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22677|回复: 107
[2009年] 

2009-09-06日:渡江拍摄锦屏镇

 [复制链接4熊猫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9-15 18:23:23|显示全部楼层
2009-09-06 11:57:03,离去时,再拍大雄宝殿,阿弥托福!2009-09-06 11:57:03,离去时,再拍大雄宝殿,阿弥托福!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9-9-15 18:31:09|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2009-09-06 13:50:28,吃过午餐,从武装部餐厅出来,见有美女,立即拿下2009-09-06 13:50:28,吃过午餐,从武装部餐厅出来,见有美女,立即拿下
回到五指山大酒店,房间上午已退,上车,直接返回马边彝族自治县。

  车上,我进入了梦乡,二个小时多点,我们一行安全回到马边彝族自治县。

后续纪实,请见《2009-9-7日:广角镜里的马边县城


摄影摄像雷康
影像描述雷康
(版权所有,严禁转用)



《完》
 孟良 发表于: 2009-9-15 19:43:1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可惜,保护得不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清溪人张永承 发表于: 2009-9-15 21:54:32|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惜了!败家子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草根天使 发表于: 2009-9-15 22:32:37|显示全部楼层

屏山赋──题四川省·屏山县

作者:杨贵


锦岭金江,霞蔚云蒸,四海宾客慕名而来;
奇峰赤壁,雪霁舍和,八方朋友闻讯相约。


  盘古开天辟地,巨龙横空出世。至西向东,拔山倾海,气势磅礴如威猛力士;从南至北,海纳百川,逶迤忸怩似多情女子。

  千百载去,巨龙匍匐之地,得天独厚,秀水明山;千百年来,金江漫烂之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汲天地之灵气,马湖应运而生;取日月之精华,屏山丹垩一新。昔日马湖,闻此圣地之士,无不争先迁徙;今日屏山,游此仙境之人,谁不流连忘返。

  龙腾华夏,情系金沙。龙之嬗变在其表,金之不换位其心。二滩、三峡,国重工程现正兴。溪洛渡、向家坝,千秋伟业已开步。惊兮!依金江之滨,屏山子民饮水知源;靠水电之能,华夏子孙知足常乐。游子归兮,入移民队伍促旧城搬迁;学子道哉,出深山峡谷助新县发展。移民工作,卷帙浩繁;生态工程,任重道远。

  阔别家乡,十年磨一剑。重回故土,沧海桑田。登上古楼,哀思作祟;近看金江,白鹭仰天。东跃龙门,四可楼四通八达;西翙风门,怀远楼抒情畅意;南朝阳门,揽胜楼招贤纳士;北承恩门,拱极楼韬光养晦。越四门,百年风雨城不改;屹五门,近水楼台月依旧。望仙楼前,纤夫号子震荡山谷;金沙江上,过往船只冲破暗沙。山麓马帮,丝绸叠叠,茶砖重重;古道铃声,拂晓凄凄,黄昏悠悠。马湖之夜,浩月当空;古楼之巷,青灯引梦。迁客骚人,相识恨晚不问其来路;诗词歌赋,精妙绝伦无须其出处。醉里挑灯,河风相随;梦中题赋,箫声作陪。西上老街,更鼓乍起乍落;忧伸远方,帘外荧火成幕。叙州三路,董蛮茶马易市;夷都七村,泥溪军事主场2。秦道古津,马帮破晓;马湖要塞,烽火连天。烟缭苍穹,尘惦金江。左顾商肆,人去楼空;右瞅客栈,香消玉殒。江枫渔火,对饮成三。月落乌啼,人在他乡。茶蒸春花,江山如画,世代自有英雄醉;酒煮秋月,佳期如梦,银汉尤现鹊桥美。重带采青踏道,清凉寺佛光再现大雄宝殿;卸肩走马观花,寿枣园钟鼓重呻洪谟碑记3。城西万寿寺,辽金风格招揽古今友;檐上飞雕画,东西文化见证万年历。天宁寺香火盛旺,万寿观古迹参天。狮子桥,漫天过;珠宝洞,三丰来。山高月小,灰獭窃丹成仙;水落石出,真经留世育人4。忠义孝道,天经地义。守贞遂志,彤管流辉5。

  沉醉山谷,吟金沙水拍;静依水腹,唱锦屏浪腾。金沙奇石,婀娜多姿;福延辣子,忸怩作态6。打渔村庄,人造瀑布奇观;老君山脚,佛学八阵蓝图7。青姑迷路,峨嵋现身,久长之情岂在朝朝暮暮8;大佛度人,神仙怜心,黎民之福贵在岁岁年年。川南第一峻岭,玉树银花目不暇接;世界第一立佛,千蹄万足络绎不绝。汉代第一墓穴,百具悬棺动人心扉;川南第二竹海,万亩翠竹勾魂摄魄。燕子孔,光景有限;营盘寨,相思无尽。两河三桥,凉桥浪漫明清老街;一山八仙,神气营造龙华古镇。比比老街,皆为苍旧楼宇;敲敲古钟,全是空灵心声。岁月如梭,青华如沐,生机蓬勃三国旧路。诸葛南下,七擒孟获;马谡安上,攻心献策9。安上关口,七村咽喉;夷都平川,蜀凫驻地10。地王之所,神山拔地而起,楠木开山破江建紫禁城为国夺冠;桃源之迹,安夷比翼齐飞,九庄依山傍水辖十八坝为镇争光11。丹霞洞穴,映红楞严宝刹;永赖同功,照亮双河安崖12。焚香顶礼,冷水溪,七洞坪,玉米之乡富甲一方;稽颡膜拜,观世音,三佛主,天籁之境泛木一赌。花瓶佛光闪现,观音慈悲为怀济世;河莲七彩照耀,中都和谐蕴秀与时。南现山,巨木出山,观音云游天下风无阻;鸡罩山,峭壁赋诗,佳酿香飘楼东雨有数。湖广填四川,南华宫为证,马湖府首著客家史记;屏山迁新发,奥运火为鉴,宜宾市再添鸿篇巨著。

  今秋葭月,大坝截堤,高峡变平湖,长江第一港重塑历史金身;明春暮色,巨轮始航,伟岸筑长廊,中国第三电再演天地神话。迁复马湖古城,滴一滴泪作思念;打造库区环线,挥一挥手诰苍天。绿野青山,彝汉百姓乐融融;荔枝龙眼,唐宋妃嫔笑盈盈。椪柑第一县,池蛙相应昏昏月,离苦之心让甘甜化去;龙眼第一乡,海燕初归漠漠天,惆怅之绪用滋润淡然13。月下金沙,暧昧如火;江后锦屏,柔情似水。山水互吻,情意天长地久;日月相辉,屏山柳暗花明。借兴攀岩,观摩涪翁大作;阅志登山,后怕汪京涂道14。巍巍锦屏,豪情直冲九霄云外;青青龙湖;壮志凝练亚太金奖。忆香茗,忘果酒,僰道茶业多少事15;寻秦月,觅汉光,丝绸之路几行路。两月相照,马良神笔;三江环抱,天工开物。平湖秋色,书生醉不成赋。闲言汇聚,抒昨日锦秀之马湖;碎语结晶,憧明朝壮丽之屏山。


注释

  1.城北锦屏山大红岩上有明嘉靖知府赵时吉书“赤诚天险”、“赤崖雪霁”二题记。另在牌坊湾还刻有邑令铁岭宋瑛书“舍和蕴秀”四字。

  2.“叙州三路蛮”(对五代两宋时期分布在今四川南部和滇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蔑称)即马湖蛮(又称“董蛮”,居今屏山、雷波、马边一带)、南广蛮(简称“南蛮”,在今宜宾、泸州以南地区)和石门蕃部(属于“乌蛮”部族,居今云南昭通地区)的商旅马帮,沿着茶马古道──即秦“五尺道”,担负了运输任务。

  3.夷都七村,也称“蛮地七村”,即:胡延(今福延镇)、泥溪(今屏山县城)、平夷(今新安镇)、夷都(今中都镇)、什葛(今新市镇)、蒲润(今雷波县)、荒桃(今马边县)。

  4.珠宝洞古称宝珠洞,位于福延镇五峰乡庙坝村,相传明代武当术士张三丰曾在此修炼,遇灰獭(tǎ,水栖哺乳动物)精相惑,夺其珠而得道,故至今朝拜者骆驿不绝,香火旺盛。另据资料记载: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寓于马湖府(今屏山县)万寿观及灰獭溪(今珠宝洞)传教,并派其弟子驻天宝宫(绥江县石龙村13社,原属马湖府管辖)。

  “太平石”原书于金沙江边岩石上,为邑老凌绍周、余雪丰、葛城、肖绪烈等人发现,取石为碑。书有“太平石”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云水张三丰”等字。

  5.“守贞遂志”坊,建于清乾隆己卯(1759年),为旌表任应孝妻王氏之坊。“流辉”,即“彤管流辉”坊,建于清乾隆己亥(1779年),为旌表邑任相之妻李氏之坊。二石坊均位于县城东关,1982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

  6.相传1000多年前,有个老太婆去江边洗衣服,当她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准备洗时,大石头突然动了起来,老太婆吓得惊呼,人们随着叫声寻去才发现,原来那块大石头是一条巨大的鱼。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那就是中华鲟,都认为是水中的妖怪,于是,便在江的两岸修起了石塔,就是为了镇住这个妖怪。后来这个“辣子村”才有了“辣子窝”这个土气却神气的名字!

  7.“迷魂谷”当地土名“乱山包”,位于龙华镇西北面的大坳村自力组(老君山脚下),占地约十平方公里。其内密布百余个形状、外表植被都相似的小山丘(后听人说是冰川遗迹),其间小径纵横,变幻莫测,行人步入其中往往迷途难返。因为这些小山包大小差不多,在它的范围内,没有制高点,无法俯瞰全景,加之植被高大茂密,常年云遮雾绕,难辨别踪迹,故有“乱山迷魂棋盘阵”之称。

  关于迷魂谷有二种传说:一是诸葛亮南征的事迹(前面《七擒孟获》一诗的注释中有讲);二是流传在屏山民间的故事:据说就在收服孟获以后,做事谨慎的诸葛亮为防止南方少数民族可能出现的反叛,依照他在奉节防止东吴进攻的做法,在与蛮族交界的屏山(迷魂谷)也摆下了一个八阵图。

  8.老君山原名青姑(孤)山。相传有一位青衣女子上山采药,困于山中,于是在此生息,后得神露成仙,驾云作别时,化一峰于此以表怀念。古人有把这巍峨青幽的老君山与天下秀丽的峨嵋山比喻为姊妹山,因终年云遮雾掩,从未相见,故有诗曰:“青姑神秀坐云端,群峰簇拥老君山。唯有峨嵋不相见,姊妹长别被云栏。”

  9.蜀汉建兴三年春(公元225年3月),兵分三路:马忠率领东路军,由川南僰道直驱牂牁(zānɡ,kē),进攻朱褒;李诙率领中路军攻打益州郡(行政中心在今云南晋宁),袭取雍闿(kǎi)、孟获的老巢;诸葛亮则亲统西路大军,作为南征的主力从成都出发去安上(今新市镇)会同当时住在安上的越隽〔xī,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越嶲郡,今越西县时为越嶲郡邻之“阑县”〕太守龚禄,再取水路入越隽。约定三路兵马最后会师于益州郡之滇池。诸葛亮出发时,曾任越隽太守、熟悉市中情况的马谡送至数十里外,最后言之铮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早服南人之心,以收长治久安之效。”诸葛亮听了连连点头,这一战略思想后来贯穿南征始终,一直为后世称道。

  10.夷都,即沐道,今中都镇。传为古蜀王凫(fú)支子夷氏封地,宋代改名为夷都,为夷都七村大使驻地。

  11.明永乐年间,因修建紫禁城,令马湖府采伐楠、樟等木运京。其伐木地点有三:一在今绥江县三渡至罗坪、铜锣坝一带;二在今盐津县境内;三在今屏山县中都镇(古称夷都)镇东南现山(有资料记为“高现山”,推测应该是同一个地方,相当于今天的南向所在的五指山)。南现山(今中都南向)后被永乐帝封为“神木山”,并建神木寺,寺内留有永乐皇帝命令学士胡广撰写的碑文《神木山记》。《明史.宋礼传》印证了该碑文的记载:“初帝将营北京,命取材川蜀。礼伐山通道,奏言得大木数株,皆寻丈,一夕自出谷中,抵山上,声如雷,不偃一草。朝廷以为瑞。”

  12.“永赖同功”,位于安全乡双河口安家崖。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安边同知汪京在平定夷人安兴、杨九乍、撤假三人发动的所谓“三雄之乱”后,以石灰浆书四字于岩上以记其功。

  13.北宋著名诗人左纬《过人所居》诗云:“试问春蚕第几眠,柳条如线雨如烟。池蛙相应昏昏月,海蒸初归漠漠天。卒岁未妨资橘柚,余生应只付林泉。他时卜宅如相近,且种壕头十亩莲。”

  14.涪翁洞,位于城东郊东关石壁下,现已无迹可寻,旧志记载甚详:涪翁洞,在龙关石壁下,宋黄涪翁(黄庭坚)寓戎州(今宜宾),曾游憩于此。明万历军兴,安边同知汪京平治道涂,洞遂毁。今洞有记,又石壁上隶书云:挽土不能寸,推去辄(zhé)数尺,才难不其然,有亦未易识。又史诗,康节邵先生语。东漕旧有隶,本奇特,郡守临邛黄申,为摹刻于涪翁洞侧,以增伟观。

  15.“屏山炒青”、“龙湖翠”产于屏山县名优茶总公司。八九年以来多次获省巴蜀食品节金奖,九二年“龙湖翠”获亚太地区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省内外,深受各界朋友欢迎。屏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校本载,三国时期即出产茶叶,西周时的僰道茶(马湖茶是僰道茶不可缺少的组成,而屏山隶属马湖府,马湖茶则是“屏山茶”的前生)还成为贡品。“清代马湖诗人吴楚在其《马湖游记》中,有一段对马湖茶的赞许:‘近岸之阳山,产茶特佳,嫩芽小于雀舌,烹以清泉,作绀碧色,香秀而清,饮之味甘芳,沁人心脾,芳留齿颊。’”战国时期,楚汉争夺巴蜀,促进了四川乃至僰道茶叶的广泛流传。唐《膳夫经手录》记载的“帷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主要就是通过黄金水道的长江,宜宾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码头、港口,而屏山是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重要航道,故有谚道:“僰道茶业多少事,万里长江向东流”。
 睢文发 发表于: 2009-9-16 11:24:58|显示全部楼层
总有一些记忆留在心中
总有一些影像留在镜头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草根天使 发表于: 2009-9-16 14:23:56|显示全部楼层

屏山县概述(一)

  屏山县位于四川省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北纬28°28'~28°51'、东经102°36'~104°23'之间。东界宜宾,西邻雷波、马边,北连沐川,南与云南绥江隔江相望。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耕地245973亩。县境东临川南丘陵,西、北接川西南山地,南连滇东高原。小凉山支脉五指山系由西北向东南延伸,贯通全境。主峰老君山,高2008.7米。境内山岭纵横,沟谷交错,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大部海拔为300~1400米。山地集中在中西部,占幅员面积95%;丘陵仅占5%,分布在东北部。岩层出露以侏罗系为主,约占65%,三迭系、白垩系、二迭系也有出露。地质构造体系为冒水背斜、五指山复背斜及中都河向斜组成。金沙江从西部冒水乡入境,至东部石岗乡糖坊湾出境,流程93.5公里。另有较大河(溪)流21条,总长415公里。以五指山为分水岭,山南为金沙江水系,集雨面积1852平方公里,山北为氓江水系,集雨面积19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8%,在1500米以上高山,覆被可达80%。土壤以山地黄棕壤土为主,占幅员面积43%,其次为紫色土壤,占幅员面积26%,水稻土占幅员面积10%,其余为少量潮土、黄壤土。

  屏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垂直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气温为14.9°C。积温:矮山5810~5440°C,二半山5400~4300°C。日照年均950.7小时,处于全国日照最少中心边缘。累计平均无霜期为300天,矮山330天,高山280天。降水量年平均1066毫米,但地区分布不均。中都河河谷带,年均802毫米,少于800毫米的年份占50%,最少年仅400毫米,而龙华地区年平均为1574毫米,最高竟达2388毫米。在季节分配上,降水也极不均匀,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80%,秋季约占20%。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石灰石、白云岩、煤、硅石、铜、砂金。植物资源除粮食作物外,木材蓄积量约120万立方米,竹类蓄积量24万吨。茶叶、乌柏、油桐子均为大宗产品。还有中药材169种,珍稀植物14种。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桫椤,总株数超过万株。珍稀动物也不少,列入国家保护的鸟类16种,兽类6种,两栖类2种,鱼类2种,最著者为中华鲟,金沙江屏山段系中华鲟回游产卵区。水能资源较丰富,理论蕴藏量约17万千瓦,可开发8万千瓦。

  在新安乡台地曾出土旧石器,说明屏山自古即有人类居住繁衍。春秋时期,分属古蜀国和古僰侯领地。汉代属键为郡僰道、朱提县。三国蜀置安上、马湖县。唐、宋属马湖羁糜州。元置马湖路。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置屏山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裁府留县,属叙州府。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先后分置云南绥江县、雷波县、马边县。民国初,属永宁道,民国24年(1935午)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0年又分置沐川县。解放后,属乐山专区。1957年改属宜宾专区。现辖6区、2镇、40乡(其中2彝族乡),15居民委员会,248村民委员会,99居民小组,1648村民小组,49112户,227403人,其中男117232人,女110171人。非农业人口22008人。

  县治屏山镇,东距宜宾市47公里,历为屏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名泥溪,元为马湖路治,明为马湖府及屏山县治。明隆庆间修筑砖石结构城墙,高5米,厚3.3米,周长约2.5公里。现尚存城楼3座及片断墙基。城区现有人口近1万人,主干街道2条,划为5个居民委员会。除县级机关外,锦屏区级机关也在镇内。交通便利,水运可直达上海。公路东与川云公路,西与乐西公路连接。镇内水电设施齐备,邮电线路畅通,市场繁荣。除县立中学外,镇办有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还有五金、木器、沙砖、茶叶加工等五小工业,并在陕西西安开有“川秦饭店”。

  屏山地处边陲,历史上长期为多民族聚居。自汉代始至明弘治间,政区变化及民族迁徙虽十分频繁,但其守牧多为少数民族世袭。改土归流后,仍保持四土司世袭至清末。在民族关系上,最大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虽与中央王朝时有摩擦,但始终接受中央王朝领导,尽力守卫边境。故唐宋两代,整个马湖地区成为王朝与南诏、大理间的屏障,其守牧屡受朝廷封赠。明以后,境内少数民族多与汉族融合。仅西部边境小凉山地区仍为彝族聚居。明末,居民大量外流。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统计,马湖府仅有142户,284人(末计算少数民族户口)。雍正时,大批移民由湖广迁入,至嘉庆年间,汉族居民已进住西宁河沿岸,屏山县境内基本无少数民族。道光以后,边备松弛,西宁河沿岸,又属彝族聚居。直到解放,除西宁场住有行政、军事人员及少量汉族居民外,西宁以西均为彝族聚居,且汉、彝之间,经常交恶。解放后,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睦,50年代初,曾在西宁河一带建立5个民族乡。1956年西宁以西划属雷波后,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屏山有彝族439人,苗族73人。居住在屏边、清平乡境。70年代开始,彝族居民又不断从凉山迁入,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计有彝族2987人,回族15人,苗族142人,白族2人,独龙族3人。

  屏山人民素有革命传统。清同治间,屏边乡谢世清、夏溪乡宋仕杰先后高举“反清救民”义旗,聚众万人,攻打洪雅、马边等地,不幸遇难。清末,同盟会员杨功甫与余英、熊克武多次在川南组织起义未果。1911年,同盟会员邓挈,号召同志军起义成功,光复屏山,建立军政府。1927年共产党员徐经邦组织农协会,进行抗捐斗争,武装围城。1929年,共产党员钟达夫在鸭池打出镰刀斧头红旗,召开农协会,号召农民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虽均被反动派镇压,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1939年,中共屏山县委成立,到1940年,共发展党员105人。进行了“抗日救亡”和宣传党的性质等活动。后因县委被破坏,所有党员与上级失去联系,但他们仍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少有益于革命的工作。

  历史上的屏山,以农业经济为主。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油桐(桐籽树)、乌柏(棬籽)、茶叶、柑桔、蜂蜜、笋干、芋片、中药材等。茶叶曾为贡品,芋片、芋角国际知名,林产也极为丰富,明、清两朝修建宫殿,均曾使用屏山运送的楠木。畜牧业以猪为主,耕牛、肉羊也自给有余。但在解放前,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耕作经营粗放,产量低下,1949年粮食总产量仅14150吨。解放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同时,大力推广科学养殖,兴修了各类水利工程2086处,其中有2条长10公里以上的大堰和2座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效灌面达9,2万亩。1956年,粮食总产量即增加到43765吨,为1949年的3,1倍。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1960年竟下降到20875吨。1961年以后逐步回升。“文化大革命”十年又徘徊不前。80年代调整了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到1985午,粮食总产量达到60160吨,比1956年增加37%。其他各项经营均有大幅度增长:食用油料从1949年的76吨,增加到929吨;烤烟、红麻,从无到有,分别达64吨、2500吨;甘蔗从306吨发展到5385吨;茶叶从149吨增加到800吨;蚕茧从3.3吨增加到59.7吨;生猪存栏数从17245头发展到153363头,大牲畜(牛)从9558头发展到14623头。当年产乌柏子870吨,油桐子551.5吨,柑桔2078.8吨。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85年农业总产值为554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78%。从1977年开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到1985午,共有乡镇企业2710个,总产值1169万元。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1985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640千瓦,大、小拖拉机175台,载重汽车23辆。用电505万千瓦时。施用化肥4579吨。

  解放前,屏山元现代工业,仅有作坊式小手工业19户,总产值63万元。解放后,工业发展仍极缓慢,50年代末,工业总产值达831万元,主要是食品工业,占总产值57%,其他是“大跃进”时仓促上马的工业。60年代末,由于“大跃进”时期兴办的工业下马,工业总产值反下降到371万元。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能源工业:电力和煤炭,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建材、机械、造纸、森工等工业。到1985年,陆续建成5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5处,装机容量4946千瓦,发电量1464万千瓦时;煤矿2个,产煤1.2万吨;造船厂1个,可建造机动船和驳船;造纸厂3个,产纸1400吨。并动工兴建年产2万吨水泥厂,年产曲酒500吨的曲酒厂各1个。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建魔芋精粉厂1个。全年工业总产值155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2%。

  交通运输,解放前仅屏山至宜宾可常年通行木船,屏山至新市,新市至冒水,在枯水季节可通行小吨位木船外,其余地区均靠人力肩挑背驮。民国31年(1942年),宜宾民生轮船公司曾派轮试航屏山,并曾开航班,惜未能保证常年营运。同年还试航新市镇成功,但未开航。解放后,1956年省轮司正式开设宜宾至屏山航班,1962年延至新市镇,至此,新市镇成为长江上游第一港。随着航道开通及整治,航运业从1959年开始大发展。到1985年,县航运公司拥有长航机动船4艘,890千瓦;短航和渡轮3艘185千瓦;驳船14只3507吨;小渡口木船9只66吨;客运量42.3万人次,年货运量12.8万吨。此外,尚有集体和个人经营的机动船13艘,1353千瓦;驳船12只2460吨;木船76只1776吨。

  陆路交通,1952年,雷马屏农场开始修筑新市至西宁公路。1955年,乐(山)西(昌)公路过境64公里,沟通平宁、大桥、新市、二龙、夏溪、屏边等乡。1958年开工修筑屏(山)龙(华)公路,1959年开始修筑宜(宾)西(昌)公路,1969年开工修筑宜(宾)屏(山)公路,到1985年,全县有省、县、乡道和专线公路23条,全326.6公里,连通了全县36个乡(镇),基本形成陆上交通网络。拥有各类客货机动198辆,280座,268吨,货运量2.3万吨,客运量24.1万人次。

  解放前,屏山县设有邮电局,下设15处代办所(邮柜),开展函件、包裹、汇兑业务。解放后,经过不断建设发展,到1985年,除县邮电局外,下设新市、福延、中都、大乘、龙华5个文局和鸭池、楼东、龙溪、清平、富荣5个代办所。增加报刊发行业务。

  电讯在解放前仅有内部电话线路260公里,长途电话线与乐山、宜宾、雷波连接,县内连通17个乡镇。民国30年曾设立无线电台,也仅供内部使用。解放后至1985,县境内共架设宜宾一屏山一新市一雷波,屏山一乐山等长途线路170对公里,实线电路9路。市内架空明线0.7对公里。长话安装磁石交换机1部,3路载波电话终端机2容量6路,会议电话汇接机t部。市内电话有磁石交换机1部,总容量400门,单机239部,用户交换机容量30门。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30门,载波电话终端本10部,会议终端机10部,汇接机1部,单机245部。有线电报机1部(1~4路),电传机3部,人工电报机1部。15瓦短波发讯机3部,并配有柴油发电机组12千瓦、8千瓦各1台。
 草根天使 发表于: 2009-9-16 14:24:28|显示全部楼层

屏山县概述(二)

  屏山开发较早,资源又较丰富,经济作物和土特产品种多,数量大。且为进出凉山要道,又有金沙江水运之便,故商业贸易较为繁荣,出口物资以木材、茶叶、笋干、芋片、五倍子、蜂蜜、草纸、桐、倦油、药材、皮毛为大宗,进口多为居民生活必需品。据民国31年资料:城区即有商户1210户,资金总额2200万元。抗旧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倒行逆施,致经济崩溃,物资匮乏,通货膨胀,市场萧条。1949年末,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仅167万元。解放后,随着生产的恢复发展,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扶持,到1952午,社会商品零售额比1949年增加80.8%。随后一方面组建国营和集体供销合作商业网,一方面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末,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756万元,为1952年的2.5倍。1958年“大跃进”期间,商业体制改组,取消了集体和个体商业,关闭集市贸易,使流通渠道单一化,加之商品奇缺,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度下降。1963年开始复苏,到1965年,恢复到941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造成一定困难。三中全会以后,调整体制,开放市场,到1985年,全县有全民所有制商业网点138个,集体所有制商业网点362个(其中供销合作商业150个),个体商业网点1788个,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5047万元,比1952年增加15.7倍,比1965年增长4.4倍。

  财政收支,清末,各项收入约计银6000两,各项支出约银1200两,自给有余。民初,军阀割据,横征暴敛,到民国21年田赋竟预征至民国36年且均落入军阀之手,县级财政支出,逐年均需上级补助或另向地方摊派,据民国22年资料,摊派数占总收入15%。到屏沐分县前的民国29年,上级补助收入已占总收入21%。沫川分治后,补助收入虽有所降低,但仍占总收入11%。解放后,财政体制有所改变,县级财政不单纯管理行政费用,还包括所有企事业的兴建、投资、周转等等。故自1953年起至1985年,虽然农业税从1955年的4.3万元增加到24.1万元,工商各税从1953年的11万元增加到351.7万元,但企业却亏损90.7万元。1985年全年总收入仅288.7万元,上级补助达493.8万元,相当于自身收入的1.7倍。这一状况,对屏山的经济发展显然十分不利。

  屏山直至民国27年始成立小本借贷处。民国28年政府成立合作指导室,代农行发放农贷。民国30年正式营业,但资金不足,业务难以展开。解放后,不仅先后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分支机构,还组建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了保险公司,对保证经济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198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91.6万元。各种贷款2957.8万元。

  屏山自元代始,即重视教育,历元、明、清三代修孔庙,兴社学,建书院,办义学,不仅使汉文化在这一地区发扬光大,且文人荟萃。民国时期,推行新的学制,但因前期军阀混战,后期又因全民抗战,使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到民末,全县仅有中学1所,小学31所,在校学生2307人,占总人口2.03%。另据民国33年资料:全县有大专文化程度75人,中学1560人,小学(含私塾)27109人,占13岁以上人口86430人的33%。解放初,除恢复调整和完善原有中、小学外,大力发展村小,开展成人教育,到1957年,有中学15所,在校学生1175人,小学96所,在校学生12221人。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61人。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在校学生数普遍下降。1962年开始恢复,到1966年,在校学生上升到16655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停课,教育受到严重千扰。1976年,开始恢复正常。有中学10所,小学361所,在校学生39585人。幼儿园(班)6处,在园儿童1174人。1977年以后,教育事业大发展,初等教育得到了普及,完善了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了职业中学。到1985年,全县有小学276所,在校学生35218人(内有少数民族小学1所,330人)。中学11所,在校学生5012人(含职中1所,282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函授和轮训,培养了申师生440人,高师生154人。同时,从10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到1985年,共输送大专生106人,中专生490人。全县受教育人口面也大为增加。据1982年人口普查:有大专文化程度249人,中学文化32150人,小学文化64088人,共计96487人,占12岁以上人口154512人的62.45%。

  文化事业在解放后有了很大发展,到1985年,有县文化馆1个,新华书店门市2个,剧团1个,影剧院3座。社办电影放映队34个,县广播站1个,区、乡广播站47个。广播线路总长1267公里,安装喇叭23223只。电视发射机10台,覆盖面80%。文化馆编辑了《屏山县民间文学集成》,获省文化局一等奖。成立了书法学会、摄影协会,先后有两青年参加“三溪杯”、“秦海杯”书法赛,并获奖。业余摄影作品多次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四川民族》等刊物上发表。推荐民间雕塑世家传人至峨眉山重塑佛像。历代书法名人51人收入《天府书画名人录》。书店发行各类图书667036册(其中中小学教材419563册),图片70707张。放映电影1417场,观众达54万人次。体育活动,从1956~1985年,共举办了全县性运动会12次,累计参赛1301人。外出参赛19次,曾获得1972年“宜宾地区青少年排球运动会”男子第一名。1978~1985年,多次获得地区少年围棋赛团体第一名和男、女第一名,并代表地区少年队参加省级比赛。1984年,铅球选手代表地区参加四川省第五届运动会,获少年乙组第一名。并经常开展县际比赛,增强友谊,锻炼身体。还先后组建了象棋协会、围棋协会、桥牌协会、信鸽协会、钓鱼协会、老年体育协会,开展多方面体育健身活动。

  解放前,医疗长期靠个体中医承担。民国30年四川省医疗队来屏,始开展西医治疗,民国31年设立卫生院,仅1名医师,1名助产士,1名护士。设备也极为简陋。解放后,不断增设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购置设备,调进和培训医务人员;到1985年;全县有县人民医院1所,县中医院1所,县保健站、卫生防疫站各1所。并开办卫生学校1所,区卫生院5所,乡卫生院41所,病床285张,卫生人员623人,其中技术人员543人。另有发证乡村医生61人,农村卫生员72人,个体开业医生13人。共有卫生人员总数769人。平均每万人有医务人员34人。解放前,屏山县为疟疾、伤寒、钩虫病高发区,现已绝迹。1959年,还设立了麻风病院(康福村),陆续收治了96名病人,治愈18人。屏山的中草药资源也极为丰富,尤以天麻、黄连著名。1976年,经省中药研究所鉴定,计有标准中药材天麻、细辛、党参、玄参、板蓝根等100种。由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到1976年末,除1961年外,人口出生率均在18‰以上,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60.8‰。死亡率除1959~1961年较高外,一般均在10~20‰之间。1977年以后,狠抓人口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逐步降低,而死亡率也随之降低,1985年人口出生率仅14.3‰,死亡率7‰,均低于民国时期(据1942年资料,出生和死亡分别为18‰和8‰)。

  解放以来,建立了农科网,组建了各类科技学会、协会,引进和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1983年进行农村人才普查,计有各类专业技术(技工)人才2663人。在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中,1985年计有备类科技人员537名,经评审为中级技术职称的35人。从1976~1985年,共获得科技成果76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稻杂交制种”和“柑桔果实蝇防治”成功。

  屏山在汉代即有建置,三国蜀时诸葛亮南征的大军曾在此聚集、进击,晋以后虽较长期为少数民族统治,但在唐宋时期,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较融洽,元以后又正式成为府所在地,故文物古迹甚多。同时,由于交通不太方便,从而保留了大片原始森林和珍稀植物,构成了千姿百态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经审定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位于县城始建于宋代的万寿寺、万寿观;建于明代的禹帝宫(内有永久水文标志);位于龙水乡,开凿于五代的八仙山大佛。县级保护文物有:位于县城西郊的东汉岩墓,始建于宋代的清凉寺、东关石坊群;位于中都区,建于明代的黑龙土主庙、文庙、楞严寺、北方寺、丹霞洞、“永赖同功”(石刻)、雷氏节孝坊;位于新市镇的新市大佛、龙尾石坊;位于福延区的僰人乞子石和名贤过化之坊,辛亥革命烈士杨功甫墓;位于岩门乡的民居龙氏山庄;馆藏明张三丰题刻“太平石”;尚有未及审批的凿于汉延熹七年、八年之龙虎洞岩墓;建于五代时的龙华寺;宋代修筑的山寨;自汉代起即进驻屏山并统治屏山千余年的安氏旧居安家村;建于明代的古城楼等。此外,县城西郊还有千年古荔枝树,株高32米的望龙树(学名大叶水格),株高16米、胸径1.2米的水倦子树(学名重阳木)等名木古树作为点缀,使屏山在现代进程中还保留着古色古香。

  纵观屏山历史,在长达一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状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民国,始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但在国民党统治下,军阀、官僚、封建势力三位一体,依然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群众,社会经济文化仍停滞不前,被视为边区蛮荒之地。直到1950年解放以后,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四个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人民群众真正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了日益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到下一个世纪,必将更加辉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04:04,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