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478|回复: 4
 1熊猫
 胡晓慧 发表于: 2007-8-31 17:09:1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其它] 摄影师的门

 [复制链接]
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十几幅放大了的黑白生活照,像黑白电影似的,勾起了我久远的记忆。

  这些照片是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涂兴明的作品。看他将深藏在书柜里的照片一张一张地放到工作室的桌面上,就相当于在书页里一一欣赏。即便不是在巨幅广告画中,我也能凭经验感觉这些图像的艺术的真实,并铭记内心出奇的感动和深深的喜悦。

  摄的是阆中的门,这些门正在消失。涂先生对这组黑白照片作了这样的郑重声明后,我才恍然大悟地将眼光从人物场景转移到门。是的,自从城市里春笋般地林立着楼房,这些古色古香的门就归于人们怀念的旧物之中了。

  我欣赏过一些城市的老照片,但这种以阆中古城的门为表现对象的还是绝无仅有。乍看之下,我觉得惊奇,这些建筑的局部确实非常之美。我以一个外行的眼光去审视,还是忍不住要说说自己对这组黑白照片的肤浅的感觉。我感动于摄影师就地取材的本领和朴素而艺术的表现方法。

照片上的古建筑之门,除了一张表面类似故宫之门的华光楼大门外,几乎全是民居的门。比较起来,楼门固然宏伟,民居的门却也凝重而庄严。

  涂先生为我指点照片上的各种门:有镂着门神的木门,有条石与砖块砌的门;有民居洞开的大小门,有理发商铺镶木板的门。我感觉到这些明清民居之门的形式美。这些门不是处于空阔之中,而是充塞了情态各异的人和实实在在的物。这些黑白两色的门的图片,表现得单纯、深沉而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之感,而是笼罩着一种家常的、平民化的氛围,因为黑白色调的沉静和人物表情的平淡而呈现着丰富的意韵。摄影师摒弃了檐前的灯笼,没有试图凭借光与色彩的装饰,而是通过自然的阴影表现古典甚至古旧气质的门,以及这些门与生活其间的老人的和谐与生动、神秘与潜沉。这些照片不在乎技巧,只在老老实实地告白:这是古城庶民的生活缩影,这是人们曾经的托身之处,是人们如今的终老之所。
这组照片黑白色的冷峻气质,把我从作品所呈现的现代生活的层面上分离开来,一次次试图进入它的讲述本质。我知道摄影是面对死亡的讲述。这些正在消失的事物,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它的颓败气象,仿佛一场充满眼泪之感的旧梦。在黑白照片与我的联想沟通的过程中,浮现了一位反唯美的摄影家捷克的索德克以地下室潮湿而斑驳的墙壁为背景的人体摄影作品,其丰满的人体为破碎的湿布缠绕所再现的生命的困扰和挣扎,生存的苦闷和抑郁。

  然而我又怀疑自己对色彩的感应多少有些失重,因为我看到了这些门边老人们的微笑,他们手中的蒲扇和烟斗,面前的筛子,门前出售鞋垫的小摊,都在向我呈现真实而隽永的生活。有人说,一首诗比一篇散文告诉我们的更多。那么,由此及彼,我可以说一幅画告诉我们的比一首诗更多。摄影师所强调的木门,成了人物活动的生动背景。门象征隔离,然而出门进门却打破了这种隔离,出门迎接时代的福祉,进门默守独立的自我。
为这些平民化的门注入鲜活的生活气息的,是古城里留守老屋的老人们,他们的休闲,他们的生计。照片上这些在自家门口的老夫老妻,有早起望天的,有对坐笑谈的,有俯仰相依的,情态生动,令人生羡。比较有意味的一幅是,有一位端坐在门槛和柱子之间的过道上的老妇人,目光空洞,无悲无喜,守着一个贴着巨大的时尚宣传画的冰柜。比较空灵简约的一幅是,一位戴着薄毛线帽的老妇人,坐在自家门口的阴影里却露出一张核桃壳似的多皱的脸,只手托腮,好像一无所见,而她的视野里正有一个着单衣经她门前疾走者晃动的头颅。比较发人幽思的一幅是,那张涂先生自我感觉比较高明的照片,他说朋友们给它赋予了《围城》的内涵:老妇人倚门而望外面的世界,老年男子从外面回来,右脚正在跨进门槛。这张照片表现细腻到让我吃惊:老妇人黑色的宽大裤腿上,印上了一株长在门槛上的小小的花。我忽然为自己的发现激动起来:门槛上的不知名的小小花朵啊,是在向我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呢,还是表达门前冷落的身世之感呢!
光线与色彩是摄影师的天使,艺术摄影的门外汉倾心的是事物的美感,而过于轻视生活色彩与精神气质。但这里,天使隐没了,人生的真相显露出来,黑白照片把我引入了生命与历史的深广思索之中。
作者通过标本之门,表现了时代的怀想,老人们波澜不惊的人生晚境的大静之象;表现了自己如何为平民的精神所烛照,如何关照门里门外的人生哲学。门是一个艺术的、历史的窗口,为我展示了艺术和人生哲学的多层面体验,使我想起三个文化人──在人生边上写作的钱钟书,站在人生的里边说话的孔子,站在人生的外边说话的庄子。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胡晓慧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胡晓慧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胡晓慧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胡晓慧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胡晓慧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胡晓慧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胡晓慧 发表于: 2007-8-31 17:10:5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如果此论坛不能复制,请涂老师搜索GOOGLE或者百度上川媚的博客下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黄刚 发表于: 2007-9-14 00:33:1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门里门外,就是红尘。
 王晓龙 发表于: 2007-9-14 09:16:32|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隔行不隔礼。看似摄影外行的川媚,将深厚的艺术素养与人生阅历结合起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解读了画内画外之意。堪称一篇睿智唯美的文字,摄影师未必有这样深挚、发散的情思。一篇比内行还内行的解读,更是有深度的二度创作。涂先生要出画册,川媚这篇大作作为《代序》,一定是锦上添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胡晓慧 发表于: 2007-9-19 21:39:58|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黄版主。谢谢王晓龙。我写此文,确实很为难了自己一回。我记得去涂老师那里洗照片,他两次问我,假期在家里做什么,就是写东西吧。我觉得他问得不寻常,就说,如果你信任我的文字的话,愿意效劳。于是,他再次带我去看他这一组相片。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川媚毕竟是真正的摄影门外汉,只凭着领悟和学习,才达到这个程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0:5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