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850|回复: 6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9-16 16:24:14|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重庆老建筑-巴县衙门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3-4 23:57 编辑

古代的重庆城是三级衙门所在地,川东道、重庆府、巴县,尤其是巴县最为有名。巴县为国内一等大县,巴县掌故中的故事大多与巴县衙门有关,最为重庆市民所津津乐道。巴县大概是在抗战时从重庆城迁出,(先父曾对我说过,但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最后迁到鱼洞溪,当然现在不叫巴县而叫巴南区了。

巴县是国内一等大县,巴县正堂为皇帝所亲命,想来那威风是不用摆了。可这衙门实在不算好雄壮,是不是巴县的大老爷还算亲民,不想建个气派的衙门来吓唬老百姓,反正和现在不是衙门的衙门相比都大为逊色了。
重庆老建筑-巴县衙门重庆老建筑-巴县衙门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仁者乐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仁者乐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仁者乐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仁者乐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仁者乐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仁者乐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9-16 16:27:03|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建筑上的木刻还算精美哈,毕竟是百年前建筑
重庆老建筑-巴县衙门重庆老建筑-巴县衙门

 楼主|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9-16 16:30:4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再上一张黑白的
重庆老建筑-巴县衙门重庆老建筑-巴县衙门

 老磨 发表于: 2006-9-16 16:36:01|显示全部楼层
[背景资料]

  四川省档案馆因拍摄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介绍”的专题片,我们一行四人去了重庆,在重庆市渝中区我们重访、瞻仰了清代“巴县衙门”旧址。 旧址在重庆市渝中区紧靠朝天门码头、解放碑附近的地方。这里有一条小街叫“巴县衙门”,这是因“巴县衙门”旧址所在地而得名的古老街道,街道那历尽沧桑,古旧破败样子依稀可辨;巴县衙门26号,就是巴县衙门旧址,并立有“巴县衙门旧址”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保护单位石碑,于2003年3月8日立。</P>
<>&nbsp;&nbsp;&nbsp;&nbsp; 旧时的巴县衙门已面目全非,但场地还在,留有一座大房子,也就是过去巴县衙门正堂所在,现在被一家民办企业被服厂作了缝纫车间,整个房间空间比较宽敞,房梁和立柱都特粗挺大,可见四川首辅大县衙门之一斑了;瞻仰大堂就令人感到有一种威武森严的气派,外观虽以变形,但房梁上的雕龙画栋的木刻艺术和窗花图案艺术精湛,可以见证当时巴县作为大县衙门的风彩,给人印象很深。 看过这一切,自然使人联想到了四川省档案馆里保存的清代巴县档案,它既是巴蜀大地上文化积淀──“百年陈酿”,又是巴蜀人民一笔可贵而又丰富的精神财富。全国许多县衙门及档案随着岁月流逝都荡然无存了,而巴县的还在,过去是巴县衙门成就“巴县档案”,今天却是巴县档案成全了“巴县衙门”旧址,“巴县”这个名牌也以被它存在的年代“注册”。</P>
<>&nbsp;&nbsp;&nbsp; 从旧址我们可追忆到它的档案,而巴县档案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巴县从干隆十七年(1752)到宣统三年(1911)年共159年间的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的情况。是全国时间跨度长、数量最多,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署一级地方政权的档案,被史学界美誉为“一座内容极其丰富的文献宝库”。 </P>
<>&nbsp;&nbsp;&nbsp; 根据巴县志及清代巴县档案记载,巴县属于一等大县,属正七品,为皇帝任命,掌一县政令,凡县内诉讼审办,田赋税务,缉盗除奸,文教农桑无不综理。具体来说县官有六大职权和功能: </P>
<>&nbsp;&nbsp;&nbsp; 1、教化本县乡亲民众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中,官与民的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皇帝是万民之主、“国父”,百姓则是皇帝的子民,作为皇权的代表者──县官,也就演化成家长,“父母官”。 清代为了加强对百姓的宣传教化,顺治九年(1652)首次颁布了《顺治六谕》,其内容是: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无作非为。至康熙九年(1670),又修改充实,颁布了《圣谕十六条》,其全文是:一、 敦孝悌,以重人伦; 二、笃宗族,以昭雍睦;三、 和乡党,以息争讼; 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 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 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 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良善;十三、戒窝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 至雍正时,又于每条下加以注释,用通俗语言解说,附载简明律例,称“圣谕广训”,规定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各地方官员召集官民人等定点宣讲,届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制造庄严肃穆气氛,以示统治者对教化的重视。由于县官的不断教化,对维护其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P>
<>&nbsp;&nbsp;&nbsp;&nbsp; 2、行使本县诉讼断狱 县官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担负着本辖区内的治安和刑狱事件管理。民有冤屈,先赴州县衙门告状,县官要亲自受理案件,“凡官非正印者,不得受民词”,并规定“不得越诉”,州县衙门也不得拒绝受理。县作为第一审级,实际上是封建司法体系的初级法院。它的权力是对户婚田土等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有全权的处理权,习称“自理案件”。其手段一是责惩,即施以笞仗刑罚;二是训诫和调处息讼。州县审理完结,即作出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对命盗等刑事案件,州县都应管,其具体职责有二:一是侦查、缉捕、查赃、勘验现场、检验尸伤,实行强制措施;二是初审,它不仅是预审,而且是正式一级审判,并要引用律例条例,进行定罪量刑,逐级上报作为定案的依据。清代对民刑案件的审理“必定有期限”,如在规定期限内不能结案,则县官要受降级或罚俸处分。但“农忙则停讼”,在四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期间,除命盗重案外,其余户婚田土等案一律不予受理。另外县官在封印休假期间,亦不理刑名。县官为表示“为民”,还规定每月有放告日,届时,悬放告牌于公堂明显处,告状人不必击鼓,县官可在堂上直接受理案件。清代的法定刑罚是笞、仗、徒、流、死五刑。其各级司法权限是,县只可判决笞仗刑,徒刑须经省定,流刑判决权在中央刑部,死刑由刑部拟定(重大案件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家司法长官的“三堂会审”决定),但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清朝规定县官只有判决笞仗罪100仗的权力。地方官却私自施行法外之法、刑法之刑,大搞刑讯逼供而致死人命的事却屡屡发生。 </P>
<>&nbsp;&nbsp;&nbsp;&nbsp; 3、规劝乡民屯垦农桑 封建社会的主体经济是农业。农业的丰歉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的安定。历代君主为表示重农,每年立春日皆亲耕田土,并把劝民农桑作为县官的主要职责之一,督责州县官劝农的诏文不胜枚举。干隆帝说过,“天下亲民之官莫如州县,州县之事切莫于勘察民生”,“有事则在县办理,无事则巡历乡村,询民疾苦,课民农桑,宣布德化,崇本仰末”。农业生产的好坏是考核县官的重要标准,为表示劝农,历代规定把立春日作为劝农日,于立春前一日迎春牛至大堂前,次日于大堂前举行迎春动员,以红绿彩鞭打春牛(故此活动称“鞭春”),之后县官及僚属开至先农坛祭祀之后,知县还要亲自扶犁作象征性耕作,以表示春耕开始,迎春气而兆丰年。 </P>
<>&nbsp;&nbsp;&nbsp; 4、负责本县征税纳粮 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产业,国家所需要的一切都通过县官之手取之于民,来养活大批官吏军队。因此,“岁会实征”是县官的重要职责,征课赋税是县官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清代规定州县催征钱粮专责印官,不得滥委佐杂代替。催征时设立滚单,层层滚催,征收钱粮用三联串票。一年分两次征收,第一次于仲春(二月)开征,四月(仲夏)完成,第二次于仲秋(八月)开征,仲冬(十一月)而毕。为了如期如数完成征课赋税,还规定县官必须亲临现场监督,以防吏役勒索,届时,凡赋税银两俱由纳户“自封投柜”,并发给执照以为凭证。 </P>
<>&nbsp;&nbsp;&nbsp;&nbsp; 5、履行实施灾荒赈济 我国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自然灾害发生极为频繁,它必然导致社会经济的衰败,破坏人民的生存条件,甚至导致社会混乱。为了保障封建统治的稳固和社会安定,清代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救荒政策和措施,一类是重农、仓储、水利和林垦等积极的救荒政策;一类是赈济、调粟、除害、养恤、安辑和蠲缓等消极救荒政策,其一切救荒政策,皆由县官实施。为使荒年能够救急,各县都设置有义仓和常平仓,前者为地方公共储粮备荒而设。后者为丰年官府买粮储之,歉年低价卖于灾民。历代统治者规定,灾害发生后,县官必须迅速查清灾情,并向上级呈报,请求赈济和蠲免赋税,在特殊情况下县官可先开仓散赈,然后向上奏报,其借贷种子、安辑流民、以工代赈、设置粥厂等救荒工作都要在县官主持监督下进行,县衙户房承办具体救荒事务。</P>
<P>&nbsp;&nbsp;&nbsp;&nbsp; 6、开展本县兴学和科举 为了满足封建统治者培养补充人材的需求,古代县官还担负有兴办县学和主持科举前最初考试──县试的职能。清代县学以承明制、设教谕、训导为专职教官,县官的职责是为县学提供财政支持和行政保证,督促生员专心学习经书,还要定期亲自为生员讲学。 按照清代科举制度,参加考试的士子只有先通过童生试,取得生员即“秀才”资格,才能参加乡试(省试)以上的考试,童生试又分县试、府试和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所以县试是最基本的考试,这种考试必由知县亲自主持,教谕训导协助,县署礼房具体办理考试事务。此外县官还有一县之户籍管理、兵差考试、保甲治安、工程营造等事统在知县的职权之中。 </P>
<P>&nbsp;&nbsp;&nbsp;&nbsp; 县是封建社会的基层政权,在封建国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县之不稳,国之动荡,县之不贡。国无钱粮,故而清代统治者对县级政权尤为重视。善于理政的清雍正帝就说过,“牧令乃亲民之官,一人之贤否,关系百姓之休戚,故得其人则民生被泽,而风俗日淳;不得其人则民生受累,而风俗日薄”。县官素质的好坏,对一县的治理、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
<P>&nbsp;&nbsp;&nbsp;&nbsp; 为了保障政令畅通和县官职能行之有效,其县衙部门机构设置及职掌主要如下:县署正印官,一般县官又称为知县,正七品,按清代官制,知县由进士、举人、贡生直接授任,或本府直隶州州判、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士、县教谕等官升任;或以同知,通判五六品官借补;也有以高品级官署任,低级官护理、捐纳等情况。佐贰官在县署设县丞、主簿。县丞和主簿各设专署办公,称县丞衙、主簿衙。分掌一县之粮马、税征、户籍、巡捕诸务,共佐知县,并设有攒典一人协助其办理。而主管官所管属的官吏,在县一级,典史、巡检,就是知县的属官。然而,清代佐贰官县丞、主簿多不设,而以典史兼领其事,其品级为未入流,与从九品俸禄相同。设专署办公,称捕厅、巡捕衙或典史衙。教官,即教谕,为儒学教官,掌教诲生员,品秩为正八品,以训导佐之。杂职官,设有医学、阴阳学、僧会司、道会司、驿丞等,各设一人管之。另外,就是三班六房: 六房 房,古代指正室两旁的房间。</P>
<P>&nbsp;&nbsp;&nbsp;&nbsp; 衙门长官正式办公的地方称“厅”或“堂”。房是对厅、堂而言。唐朝开始把房作为分支机构的名称。以后历代都把具体办事机构称为房。在地方各级衙门,长官正式办公的处所是衙署的大堂,故府、州、县官均称堂官。而其职能办事机构称曹或科,自明代府州县衙亦仿中央六部之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与中央六部相对应。清代,省级军政长官总督下属办事机构亦设六房。也就是说,省府州县的职能办事机构都称为六房。而且它们都设于衙门的大堂前甬道两侧,东列吏、户、礼,西列兵、刑、工。至清代,县署六房只是习称、概称,其实是以六房为主,多有增设。</P>
<P>&nbsp;&nbsp;&nbsp; 据记载,清康熙时,六房之外又设铺长房,承发房等,而成为八房、十房,但它们都不打乱六房这个序列。其各房的职能是:吏房,掌署内考勤,乡绅、丁忧、起复,在外省做官各事。户房,掌户口管理,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礼房,掌兴学、科举、教化、旌表、礼仪、祭祀、节庆等事。兵房,掌兵差、民壮、考武、治安等事。刑房,掌破案侦缉、堂事笔录,拟写案牍,管理刑狱诸事。工房,掌工程营造,修理仓库,起盖衙门等事。铺长房,掌邮传及迎送官员之事。承发房,应办各种公文信札,皆由此房挂号,又分发各房转办。仓房积储粮食,库房积储财物。其职权无一不是在知县的主持监督下,由各房办理具体事务。府州县官的职能办事机构六房办事人员通称典吏,而各房之头目,或称经承,或以各房之名冠之,称吏书、户书、礼书、兵书、刑书、工书。其下工作人员称胥吏、书吏、书办等。</P>
<P>&nbsp;&nbsp;&nbsp;&nbsp; 六房书吏一般为十余名,不超过20人,他们不是官员,没有品级,大都是举业无望之人,只好掏钱纳粟买来书吏差事,或通过招募考试而被选用。书吏的任期虽大体规定五年,但实际上没有认真执行,大多长期供职一个衙门。是地方衙门的正式文书档案工作人员、中层文职办事员,靠领取纸笔费抄写费和工食费作为维持生计的来源,还可以获取各种陋规,以补收入之不足,他们熟悉民情,精通律例,懂得公文格式和官场决窍,擅长处理衙门的内部职务,甚至造成一种危害,利用身在官府的特殊优势,事无空过,动笔即索,以平衡身在官府但政治前途被堵、经济待遇低微的心理,故有“清朝与胥吏共天下”之说。</P>
<P>&nbsp;&nbsp;&nbsp;&nbsp; 三班 即皂、壮、快三班衙役,是州县衙门一个庞大的阶层,最低级的组织。一般来说,皂班值堂役,快班司缉捕,壮班做力差,其实也没有截然分开,皂、壮二班共负内勤、站堂、行刑、警卫、呵道等责任;快班又分步快和马快,专管缉捕。所谓“三班衙役”也只是个概称,实际上也不只三班,除了皂、壮、快以外,还有民壮、弓兵、粮差、门子、禁子、仵作(即今之法医,女的称稳婆)厨夫、伞扇轿夫等,也属这个阶层,他们是衙门的役使人员、力役,也是广义的吏员,由衙门额定工食银(每年约六两),县官与百姓的联系必须依赖“吏”,吏是官民交接之枢纽,最基层的“执法人员”,民众正是从衙役的活动中感受到国家的存在和知县的威严。
 踏雪无痕 发表于: 2006-9-16 20:28:44|显示全部楼层
怎麼不遷出居民,脩復、開放為旅遊之地喃?
 楼主|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10-14 10:58:00|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踏雪无痕在2006-9-16 20:28:44的发言:
怎麼不遷出居民,脩復、開放為旅遊之地喃?

这是官府的事,老百姓就不知道了!
 老谭 发表于: 2006-10-26 13:13:12|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踏雪无痕在2006-9-16 20:28:44的发言:
怎麼不遷出居民,脩復、開放為旅遊之地喃?

原因一:是否就是原巴县衙门的原物,在专家之间还有不同意见;

原因二:只剩一间偏殿性质的屋子,不及衙门原面积的百分之二、三;

原因三:刚修复了湖广会馆,没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21:15,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