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5892|回复: 2
 1熊猫
 庞然 发表于: 2008-6-5 21:29:12|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石刻] “禁止碑”与封建丧葬文化

 [复制链接]
  初夏,区作家协会组织我们到先锋镇香草村采风,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宋人编纂的《太平广记》收录了江津的二个地方,这里是其中之一。

  此次采风大有收获,我们在这里发现了清同治八年所立的“禁止碑”,该碑虽破裂为四块,但碑文清晰。同时还寻找到字迹依稀可辨、埋入泥土近半的阴刻有“明李妙权之墓”文字的石碑。两碑的发现,给在江津流传至少有三四百年的一个叫“天葬坟”的传说增添了新的诠释。

  元末,湖北省大冶县有个叫李妙权的读书人为躲避战乱率族人千里迢迢来到巴蜀之地江津,李妙权成为“湖广填四川”此李氏脉派的始祖。李妙权为人厚道,知识渊博,到江津后在香草村设馆授徒,他诲人不倦,积德深厚。殁后,送葬的人抬着朱红大棺准备将他落葬在塾馆下面的向北坡地,不想出殡队伍刚走到这里,天上雷雨交加、狂风大作,大家只好停柩待葬,暂回附近屋舍避雨。雨过天晴,大家回到坡地时,发现这里的坡土堪塌了一大片,停柩待葬的棺材不见了。有人说,棺材被大风卷上了西天,有的则说是被堪塌的泥土自然掩埋,总之是被天葬了,等等……

  江津李姓人口众多,但多不同宗,《江津县乡土志》云:“居津之李姓实非一种”。江津李姓有土着和外来之分,1040年前五代时就有李存孝等土着,其子封思善候;元末豫省一支李氏迁蜀至今约传30代;洪武二年(1369)赣人李正辅辞曲靖知府归途经江津落籍;明初楚人李妙权又率一支入蜀来仙峰场。

  李妙权后裔可谓人丁繁衍,人才辈出,成为津邑之望族。《李氏族谱》记载:李氏从楚迁津,历四世开科,赐进士三个,乡进士八人,岁进士十八人,廪增附生二百余人,人丁繁衍难以悉数……族人认为此是“天藏坟”显灵福荫子孙。此坟属“天藏”, 无具体方位,无墓台墓园神道,族人只好在当年停柩待葬的地方立“明李妙权墓”的石碑标志,李氏族人将此山划为祖山,每年的三大祀节,李氏后裔都来此处祭祖朝拜,“数百年来并无紊乱”。

  由于李氏后裔分繁不一,少数人对祖山“欲傍祖修坟或欲私卖阴地或欲开垦播种”,有“牛马肆行践踏”,同时“始祖坟前被人盗葬一棺……”,对此,李氏后裔集祠公议,向江津知县程祥栋(字晓崧、江苏泰州廪贡生、同治七年致九年任)禀陈,衙署考其李族功名显耀,于清同治八(1869年)五月施准“李氏合族”立碑晓谕邑郛乡里,严禁祖山进葬、私卖、开垦、践踏。并厉告盗葬之坟即自行取迁云云……

  “禁止碑”由青黄岩石打磨而成,石质细腻坚硬,碑面光滑平整。碑长1.3m,碑宽0.8m,碑厚20cm。碑上用楷体阴镌文字,加标题“禁止碑”三文共324字。书法精湛,自成一家。

  “禁止碑”是李氏合族为保护本族祖山而立。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今已有139年历史,但它却折射出封建社会丧葬文化和民间风俗的影子。祖山又称祖宗山、祖宗坟山、家山等,它是本宗族“龙脉”发源处的山陵,即本宗族祖宗葬穴之处的山林,权属本宗族所有。祖山初始多为“入蜀”始祖“插占为业”所得,后来有的则是购置、兑换,有的是分族传继,有的则是朝廷或官府赏赐。有祖山的大多是望族或大户人家,有的望族不只一处祖山,如清末江津仙池坝钟氏宗族,祖山就有璧山县登云坪、几江对岸滑石滩、燕子坪等三处。个别大姓望族的祖山还分为开祖山、太祖山、远祖山、少祖山、父祖山等。祖山的大小、多少及景象,是家族兴衰旺盛的象征。

  祖山和宗祠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祖山为宗族墓地,为此受到宗法制度的严格保护,而且有着非常严密的门阀等级制度。祖山的一草一木均不准砍伐,而骚死者、叛逆者、不孝者、瘟死者均不得入葬祖山。宗族之人无论官迁、商迁,都以归葬祖山为荣。每个宗族都制定有相关祖山的明规严矩,并写入族谱和上祠堂之墙。大家都认为祖山是先祖安眠万载的吉穴之地,先祖能福荫万代、庇佑子孙全靠祖山吉地,因而祖山至高无上,严禁盗葬损木,诺倘有族人盗葬,除采取鞭笞、沉塘、逐出谱外、不许归宗等家法家规严加惩处外,还要告官究治,打入牢狱,使得永无天日。

  封建社会里族权显赫,族长除了可以“集祠公议”将违祖山之禁者处以极刑外,族祠还可与官府衙门相为左右,立碑向天下示禁。竟管如此,衙中因祖山引发的诉讼仍为频繁,只是官府多以偏袒宗族利益而断结。

  在封建社会里,不是每支宗族和每个家庭都有祖山,一些弱小氏族或小户人家是没有祖山或与祖山难以靠谱。许多叛逆者不得归葬祖山,就连改嫁妇女先前所生子嗣都不得归葬祖山,因而出现了“路有遗骸”和“路有冻尸骨”的现象,官署和绅士虽然置有官山,收葬遗尸或归葬寒门之人,但仍是无济于事。这是一种非常不公的社会现象,这种丧葬文化和民间风俗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土地私有制的大前提、大背景下才有的。

  “禁止碑”不仅对研究巴蜀民俗文化、谱谍文化、宗祠文化和“湖广填四川”运动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它还是重庆少有的研究清代丧葬文化的实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
禁止碑.jpg
李妙权墓碑.JPG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庞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庞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庞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庞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庞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庞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丧葬|主题: 11, 订阅: 0
 howman 发表于: 2008-7-4 21:34:5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好文!
 没事了吗 发表于: 2008-11-2 16:36:4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文中所述“元末,湖北省大冶县有个叫李妙权的读书人”与后面的“明初楚人李妙权又率一支入蜀来仙峰场”,两次提到的“李妙权”是否为同一人?为何一个是元一个是明?后面还有“因祖山为宗族墓地,为此受到宗法制度的严格保护,而且有着非常严密的门阀等级制度”一段,恐怕对“门阀制度”有误解。
能否将碑文列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4-30 23:41,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