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509|回复: 1
 1熊猫
 蜀虎 发表于: 2007-7-27 16:32:5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男性] 生命·追求──邓稼先

 [复制链接]
佚名/文

  邓稼先,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
  26岁获得美国博士学位,被钱三强称为“娃娃博士”。
  62岁因患癌症去世,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两弹事业,人们称他为“两弹元勋”。

采访人物
  胡思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时任科研组组长,研究室主任
  许鹿希:邓稼先夫人,北医大教授
  高潮: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九院原副院长。
  竺家亨:北京九所研究员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时任九所理论部技术员
  张彩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九所)高级工程师,时任科生组工程师


  这是1950年代专门为苏联专家修建的专家楼,半个世纪过去了,它已退去往日的辉煌,显得有些简单、朴素。中国核武器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邓稼先的家就在这里。
  如今76岁的邓稼先夫人许鹿希仍然住在这里。走进房间,一下子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屋内的一切被许鹿希用心甚至谨慎的照料着,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旧式的沙发、家俱散发着久远的味道。照片上的邓稼先正在向人们描述着原子弹氢弹样子,神情依然那末鲜活,仿佛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就发生在昨天。
  邓稼先,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三年后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方向是核物理。1950年,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邓稼先就坐上了这艘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回国,同船的100多名中国留学生兴奋地在甲板上照下了这张合影。照片的背后邓稼先这样写着:“1950年9月100多名留美学生乘坐‘威尔逊总统’号,经过24个日日夜夜跨过太平洋回到祖国。”
  新生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帝国主义世界的威胁。
  胡思得:当时美国人从我们整个解放以后,特别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台海危机的时候,几次都要用核武器来威胁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考虑,如果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武器的话,肯定要被别人欺负,所以毛主席在1956年那一句话,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我们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原子弹。
  1958年,专门负责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二机部成立,同年,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是钱三强。
  许鹿希:1958年8月有一天下午,钱三强先生把邓稼先叫到他的原子能研究所的所长办公室里,说是中国要做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个工作怎么样,邓稼先马上就知道这个大炮仗就是原子弹。
  主持人:马上就明白了?
  许鹿希:马上就明白了,他心里当时格噔一下,他当时就是一句话,“我能行吗”
  主持人:因为他知道责任有多大。邓稼先当时马上就服从调动,可是他非常担心。
  这天回家的路似乎特别漫长,自行车漫无目的地走在小路上。回到家中,细心的许鹿希发现平时爱喝一点酒的丈夫晚饭没有喝酒。
  许鹿希:那天晚上他根本睡不着觉,他在床上来回折腾。我当时就觉得有事……我以为是有点什么不高兴的事,或者有些什么问题,有些科学问题想不清楚。不过有时他想一会儿就睡了,这天晚上不行,整个折来折去,后来我就问他有什么事,他告诉我说要调动工作,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我说怎么联系,给我什么信箱号,怎么联系,他说不行。
  他说我要干一件工作,这个工作如果干好了,我这一辈子就过的很有意义,这句话他说的是很坚决的。再过了一会儿他就说就是死了也值得。
  主持人:您当时听了?
  许鹿希:我听了后就哭了,我当时就掉眼泪了。
  这个家建立在1953年,1958年,接受任务的几天后,邓稼先带着全家照了这张全家福。
  抖空竹曾是邓稼先经常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的游戏,如今这独特的哨声只能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许鹿希:他抖的很响很响,扔到上面再接下来,然后再抖。
  我的女孩叫典典,典典很调皮,她管她爸叫胖爸,邓稼先把空竹往上一扔,又接着,典典就出坏招儿了,她说胖爸,您那不算本事,我给你找个东西你来抖,她就给他找了一个锅盖。过去铁的锅盖,锅盖的把儿是小圆疙瘩,他把绳子绕在上头,锅盖可以抖的转,转的很快,可是唯一的问题是锅盖不响,邓稼先就把锅盖抖的嗡嗡转以后往上一扔,锅盖就呼一下满地跑,那两个孩子就满地去追锅盖。
  在京城北郊,矗立着几栋旧式的建筑,当年中国核武器研究的专门机构──核武器研究所,后来的九院就设在这里。1958年邓稼先作为第一个调入二机部的高级专家带领着先期到达的28位大学毕业生开始了他们的核武器之梦。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并且宣称,离开了他们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研制原子弹的重任压在了从未接触过原子弹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上,而邓稼先领导的理论设计部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胡思得:我们是理论室,等于是我们整个事业的牵头羊,以前说我们这是龙头的三次方。
  高潮:国防工业,核工业部是龙头,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是龙头,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又是龙头的龙头。
  胡思得:他交给我题目,首先看书,有本书非常重要,这本书全中国就这一本,而且还是钱三强先生从苏联带回来的俄文本。
  当时理论设计所能依据的只是苏联专家曾经留下的几个数据,邓稼先就是从这里入手,开始中国的原子弹理论设计。
  胡思得:他(苏联专家)只给你一个结果,从这儿到这儿大概是多大,那到底对还是不对,必须靠我们自己算。
  最早的时候是手摇的计算器,这是很慢的,很慢的,摇一次的话,做个乘方,四位数的话,摇一次可能,比方摇一个9,得摇9次。然后九百八十几,挪过一次,摇过八次,这个乘法很慢,做一个数据非常难,有的用计算尺粗估。
  竺家亨:58年报到以后,一直到第一颗原子弹,每天都是灯火辉煌,每天晚上大家都在那儿。
  然而几个月后,当邓稼先按照自己的方案计算出结果后,却发现与苏联专家留下的数据相差甚远。
  胡思得:开头算的还不错,但是算到关键部位的时候数据不对,差了大概是一倍,为了这个数据,邓稼先带领着理论部先后进行了九次计算,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计算用过的稿纸已经足有几吨重,装满了整整一个房间。但他们计算的结果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数据还是差了一倍。
  胡思得:后来周光召同志从最大功原里论证他的数据是有异议的,他(苏联专家)的数据不对的,这样间接证明我们的数据对,从此又可以往下走。
  1963年,二机部决定将核武器研究院总部迁到青海高原沙漠中。
  1964年10月,一个120米铁塔耸立在罗布泊试验基地。邓稼先凝望着这座铁塔,一言不发。
  许鹿希:他母亲已经住院了,已经病的很重了,医生已经说没有什么希望了,所以我就给他们单位的党委书记……打电话说他母亲不行了,一定得回来,他党委书记说无论有什么事,邓稼先都不能回来。

邓稼先邓稼先


  当现场的蘑菇云还没有散尽,人们激动的欢呼声依然回荡在天空时,邓稼先才被告知母亲病危,要他速速返回北京。
  许鹿希:(书记)说你赶快上车,警卫员和两个司机都准备好了,汽车加满油,因为从罗布泊到乌鲁木齐还很远,很难走,戈壁滩上是大小块的石头,车子颠簸得很厉害,两个司机轮着开,把他送到,开了一天一夜,才送到了飞机场,此时北京的街头人们争相抢购着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号外,邓稼先来到母亲身旁。
  许鹿希:他使劲叫姆妈姆妈,我回来了,他使劲叫。他叫的时候感觉到他妈妈捏他一下,他妈妈说不出话来,他一叫他妈妈捏他一下,再叫又捏他一下,他看到他妈妈说不出话来,邓稼先哭,那个时候挺惨的。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7-7-27 16:37:1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许鹿希:这里面茶杯你拿出两个来,这是当年杨(振宁)先生来,他们俩一人一个茶杯,1972年,坐在这个沙发上,喝水。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从小到大的同窗好友,1948年,24岁的邓稼先在杨振宁的介绍下到了美国的普渡大学攻读博士。
  杨振宁经常请邓稼先到他所在的芝加哥大学,在这里他们互相为对方拍摄照片,一起玩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
  两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博士毕业后,邓稼先告别了继续留在美国进行研究的杨振宁回到祖国。他没想到,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时光已走过了22年。
  许鹿希:1971年7月是杨先生第一次回中国。
  主持人:回来之后杨振宁先生主动提出来要见邓老。
  见面的时候杨先生跟邓稼先聊了好多事,什么事都聊,没有聊工作,杨振宁其实后来他说他早就知道邓稼先干什么,因为1964年10月16号原子弹成功,有的报纸上已经登了,中国是哪些科学家参与了。
  主持人:他来了之后没有核实吗?
  许鹿希:最后送杨先生回去……先生过了栅栏,要上旋梯了,他突然回过头来了问邓稼先,说稼先,我在美国听说中国的原子弹有美国科学家帮忙,是不是真的。
  杜祥琬:他(杨振宁)脑子一直有一个迷,是不是美国人帮了你们的忙,他一直试探着想要知道这个事情。后来当他知道了真的没有一个美国人帮忙,他非常感动(激动)。
  许鹿希:邓稼先就说你先上飞机,我以后告诉你。
  送行归来,邓稼先迅速将一切汇报给了总理周恩来。午夜12点,邓稼先家里的这个红电话响起了铃声。
  许鹿希:那天晚上夜里很晚了,我估计都快到12点左右了,就这个电话,这个红机子响了……是总理办公室的人说,说总理说了告诉杨振宁,如实的告诉杨振宁先生,中国原子弹、氢弹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全都自己干。这句话是非常的激动,当时邓稼先那个时候,8月份很热,他马上就起来了,就在这个桌上写的。
  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正在上海参加送行宴会的杨振宁手中,大家看到杨振宁在阅读信件时,脸上流下了泪水。
  许多年后杨振宁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1966年冬天,一支神秘的队伍又一次进入罗布泊,他们将要在这里完成的是另一项重要试验,氢弹的原理试验。
  杜祥琬:那个帐篷晚上刮起大风来它能把你掀掉的,而且那是12月底了,冷起来都是零下20几度,帐篷里生个火炉,火炉一灭冷得要命。
  胡思得:那边是海拔3300,米饭都是半生不熟的,面条也是这样,半生不熟的。
  1963年,在完成了原子弹原理设计后,邓稼先又受命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
  杜祥琬:邓稼先、周光召、于敏都在那儿,大家在场地住帐篷,帆布的,平常白天要算东西,讨论东西。坐在地铺上。
  经过反复实验和理论研究,两年后,1965年9月,理论部副主任于敏等科学家在上海拿出了氢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邓稼先旧居外景。1986年,中国首次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1996-7-29日,在进行最后一次核试验后,中国政府郑重地宣布: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选择这一天,是为了纪念邓稼先去世十周年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
时间:2007-07-22 9:36:52


邓稼先旧居”由邓稼先夫人许鹿希题名,在邓稼先旧居前塑有邓稼先像,座碑上刻有邓稼先事迹简介。据说,美国进行了一千多次核试验,而中国一共45次核试验,邓稼先生前所进行的32次核试验中,由他亲自签字的就有15次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
时间:2007-07-22 9:35:36


进入邓稼先旧居的第一间房为警卫员室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
时间:2007-07-22 9:33:35


邓稼先旧居的卧室,室内邓稼先用过的生活用具摆设如旧:一排书架、一张书桌、一只旧皮箱、一部老式电话,一架从安徽怀宁老家带来的铁床。唯一令人诧异的是,靠墙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台电唱机。据说,邓稼先非常喜爱京剧,当年人们常常能听到从这间屋子里飘出的京剧旋律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
时间:2007-07-22 9:34:45


邓稼先旧居的厨房,不难看出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简朴的生活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
时间:2007-07-22 9:33:49


邓稼先旧居左边为邓稼先事迹展览馆,馆内以文字、照片、图片形式再现了邓稼先的生活、工作、学习情景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
时间:2007-07-22 9:40:24


邓稼先事迹展览馆里展出的珍贵的邓稼先于1985-11-1日填写的“本人简历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
时间:2007-07-22 9:30:45


邓稼先旧居的屋后是一块草坪,邓稼先在此居住了十四年
地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长卿镇·梓潼县·绵阳
时间:2007-07-22 9:44:07


  这里是四川南部一片山区,属于绵阳市梓潼县,这片笼罩在细雨中被大山包围的红色的建筑就是被从事核武器研究的人称为老点的地方,1971年九院从青海老家迁到了这里。
  这座小平房如今已作为邓稼先旧居保留了下来,在这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的小平房里,九院院长邓稼先住了14年。
  小屋一角还摆放着邓稼先曾经用过的一台唱机,当年九院的人们常常能听到从这间屋子里飘出的京剧旋律。
  胡思得:如果礼拜六晚上要转播京剧的话,我们这些同志都可以幸免了,不用加班了,老邓同志叫大家看京剧,他到了那儿了,他挺那个,谁有退票
  竺家亨:我们没票啊,没问题,我们出去等
  胡思得:有一次一个笑话,他跟一个同志说,同志有退票吗,这个同志刚好是我们所里其他室的一个同志,他一看是老邓,吓的就跑了。
  偶尔偷来的闲暇与放松异常难得。平日的生活被无数的研究课题充实的非常紧张,而一次次的核实验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又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许鹿希:有一次在核试验前面,有个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负责按几个钮操作。
  胡思得:到最后宣布核爆炸之前,零前30秒,零前10秒,10、9、8、7脑子比较紧张。
  许鹿希:那个工程师因为太紧张了,他们都是按秒的,数多少秒的时候应该按,手发抖,晚了几秒钟没按。
  年轻的工程师吓得满脸都是汗,用愧疚的眼神看着邓稼先。邓稼先缓缓地走向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把一支香烟放到他的嘴上,慢慢地为他点燃,说“抽口烟,继续干”。
  胡思得:我们搞这个试验如履薄冰,如履深渊,千军万马就等着你这个响,如果你响的不好,甚至不响,你想这个压力多大。
  在研制核武器的国家中,美国进行了一千多次核试验。而中国的核试验一共45次。邓稼先生前所进行的32次核试验中,由他亲自签字的就有15次。
  许鹿希:他告诉我说他签完字以后好像脑袋就别在裤腰带上了,非常紧张。
  这张穿着防护服的照片,拍于一次核爆试验现场,左边的是邓稼先,右边的是当时的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在他们的脚下是破碎的弹片。
  1979年进行的一次核爆试验发生了巨大的意外。
  许鹿希:降落伞没有打开,那个弹直直地下来了。
  张彩华:直直就往下就钻到地下来了,当时大家都愣了,防化部队被迅速派出去四处寻找,但没有找到弹头。
  张彩华:他要自己去找,当时我发现老邓不见了,后来听说老邓冲到爆心了。
  许鹿希:那个弹摔碎了,摔到差不多有半个足球场大的面积,邓稼先一看就知道说那就是。
  下了吉普车,邓稼先让其他人在原地等候,独自一人走进了爆心。
  主持人:用手拿起来?
  许鹿希:就是戴着白手套拿起来看了一下,看一下他马上就知道平安无事,这个平安无事是对全中国老百姓是平安无事,对邓稼先自己就完了。
  平静地走出爆心后,邓稼先拉过身旁的赵敬璞说,我们合个影吧。隔着厚厚的防护镜,人们看不清邓稼先的表情。但能感觉到危险排除后他的放松,感觉到面对巨大的核辐射时他异乎寻常的冷静。
  许鹿希:这次很快他就回北京,回北京住在医院里头,所有的检查都不正常,化验指标非常糟糕,他的尿里放射性都很厉害……白血球里的染色体都成了沫子了。当时我就劝,我说不能再干了,你得回来。
  主持人:您就不想让他再回去了?
  许鹿希:我甚至说到这种程度,你别工作了,他也开玩笑说不工作谁养活,我就拍胸脯,我说我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包括养活你。
  主持人:邓老说什么?
  许鹿希:他笑笑,该回去还是回去了。
  从事放射性物质研究的人把遭受核放射称作“吃剂量”,一直以来超剂量的核辐射使邓稼先身体日渐虚弱,常感不适。
  许鹿希:我觉得他头发白的很快,他原来非常魁梧,可是他苍老的很快。
  1985年7月邓稼先终于利用来北京开会的机会做了一次检查。这是已是直肠癌晚期。当邓稼先知道这个结果后,望着窗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的这样快”。
  颐和园是邓稼先和许鹿希过去经常来的地方,一天傍晚许鹿希又陪着邓稼先从医院来到这里。沐浴在黄昏金色的晚霞中,任由微微清风吹拂着脸颊,粼粼湖水在身边荡漾。
  许鹿希:整个你觉得特安静,特悠闲,多少年没有那样舒服了。
  两位老人坐在连椅上,如孩童般尽情享受眼前的一切。
  许鹿希:那次他一边吃着桔子,那天我觉得他是觉得累了,他感叹的很,要这样过一辈子多悠闲,多舒服,要这么过一辈子多好。
  在医院里的邓稼先每况愈下,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他的生命,但作为医生的许鹿希知道,能在丈夫身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许鹿希:老院长就跟我说他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知道没希望了,一个搞了那么多核武器的人,身上有那么多的放射性,又得癌症,医学没有办法。
  远在美国的杨振宁得知邓稼先病重的消息后,迅速来到北京。他来到医院,在好友的病床前放上一大束盛开的鲜花。
  许鹿希:邓稼先说了,邓稼先当时看看那花说振宁知道我不行了。
  那一天,许鹿希为这两位有着半个世纪友谊的老朋友照了这最后一张合影,由于全身大面积出血,邓稼先的嘴角还残留着来不及擦去的血迹。
  自知时日不多的邓稼先,从进医院的那天后,就考虑今后我国核武器的发展问题。
  他跟于敏同志一起做了一个分析,美国人当时反对核军事,但是他的水平发展很高了,如果一旦政治需要的话,美国人完全可以结束核军事,对他损害不大,但是对中国来讲,那个时候中国我们是爬坡阶段,非常重要,如果那个时候我们也停止核试验的话,按照他的说我们叫功亏一篑。
  邓稼先开始着手草拟向中央提交的未来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许鹿希:一边点滴化疗的药水,一边修改。
  胡思得:我去看他的时候,出的冷汗,疼的出汗,我们给他修改稿子,给他看,他再改。
  这份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内容涉及未来中国核武器发展方向及途径的建议书,在绵阳和北京之间来回传递着,修改着。
  胡思得:他自己知道时间不长了,完全靠自己的毅力,坚持把这个报告写完。
  许鹿希:去世前三个月完成的。
  许鹿希:后来他把这个最后完成了以后,在医院里让给包起来,他让我送回来,我拿着这个出病房门的时候,他跟我说了一句,他说希希,这个比你的命还重要。
  这是邓稼先生前最后一段录像资料,1986年7月17日,邓稼先在人们的帮助下穿戴整齐,他要在病房里接受国家授予他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许鹿希:那时他疼极了疼极了,当时用了很大量的止痛药,止痛半个小时。
  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邓稼先留下了最后的笔迹,也留下了最后一段录音:
  邓稼先:核武器事业是在成千上万人的努力下才能成功,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我应该的工作……
  在最后的日子里,邓稼先让司机带着他来到天安门广场,最后看了一眼五星红旗。并且说下了下面的话。
  许鹿希:他曾经说过一句“死而无憾”
  1996年7月29日,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当天中国政府郑重向世人宣布,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选择这一天,是为了纪念邓稼先去世10周年。
  40年过去了,这些原子弹爆炸后扭曲倒塌的钢架,依然留在罗布泊那片沙漠之中,永远记忆着的那腾空升起的蘑菇云和那渐渐远去的一声声巨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22:28,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