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地 于 2012-10-3 11:36 编辑
虽然经济发展了,GDP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但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却急剧扩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少数官僚、买办、资本精英腰缠万贯,纸醉金迷,横行霸道,而广大老百姓却仍然被“住房、上学、就业、医疗、养老、通胀、……”N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官场腐败,道德沦丧,信用缺失,民怨沸腾,危机重重,乱象四起,甚至连老天爷都经常来添乱。长此下去,老百姓怎能不怀疑邓小平曾经预言的“改革走到邪路上去了”的失败结局正在成为现实?怎能不怀疑中国正在成为毛主席所曾经预言的“最坏的资本主义”?老百姓又怎么会衷心拥护共产党和改革开放?
正如薄熙来所说,“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万众关注、众目睽睽。可以说,上有中央明令,下有百姓渴望;前有领袖的预言,后有两极分化的风险;而我们既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又有不进则退、不治则乱的压力。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现在重庆形势不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
──摘自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导 朱明熙博文
对大学生村官情况补充的部分回复
◎同是一块棠乡辖地“东边日出西边雨”发展趋于失衡。“东扩”强势兴旺──在荣昌以东的濑溪河支流峰高河上,接连不断的建起了多座跨河大桥?然而“西进”疲软乏力──在成渝经济带上荣昌以西广顺濑溪河上,沿河10多公里的广阔河村仍迟迟见不到一座在建桥梁?往往是经济回报型项目容易引起领导层的重视;农户脱贫、农业基础投资性项目容易被忽视淡化。生存在疾苦中的广顺濑溪河左岸村民百姓,望眼欲穿的长久的期待政府的扶贫投资。急待改善落后的交通基础环境,缩小与其他村社的区域差距。广大中国百姓衷心拥戴薄熙来书记“共同富裕”的良策,上坝村人更为期待“共同富裕”政策在广顺濑溪河左岸的富民实践;百姓们期待“共同富裕”的思维能真正的变为现实;百姓们对“共同富裕”政策实施的虚与实、成与败都视目以待。
◎不言而喻上坝村是广顺左岸村落的一个缩影,广顺濑溪河左岸的广大村民,都期盼在政府的扶持下完成历史性的两个跨越。暨完成河村老百姓多年从出行不便到四通八达便捷的乡村交通的跨越;新农村有了基础路桥铺垫,广大河村村民一定会轻松的走出贫困,迈向富裕的跨越。坚定不移的带领工农大众走“共同富裕”发展之路,是执政党执政为民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形势下,执政者只有真心实意的维护广大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谈得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才能推动这个社会的繁荣发展、平等、进步。
◎作为一名村官要转变作风,切忌凌驾于百姓之上,真心实意的为村民百姓服好务。理应把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首位。帮扶村民脱贫,走“共同富裕”之路是第一责任。下基层村社锻炼,肯定不会有在县政府机关就职那样舒坦。在柳坝村(大队)我们没有看到(尽力了)蓬勃兴旺现代新农村的景象?偶尔下基层走走,散几支烟不足挂齿;要说村官苦?远没有我们的村民苦!政府为部分困难村民杯水车薪的救助是必须的最基本的抚慰。用“劣根性”来解释特定环境下被束缚发展手脚的贫困村民很不恰当?用普渡众生,施舍养坏村民的说法,实在是站不住脚?而事实恰好相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百姓们创造的财富在养着你,是百姓们做大的蛋糕养肥了我们所有的权贵公仆。是老百姓不堪重负、庞大惊骇的财力在支撑着公仆们奢侈的“三公消费”。村民几十元钱的困难补助与司空见贯公仆们的“千元饭”“万元餐”消费;机关、部门的疯攀豪华及官车私用;成群结队的漫游宝岛、飘洋过海的“因公考察”相差甚远?被世界各国都严格禁止的“三公消费”,而我们的公仆们就可以肆无忌惮?这些所有的奢侈豪华消费,事实上都是我们的百姓们埋了单!
◎一个村民二十多年前跑了老婆,多年一直未再娶得到,后来经人介绍,这才娶了一个认不到钱;不晓得自己姓名;一个连自己都不会照料自己;更不用说会照料丈夫的智障(傻子)病人。这些年,这个女人也没再跑。我在想,这个村民与一个智障病人的家庭生活也不可能幸福?即便是这个男人犯了(仅听说)错误,村委也不加思考的,冒然欺负一个(不会申辩)很可怜的智障病人(满妹)?取缔一个农村智障病人(满妹)的最低生活保障者,就是把自己变成了弱智?两次拍了她家,为竟然有如此贫困的生存状态而惊讶、心酸!可以公正的说,在上坝村,没有比她家还更困难者!(我们会在即将续发的纪实片中,再目睹她家惊人的困苦)她的嫂嫂汤昌琼、嫂嫂谢正英得知此情况后非常生气,多次去柳坝(大队)村委办为兄弟媳妇打抱不平,几次找村委领导摆事实、比困难,以理以事实说服人。在两个嫂嫂的鼎立相助下,兄弟媳妇(满妹) 上坝村村民谢富琼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才得以恢复。
◎[纪实影话]屋前小路一条河影贴,最初的构想从介绍上坝村村民出行不便,基础路桥设施的落后,因而维系了原始农业、落后的驮马、人力独轮车运输等落后生产力方式到拍摄村民李春荣建造新房;刘易、刘辉兄妹学骑自行车,憧憬、期盼美好未来结束影话。但实际情况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没想不到村民李春荣家建新房竟面临了如此的坎坷艰难? 每一次去上坝村的匆匆之行,只能是作了一些敷衍的了解。但只要你稍微留意观察,会对困难村民的疾苦产生触动,自然而然的会萌发一个正常人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心态。因而断断续续的拍摄了大量的纪实资料素材。60余户人家的小村,去过20余户人家。从最初得知的3个家庭到目前已知6个家庭女人摆脱困境的出走。使我清醒的意识到,上坝村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河村人要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之路,还有一道严峻的坎、一段艰难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