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脚牛肉”味鲜美 增人食欲饱口福 笔者品尝过各种地方风味的牛肉佳肴,诸如“五香牛肉”、“麻辣牛肉”、“怪味牛肉”、“干煸牛肉”、“粉蒸牛肉”、“咖喱牛肉”等等,就是没吃过“翘脚牛肉”。苏稽镇上到处可见挂着“翘脚牛肉”招牌的饭馆,引起我的兴趣。 周局长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专门安排在离古石桥头不远的“苏稽正宗张五翘脚牛肉店”吃中饭。饭店门面不大,内面宽敞,包间装修得古朴淡雅。一色仿古雕饰的门窗,几竿植于墙角的瘦竹,壁上悬挂的中国字画,黑漆的八仙桌、长条凳,宛如出土文物的粗陶茶杯和餐具,增添了饭店古朴的文化氛围。周局长点了菜后,健谈的司机向我们讲起“翘脚牛肉”的典故。 苏稽古名怀苏,位于峨眉仙山下,峨眉河穿镇而过,青衣江绕镇而流,直抵嘉州,使小镇成了商业餐饮兴盛的水码头。镇郊周村有一周姓大户人家,以宰牛卖肉为生,不仅刀法纯熟,而且精明会算。当地饮食习惯视牛杂为不洁之物,常当废物弃之。周氏感叹每日大堆牛杂弃之可惜,生发食用之心,遂将牛的肚、肠、肝、脏洗净切片,放入滚沸的姜汤锅中,煮熟后捞起,配以各种佐料,拌而食之,五味具全,鲜美可口,与成都的“夫妻肺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食客争相食之。 周氏有一女婿名张五,脑袋灵活,看到丈人烹制的牛杂成了食客喜欢的菜肴,相信牛杂汤也大有可为,遂在镇中峨眉河边垒灶埋锅,搭棚设摊,专营牛杂汤锅。他在传统汤味基础上,加入胡椒、味精、芽菜等时鲜佐料,渗入几十种中药材熬制成的“精汤”,更趋科学营养,形成了汤色碧清、香味绵长、牛杂脆嫩、吃法多样的四大特色。因味道鲜美,价格低廉,四时无忌,老少兼宜,牛杂汤锅客如云集,生意兴隆。由于条件限制,张五的牛杂汤锅食摊仅有一张条桌,没有坐凳,食客只能一脚站地,一脚踏着条桌下的横档,作翘脚状品尝牛杂汤,“翘脚牛肉”因此得名。张五被尊为苏稽正宗“翘脚牛肉”的鼻祖而扬名。 经过百年沧桑,三代人的不断改良创新,“翘脚牛肉”已成为乐山独具地方风味的菜肴。近年来应用“以脏补脏”中医药理,将“翘脚牛肉”烹制为有散寒止咳等功能的药膳,大大提高了它的品味和档次。到苏稽的游客如不品尝“翘脚牛肉”,就像去北京的游人没吃过“全聚德挂炉烤鸭”一样,会遗憾终生的。 司机的介绍,促进了我品尝“翘脚牛肉”的食欲。四盆作法各异的“翘脚牛肉”,花色各异,味道不同,让我大饱口福。没想到区区牛杂,仅能做出如此多样的美味佳肴,不得不由衷佩服烹制“翘脚牛肉”的鼻祖张五和他的后代传人们。 苏稽旅游留纪念 “燧红”雕饰、米花糖 游玩一个地方后,游客大多希望买点纪念品做永久留念,也想购点土特产赠送亲友。笔者在苏稽转了一天,认为堪做纪念品的是“燧红”雕饰;可赠送亲友的土特产,首选苏稽米花糖。 “燧红”雕饰在民间有一段神奇传说。相传燧人氏造火化石,将一块红色奇石遗落于峨眉神山。山下有一行善积德人家,主人梦见山上有一形状怪异的红色奇石,于是上山寻找,在九老洞见到“燧红”奇石,带回家中,请工匠雕琢成“财神”,供奉堂上,每天早晚香火祀之。一日在香烟缭绕中,主人突见赵公元帅端坐堂上,全家老小纳头便拜,赵帅瞬间不见踪影,但见“财神”像金光四射。从此这户人家心想事成,富甲一方,其子状元及第,其女端庄贤惠,皆得益于“燧红”赐福。从此峨眉山一带,百姓皆以“燧红”雕饰为吉祥饰物。 “燧红”原料,乃峨眉山玄武岩系上部夹层中,形成于晚二叠系的红色燧石。其色彩艳丽,质地缜密、坚硬,只有金刚石才能刻动它。亿万年地质沧桑巨变,峨眉山风化剥落的燧石,经山洪冲刷,运移到山下峨眉河的苏稽河段,棱角磨尽,圆润如玉,经能工巧匠精雕细琢,便成为上乘的工艺品“燧红”
雕饰。它积玛瑙之色彩,翡翠之绚丽,美玉之圆润,宝石之璀灿于一身,独据峨眉仙山灵秀之气,具有很高的玩赏和收藏价值,其加工厂和销售部就在“古桥大酒店”内。 苏稽最有名的土特产是米花糖,因选料精细,作工考究,味道鲜美,口感极佳,早已名闻遐迩。买几盒馈赠远方亲友,分享旅游的甜蜜,既实惠又大方。 位于苏稽镇中的“四川乐山张五食品有限公司”是正宗苏稽米花糖的生产厂,它年产米花糖260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云南、贵州、山东和东北各省。近年来,在保持传统品味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几种新型米花糖系列产品,包装盒设计造型极其考究,是件完美的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 (2005年8月19日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