是一家生活比较贫苦的农户,在当年川西农村常见不鲜。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09:49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10:38
四川多山地、丘陵,不少地区行车不便,背负肩挑成了昔日蜀道陆路货运的主要方式。在从成都、雅安运茶叶、棉布或百货西进藏区的民族走廊,无数背夫终年跋涉于崎岖山路上。货物通常重过百斤,即使途中不休息也不能坐下,只能用丁字拐顶撑着背架,原地站立,以免受卸装之苦。行走中的挑担人,像是去附近市镇售卖萝卜,身后菜筐竹栅上挂着一小罐,以便卖掉萝卜后打油(或酒)回家。旧日的四川背夫多为雅安以南的汉源人,他们以耐辛劳、善负重而著称川康地区。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5-15 18:11:39
从前藏区人必须的茶叶,多由雅安西运至康定,再运至今甘孜境内和西藏等地区。到清代中叶,从雅安发运出的边茶每年已达数百万斤。千百年来,在漫漫茶道上终年来往着无数茹苦负重的背茶人。图中三位背夫正在山路上休息,一人靠山崖,二人在路中站立,将丁字拐置身后,顶住货物底部,使重压的肩部得以暂时的休息。背负们足穿草鞋,衣着简便,背上的大茶包上端过头,包宽超过两肩,遮阳斗笠只能置放包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