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前不久,腾龙光学正式在国内发售了这支专为全画幅微单相机设计的 28-75mm F/2.8 Di III RXD,自此也便有了第一支兼具轻便和大光圈的全画幅微单标变镜头。550g的重量和原厂的SEL2470GM相比足足轻了336g,口径也由82mm瘦身到了67mm。仅从便携性上看,这支镜头就已经非常让人心动了。
锐度测试
腾龙 28-75mm F/2.8 Di III RXD采用了12 组 15 片的镜头结构,其中包含多枚特殊镜片。在用料方面,应该算得上诚意十足,也让人对这支镜头的光学素质表现充满了期待。
腾龙 28-75mm F/2.8 Di III RXD镜头结构图
我们依旧使用实际拍摄的方法进行测试。搭配的机身是索尼α7RM3,JPEG最高画质直出,关闭各项优化,使用三脚架延时10秒拍摄,截取中心和边缘红框所示位置的100%放大切片,结果如下:
首先是28mm端:
然后是75mm端:
从实拍我们可以看到,腾龙 28-75mm F/2.8 Di III RXD在28mm广角端中心部分锐度表现很好:全开就很不错,当光圈收缩至F4、F5.6时,更是有着相当可观的解析力表现。而在边角处,这支镜头的表现虽然没有中心那样锐利,但仍在可用范围。同样,收缩光圈可以获得相对更好的分辨率表现。
在镜头的75mm端,依旧是中心好过边缘的表现:中心表现出不错的解析力,而边缘则需要收小光圈,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画质。
总的来说,这支镜头基本符合了我们日常拍摄的要求:拍摄人像和特写时,全开光圈获得浅景深的同时中心可以有不错的锐度表现;而在拍摄风光时可以通过收缩光圈的的办法获得更好的边角画质。这样的表现虽然没有顶级变焦镜头那样闪耀,但无论是对于自身价格而言,还是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这支镜头在分辨率上的设计思路也算得上是合理选择。
色散测试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是依照索尼卡口规范开发的全新镜头,除了能够实现全部索尼原厂镜头的对焦、机内设定功能之外,同样能够完成在机内对镜头进行补偿。因此在使用上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支腾龙的“原厂镜头”。也正因如此,这支镜头也像很多索尼镜头一样,无法完全关闭镜头内置的配置文件。也就是说无法完全关闭掉色散补偿。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想一想,像是色散这种问题,不管厂商以什么方式解决,反正只要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是OK的,我们当然也会觉着OK。毕竟电子化是数码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倒也不必太过于光学原教旨主义。因此,在色散这一测试环节中,我们索性打开镜头补偿中的色差补偿,来看一看这支镜头最直接呈现给我们的表现。
以下是使用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拍摄的测试样张: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8 1/100s ISO 100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2.8 1/1250s ISO 100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2.8 1/125s ISO 100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8 1/100s ISO 100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8 1/200s ISO 100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2.8 1/80s ISO 100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2.8 1/60s ISO 500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2.8 1/80s ISO 500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α7RM3
F2.8 1/80s ISO 1250
■ 结束语
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在原厂1/3的价格上,实现了F2.8大光圈和便携性的兼得,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而通过实际测试,这支镜头在光学表现上也是可圈可点,无论是中心锐度、抗色散、畸变控制都有着可以与原厂争锋的表现,而在近摄能力方面这支镜头又有着相当突出的特点,无论广角端还是长焦端都有一定的微距能力。诚然,在边缘分辨率和焦外表现上这支镜头未能尽善尽美,但笔者认为对于能认清自己使用需求的消费者,而非盲目追求高大全镜头的看客来说,这支镜头买还是不买,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