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680|回复: 0
 architect 发表于: 2014-12-10 11:19: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世纪] 20世纪初的流动照相师

 [复制链接]
U8596P1081T2D172764F6DT20141210104245.jpg

  流动照相师
  仲富兰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看到这张照片我着实有点吃惊,画面的时间是1925年,地点广州,一位中国女摄影师和搭档,不仅人长得漂亮,专注照相的神情也显得那么专业,用今天的话说,特有时尚欧美范儿。那个年代,照相是一件绝对时尚而又时髦的事情,出现了很多以营利为目的的照相馆。个体的摄影师非常少见,女摄影师更是凤毛麟角。作家老舍就曾写过一篇短文:“在今日的文化里,相片的重要几乎胜过了音乐、图画与雕刻等。在一个摩登的家庭里,没有留声机……,似乎还过得下去;设若没有几张相片,或一二相片本子,简直没法活下去!”
  1839年,人类发明了摄影,据说最早是在法国诞生。不久,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向外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随后,大批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摄影术也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的香港、广州等地。今天已经普及的照相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摄影者,清末的中国,照相和照相馆都是稀罕之物,它传入中国时被叫作“写真”、“照像”、“影画”等,后来才固定叫作“照相”。翻开晚晴申报的史料,上海的照相馆大抵有:像馆、画楼、影相铺、照相楼、照相号、照相寓等称呼。
  就像古话说的“行商坐贾”,照相术的有利可图,也开始了它的商业化运作过程。遍布城市里的照相馆,使照相成为民众生活中奢侈的享受,而流动照相师则活跃在街头,甚至远走他乡,他们其实是文明传播的使者,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从20世纪初,流动的照相师就奔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起先,人们还不太适应这种照相技术,比如以前有老人说照相机会摄取人的精血,时间长了,当人们拿到留下容貌的相片时,就会喜不自胜,流动照相师的生意也逐渐好做起来。那个时候可没有立马可取的快照,一般总得隔上十天半月才能取到照片,年轻后生,特别是姑娘家对照相望眼欲穿,等得很不自在。实在要快,办法只有一个:加钱!这就要师傅第二天再跑一趟。那个年代,照片上的颜色都是用颜料染的,还不大容易褪色。有钱人家的姑娘小伙看到自己形象当然会很欣喜,照相术成为当时装点生活的靓丽奇葩。 ●
  (作者系华师大教授)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rchitect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rchitect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rchitect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architect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rchitect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rchitect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19:23,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