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513|回复: 7
 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31 13:20:3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民俗] [转帖]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

 [复制链接]
  近年来,“扎坝”一词对于世人并不算陌生。但是,由于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作用,人们对于“扎坝”的认识大多是将其与“爬墙”和“走婚”联系在一起,至于扎坝的历史、扎坝的文化,人们依然是陌生如故。但愿本文能让大家对扎坝有更多理性的认识。

扎坝释义
  “扎坝”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它是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的一个行政区,它地处道孚县最南端,距县城71公里。
  “扎坝”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它指的是道孚、雅江两县结合部、鲜水河大峡谷沿岸扎坝人生活的地方,这一区域实际上就是现在道孚县的扎坝区和雅江县的扎麦区。也许是由于历史上该地区曾设有上扎乡、下扎乡的原故,也有可能是因为民间传统的地域观念的原故,当地人习惯将这一地域划分为上扎坝和下扎坝。上扎坝为今道孚县的扎坝区,下扎坝则是指雅江县的扎麦区。上、下扎坝的文化形态基本一致,但随着时间推移、民族交流的加深,今天的上扎坝在保留传统文化方面要更完整一些。
  “扎坝”作为一个族群名称,它指的是生活在扎坝地方的“扎坝人”,他们属于康巴藏族中的一个重要支系。在文化上他们与康巴藏族既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同时也有许多与康巴藏族不同的特征。
  关于“扎坝”一词的含义,现在的扎坝人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不过,他们自己认为“扎坝”是外人对他们的称呼。近些年来出版的汉文书籍对“扎坝”一词则有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1986出版的《道孚县地名录》将“扎坝”一词解释为“很象”。这一解释应该是对扎坝地名最权威的界定,但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很象”?“很象”什么?我们都不得而知。
  第二、1987年出版的《雅江县地名录》认为,“扎坝”是当地土语(即扎坝语),在扎坝语中,“扎坝”和“扎麦”是两个相互对应的地域概念。“扎麦”的意思是“下面的村子”,“扎坝”(该书写作“扎巴”)则是指的是“上面的村子”。这一解释如果用于确定扎坝、扎麦两区的地理位置关系倒是比较准确的,但它并没有揭示出“扎坝”作为一个族群名称的内涵。并且扎坝人也否认“扎坝”是本民族的自称。
  第三、据格勒博士著《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所说,“杂巴”(即扎坝、扎巴)在藏语中有“制陶人”之意。我们在扎坝调查时也发现,制陶是扎坝传统的手工艺,且在扎坝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藏语称其为“制陶人”(即扎巴)也是完全可能的。
  不过,我认为“扎坝”实际上就是藏语中的“扎巴”。也就是说“扎坝”即是“扎巴”,“扎巴”即是“扎坝”,二者仅仅是汉字记音的差异,并非藏语本身如此。理由如下:
  第一、扎坝人自称“扎”,即“扎”是族名。在藏语中,对某个族群的称呼往往是将这族群名称之后加一“巴”字,如“康巴”、“蕃巴”、“绒巴”等无一不是如此。因而“扎巴”是藏语对“扎”人的称呼,其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扎人”。但由于早期的汉文资料在翻译时用“扎坝”一词记音,后来便约定俗成,以至于人们不仅把扎人称之为“扎坝”,而且也把扎人生活的地方也称之为“扎坝”。
  第二、今天的道孚人对扎坝人的称呼仍然是“扎坝”、“扎巴”混用,并不引起人们在理解时发生岐义。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二者本身就是同一个词。
  扎坝文化的基本特征 对扎坝文化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搜集材料的起步阶段,现在要对扎坝文化作个准确的界定是比较困难的。在这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对这种文化作出一些比较感性的描述。

扎坝人的婚姻与家庭
  扎坝人的婚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被称着为“爬房子”的走婚,一种则是较固定的对偶婚姻。
  “爬房子”扎坝语称之为“杜苟”,它是扎坝人两性交流的主要形式。在扎坝人中,当一个男子长大成年后便开始谈恋爱找“呷依”。在扎坝语中,“呷依”指的是“有性往来的人”,用现代时髦的话来对译,可译作“情人”或“相好”。找到“呷依"后,一个男子便开始了自己暮聚朝离的走婚历史。即晚上到女方家与“呷依”同居,清晨自由离去。
  这种婚姻制度与泸沽湖的摩梭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摩梭人不相同的是男子首次到女方家走婚时,必须通过“爬房子”这个重要环节。爬房子是扎坝人的一种习俗,但在扎坝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参与走婚,即便是走婚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表现在:
  第一,男子在“爬房子”之前,必须征得女子的同意,双方成为“呷依”。
  第二,虽然在扎坝人中,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有多个走婚对象,但一般情况下,一对男女在保持“呷依”关系期间,其关系是相对稳定的。
  在扎坝,除了走婚外,也有通过严格的婚姻程序而组成家庭的对偶婚姻。这种婚姻主要存在于独子或独女的家庭中。在这种婚姻中,有一个环节是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那就是在婚礼的第二天,新郎和新娘家族主要成员须共同签订一个契约,以确保儿媳(或上门女婿)在新的家庭中的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其内容大致有:儿媳(或女婿)享有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生活权和财产权,任何家庭成员均不得岐视和虐待;儿媳或女婿要孝敬老人,关心家人等。契约内容讨论好后便写成书面文件,成为日后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
  扎坝人的家庭在藏族社会中也很特别。绝大多数扎坝人的家庭都是以母系血缘为主线而构成,家庭中基本上没有夫妻,三世或四世同堂的情况居多。在这些家庭中,母亲是家庭的核心人物,是绝对的权威,是子女的养育者,也是家庭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这种家庭制度与摩梭人的母系制度如出一辙,具有鲜明的母系文化特征,属于“母系制家庭的遗留”。
  扎坝人以走婚为主要线的婚姻以及他们的母系制家庭,在藏族社会中都极其特殊的,但他们却与生活在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这两种文化之间有没有关系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扎坝人的宗教信仰
  据扎坝人讲,以前他们都信苯教,后来黄教(格鲁泒)传入扎坝后就改信黄教了。但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使之改信黄教,我们现在并不十分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扎坝人改信了黄教,他们对黄教的信仰与其它藏区也并没有大的区别,但苯教文化对扎坝人的影响依然存在。这表现在扎坝人还保存着大量的与苯教密切相关的原始的民间信仰。比如在房顶各角上插白色嘛呢旗,堆放白石头,在门板上绘制日月图像,在房的外墙上刷蓝、白两种颜色的竖状条纹,在碉楼的上部墙体用白石头嵌出牛头像或运动人体像等等。
  对于这些民间信仰,扎坝人告诉我们:在房顶堆放白石头是对神的祭祀,房顶的每一堆白石都代表作一个扎坝的神。使用白色嘛呢旗是苯教时代的传统,后来虽然改信了黄教,扎坝人也曾尝试过使用五彩嘛呢旗,但扎坝的山神不但不接受,反而向扎坝人大降冰雹,以示惩罚。在墙壁上绘制蓝、白两色的竖状条纹,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至于在门板上绘制日月图像,在碉楼的上部墙体用白石头嵌出牛头像或运动人体像等其它多民间信仰,扎坝人已经说不出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或者是为什么了,他们所知道的就是“必须该这样做”。
  扎坝的民居文化 扎坝的民居在藏区也是独树一帜的。在康区,藏族民居一般分为四类:一是石砌碉房。二是用土筑而成的碉房。三是木结构的“崩空。四是帐蓬。就目前调查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扎坝民居与这四种类型都不相同,而且在其它地区也没有发现有类似的民居。 扎坝民居是一种碉与房的组合,一般在4-5层,有的甚至更高。墙体完全用片石砌成,房高约20米。这种房在当地也称之为“碉楼”。但这种碉楼与其它藏族的碉房有很大区别。扎坝人将碉和房组合在一起,比目前所知的其它地区的碉房更具备“碉”的特征。
  扎坝人的碉楼在高度和形状上都相差不大,体现房屋差异的主要是建筑面积。扎坝碉楼的房间结构比较简单,功能划分比较确定。扎坝碉楼多建在山腰台地,既有单家独户的,也有多户共处成为村寨的,给人以雄伟壮观之美感。扎坝人修碉楼的技术也是十分高超的,整幢碉楼里,木工不用一个榫头,不用一个楔子;石工砌墙不吊线,但砌出的墙却十分笔直、平整。扎坝人修碉楼也是很有意思的事,一旦备齐木材、石料、泥土,并请喇嘛择定吉日开工后,中途便不能停工。由于工程浩大,村里乡亲都要帮忙。但是在扎坝,乡亲在帮忙时都是自带碗和糌粑,主人只提供茶水。

扎坝人的丧葬文化
  同其它地区的藏族一样,扎坝人也行火葬、水葬和土葬。葬俗也与其它地区的藏族基本相同。但据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调查,扎坝人有一种十分独特的被称着为“岩葬”的葬式。所谓“岩葬”就是在长寿的老人去世后,晚辈将其尸体背至高山安放于岩洞之中,洞口堆放一些刻有佛经的大块片石,以防野兽进入。很有意思的是有一些老人在临死之际,自己走入比较秘密的岩洞里,坐以待毙,事后家人寻其尸体,遂用片石将洞口封闭便算埋藏。这种丧葬文化,目前在其它藏区还没有发现,应为扎坝人所独有。这种葬式的起源及其意义,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据当地人自己讲,这是老年人为了不给晚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而为之。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不失为一种美德。
  扎坝人的饮食文化 总体上讲,扎坝人的饮食文化与其它地区的藏族基本一致,他们也吃糌粑、连麸面馍馍、牛羊肉,喝酥油茶、饮青稞酒。但在扎坝人的饮食中有一种被称之为“臭猪肉”的食品却是非常的独特,被称着是“扎坝一绝”。
  臭猪肉是扎坝人用来待客的佳品,他们自己一般也不常吃。臭猪肉也是扎坝人作为家庭富有的象征,谁家放的越多、越久,就表示他家很富有。因而,在扎坝人中每家每户的厨房顶上至少都悬挂有一头已经乌黑发亮的陈年臭猪肉。

扎坝人的服饰
  现代扎坝人的服饰与藏族没有太大差异。但我们在扎坝调查时发现扎坝的传统服装与藏族服装仍有较大区别。扎坝人的传统服装多以黑色为基调,全是自己用羊纺线,织成毪子后缝制而成。妇女一般是在衬衣外穿一毛质无袖连衣裙,腰部系一腰带,有的腰带装饰有各种饰品;外穿一件毛质、高腰、长袖、无扣外套。男子穿宽大的右开襟毛质长袍,腰间系带,其式样与藏袍无较大差异,脚穿牛皮藏鞋。近些年来,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其服饰的多样化趋势不断加强。
  扎坝的黑陶文化 制陶是扎坝人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古老的手工技术。据格勒博士考证,“杂巴”(即扎坝、扎巴)一词在藏语中有“制陶人”之意。这说明扎坝人制陶的历史不仅悠久,而且在藏族社会中也极具影响力。因而我们怀疑扎坝人就是藏传陶艺的主要传承者,我们甚至怀疑在藏区所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和石棺葬中出土的许多陶器很有可能就与扎坝人的祖先具有密切关系。否则,藏语为什么称他们为“杂巴”(或“扎巴”),直呼其为“制陶人”呢?并且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在藏族社会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具有制陶技术的族群并不多。
  “陶文化”在扎坝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在扎坝人的制陶作坊中看见,他们生产的陶器均为黑陶,品种繁多,造型准确,壁薄质高,特别精制。从些陶器中不仅能看到扎坝人的手工艺水平,也能看到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造诣。我们在扎坝人的家庭中还发现,扎坝人的许多生活用具,如炊具、餐具、饮具、取暧的火盆,以及宗教祭祀时进行煨桑的工具等等,基本上都是自制陶器。可以说陶器是扎坝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扎坝人的语言
  扎坝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与藏语康方言、安多语,以及尔龚语(俗称道孚话)都不能相通,是康区纷繁复杂的地角话中的一种,学术界称其为“扎巴语”。
  学术界对扎巴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对其语属至今尚无定论。据一些专家认为,扎巴语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语言,这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同藏汉语族的藏语支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同羌语支较为接近,可能属于古羌语的一支。

扎坝文化的源流
  关于扎坝的历史,目前尚未找到有充分的文字资料和考古证明,因而,对扎坝人的历史我们知之甚少,对其源流更是不清。对于扎坝文化的源流目前有“西夏遗民”说和“笮人”说两种观点。
  “西夏遗民”说认为,西夏灭亡后,有一支西夏王朝的遗民由今宁夏南迁,经四川丹巴、道孚八美,最后抵达扎坝大峡谷定居。这些西夏人就是扎坝人的祖先。
  对于这一观点,我个人认为疑点颇多,难以成立。
  首先,“西夏遗民”说的主要依据是,西夏人曾自称“木雅”,而现在的四川康定、道孚八美和扎坝等地也被藏语称着“木雅”。因而一些学者便据此认定包括扎坝人在内的木雅地区的居民就是西夏遗民。其实,康区“木雅”与西夏“木雅”是同源异流。“西夏遗民”说不仅混淆了康区“木雅”和西夏“木雅”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将康区“木雅”和西夏“木雅”本末倒置。
  其二,一些扎坝人也以“西夏遗民”自居。但扎坝区文教干事茨珠先生(他被认为是扎坝人中最有学问的人)告诉笔者,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曾经有个研究扎巴语的专家在扎坝考察时告诉他,扎巴语与西夏语有些相近之处,扎坝人很有可能是西夏遗民。由于今天的扎坝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历史,即便是一些关于祖源的传说也没有留下,于是他们便接受了这一说法。后来当有人问及,他们便以西夏人自居。如果茨珠先生所说属实,那么,扎坝人自称“西夏遗民”就纯粹是道听途说。
  其三,扎坝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具有比较鲜明的母系氏族社会所遗留的特征。我们在对西夏以及党项人的研究中,还没发现西夏人存在有母系制度的记载,这说明扎坝人和西夏人并不属于同一种文化范畴。
  “笮人”说是藏族学者格勒博士在《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中提出的。他认为从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雅砻江流域的主要古代居民是《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笮”人。“笮”本为牦牛种羌。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变成了“扎巴”人或“杂”人。
  我比较赞同扎坝人是古代雅砻江流域的“杂”(或“扎”)人。但“杂”与“笮”是否同一民族,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其可能性很小。理由之一是,“扎”人与 “笮”人,两者生活在不同地域。其二是据汉文史籍记载,“笮”地产“笮马”和盐,多与周边部族交易。但是,从扎坝人的现状来看,这是一个很封闭、很原始的民族。我们也很难想象为何汉文史籍能将“笮”地产“笮马”和盐记录在案,而却将“笮”人以女性为中心的这一重大文化特征遗漏了。因而我认为扎坝人与“笮”人并不是同一民族。
  扎坝人既非西夏遗民,也非笮人之后。那么,扎坝人究竟来源哪里?我认为扎坝人极有可能就是《唐书》中所记载的东女国之后裔。
  东女国兴起于唐代,后为吐蕃所呑并。从此以后,史籍中再不见其踪影。我提出扎坝人是东女国后裔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扎坝文化与东女国文化之间存在许多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1)据《旧唐书·东女国传》记载表明,东女国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而扎坝也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中心社会。女性不仅掌握着家庭的大权,而且也是家庭劳动的主要劳动力。(2)据《旧唐书·东女国传》记载,东女国服饰尚黑;“其所居皆起重屋,王至九层,国人至六层”;“以牛皮船以渡”。我们在扎坝调查发现,扎坝人的房屋基本都是五、六层楼高的碉楼,这种碉楼在康区其它地方基本上是没有的。在服饰方面,扎坝人的传统服装就是自己用羊毛织成的黑色毛质裙,与东女国服饰极为近似。而用牛皮船渡河,这在扎坝及其邻近地区也都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扎坝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女国的地域范围是相吻合的。今天在道孚县境内发现的扎坝人,不仅长期生活在东女国故地(大渡河和雅砻江之间),而且是目前该地域内唯一一个还保存着与东女国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的族群。因而,扎坝文化很有可能就是曾经在历史上失踪了的东女国文化的继承。
  终上所述,我认为东女国在被吐蕃呑并后,其主体部分逐渐为吐蕃同化。但其中有一支人生活在鲜水河峡谷中(也有可能是在遭受吐蕃军事打击后,从别处逃入鲜水河峡谷),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地理环境封闭,受吐蕃文化影响较小,因而,将东女国的文化保存了下来。这支人就是今天的扎坝人。
  (鸣谢道孚县文体局及其该局的李西刚、郑家明先生,扎坝区文教干事茨珠先生、扎坝区亚卓乡中心小学方伟先生对笔者在扎坝调查的大力协助!)
文章来源: 西藏旅游作者: 林俊华
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郭建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郭建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藏族|主题: 96, 订阅: 0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31 13:28:06|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31 13:43:4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
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
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
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
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扎坝走婚部落的远古镜像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8-31 13:44:31|显示全部楼层
老郭,这下我就知道了,谢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31 13:47:17|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本贴的所有资料、图片均来自〈西藏旅游〉。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31 13:53:40|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种婚姻习俗在整个”藏彝走廊”地区,到今天也非唯一的。同样,在甘孜州白玉县还有一处所谓的父系社会遗存。改天又贴上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4-9-13 18:32:30|显示全部楼层
扎坝我在去年国庆时曾路过,可没有图片上这种开阔的地方,全是深谷。我们从拉日马沿拉曲河下到与鲜水河汇流处,这就是扎坝了,再沿鲜水河上行,直到道孚县。由于当时下雨,道路崩塌严重,路滑难行,要赶路,就没有了拍片的兴致。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9-13 21:25:52|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到扎坝的人越来越多了,你今后还可以去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0 10:4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