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羌区,唯有一种小吃令
我一想起就垂涎欲滴。从
簇头寨坐面的返回县城后,肚子很饿,才发现还没有吃中午饭。走到威州中学前的三岔路口,见一牌子上印“
洋芋糍粑店”,立时来了食欲。
洋芋实为土豆,因其生长在地下。如同洋葱、洋蜡、洋火、洋酒、洋妞等等泊来物一样,被排外的祖宗们加了一个“
漂洋过海”的“
洋”字。洋芋的学名叫马铃薯,原产南美洲的安第山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开始欧洲人认为它有毒,只作为奇花异草栽培观赏,而且还给它取了个使人闻而生畏的名字──“
妖魔苹果”。后来欧洲发生饥荒,有一位名叫法尔孟切的法国药剂师,一方面自己亲自种植、食用土豆,还写文章给予介绍,邀请名人绅士他用土豆制作的佳肴宴会,土豆从此作为一种粮食而被欧洲人普遍接受。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优质纤维素,能抗衰老,能和胃调中、健脾益气,对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等疾病有裨益,兼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当今,巴蜀各地都出产洋芋,看来并不稀奇,然而吃法并不一样,平坝地区多作为蔬菜食用,最常见的是炒土豆丝;
羌族和
嘉绒藏族地区既是蔬菜,又是主食,洋芋糍粑更是山里人非常喜爱的食品。
洋芋糍粑,据
我考查,是
岷江上游一带
羌族对洋芋作为主食的一种讲究的吃法。制作时先将土豆煮熟,剥皮,然后放在
石对窝里用力捶捣,舂成又粘又糯的粘稠糊状物,然后再打成糍巴,放在锅里面煮成半成品贮存。食用时切成块状煮入酸菜汤内,然后盛碗,各人吃时再根据各自口味放入精盐、红油辣椒或伴以蜂蜜、炒黄豆面等作料,入口爽滑,美味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