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牛地|查看: 68626|回复: 470
[2010年] 

[纪实影话]屋前小路一条河

 [复制链接4熊猫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7-28 14:38:37|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2月21日在上坝村村民李春荣的妻子村民石元琼对我讲,“我们也是春节才从广东回来。春节几弟兄都回来了,(春官、春荣、春元)三家人都挤在广顺四级车站春官家里住,两个老的最近就要从外地回来。家里的老房子已经垮了两年多了,这新房子也很难建得起,回家没得房子住,我们很可能马上就得走。”
路196.jpg
路196 (1).jpg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7-28 14:40:2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本帖最后由 牛地 于 2011-7-29 10:10 编辑

    2011年2月21日上坝村村民李春荣的妻子48岁村民石元琼硬要带我去看她家垮了的房子。村民石元琼反复对我讲“我们每年春节从广东回来,没得一个自己的窝?”
    2011年7月27日我在与上坝村村民曾钢玉的通话中得知,村民李春荣家的另一启雪上加霜的消息,“村民李春荣、石元琼的儿媳妇(事实婚姻)于5月初在广东不辞而别,已经出走两个多月。在老两口身边的小孙儿,现在才年仅二岁多。”


路196 (2).jpg
路196 (3).jpg
路196 (4).jpg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7-28 14:42:1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本帖最后由 牛地 于 2011-7-31 13:29 编辑

   2011年2月21日村民李春荣的妻子、村民石元琼对我讲,“去年托曾钢玉买的那50000匹砖,都是我们在广东那边东借西凑,7次打款过来,开支达2万多块钱。先准备贷款几万块钱修房子,也没想到李春荣会突然得病,开刀就要好几万块钱,也不晓得手术该在荣昌做?还是在广东做?还不晓得这钱该从哪里去借?更不晓得,家头这房子要哪个时侯才修得成?困难重重啊!”从上坝村村民石元琼的叙述中,我已经观察到她当时那难以遮掩,十分悲伤的心情。


   (事后得知,第二天上坝村村民李春荣一家大小多人,又匆匆的去了广东)


路196 (6).jpg
路196 (7).jpg
路196 (5).jpg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8-14 15:54:36|显示全部楼层
    [牛地转发当地村官上传的一篇贴子]

作为柳坝村的大学生村官,有些事实觉得楼主没有描述清楚,补充一下。
1.首先是主要的修桥的问题。修桥造价结合当下的物价我估计在1000万上下,广顺一年财政收入3500万,上缴县里2000多万,剩下的钱是工资、教师工资、低保、救济、城建、环卫、三公支出等费用,凭借一个街道的力量是修不起来的,需要县里的支持。其次就是河对面规划为广顺工业园的一部分,此桥在规划中,但何时修,你懂的。
2.关于那个弱智的媳妇。她原来是有低保的,后来村民反映他的男人在外面找小姐,所以联名取消了。
3.第1,2页中出现的刘向明是该村原书记,在任十余年,04,05年的时候落选,他在任的时候依然没有解决路桥问题。
4.修路,农村机耕道、小路等土路改预制板,水泥等我县是采取的一事一议的政策,即村民出钱修路,修完经街道城建办、交通局验收合格,予以补贴,基本上是1:1补贴,意思就是村民必须前期自筹资金修好,修完政府在配套补贴。13社村民调查过,意见是出工不出力,所以修不起来。因为国家原来是把钱给当地政府村社,自己去修,经常发生骗取工程款、偷工减料、克扣工资等事情来占用工程款,所以为了杜绝此事,国家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绝不会先把钱给村社让你们自己去修,只有修好了才全额补贴。
5.建房。残疾人房屋改建、危房改建是有补助的,大概30000的房子补贴8000左右,但是每个街道每年名额是有限的,所以每个村也是有限的,再继续细化,每个社也是有限,所以不可能全部到位。其次,普通住房改建也有补贴,但必须按照市里巴渝新居的建筑样式来修,有高造价的也有低造价的,为了新农村村居改造所以一小时经济圈农民的房子基本上是一个样式,只有这样修建才有补贴,你问我为什么,我建议可以去问平西王为什么?统一风格。
6.有一张说“有没有官员去你们哪里结穷亲?”回答是没有,配图是一个残疾人,原来在曾家山煤矿上班的。这个事情药再次澄清,村里的综治专干张青海、街道经发办主任夏身政,以及本人去过他家2次,2次都是下雨天。我拿包5元白沙出来散,他拿包10元云烟出来散,摆谈半小时左右。他有意见是因为于2010年没有评议上低保,因为作为原企业职工,曾矿每个月是要给退休钱的,问过一次多少,800,早已超出低保资格全户每年1500收入的额度,故没有拿到。
7.有几个提到的孤儿,刘易等是专门给了他低保名额的,即使他不是成年人。
8.渡口拉船的87岁老汉一直是村里、街道的水上安全隐患,就是怕他出事,所以多次建议给他低保名额让他不要拉船了,并且已经选好替换人选,但是低保每月只有180块左右,拉船有400,所以他坚持拉船,作为他的儿子儿媳也没有丝毫不让父亲拉船的意思,我很寒心,子女面对这样情况应该及时制止,人命关天。如果哪天老汉拉船出事了,是不是网民们又要说政府不作为呢?
9.村民的贫困不止13社一处,光柳坝,一个报表数据人均7200一年的村,距离广顺场镇2公里的村,在年底评议低保时都争的头破血流,平均每人52元,低保有名额,柳坝5300人只有80余个,如何平衡?村干部以及民政办对待此事已经做到尽量公平。不要说什么有钱的还吃低保,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每家低保申请户,我们都做了实地调查,还开村民大会集体商议。就是把低保申请户全部召集开会,让低保申请户自己陈述,再让申请人选出低保户。柳坝尚且如此,全县呢?
10.关于书记。书记的企业至少解决了1-4社30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2009-2010他引进了2个企业,增加了集体收入,修建了12社、11社、8社、7社的便民道路,但是说到修桥,这不是一个村书记可以解决的问题,天常村的铁路桥是得到了县委书记的支持,前后花了300多万,跨度60米不到,濑溪河上修桥,是没有那么多钱的。
11.影像纪实很好,至少我看了很感动。
12.建议楼主多到村里看看,不要一味强调村民主观,基层干部是很辛苦的,若是如网民仇官,政府没有一个好东西,社会早就乱了。多做调查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才能精确掌握第一手事实。希望以后到村里的时候一定要对他们说,让孩子多读书,多学门手艺,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政府不是慈善机构给每个人都发钱。
13.一个小事实,中国自古以来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劣根性。以前没有低保只有救济,村里一片和谐,救济是给那些要饿死了,最穷的人,没人争。如今有了低保,人均52元,柳坝人均7200一年收入,还是争的头破血流,为什么?没得的想要得,得到的嫌钱少。不只低保,还有很多。基层干部我觉得尽力了,这个是社会问题。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8-14 16:01:45|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地 于 2012-10-3 11:36 编辑

虽然经济发展了,GDP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但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却急剧扩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少数官僚、买办、资本精英腰缠万贯,纸醉金迷,横行霸道,而广大老百姓却仍然被“住房、上学、就业、医疗、养老、通胀、……”N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官场腐败,道德沦丧,信用缺失,民怨沸腾,危机重重,乱象四起,甚至连老天爷都经常来添乱。长此下去,老百姓怎能不怀疑邓小平曾经预言的“改革走到邪路上去了”的失败结局正在成为现实?怎能不怀疑中国正在成为毛主席所曾经预言的“最坏的资本主义”?老百姓又怎么会衷心拥护共产党和改革开放?

    正如薄熙来所说,“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万众关注、众目睽睽。可以说,上有中央明令,下有百姓渴望;前有领袖的预言,后有两极分化的风险;而我们既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又有不进则退、不治则乱的压力。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现在重庆形势不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  
  

                                                  ──摘自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导 朱明熙博文



                       

           对大学生村官情况补充的部分回复


   

◎同是一块棠乡辖地“东边日出西边雨”发展趋于失衡。“东扩”强势兴旺──在荣昌以东的濑溪河支流峰高河上,接连不断的建起了多座跨河大桥?然而“西进”疲软乏力──在成渝经济带上荣昌以西广顺濑溪河上,沿河10多公里的广阔河村仍迟迟见不到一座在建桥梁?往往是经济回报型项目容易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农户脱贫、农业基础投资性项目容易被忽视淡化。生存在疾苦中的广顺濑溪河左岸村民百姓,望眼欲穿的长久的期待政府的扶贫投资。急待改善落后的交通基础环境,缩小与其他村社的区域差距。广大中国百姓衷心拥戴薄熙来书记“共同富裕”的良策,上坝村人更为期待“共同富裕”政策在广顺濑溪河左岸的富民实践;百姓们期待“共同富裕”的思维能真正的变为现实;百姓们对“共同富裕”政策实施的虚与实、成与败都视目以待。

◎不言而喻上坝村是广顺左岸村落的一个缩影,广顺濑溪河左岸的广大村民,都期盼在政府的扶持下完成历史性的两个跨越。暨完成河村老百姓多年从出行不便到四通八达便捷的乡村交通的跨越;新农村有了基础路桥铺垫,广大河村村民一定会轻松的走出贫困,迈向富裕的跨越。坚定不移的带领工农大众走“共同富裕”发展之路,是执政党执政为民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形势下,执政者只有真心实意的维护广大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谈得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才能推动这个社会的繁荣发展、平等、进步。

◎作为一名村官要转变作风,切忌凌驾于百姓之上,真心实意的为村民百姓服好务。理应把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首位。帮扶村民脱贫,走“共同富裕”之路是第一责任。下基层村社锻炼,肯定不会有在县政府机关就职那样舒坦。在柳坝村(大队)我们没有看到(尽力了)蓬勃兴旺现代新农村的景象?偶尔下基层走走,散几支烟不足挂齿;要说村官苦?远没有我们的村民苦!政府为部分困难村民杯水车薪的救助是必须的最基本的抚慰。用“劣根性”来解释特定环境下被束缚发展手脚的贫困村民很不恰当?用普渡众生,施舍养坏村民的说法,实在是站不住脚?而事实恰好相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百姓们创造的财富在养着你,是百姓们做大的蛋糕养肥了我们所有的权贵公仆。是老百姓不堪重负、庞大惊骇的财力在支撑着公仆们奢侈的“三公消费”。村民几十元钱的困难补助与司空见贯公仆们的“千元饭”“万元餐”消费;机关、部门的疯攀豪华及官车私用;成群结队的漫游宝岛、飘洋过海的“因公考察”相差甚远?被世界各国都严格禁止的“三公消费”,而我们的公仆们就可以肆无忌惮?这些所有的奢侈豪华消费,事实上都是我们的百姓们埋了单!

◎一个村民二十多年前跑了老婆,多年一直未再娶得到,后来经人介绍,这才娶了一个认不到钱;不晓得自己姓名;一个连自己都不会照料自己;更不用说会照料丈夫的智障(傻子)病人。这些年,这个女人也没再跑。我在想,这个村民与一个智障病人的家庭生活也不可能幸福?即便是这个男人犯了(仅听说)错误,村委也不加思考的,冒然欺负一个(不会申辩)很可怜的智障病人(满妹)?取缔一个农村智障病人(满妹)的最低生活保障者,就是把自己变成了弱智?两次拍了她家,为竟然有如此贫困的生存状态而惊讶、心酸!可以公正的说,在上坝村,没有比她家还更困难者!(我们会在即将续发的纪实片中,再目睹她家惊人的困苦)她的嫂嫂汤昌琼、嫂嫂谢正英得知此情况后非常生气,多次去柳坝(大队)村委办为兄弟媳妇打抱不平,几次找村委领导摆事实、比困难,以理以事实说服人。在两个嫂嫂的鼎立相助下,兄弟媳妇(满妹) 上坝村村民谢富琼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才得以恢复。

◎[纪实影话]屋前小路一条河影贴,最初的构想从介绍上坝村村民出行不便,基础路桥设施的落后,因而维系了原始农业、落后的驮马、人力独轮车运输等落后生产力方式到拍摄村民李春荣建造新房;刘易、刘辉兄妹学骑自行车,憧憬、期盼美好未来结束影话。但实际情况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没想不到村民李春荣家建新房竟面临了如此的坎坷艰难? 每一次去上坝村的匆匆之行,只能是作了一些敷衍的了解。但只要你稍微留意观察,会对困难村民的疾苦产生触动,自然而然的会萌发一个正常人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心态。因而断断续续的拍摄了大量的纪实资料素材。60余户人家的小村,去过20余户人家。从最初得知的3个家庭到目前已知6个家庭女人摆脱困境的出走。使我清醒的意识到,上坝村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河村人要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之路,还有一道严峻的坎、一段艰难的路……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9-24 17:10:32|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地 于 2011-9-26 12:44 编辑

2011221日一大早,在广顺上坝村濑溪河畔,铁渡船逐渐靠近右岸渡口。船头上站立着三位村民,他们分别是村民刘金洪、村民董平义、村民钟成兴。

人物回顾:

○88岁高龄村民刘金洪大爷每天起早摸黑兢兢业业的为村民们拉渡船打发日子。很多年前,刘金洪大爷的大儿媳妇因贫困而出走,后来又娶了一个智障病人做儿媳,村民都叫她满妹;

69村民董平义大娘的丈夫张昌荣59岁那年,夫妇在借贷修房子的问题上发生争吵,丈夫对四处借钱修房子持坚决反对意见,赌气喝了硫酸自杀身亡。去年,漂亮的江西孙儿媳妇易兰在家住了半年,却不辞而别的离家出走。这两件事一直成为了董平义大妈长久的心中之痛;

48岁村民钟成兴的老婆胡远芬20余年前打工出走,几乎就再也没回上坝村这个家。多年来钟成兴含辛茹苦的照料老人,又当爹又当妈的把儿子哺养成人,在上坝村极其艰难的环境条件下,一个男人要维持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生计也实在不易。

路201.jpg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9-24 17:21:34|显示全部楼层

2011221日上坝村濑溪河渡口左岸,让人揪心的水域环境。

路201 (1).jpg
路201 (3).JPG
路201 (2).JPG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9-24 17:25:31|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地 于 2011-9-26 13:10 编辑

2011年3月27日,村民钟成方与妻子盘洪珍带着小孙女上街赶场。

人物回顾:

村民钟成方1966年兰州当兵4年。1970年达县修铁路3年多。从1981年至2003年在广顺镇社办企业红星煤矿上班。从当兵、三线、煤矿30余年,如今67岁的钟成方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目前他仍然在广顺附近的建筑工地打点零工来维持生计。

听村民钟成方讲,去年老两口在广顺街道买了农村养老保险,现在每人每月能领到80元钱的养老金。

路206 (1).jpg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9-24 17:48:29|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地 于 2011-9-26 12:57 编辑

2010年12月25日刘辉与刘涛(患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兄弟两在家门口玩耍。

2011年8月22日,在上坝村听村民刘涛的妈妈讲,刘向林多次带着儿子刘涛去了荣昌红十字会,又去了一次重庆红十字会,在重庆红十字会刘向林根本没有找到儿子刘涛普查上报的名字?在重庆红十字会医院刘向林得到医院的答复是,需要筹措10多万元的治疗费。前段时间一家人曾一度为筹措儿子的手术、治疗费而发愁奔波。因为实在借不到钱,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村民刘向林不得不无奈的暂时放弃了对儿子的治疗。最近刘向林与几个村民好友外出去了四川省的阆中打工。


路206 (2).jpg
路206.jpg
 楼主|牛地 发表于: 2011-9-24 18:06:38|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地 于 2011-9-24 18:43 编辑

2011131日上坝村村民刘向彬(刘紫依的爸爸)对我讲,“去了一段时间广东打工,因为手伤不好找活路。”

路19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09:56,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