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捞尸人”河中存尸 收辨尸费年入10万

捞尸人的码头透着诡异 - 黄河“捞尸人”河中存尸 收辨尸费年入10万

第二处死亡地带漂着浮尸 - 黄河“捞尸人”河中存尸 收辨尸费年入10万

由于尸体被长期“拴”在水里,腐尸对黄河什川镇段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随着又一具尸体顺水漂下来,截至昨日下午,位于皋兰县什川镇小峡水电站旁的尸体数量已增加到了16具。 附近村民说:“那都是‘捞尸人’搞的,他们是在发死人财,那地方我们都不敢走近。” 环保专家说:“大量尸体长期被浸泡在水中会污染水质。” 大量的尸体如何处理?当地公安、民政等部门都束手无策。皋兰县政府咸县长昨表示,将近期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尸体的方案。
8月初,王先生打进本报热线称,他的一位同事不幸去世,尸体被水冲到了黄河什川段。而当他们去认领尸体时,却见到了两个“捞尸人”。“看一眼200元,打捞上来6000元。”“捞尸人”开出的天价让他们愣住了。好说歹说,后来总共花了4200元将同事的尸体打捞了上来。王先生感到很纳闷:“他们这不是靠尸体诈钱么?” 为了印证王先生的说法,从8月下旬开始,本报记者对此处的尸体和两位职业“捞尸人”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采访。 “捞尸人”一年能挣10万元? 据王先生讲,今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他们单位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我们在什川小峡电站捞塑料瓶子时,发现了一具尸体,检查了一下,在这具尸体的裤子口袋里我们发现了工作证和名片,是你们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你们过来辨认一下。”王先生接到电话后,当即带人去小峡电站辨认,在小峡电站上游的浮桥边,王先生发现尸体面部在水里,无法辨认,他要求老魏把尸体翻过来辨认。但他们说,翻认一下要200元。给了他们200元后,老魏才把死人翻了一下,结果这具尸体果然是一星期前失踪的山子(化名)。最后,经过讨价还价,直到把尸体弄好装上车,他们要了4000元。 “在小峡电站捞死人的那两个人至少人均1年要挣10万元!”附近村民告诉记者。捞死人真的那么赚钱吗?他们是些什么人?带着诸多疑问,本报特派记者对其进行了为期20天的体验式调查。 悬崖峭壁上发现“寻亲”电话 8月下旬的一个上午,采访车穿过折来拐去的村庄,便来到了什川小峡水电站上游约两公里的小峡黄河便桥。狭窄的山下黄河水往下流,一座紧贴在河面上的浮桥,把黄河从上游兰州 段漂来的垃圾统统挡在这里。悬崖上,一个“寻亲”的电话号码异常醒目。朝石崖下望去,一个简易的土木屋出现在记者的眼前,离木屋不足10米的地方,两只狼狗互相撕扯着已经发臭的死羊。 当记者拨通“寻亲”电话并表明来意后,“捞尸人”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捞尸人”老魏今年51岁,前几年他家在盖房时,在银行里贷了一笔款,为了还贷他便横下一条心干起了捞尸体的“工作”。 后来说到他们家人如何看待他们的职业时,老魏的同伴说:“工作还是支持的,但如果遇上有人来认领尸体的,妻子就把我的碗另放着,三轮车也不让我开进家门,因为三轮车拉过尸体。” 200多具尸体认领不到3% 老魏的同伴说,一年从黄河里漂下来的人很多。但来他们这儿认领的不足3%。当记者问及他们把没有人来认领的那些尸体怎么处理时,老魏说:“刚开始我们发现后,首先检查尸体的衣服里有没有证件或联系的方式,如果有,我们会立即打电话通知其家属;如果没有联系方式,我们只好把尸体用绳子拴起来,然后用布片或编织袋遮好,等其家属来认领;如果20多天了还没有人来认领,那我们就放开沉底。” 为见证他们的捞尸过程,记者和他们约定好,从次日开始给他们“打下手”捞尸体。 本报采访组为您报道 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了“捞尸人”工作的地方──小峡水电站上游的拦截带处。而此时,两位神秘的“捞尸人”已经工作了近3个小时,其中年纪大些的老魏等不住记者已经离开了,只剩小魏驾驶着“工作船”正在工作。“上船来吧,今天要多工作一会儿,老魏有事先回去了。”小魏招呼着记者。记者刚下到岸边,一股淡淡的臭味弥漫开来,苍蝇像轰炸机一样成群盘旋。记者急忙捂住鼻子,小心地登上“工作船”。 “呵呵,臭吧?我们这活也不好干啊!”小魏笑着说。“船是什么时候买的?”记者问。“去年年底花了一万多元买的,虽然是二手的,但有了这船后,工作效率一下就提高了,以前我和老魏用几个废轮胎做了个筏子,划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也不安全。” 说话间,小船已经缓缓地离开了岸边,向河中间漂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