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278169|回复: 1602
[纪实] 

四川汶川县发生8.1级地震,成都震感强烈!

 [复制链接]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19:07:04|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平均每5分钟抬出一具尸体

  昨日,我市161医院派出的73名医疗队员已分赴四川青川、北川。

  昨晚8时28分,记者连线刚赶至北川当地中学的一队人马,电话中似乎隐约听到机器开挖声,王斌医生向记者描述现场情景:“平均5分钟从废墟中抬出一具尸体!”

  昨日上午,161医疗队抵达四川成都后,紧急采购食品和棉大衣等物资。73人开始整顿清点车上药品,中午前后兵分两路,一路奔赴青川,一路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

  数十公里的路,车行近5个小时,沿途都是帐篷与倒塌的房屋。开往北川的路上,不断遇到坍塌的墙体。

  由于前往北川的公路无法通行,36人的第二分队只得绕道安县,车已经不能前行,队员全部下车人均背负30斤、价值万元的医疗物资,徒步1公里到达北川中学,此时已是晚上7时整。

  截至记者昨晚9时发稿时,医疗队顾不上吃饭,赶紧展开救助,为伤者清理伤口、输液。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19:08:0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转帖]要死伤多少人,祖国才下半旗致哀?

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 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50年来死伤最惨重的唐山大地震,24.2万多人死亡,重伤16.4万多人,祖国还是不下半旗致哀。如今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估计死亡5万人内,重伤15万人内,也期望死伤人数越小越好,肯定比唐山大地震人员伤害小。领导的心思是否人民伤亡不超过唐山大地震,就不下半旗致哀?

抚心自问,如今国人爱国热情如此高涨,全国人民一心支援灾区,默默祈祷着受害者。期望救灾基本结束后一起默哀,悼念死难者。下半旗吧,我们现在下半旗致哀,也是对唐山大地震的补偿,我们捐款也心安些,谢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19:08:3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文章提交者:闲观世界   

联合早报 (2008-05-15 5:50pm)
(北京讯)据报道,四川省公布,汶川大地震,目前死亡人数增至19,500人。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19:10:39|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珠江晚报:地震信息公开天才塌不下来

──童大焕:地震信息公开天才塌不下来

  四川汶川县的7.8级强震使上万人长眠废墟,由于交通、通讯中断,汶川地震震中地区约有6万人仍杳无音信。
  
  对于突出其来的地震,最好的防范就是预报。但据说,地震的预测难度非常之大。但是现实中,动物的灵敏性有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超越了现代科学技术。前几天报上说,湖北恩施一水塘8万吨水5小时消失。当时网上即有人报告各种异象,如荆门鸡不进笼,飞上树等,于是有人为湖北人祈福,说可能有地震。5月10日《华西都市报》则报道了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了数十万只大小蟾蜍大规模的迁徙,使一些村民认为会有不好的兆头出现。当时当地林业部门对此解释说,这是蟾蜍正常的迁徙,说明绵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然而,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一名不透露姓名的专家称,这属于动物反应异常,绝不是"正常现象"。在大地震之前肯定会出现一些动物反应异常,但地震部门不可能就此发出预报(《新京报》5月13日)。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在大地震之前肯定会出现一些动物反应异常,为什么地震部门不可能就此发出预报?如果说地震部门无法准确地预报具体的地点和震级,在大致范围内打个预防针也是好的,至少可以提醒人们稍微做些准备,临时普及一下应对地震的知识也好。但是我们的相关部门似乎对此无所作为,只能让民众听天由命地等待灾难和死亡降临。也许是由于我们的防灾抗灾应急信息体系不灵,上下沟通不力,但这正是我们要改革的对象;也许是为了防止恐慌,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恐慌总比伤亡好。
  
  据北京大学社会学者于长江介绍,同样震级、同样人口密度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伤亡人数总是低于不发达国家。日本属于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通常人员死伤并不太多,一般六七级地震,死亡几十到几百人,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当代日本地震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例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坂神大地震,那是发生在日本经济最繁荣、产业最集中、人口和建筑最密集的区域,共死亡5000多人,已经是很特别的情况了。
  
  发达国家的防灾工作,首先体现在对预测的重视上,一般都要求预报部门只要预测到灾难,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向公众通报灾难可能性,请记住,其通报的是"灾难可能性"!不准许隐瞒不报或少报、漏报。比如日本就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要由首相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必须立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这类规定,是为了防止这些部门为了各种特殊利益的驱动,隐瞒某些严重的预报,导致公众毫无防备,造成本该避免的损失。这类预报,在发达国家,也归入公众"知情权"的一部分。看来地震是完全可以预测到的,虽然精确度不一定很高。
  
  当然,日本有完善的地震灾害监测防治系统。我们在技术上可能不如人家,但更重要的是观念和法治上不如人家,尤其是信息公开的权利保障上不如人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从阜阳疫情到本次大地震可以看出,我们的观念仍然滞后于法律,我们的脚步依然滞后于现实。我们说,及时公开信息,天塌不下来;我们还应该反过来说:信息不公开,天说塌就塌了。
[稿源:珠江晚报]
[作者:童大焕]
[编辑:耿红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19:14:26|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请救灾的人注意了,看一下此贴能使很多人免于截肢!

急!请转告地震救灾指挥部,用一大颗直径20毫米的双头螺栓,两把扳手就可以顶起五层楼. Post By:2008-5-14 22:23:00   

我是搞大型机械工程设备安装的,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螺纹千斤顶的原理来抬升,移动上百吨的设备,把一颗双头螺栓底部垫砖,螺栓顶部垫铁板至所需撑起的部位,用两把扳手旋转螺栓上的螺母,并可多用几个螺栓顶牛,交替顶高并填塞砖块来抬高楼板,由于螺纹可承受上百吨的重力,两把扳手就可以顶起五层楼.绝对可行.个人发帖能力有限,请相互转载,引起领导注意,你知道这一帖可以使多少人免予截肢吗,帮帮灾区人民吧,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19:15:12|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都江堰太平驿水电站濒临崩塌 人员正飞机转移


提示:都江堰太平驿电站现在基本上通过卫星电话联系,最主要的是水库有崩塌的危险,水位不断上升,员工在大坝厂区上面,现在唯一的救助方式就是空中救援,将受困人员转到安全地带,同时时间也是问题。


华能太平驿水电站/映秀镇/汶川县/雷康 摄
映秀镇北9公里的华能太平驿水电站
地点:映秀镇·汶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5-4-18 12:46:53


主持人:下面连线一下华能集团四川水电公司董事长张平。你现在在什么位置呢?

张平:我现在在都江堰。

主持人:现在是在太平驿水电站吗?

张平:现在还进不去。

主持人:现在那里到底困了多少人,有联系吗?

张平:太平驿就在汶川县的映秀镇上面9公里,处于汶川5·12地震中心。

地震发生后状况十分严峻,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下,在救援部队的关注下,现在情况是这样的,电站困在中间的有110多人,其中周边的群众有30多人,有部分人员受伤,基本上没有人员伤亡。处于地震中心的企业相当不容易,也充分体现了华能员工不怕困难沉着应对团结一致的精神。我们公司还组织了在灾区救护队。

主持人:现在大家非常关心太平驿水电站的情况怎么样?

张平:现在太平驿电站主要是三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我们不是被困住了嘛,饮用水严重短缺。第二个方面,道路严重损坏,我们受灾的员工和被困的老百姓110人,既上不去也下不来。

主持人:能联系上吗?

张平:现在基本上通过卫星电话可以联系,最主要的是水库有崩塌的危险,水位不断上升,我们员工在大坝厂区上面,现在唯一的救助方式就是空中救援,将受困人员转到安全地带,同时时间也是问题。

我们员工受伤很少,而且团结一致,同时我们自己这个阶段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们还努力的工作,他们在自己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救出了30多名群众。

主持人:我们相信在救援指挥部和解放军武警指战员的努力下,我们的员工一定能够脱离危险。(本文源自:CCTV)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20:29:00|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国难秀 人肉洲

5·12大地震震动了国人的神经,这几天关于地震方方面面的信息铺天盖地,主流媒体视角都集中在救援进展的内容上,其间充斥着传统的颂歌老调儿,一场灾难看起来马上可以办成Show,总结表彰大会估计也在筹备中了。
就像历史有不同的版本,现实也是一样的。民间往往关注着另外一些东西,并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清晰的表达了出来,网上的争论主要在下面几个点上:
一、地震是否可以预报?癞蛤蟆是否真的比专家管用?地震局究竟是有难言之隐还是尸位素餐?
二、该不该接受国际专业救援?口喊手刨的人海战术是否错失了救援时机?决策者更在乎的是颜面还是生命?
三、为什么死伤最多的是孩子?校舍因何垮塌而政府大楼挺立?劫难过后能否给个说明?
现在来问责,似乎不是时候,更加现实的人开始了捐款。按照惯例,普通民众只是小菜,重点在名人和大公司,他们的捐款名单随即被列出,在BBS和QQ群上流传。有心人发现一些名人收入颇丰,捐款数额却很小,一些知名的公司竟然还没有行动,义愤填膺。于是,他们便站在了自以为的道德高地上,开始了谴责……
突然间多了这么多悲天悯人的道德高士,希望都是真心的。
在捐款和摊派混杂不清,资金用途不明的国度里,社会捐助只能表达心意。救灾和重建都是政府的责任,一年光帐面上就有5万亿的财政收入,不可谓不充裕,我们更应该关注这里。插一个故事──
四川绵竹县汉旺镇武都教育中心的一名小学生被埋在校舍废墟下20小时后,终于被救出,考虑到她内脏可能破裂,救援人员用矿泉水瓶盖子喂她水喝,但小女孩一着急,从口袋里掏出2元人民币,问:“我买一瓶行吗?”
就这么一句话,听来真是五味陈杂,有点儿想哭,这是多么缺少组织关爱的孩子啊,从未享受过公共福利,此刻还带着纯真和自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过了救援的“黄金72小时”,那些被埋在砖缝里的尚存者们将耗尽最后一口气,绝望的离开这个世界,不知他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罗达志 发表于: 2008-5-15 20:45:08|显示全部楼层

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为幸存者祈祷!为四川人雄起!

[原创]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为幸存者祈祷!为四川人雄起!


天地肆虐,动地摇山;悲恸同胞哀血染;
人间有情,同心戮力,家园劫后再重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20:46:47|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刚刚看台湾中天新闻,无声地哭了

文章提交者:柳五

刚刚看台湾中天新闻台播报的地震信息,印象最深的有两个,
一个是在一个被围困的小镇,救援人员通过小舟来接被困人员,灾民都是争先恐后抢上舟,
其中一个年青人死活要上舟,最后好几个MS是维持秩序的大声呼喝“下来”并几个人扑上前把他拖了下来,随着争抢,很多老年人只好无奈地站在岸上,看着小舟离去。。。。
还有一个是发放饮用水食品时,很多灾民一拥而上,抢到的人手舞足蹈,抢不到的人坐在路边号啕大哭。。。。。
看到这些新闻,忍不住伤心落泪。。。
==========================================
感觉CCTV的新闻则不知道报道的是什么东西,与其弄几个砖家在那儿道貌岸然的讲演,不如播放前方的援救情况。
==========================================
《震不碎的心》歌词
我知道你正在掉眼泪,我的心也跟著被震碎。  
我知道你的世界,突然变得残缺。  
我的心也跟著痛,一回又一回。  
多少狂风,多少暴雨,都没有此刻心力交瘁。  
看一次伤口,听一次残局。  
我们的心头就多一份悲。  
无情的漆黑,你需要我来陪。  
别忘了我会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坚强面对。  
因为我相信,再大的苦难也会过去。  
美丽的风景,我们一定能再找回。  
同胞的情谊,那里能被震碎。  
美丽的风景,一定会再被找回,一定再被找回。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5-15 20:47:55|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刘云山关于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工作的慰问和指示

四川在线  (2008-05-15 00:42:3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XX部长刘云山同志关于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工作的慰问和指示:


  在我省抗震救灾工作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XX部长刘云山同志专门给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同志打来电话,向奋战在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第一线的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并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及时有力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震救灾的实在举措和感人事迹,大力宣传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英勇行为,大力宣传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灾区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唱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主旋律,努力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云山同志的亲切关怀,给参与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全体新闻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必将有力地推动新闻报道工作在抗震救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舆论引导和精神支撑作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3:2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5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