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50|回复: 0
 architect 发表于: 2017-9-7 14:19: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7年] 如何理解摄影作品的韵味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收藏
  入秋了,在屋里静静的翻一本摄影集《荒野之歌: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精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收录了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的十位摄影师、近两百幅作品。都很好看。
  比如这张《晶莹的羽毛》:
XZ32-fykuffc4119180.jpg
  如何理解摄影作品的韵味?像我这类并不专业的读者,看不大出一副照片是通过怎样的技巧拍摄,又是如何在后期的暗房中被生产出来。但这并没有剥夺我们这类纯文科生的乐趣。我的方法很简单。第一,凭借直觉,感受照片扑面而来的气息,是单纯的美,还是事实的呈现?是色彩还是构图打动了我?作者的意图是显而易见,还是深深隐藏?等等。第二,如果我超喜欢一张照片,我会特意去查看作者是谁?何时何地被拍摄?有无幕后故事?是偶然的抓拍还是艰苦的蹲点守候?作者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照片?第三,关注后续和周边。这张照片有什么反响?有没有类似的摄影作品或是绘画?我是通过摄影书籍看的复制品,还是艺术馆看的原件?等等。
  这种隔靴搔痒倒也颇有些乐趣。
  书里的十位摄影家中,凭借直觉,一下子打动我的就是上面那幅《晶莹的羽毛》的作者樊尚·米尼耶(Vincent Munier)。无他,这种纯粹但灵动非凡的白色让我很舒服。
  再看他这幅著名的《鹤舞》,这幅体现了日本绘画美学的作品,的确是在日本北海道拍摄的,鹤舞不难拍,去网络上一搜到处都是,鹤怎么舞都美。但难得的是,他还拍到了漫天飞舞的雪,灰色但并不阴郁的背景,使得整幅作品的色彩很和谐,又充满灵动。
ywwU-fykufii0270966.jpg
  我于是想起来了,这位樊尚·米尼耶,曾经被从英文的读法翻译成文森特·米尼耶,我曾在另一本《生命之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精选》(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中看到过他的作品。当时我就对这位号称“喜欢极简艺术和俳句”的摄影师十分着迷。尽管他的美学主张并不都是来自东方艺术,我也无意非要将他和东方美学去挂钩。但毕竟,就摄影作品来说,能够令人体会到这种东方古典韵味的摄影作品委实不多。
  他的这张《雪鸮》是我最喜欢的,在这极静中,仿佛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这只动物俨然人化,似禅师,似侠客,又似隐者,眯眯眼还巨萌,令人产生一种敬畏、冲淡、童趣夹杂在一起的奇特感受。
FoD7-fykuffc4119195.jpg
当然会想起郎静山了。樊尚与郎静山两位的作品,有些乍看还挺像。比如,郎静山也拍过仙鹤:
7O2O-fykufif3492366.jpg
与上面的鹤舞略有些相似,但终归还是韵味不同。再来比较下面两幅:
iw8X-fykusey4373968.jpg
l7Yj-fykusey4373984.jpg
  这两张的构图、色彩和趣味,乍看是颇有些相似的,而且两幅摄影看上去都像中国画。不过我们还是能一眼分辨出,前者是樊尚的摄影《天鹅研究》,后者则是郎静山的集锦摄影《甘拜下风》。樊尚的作品里,因为雪紧贴树枝的缘故,使得树枝太像用毛笔绘画技法画上去的。
q3nh-fykufii0270989.jpg
  我的这本《摄影大师郎静山》(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年版)是摄影家好友送我的礼物,我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看郎静山,就像看古代文人画,确实耐看。这本书虽然也是摄影集,但并没有使用铜版纸,我猜测可能是因为郎静山使用纸底摄影技巧,意在让照片产生水粉的意境,而铜版纸太精美,反而不易传达这种朴素的美感。郎静山的作品,众所周知,是组合起来而非抓拍的,靠的是中国美术素养的积累和暗房的功夫。例如下面这“两幅”作品:
UGzd-fykufii0270992.jpg
bCOn-fykusey4374077.jpg
  这是郎静山离开大陆后,于1951年创作的《烟波摇艇》。一对比大家就能发现,上面两幅的素材是一样的,但后面一副又多了一重山峦,芦苇也茂密了些。没错,这里的山是黄山,摇艇是在香港海面所拍,而芦苇则是在台北所拍。
  不管怎样,郎静山确实通过黑白的和谐、白色与无色,营造出了一种近似文人画传统的美感。于是想起马远。
Ppeu-fykufii0271001.jpg
(雪滩双鹭图)
  无色也是一种颜色。“马一角、夏半边”,如今刻意说起来,反倒显得俗了。但这种意在言外的洁净,或是纯粹空无之境的体验,确实是百看不厌的。即使是在西洋绘画里,白色的使用也会让我感到相似的亲近。《善变的色彩:颜色小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用简短的对话,串起了西方文化史里色彩的变迁,文字相当简洁。其中,引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画家阿尔·塔德玛的作品《疑问》,就是一种光线的亮白色,使我对罗马时代早期穿白色衣服的风俗感到一种“普世般的纯洁”。
FuWg-fykuffc4119267.jpg
源自:大白公馆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rchitect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rchitect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rchitect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architect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rchitect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rchitect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23:04,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