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11|回复: 0
 付尾 发表于: 2015-10-8 01:09:0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发现] 我国年科研经费数千亿 下一个“屠呦呦”在哪儿

 [复制链接]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当前我国财政科研经费年支出达数千亿元,而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鲜有出现

  马晓华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10月5日晚间,刚刚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外界表达了获奖感言。
  感言背后,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中国未来还会不会有“屠呦呦”出现。
  “当新闻变旧闻,旧闻变杂闻,大家都在一窝蜂炒作时,我们应该汲取什么?(青蒿素)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研攻关,但在市场化体制下,中国的新药创制却远远落后于国际。”一位药监体系的官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每年中国都有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科研经费,但对于新药的创制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成果不多,而“浮夸风”式的论文却不少,甚至出现论文造假。
  该官员表示,在屠呦呦之后,新药创制未来能否再出世界级成果,科研体系的变革将是关键。

诺奖为何选择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她,根本没有想到会获得诺贝尔奖,而给她带来这份殊荣的是她在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青蒿素。
  “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这段获奖感言,屠呦呦写在一张纸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字一句地念出来。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上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523”项目,动员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急受命,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
  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试验,但没有得到有效结果。
  “后来,我想到可能是因为加热的过程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用乙醚提取。那时药厂都停工,只能用土办法,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直到第191次实验,我们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经过实验,用乙醚制取的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试到自己身上,大家都愿意试毒。”屠呦呦说。
  “虽然这个项目是一个集体作战的项目,但是屠呦呦第一个成功提取了青蒿中性提取物,这是项目的关键节点,虽然之后也需要更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但如果没有这个提法,后面的事情也许不存在,也许会推后被发现。”一位中医药界药学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因为当时很多人都提不出来,她是第一个拿到青蒿素成分的人。”
  此后,青蒿素联合疗法成为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屠呦呦能否复制
  屠呦呦获得了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最高的奖项,今后还会不会有“屠呦呦”出现?
  “每年中国都有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科研经费,但是却像撒芝麻盐一样,对于新药的创制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恰恰让中国的新药创制落后于国际很多,这么多的经费,出来的成果却很少,甚至于没有,这样的医药科研体制下,如何能再出一个屠呦呦?”上述药监体系官员表示。
  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184.9亿元,比上年增加584.8亿元,增长10.4%。当年,医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347.7亿元。但与巨额科研经费相比,中国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鲜有出现,生物医学界也不例外。
  “国家虽然有几百亿的科研经费,但是具体到每个品种上,仍然属于毛毛雨。很多人拿国家的科研经费都是出于不拿白不拿。”上述药学专家表示,中国90%的医药企业不具备新药创制的能力,经费却像“仙女散花”,对于真正需要巨额科研(经费)的企业来讲,经费远远不够,“很多新药做做就做不下去了。”此外,中国的药物审评制度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不少企业在试验中的新发现往往因为烦琐的审批环节被扼杀。
  屠呦呦的成功,无法否认是当时举国体制下典型的科技攻关成果,而在如今市场化体制下,能否再造就一个屠呦呦?
  “(目前)在中国,更多的是每个科学家在自己奋斗,都认为自己的团队力量很强大,一起作战的可能性比较小,除非由某位院士牵头,把项目分下去,否则基本组织不起力量。”上述药学专家表示。
  不过,在中国科学院的上海药物所,身价千万元的科研人员已经出现了。“他们的科研队伍如果出了科研成果,然后转给市场后,科研人员会占有50%的收益,不用再为生存和生活担忧,能集中精力做科研。事实上,在中国的富豪榜上,鲜有科研人员的名字出现。中国科研体系的人事制度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如何激励他们去创新?”上述官员表示。
  针对科研存在的问题,国家2014年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直击我国现有科技计划管理“九龙治水”、财政资金“天女散花”的现象;今年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开,这份纲领性文件的公布意味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正迈入实质“施工”阶段,下一个“屠呦呦”令人期待。
  “因为做了一辈子,希望青蒿素能够物尽其用,也希望有新的激励机制,让中医药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更好地发挥护佑人类健康的作用。”屠呦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付尾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付尾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付尾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付尾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付尾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付尾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22:1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