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寥若晨星|查看: 7185|回复: 13
[其它] 

四川谐剧欣赏

 [复制链接1熊猫
 阙基顺 发表于: 2008-8-15 16:04:27|显示全部楼层

订阅

那位仁兄有<<开会>>的剧本吗?
 周从林 发表于: 2008-8-15 19:03:1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很好的内容。很喜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26 10:29:5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叮当 谐剧新掌门

沈伐66岁再收18新徒,他同时宣布:叮当 谐剧新掌门


    

  沈伐的谐剧《零点七》、《王保长》等曾带给观众无数笑声。昨(23)日,这位在谐剧舞台上从艺50周年的艺术家在自己66岁生日之际,再度收下18位新弟子,传承谐剧衣钵。拜师仪式上,沈伐直言他最得意的弟子就是王迅和叮当,并且当众宣布立叮当为谐剧第三代掌门,“希望他带头研究这门四川独有的方言艺术,把谐剧传承下去!”

李伯清:以后靠年轻人

四川谐剧从创立迄今已有70年历史。不过,限于剧本以及观众流失等原因,谐剧的生存状态已日益艰难。即使沈伐本人,近年的主要精力也用于影视剧的拍摄,他的得意之徒王迅、叮当等人,一个主攻电影和小品,一个转型主持和影视,与谐剧艺术渐行渐远。正是因为担心这门艺术毁在自己身上,沈伐借昨日生日之机再收18位新徒,并郑重考虑将谐剧新掌门的担子放在叮当身上,希望他们花更多

心思钻研谐剧。

昨日的拜师宴上,李伯清、彭登怀、媛凤以及廖健、林晓东、钟燕平等巴蜀笑星悉数到场。李伯清更带头给众人鼓劲,“现在老一辈笑星老的老,走的走,以后就要靠你们年轻人了,希望你们长江后浪推前浪,成就远远超过我们!”

王迅:谐剧最难是剧本

曾在《疯狂的石头》里有很好表现的王迅表示,“现在谐剧不好搞,只有提高创作能力把剧本写好才能走得更远!”王迅认为谐剧归根结底是剧,不能光靠语言取胜,“我们不能就在四川这个小圈子里找人创作,目光应该放到全国,让优秀的编剧把握剧本的人物和结构,自己再根据四川话润色语言。都说现在传统艺术不受欢迎了,其实主要是因为有的作品没有抓到时代的脉搏,说的不是老百姓感兴趣的,这种东西,就是换我也不爱看啊!”

叮当:缺点是不能创作

身为谐剧弟子,叮当更多的身份其实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影视剧演员。如今被师傅委以重任,他真诚地表示:“很有压力!”在演艺圈,搞语言艺术的收入肯定不如拍戏的。为了生存,众笑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拍戏上。对此,沈伐开明地认为艺术相通,拍戏也能丰富谐剧的内容,锻炼演员的表现力。叮当则感叹他们这一辈的谐剧演员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创作,“这一点,我和王迅想法一样,争取邀请更多的优秀编剧,用普通话创作谐剧剧本,让谐剧最终走出四川。”但他同样认为自己和师兄弟还得苦练表演内功,“否则同样一个剧本,表演火候不到,味道也会不正。”

为重振谐剧,沈伐已着手准备推出个人谐剧专场,预计10月推出。





 
 
叮噹2.jpg
叮噹.jpg
叮噹3.jpg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26 10:46:27|显示全部楼层

谐剧 辉煌与落寞

谐剧,由王永梭于1939年首创,是四川独有的“戏剧特产”。其采用话剧手法,以说为主,以博笑为手段,采用幽默风趣的四川方言,置严肃的主体于轻松活泼的笑料之中。即一名演员在台上扮演固定角色,通过与虚拟的人物对话,向观众叙述一个故事,“一人上场、满台生辉”;形式既不同于相声也不属于双簧,以“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一段幽默、俏皮的喜剧小品,寓庄于谐,流行于四川及贵州部分地区。

回望谐剧发展的历程,似乎一路都打着王老的印迹。

1939年,王老自编自演的《买膏药》,奠定谐剧之雏形;1943年,王老正式提出谐剧之称谓;1957年,谐剧陪王老关进了牛棚,发展步履寒冰;直到1976年,谐剧和王老才得以一起喜迎春天。

王老出身国立剧专,受过西洋话剧系统教育。贫寒的出身以及坎坷的人生,让王老与最基层群众有着一份精神上剪不断的血脉亲姻,老百姓的爱与恨、疾苦与呐喊,他都心知肚明。正是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深厚的戏剧功底,造就了王永梭和他的谐剧;抗战文化传统和四川人特有的幽默智慧,抚养了王永梭和他的谐剧;也正是因了王永梭这份对巴蜀民俗文化血浓于水的深情厚爱,才有了谐剧时代的诞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王老带着谐剧在成都、重庆、泸州等地开馆教学;同时期,王老也带着谐剧上北京、去上海,将谐剧的魅力发扬光大到京沪。一时间,四川曲艺的诙谐幽默在“中戏”、“上戏”等中国牛耳级艺术殿堂引起轰动,这不能不说是王老的功劳。

而王老的著作──《王永梭谐剧选》,更是一版再版,成为谐剧教科书。短时间内,谐剧爱好者和从演者雨后春笋般遍布了云、贵、川三省。这种“一人独演,独演一人”、“人到戏到”、“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契合着普罗大众的娱乐口味,以一种草根艺术的姿态最大程度的亲近着百姓的生活,其内容也多源自生活,还原生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谐剧已频频活跃在云贵川的广袤大地上,谐剧由此传扬到了山山寨寨的每个角落,无论工矿、学校、军营,有演出就有谐剧,有谐剧必提王永梭。时至1980年,四川谐剧演员大量到北京演出推广,谐剧被曲艺界赞为“曲艺新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谐剧达到了其典鼎盛荣时期。


四川喜剧源远流长,而四川话也以“幽默、风趣”被誉为“最雅的方言”。但遗憾的是,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谐剧似乎已变得越来越式微,越来越边缘化。

1998年,“谐剧之父”王永梭去世,谐剧的一个时代随着大师的离去而结束。没有大师的谐剧,这个四川曲艺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曲种也逐渐走向低谷。创作乏力,后继乏人,不少谐剧演员遗憾地表示,“以前演一出,下面笑成一片;现在呢,每过一个冬,掌声笑声就会又少一批。”演员越来越没东西演,市场越来越窄。

为什么谐剧的创作会面临如此困境?

谐剧对编剧的要求很严,需要编导演三位一体进行创作,先有文学脚本,再搬上舞台尝试,再度创作,要与演员不断地沟通、不断地修改。而就剧本而言,由于要由一个人展现故事和矛盾冲突,所以编剧也需要想得很细,语言要很精密,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无法吃这碗饭。事实上,市场越萎缩,越无人愿意从事谐剧创作。创作和谐剧市场之间陷入了恶性循环。


第三代谐剧演员王迅坦言,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编剧的创作与收入不成正比,创作失去了积极性,不少谐剧编剧都改行去写小品、电视剧,专业创作谐剧的编剧队伍骤减,数量上不去,作品质量也江河日下,高质量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

当年王永梭集编、导、演于一身,编导演的矛盾并不突出。但第二代谐剧弟子中,却少有集创作、演出于一身的人才。谐剧第二代领军人沈伐说:“严格地讲,目前四川的谐剧编剧只有两位──包德宾和严西秀,他们要为那么多演员写剧本显然不现实。”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更一针见血指出,缺乏名演员也是谐剧衰落之症结。“谐剧在王永梭走了之后,就没有出过大师级的优秀演员,要知道一个剧种的兴起,优秀的演员是最关键的因素。” 目前在舞台上坚持演谐剧的人不多了。第二代演员中还在演出的已寥寥无几,第三代演员更是青黄不接。独木难成林,仅几个演员支撑,谐剧已难成气候。

面临如履寒冰的困境,谐剧要如何改革?

这绝不仅是一个浅层次的“加快节奏”问题,也绝不仅是在形式上怎样“豪华”的问题。

回归,也许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关注“四川曲艺”的内核与本质,把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内容上,而不仅是放在“包装打扮”上。因为谐剧等曲艺贵在“四两拨千斤”,以少胜多。这就要求不用大制作、搞太多花哨的东西。当然简单绝不是简陋,在表达上要更通俗,少“玩深沉”,写老百姓关心的“焦点热点”,摒弃与老百姓有隔膜的东西,贴近百姓生活。

创作表演则要多纬度,因谐剧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对作品进行“口语化”再创作是演员的应尽责任。而且,在演出过程中,演员还要不断以观众反馈来调整自己,做到常演常新。此外,审美创造的想象性,风格技巧的喜剧性也是应该逐一深入研究的。总之,谐剧改革之后,依然应是谐剧。

上世纪90年代,中江表姐景雯,中江表妹李永玲就在前辈们谐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既演且唱,被王永梭誉为“开创了谐剧的新流派”。无独有偶,表姐、表妹的“幕后推手”之一──作家杜九九提到,自己也正在秘造“谐剧的又一种新流派”,他已收了一位徒弟,潜心培养。“我的计划是要把谐剧打造成巴蜀文化雅俗共赏的品牌,通过推出有内涵、有巴蜀特色的系列剧目,把谐剧的表演推到更高的层次,我已写了十来个本子,准备到湖南卫视去打响第一炮。”他自信的回答记者道。

近年来频频在四川方言电视剧里露脸的沈伐,也坚持强调,“我毕竟是个谐剧演员,无论我演多少电视剧,谐剧是我终生追求的东西。我是第二代的领军人物,我已经开始着手培养年轻人,筹备谐剧专场,这个担子我会挑起来,责无旁贷。”

谐剧的破冰之行,将任重而道远。期待春日复临,让我们一起见证谐剧的另一个新时代。

《身在城市》  地址:http://blog.sina_com_cn/shenzaichengshi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22:01,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