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671|回复: 5
 yaling 发表于: 2003-10-24 21:04:1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亲近巴蜀] 《巫峡纤道历险记》连载

 [复制链接]
重庆巫山yaling文 yawu摄影 《巫峡纤道历险记》之一 “亲历纤道第一险段库套子纤道” 三峡大坝二期蓄水,纤夫石的故事就显得更加离奇。传说中三峡巴人奇特的生存状态,峡江民间民俗江河文化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独具魅力的三峡纤夫石、纤道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三峡船工的精神家园长眠水下,消失在波光里,从此以后我将再不会与它在峡中离奇相聚,亲切交谈,心里的痛慢慢地涌来,那无尽的惆怅,无奈的变迁,难舍之情无计可消除。 “库套子纤道”巫峡北岸,因神女峰下库套子滩而得名。离巫山县城约30公里,坐小鱼划子船1个小时左右就能到。爬上一块大岩石上由人工打造出的几十级窄窄的阶梯石级,接着是只能容一人贴着岩壁走过的10多米长的横行石道,道上绝对不能容人错车。前端是由几十块几百公斤重的大石条垒出来的引接悬岩的路段,此处立有两块石碑,一块是光绪十五年重新开修峡路过程记载,一块是干隆年间继续修“库套子纤道”以及捐资者记载。 为了这永不能出现的历史,在淹没之前去记录千年来的川江纤夫文化,我们走进了巫峡。 2003年3月9日,乘小鱼划子顺江而下,四十多岁的船工和他的十二岁的儿子小船工(巫峡望峡村老纤夫的后裔),熟练的驾驶技巧让我们在江面上如履平地。我问孩子为什么不上学,他爸说他不愿意去,反正驾船是粗活不需要好多文化,我也缺个帮手,小船准点到达传说中的奇险纤道—-库套子纤道。 耳边总是回荡起那撕心裂肺的船工号子:“吆哦,嘿吆吆嘿,嘿嘿……穿恶浪,闯险滩,嘿哟;兄弟们哟,嘿哟嘿,斗劲来哟,嘿哟……也嗨哟。” 品味着杨炯的《巫峡》“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诗句的幽怨,直到亲历奇险纤夫道路那一刻,我才突然间明白了比读诗书更深刻的是什么。 我们到那里时已是上午十点,没有巫山云雾的遮挡,没有朝霞绚丽的雕饰。只是看见兀立的一段惊险得让人望而却步终身难忘而又特殊的“路”。大青石头粗糙简单的轮廓,单调黯淡的颜色。我开始诧异于当年的石匠纤夫,如何能化顽石为通道的神奇。 弟说你去历险吧,他带给你的惊恐远远超过于游乐场的翻滚列车! 我好奇地走上引道,再往前走,弟提示将身体贴紧岩壁,背朝长江,手抓在牛鼻子石上,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吧!我听话地一步步走过去,还仔细地欣赏石壁上被纤夫们身体磨光的如铜镜的地方,照见自己的芳容沉着镇定。暗中窃喜没什么险的感觉,心跳完全正常。大着胆子走石阶去,这里的石阶可不像城里楼梯那样阔卓,而是得将脚斜放在上面才能小心地爬行。鼠目寸光地盯着眼前枯燥无味岩石,四周非常寂静。我干吗那样听话,难得的机会,我偷偷地放眼长江,纵观全景。 “不看不知道,看了回不了。”原来我被挂在万丈悬崖的一块光秃秃的足有20层楼高的大岩石上,整块石头如一座摩天大楼,寸草不生。江面经过的轮船上的人我已不能辨清美丑,感觉心跳加快,眼前渐渐模糊不清。我下意识地想蹲下来,可是弟在旁边吼道: “站稳了,别趴下!趴下就没命了!”(纤道上的宽度只有25cm左右),船工在后面紧紧地抓住我的臂膀,把我按在光亮的石壁上。心想这下完了!!!我要为探险纤道而光荣献身……我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是怎样在两个船工的拼命搀扶下走到安全地带的。(那两个船工就是弟安排好的保护我的保安,此为后话。)那个十二岁的小船工还灵巧地走过了三趟,似乎在向我展示他的勇敢和无畏,孩子气的灿笑更让我无地自容,而又肃然起敬,他骨子里反映出来的坚忍不拔就是当年纤夫的写照。也许当年的纤夫中也有这样小的孩子吧!我暗自庆幸,我生还了,我实实在在体练了纤夫道路的险要。一定得用文字记录下来那鲜为人知的三峡纤夫的绝唱。远处传来悠扬的山歌:“悬崖峭壁水直流,十人见了九人愁,终日不见太阳面,只见猿猴甩石头……”(未完待续) 《巫峡纤道历险记》之二 “考察多种类纤夫石产生的原因” 回到船上,弟讲述了巫峡纤夫石种类,考察多处巫峡纤夫石上留有纤夫负纤的痕迹:它是纤夫的竹绳子,身体磨出深深的裂痕的石头,是纤夫的灵魂定格在石上的真实写生,更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近代纤夫化石。它是千百年来三峡纤夫的血泪和长江水运苦难史的见证。可以分以下种类: “突出岩石上的纤痕” 纤夫拉纤时,纤绳在江边岩体向江面突出的地方,与突出的岩体发生摩擦,长年累月,将坚硬的岩体磨出了一道道巨大的、深深的沟。这是力量的较量,是人与自然的碰撞,道道纤痕是纤夫用生命写出的永恒的文字。 “纤夫脚窝子石痕” 在一些固定的纤道上,纤夫为了使劲的向前拉纤,脚踩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脚后跟印记。可想而知纤夫们的艰辛。 我俯下身用唇亲吻着这神圣的雕塑,又用脚去试着模仿当年的景象,可是那逝去的岁月捉弄我的虔诚,一点也不给面子的让我汗颜。 “滑滑梯石痕” 巫峡中大部分纤道都在南,只有少数地方的险滩处需要两岸同时拉的,在北岸才有,并且是单行道的自东向西走向,在下坡时为了节省时间,纤夫们就坐着滑梯滑下去,时间长了,石头上被磨得光亮如镜。 穿着皮鞋的我,也要去坐滑梯体验,结果是脚悲怆了一条血口,殷红的鲜血告诉我,什么是玩儿,什么是生存。 “纤夫贴身石痕” 有的险要的地方,纤道太窄,半岩上经过时必须用力贴近石壁才不至于被甩下万丈悬崖,千百年来,石壁被贴擦得光亮平滑,比打过蜡的还美。 镜子总是从表面找出你的光彩,青铜镜、玻璃镜等等,可我在这张特殊的镜子面前,看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一幕幕过去纤夫悲壮的身影而又珍贵真实的画面,也看到了现代漂亮的大轮船的身影。 “手抓的牛鼻子石” 在险要处的纤道岩石上,人工打造出来的,供纤夫手抓的石把,增加了安全系数。我插嘴道:那时没有发明像现代攀岩者那样的工具,要是有的话,那他们也买不起,挣的钱要养活一家老小。 “下马滩手搬石” 这里以滩险水急著称,纤夫们到了此处,必须用手用力扳着岩石,借助岩石的力量一步一步地爬上,久而久之,锋利的岩石被磨得光亮润滑,一块一块拿浸透着几代潜伏血汗的手搬石,记录着一段永不磨灭的历史。 “绞滩石柱” 分别是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插在石头中的条石,是古时候船工拉纤上激流险滩时,需要有一个或多个石柱帮助稳住船身,而不被水冲下滩去的辅助工具,久而久之坚硬的石头柱子被勒出了道道纤痕。 我可没有福气实地观看了,早已被人运走了,只能从照片上一睹真容,想象着他同纤夫一样地咬着牙,拼命拽着大木船上滩的情景。 “纤夫拴船的石痕” 翻过一山又一岭,闯过一滩又一滩。前面又要闯险滩了,暂时将船停下来,拴在一块石头上。抽口烟,吃点干粮,鼓口劲头。由于峡中风急浪大,船上下颠簸厉害,无数的船都先后在这里小憩,系船的绳子也将石头拖出了几尺深的槽。 …… 目光凝固在所在博大的纤夫石文化里,思绪飞扬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三峡停驻了7年时间,以其记录历史的摄影师郑云峰先生的描述当年的情景:“一条船上,有摇桨的,撑篙的、掌舵的,少则十几人,大船多则上百人。100人的大船上70-80 人为纤夫,他们的行动以击鼓或号子协调,鼓手和喊号子的在船上由舵手指挥。12-20人留在船上撑篙……船头还有若干大桨,是一整棵的小杉树制成的,要七八个人才可以操纵。另外几个人则离船在岩石上像猫一样跳来跳去,把被岩角绊住的纤绳拉顺,还有几个人就专事解开绊在水里的纤绳,因为有的时候纤绳会绊在水中的礁石上,影响纤夫拉纤,这几个人叫作水纤夫。水纤夫要有很高的技巧,才能将纤绳收卷自如。一声吆喝之后,纤夫们的工作开始了,他们跳到岩石上,拉着纤绳,爬过巨大的圆石,沿着狭窄的岩礁前进,岩礁的缝刚刚可以容下纤夫的草鞋。” (未完待续)
《巫峡纤道历险记》连载《巫峡纤道历险记》连载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yaling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yaling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yaling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yaling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yaling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yaling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yaling 发表于: 2003-10-24 21:05:0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巫峡纤道历险记》之二 “考察多种类纤夫石产生的原因” 回到船上,弟讲述了巫峡纤夫石种类,考察多处巫峡纤夫石上留有纤夫负纤的痕迹:它是纤夫的竹绳子,身体磨出深深的裂痕的石头,是纤夫的灵魂定格在石上的真实写生,更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近代纤夫化石。它是千百年来三峡纤夫的血泪和长江水运苦难史的见证。可以分以下种类: “突出岩石上的纤痕” 纤夫拉纤时,纤绳在江边岩体向江面突出的地方,与突出的岩体发生摩擦,长年累月,将坚硬的岩体磨出了一道道巨大的、深深的沟。这是力量的较量,是人与自然的碰撞,道道纤痕是纤夫用生命写出的永恒的文字。 “纤夫脚窝子石痕” 在一些固定的纤道上,纤夫为了使劲的向前拉纤,脚踩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脚后跟印记。可想而知纤夫们的艰辛。 我俯下身用唇亲吻着这神圣的雕塑,又用脚去试着模仿当年的景象,可是那逝去的岁月捉弄我的虔诚,一点也不给面子的让我汗颜。 “滑滑梯石痕” 巫峡中大部分纤道都在南,只有少数地方的险滩处需要两岸同时拉的,在北岸才有,并且是单行道的自东向西走向,在下坡时为了节省时间,纤夫们就坐着滑梯滑下去,时间长了,石头上被磨得光亮如镜。 穿着皮鞋的我,也要去坐滑梯体验,结果是脚悲怆了一条血口,殷红的鲜血告诉我,什么是玩儿,什么是生存。 “纤夫贴身石痕” 有的险要的地方,纤道太窄,半岩上经过时必须用力贴近石壁才不至于被甩下万丈悬崖,千百年来,石壁被贴擦得光亮平滑,比打过蜡的还美。 镜子总是从表面找出你的光彩,青铜镜、玻璃镜等等,可我在这张特殊的镜子面前,看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一幕幕过去纤夫悲壮的身影而又珍贵真实的画面,也看到了现代漂亮的大轮船的身影。 “手抓的牛鼻子石” 在险要处的纤道岩石上,人工打造出来的,供纤夫手抓的石把,增加了安全系数。我插嘴道:那时没有发明像现代攀岩者那样的工具,要是有的话,那他们也买不起,挣的钱要养活一家老小。 “下马滩手搬石” 这里以滩险水急著称,纤夫们到了此处,必须用手用力扳着岩石,借助岩石的力量一步一步地爬上,久而久之,锋利的岩石被磨得光亮润滑,一块一块拿浸透着几代潜伏血汗的手搬石,记录着一段永不磨灭的历史。 “绞滩石柱” 分别是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插在石头中的条石,是古时候船工拉纤上激流险滩时,需要有一个或多个石柱帮助稳住船身,而不被水冲下滩去的辅助工具,久而久之坚硬的石头柱子被勒出了道道纤痕。 我可没有福气实地观看了,早已被人运走了,只能从照片上一睹真容,想象着他同纤夫一样地咬着牙,拼命拽着大木船上滩的情景。 “纤夫拴船的石痕” 翻过一山又一岭,闯过一滩又一滩。前面又要闯险滩了,暂时将船停下来,拴在一块石头上。抽口烟,吃点干粮,鼓口劲头。由于峡中风急浪大,船上下颠簸厉害,无数的船都先后在这里小憩,系船的绳子也将石头拖出了几尺深的槽。 …… 目光凝固在所在博大的纤夫石文化里,思绪飞扬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三峡停驻了7年时间,以其记录历史的摄影师郑云峰先生的描述当年的情景:“一条船上,有摇桨的,撑篙的、掌舵的,少则十几人,大船多则上百人。100人的大船上70-80 人为纤夫,他们的行动以击鼓或号子协调,鼓手和喊号子的在船上由舵手指挥。12-20人留在船上撑篙……船头还有若干大桨,是一整棵的小杉树制成的,要七八个人才可以操纵。另外几个人则离船在岩石上像猫一样跳来跳去,把被岩角绊住的纤绳拉顺,还有几个人就专事解开绊在水里的纤绳,因为有的时候纤绳会绊在水中的礁石上,影响纤夫拉纤,这几个人叫作水纤夫。水纤夫要有很高的技巧,才能将纤绳收卷自如。一声吆喝之后,纤夫们的工作开始了,他们跳到岩石上,拉着纤绳,爬过巨大的圆石,沿着狭窄的岩礁前进,岩礁的缝刚刚可以容下纤夫的草鞋。” (未完待续)
 楼主|yaling 发表于: 2003-10-24 21:05:5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巫峡纤道历险记》之三 “读纤夫词叹纤夫泪” 第二天,3月10日我们又乘同一条船考察了巫峡深处有一个地方叫链子溪,重新修建于康熙11年(1673)船工讲在峡江的绝壁上有横、直、斜三条铁链,穿过7个石眼,99个铁环,链条下有33步石级,最宽不过一尺,下俯滔滔江水,地势十分凶险,专供纤夫和路人攀登铁链上下,许多年前好多人曾经被摔死在这高高的危险凸岩底下。现在铁链不见了,大家都格外地小心,脚步沉重地走过去,没有太多的感慨和遐想。我不能想象纤夫们真正历经的痛苦。你我既遥远又近在咫尺的古纤道,我用凡人的心境为它忧虑和惋惜:本来这纤道上没了纤夫的身影就够丢魂的,现在又要涨水了,永远被淹在江底难见天日的黑暗受得了吗,有谁再来考察、祭奠、痛哭…… 《“下里巴人”古往今来》一文摘选《船夫苦》“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生在三峡边。三峡流水归大海,三峡痛苦啥日解。”长江船夫之苦以三峡船夫为最,以三峡船夫为最,他们最先唱出《船夫苦》。是情理之中。但是,三峡水毕竟是同长江源流和入海巨流廉痛一气的,别处船夫行船到了三峡,闻各生情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也跟着三峡船夫咏唱。一路上你改一字我易一词,也就变作了乡音,演唱到各自所在的码头去了,成为当地的《船夫苦》。《上岸歌》“下河当牛马,上岸岩洞歌。吃的猪狗食,盖的黄荆叶。” 下河之苦只用一句带过,后面三句依次写了船工上岸后的住(岩洞)吃(猪狗食)睡(黄荆叶)。根惊涛骇浪搏斗了若干时日的船工,回家团聚就是这么一个环境,岂不叫苦上加苦么? 清代《纤夫词》中记录道:“有丁男,临歧决绝,草间病妇。此在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意思是:一个纤夫在岔路口与自己的妻子告别,那妇人因过分悲伤,加上有病,只好躺在草地上,无可奈的目送心上人远去。我们纤夫都是血肉之躯,怎么受得了抽打没有知觉的土牛鞭抽打? “百夫并力上一滩,邪许(hu)声中骨应折,前头观去奔涛泻,未到先愁泪流面,脂膏已尽正输租,皮骨仅存犹应役。”大意是:上滩时有很多人拉纤,号子声中,纤夫们拼命地向上拉,沉重的大船好像要把纤夫们的骨头折断一样,刚上完一滩,还没喘口气,前面又是奔腾直泻的江涛,没到那里就先发愁,泪流满面。民脂民膏都被刮尽了,还要缴租,只要草民皮包骨还存在,就得去服徭役,在江上作死了没埋的纤夫。 “绳牵不断肠断绝,流水无情亦呜咽。”意思是:这该死的纤绳为什么不断,我可难以忍受到了最大限度,都说流水无情,可是长江水看见纤夫这样苦,也失声地痛哭了起来。写到这里,心头像铅一样沉重,欲哭无泪,没有了语言。看现在,巫峡西口正拔地而起的巫山长江大桥将变天堑为通途,而那拉着船缓缓而上的纤夫们,再不用“脚登石头手刨沙,拉纤驼背石上爬,风里雨里峡中走,挣的钱来养活妈……”他们又将移民分散洒落在哪里了呢?三峡的水光天色纤道上再也不会出现他们的背影了。 沿三峡纤道爬行,是游览自然,更是翻阅历史书简。这里,每段纤道都浓缩着历史,千百年来,江水激荡与冲刷,无名纤夫的苦痛与挣扎,都永久地留在这两岸纤道上。三峡纤道,我们祖先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见证者,我们祖先历史记忆的收藏者,好奇的人们可以轻易地从它那里索取历史的残片。 走完了纤道,我们肚子也早饿了,在长江边就地捡来了水打柴,找到一块能挡风的大岩石下升起了野火,熬起了野鱼汤,品尝了当地山民采的春天里的野菜。一切是那样原始古朴,重庆市奇石协会的秘书长老涂,拿出刚千辛万苦从石缝中掏出来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学着204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在石板上小心的做刮肉体验;我用树枝夹着包子烤出的香味在峡中回荡,惹得过路的游客吞口水;有个小子更是抢着用手在火中抓食物狼吞虎咽地塞进嘴里;薄薄的小石片就是盘子;大大圆圆的冰臼就是汤钵……大家吃着、笑着,叫着、嚷着,谦谦君子摘下了矜持的假面具,豪放而又野性十足的狂欢起来。难得的一次身心放松,灵魂的回归。我问船工,往年的纤夫怎样做饭吃的,他淡然一笑,“赤脚短衣半在腰,裹饭寒吞掬江水。” 唉,脚上没有鞋子穿,衣服破败短得在半腰上,布袋子里的干粮冷冰冰的,实在难得吞下去,双手捧一把江水才能强咽下去。没有你们吃的好,有的时候还没得吃的,就是我们现在船工们也是从来不是午饭的。一脸的凝重……我又转过了话题,央求着老船工讲很久以前的故事,他看著这些城里人如此开心,就望着江面沉思了半会儿,喝了一口用长江水代替的酒,清了清本来就高亢的喉咙,讲了起来。(未完待续)
 楼主|yaling 发表于: 2003-10-24 21:06:23|显示全部楼层
《巫峡纤道历险记》之四 “在纤夫故事的海洋撷英” 听老船工讲的“巫山猿猴肝肠寸断”故事 桓温将军带兵入四川,途经三峡时,有个小兵抓住了一只小猴子,想带到路上玩。母猴子思儿心切,跟着船行驶的方向,飞奔在纤道上沿路哀号,叫声及其凄惨,一直跑了百多里路,久久不肯离去。后来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一个船工破开母猴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肠子都断成了一寸寸的小节。桓温头领知道后,非常生气。怒吼道:“你快滚下船去吧,我不要这种手下人。”全船人都为之感动,那个兵勇将母猴子埋在了一个乱石堆里,带着小猴走进了密林深处。后来,三峡中有船经过的地方就有古猿长声哀鸣。后查阅《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三〕 记录了“肝肠寸断”这则动人的故事。这次历险没有奇遇到与纤夫共存的三峡那让人“猿鸣三声泪沾裳” 凄厉悠久的巫山猿,学名叫黑叶猴。但是据巫山南岸村民反映,官渡何等地时有有叫声凄惨的猴子出没。 另一个石匠兼船工讲巫峡中不让人喜欢的“石尤风”的故事:传说一姓石的女子嫁给尤郎,尤郎要远出经商,妻劝阻不从。由于尤郎久出不归,妻思念成疾,临终时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后凡有商远行,我死后化作大风阻其行。故此称“石尤风”又叫逆风。诗《巫山阻风辞》中就引用了 “石尤风”,“三暮复三朝,十行九未遂。殷勤石尤风,如传神女意……”其实船工最怕“石尤风”,“石尤风一到,费力不讨好。” 他又风趣的说出顺口溜来自嘲:“养儿莫学石匠,天天挂在岩上,对面来个婆娘,一锤打在手上。……” 通俗易懂的几句话,道出了当年石匠修纤道的辛酸。 一个姓黄的船工讲的“美国人买三峡风”的故事。三峡的风就是怪,长期打上风(自东向西刮的上河风),为船行上水如虎添翼,真可谓是一帆风顺。船行至神女峰下,船工都虔诚的拱手向神女致谢。就是这样有风帮忙,从宜昌到巫山急行都还得一个月时间。特别是上激流险滩时,那就要歇下来等 “打头风” 帮忙。美国人可精了,提出用重金收买三峡风,船工回答,可以,但是得卖给你海拔300米以上的风,300米以下的不卖。这件事情当然不能成交了!怪不得我们走下水时风特别大,“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不能站在船头体验乘风破浪。 想起李白的几首行船上下水时,速度快慢对比强烈的诗歌来。写船过三峡下水之神速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写船走三峡上水之缓慢也:“巫峡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行可进,青天无到时。三朝见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也说明蜀道之难 “巫峡七百里,巴水三回曲。”(巴,三峡水也,曲折如巴字。古代的三峡人又叫做巴人。)要是没有纤道,没有纤夫们日夜兼程地付出,没有三峡风的相助,李白杜甫之人能自由地出入三峡,名扬四海吗?乐府民歌“巫山高”讲述了:“巫山啊,高大雄伟;淮水啊,水深流急。我想回到东方的故乡,为什么又回不去呢?因为没有船只可以渡河。江水却是那样汹涌澎湃,我只能站在水边远望,止不住的泪水浸湿了衣裳。飘零远方的游子心想回家而又不能回去,叫我怎么办?”就证明了船、纤夫、纤道对于三峡通道、走出蜀地所起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是纤夫的血泪,引发文人墨客的灵感,撕裂出痛苦的一幕幕,展现历史的悲剧。这完全是史诗,是一种文化的记录。而不是妹妹坐船头的调笑,更不是有的旅游景点的作秀,偶有光屁股纤夫展示。
 周进 发表于: 2003-10-25 22:00:47|显示全部楼层
yaling写得真详细!欢迎yaling!常来!
 楼主|yaling 发表于: 2003-10-26 14:52:28|显示全部楼层
请版主多提意见,感谢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9 02:09,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