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014|回复: 18
 1熊猫
 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08:36:27|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走遍中华] 清风明月本无价

 [复制链接]
 
清风明月本无价清风明月本无价

 
  清风明月本无价
  ──苏舜钦与沧浪亭
 
 
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洄,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沧浪之歌》,也叫《孺子歌》。本是一首楚地流传的民间歌谣,却因屈原忠而被谤,流放泽畔,脸色苍白,形容枯槁,一副众人皆醉,惟我独醒的样子。隐归江湖的高人沧浪渔父见此情景,甚是怜悯,就唱赠屈子,以抚慰其心灵。
  不晓得,那穷途末路的屈子,听歌后觉悟没有。
  看来没有觉醒,也没有回头,不然就没有今天我们年年端午吃粽子,岁岁观赛龙舟的份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春秋之际,孔子对山水锺爱,已提升到礼乐的高度。然而,殊不知这仅仅是理想社会山水象征。
在现实社会景象多是穷山恶水。官场之上虽说常态为不露山不显水的一团和气,却时常于关键之时暗藏险峻,他人地狱,载舟覆舟,旦夕之间。
因此,战国末期的屈子自沉及后来的无数人间悲剧。
泪水归泪水,痛苦归痛苦。饭是要吃的,觉是要睡的,人是要活。于是,亦有《沧浪之歌》的民间生存智慧,亦生出了人间的沧浪情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流水为时间的象征,沧浪水更是社会之暗喻。
在时间面前,人为逆旅、过客;在社会面前,人多为蚁蝼、鱼虾。
不甘于随波,不甘于逐流,而《沧浪之歌》则为江湖隐逸截断众流的处世之道。既然时代沧浪之水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社会沧浪之水是没有办法逃离的,但在清浊之间却自有作为个体的人处世选项:濯缨濯足取适兴。
 实际对自然山水与社会山水的有最深刻认识,自己也屡败屡战的,常常作丧家之犬的孔子也曾教导学生说:“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不要忘记,孔子曾专门收集,整理过春秋民间歌谣的。因此,他老人家上面那番教诲,可以看作是《沧浪之歌》的语录体。
现在,我们可以界定《沧浪之歌》具有哲学层面的双重含义:一指作为客体的“水”是有清有浊的;又指作为主体的人利用“水” 的方式是多方面,既可以正面利用,也可以反面利用。
 从现代眼光考察,沧浪哲学,既不是倦缩于木桶里晒太阳的犬儒主义,也不类于现代西方的僖皮士或雅皮士,而是从东方智慧生发出来的栖止于自然山林或城市山林的,以个体生命在体验进行竹院引清风,蕉窗上明月,蛙鸣野池塘;清泉石上流,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的种种视听行为的同时,以庄子养生齐物方式,整体把握审美体验宇宙万物天地灵性而修养丰富开拓提升自我宏阔之精神境界。
 濯缨与濯足,入世与出世;儒道互释,道儒互补。让那些具有通识人格的中国知识精英们,在或专制高压或太平盛世的绵延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居江湖之远,逆境顺境,皆能泰然自若,泰然处之。究其原因,皆缘于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
《沧浪之歌》:水清濯缨,水浊濯足。一个宜字了得!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纸帆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纸帆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何晓 发表于: 2006-8-24 17:09:3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谢谢!喜欢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17:23:0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以下是引用何晓在2006-8-24 17:09:35的发言:
谢谢!喜欢

后面的部分,因喜欢版主那几句文字,因此就引用了,敬请同意。

引用的文字如右:我们在雕花木窗下,喝碧螺春与糯米酒,写出使洛阳纸贵的诗,过一种叫沁园春或如梦令的幸福生活。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17:25:08|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是去年八月在苏州摄的,不过那时对沧浪亭还没有系统探查。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08:38:35|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明月本无价清风明月本无价

清风明月本无价清风明月本无价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08:40:51|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亭,最先缘起于一场北宋官场纷争。
中心人物苏舜钦(10081048) 北宋诗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自曾祖时移居开封,他实际上生于开封。祖父苏易简,宋太宗时参知政事。父苏耆,官至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
从人物简历看,苏舜钦出身于官宦世家。
祖父苏易简(公元958997),字太简,绵州盐泉县(今属四川三台)人,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状元。曾任通判、知州、右拾遗、知制诰;因于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迁中书舍人,充承旨。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尤其深受北宋太宗皇帝赵匡义的隆恩眷顾,曾有亲赐御制诗《赐苏易简》二首,这里录一:
翰林承旨贵,清净玉堂中。应用咸依式,深严比更崇。归家思值日,入内集英风。儒措门生盛,高明大化雄。
既为嘉许苏家爷爷的工作成绩,赐诗就写得十分公文格式化,没的一点生气。太宗皇帝为开国皇帝太祖之弟,因此诗的语言大而化之。不过从诗中可以读出在皇帝眼中,苏家爷爷绝对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皇家公务员。有此御制诗,对于苏家的荣耀是可想而知的。
作为皇帝的一等秘书,苏家爷爷当然在工作之余也写一些诗词调节情绪,消除疲劳。
如《潼川夜渡》:
清流深夜渡,候吏戴星迎。不见荒城色,惟闻孤棹声。两行蜡炬静,一叶彩舟轻。何处渔家火,遥遥隔岸明。
潼川,四川涪江,流经绵州(绵阳)、梓州(三台)。估计这为苏家爷爷锦衣还乡之作,瞧那老头子的一派得意之情。
苏舜钦的父亲苏耆,以父荫为宣节校尉,授秘书省正字。后官至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显然是一个肥差。
有这样的功名的爷爷、福禄的父亲,作为官宦子弟苏舜钦没有落为纨绔子弟,这可能是家风所致。苏舜钦22岁时,因父亲官职而得以补太庙斋郎、荥阳(今属河南)县尉,景佑元年(1034)进士。历任蒙城(今属安徽)、长垣(今属河南)县令。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08:41:34|显示全部楼层
苏舜钦的社会的关系也相当不错。
他的岳父杜衍,为宋仁宗时庆历四年(1044)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为宰相。
他的最要好的挚友为欧阳修和梅尧臣。他在青年时就很有文声,不顾流俗耻笑,和穆修一起提倡古文,比尹洙、欧阳修等开始作古文还早。
在北宋的诗文化大革命新运动中,以欧阳修为首,梅尧臣与苏舜钦为紧随其后的三驾马车。
因此,欧阳修《苏学士文集序》说“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高度推崇他在诗文化大革命新运动中的地位。
如此,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总是也欧阳修、梅尧臣如影随形的。
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揽人才,准备实行新法。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
不过,他的性格与政治态度绝不同于爷爷那样温情主义,他的许多上皇帝书和上执政大臣书,打破了骈四俪六的束缚,文笔犀利,议论激烈,抨击弊政,往往就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现实问题直抒己见,要求改革,多有性情火爆,言词激烈的政论文。
欧阳修后来在其《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中,对自己这位好友盖棺定论时,说:苏舜钦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
苏舜钦以诗和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实际他们的性格放检不同调,诗风也很不一样。苏舜钦虽曾以会将趋古淡自勉,但他的诗终究是粗犷豪迈的,和梅尧臣的委婉闲淡显然不同。梅诗对朝政的时弊针贬是比较和平含蓄的,而苏诗指陈时弊,则直截痛快,略无隐讳。如《城南感怀呈永叔》,直写见闻,一方面是人民在严重灾荒下,被迫采毒草充饥,以致十有八九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而另一方面则是高位厌梁肉,坐论搀云霓!
著名的《汉书佐酒》的掌故,也颇能描绘他的性情:
宋代著名诗人苏子美豪放好饮,在岳父杜衍(北宋大臣)家,每晚读书,要饮酒一斗。
 
一次,杜衍暗暗观察苏子美读书,苏读《汉书。张良传》,至张良刺秦王而打着副车时,击掌说:“太可惜了!没中!”遂满饮一大杯。又读至《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与刘邦会于陈留段,拍案说:“君臣相遇,其难于此!”又举杯满饮。杜衍笑了起来,进去对女婿说:“有这么好的下酒菜肴和果品,饮一斗也不算多呀!”
性格决定命运。正当苏舜钦准备有所作为之时,一桩小事让他马失前蹄了。
时有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时值进奏院祀神,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借以打击范、杜。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被废后离去开封。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苏舜钦《沧浪亭记》
这就是说:我苏舜钦因为获罪而遭贬,乘船南游,在吴地旅行。起初局促在屋子里。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得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不能办到。
失之桑榆,得之东隅。苏舜钦的如此遭劫,反而为我们留下一座千古名园和千古园记:沧浪亭与《沧浪亭记》。
(待续)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08:42:48|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明月本无价清风明月本无价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21:33:44|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明月本无价清风明月本无价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6-8-24 21:35:22|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人民路东侧沧浪亭街3号,与苏州大学南区相对,与文庙碑刻博物馆隔街相望。北和东北部临水。面积165亩,内小池013亩,园外水面73亩。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沧浪亭古朴幽静,在苏州诸园中别具一格。苏州园林大都以高墙四围,自成丘壑,屏蔽外界。沧浪亭则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园而出,流经园的一半。此种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于积水弥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这种借景的手法营造出了园林景观的层次,给人以幽远空静的感觉。沿水傍岸装点曲栏回廊,布置假山古树,临水山石嶙峋,其后山林隐现,苍蔚朦胧,仿佛有山林余脉绵延远去,体现出园景苍凉郁深、古朴清旷的独特风格。
沧浪亭布局开畅自然,巧于因借,通过复廊,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是苏州园林中唯一未入其园而先得其景的佳构。沧浪亭入园本为横亘东西的土丘,土石相间。筑园之后,山体东西隆然而卧,用黄石抱土构筑,是土多石少的陆山,山上石径盘回,林木森郁,道旁箸竹被覆,景色自然,具有真山野林之趣。
    
至于园林建筑环山随地形高低布置,绕以走廊,配以亭榭。
山顶之上,有小亭一座,名沧浪亭,亭为四方形,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山野气氛极为协调。亭旁大树数株,均为百年之物。亭柱上镌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是后人集欧阳修与苏舜钦的诗句所得。隔水远望,亭檐飞出于复廊之脊之上,翼然突兀,高逸遁世之意油然而生。
而当初宋代之时,苏舜钦所看到则是另外一番没有打磨的粗糙景象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六十寻,三向皆水也。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
 
佑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苏舜钦《沧浪亭记》
他说:一天路过学宫,向东看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胜概。我喜爱,来回地走,于是用钱四万购得。
可见沧浪亭园址最早来历为,五代吴越国王钱俶妻弟孙承,于宋开宝二年(969)任中吴军节度使,曾于此处营建别墅,一说广陵王钱元璙池馆。
  明杨循吉:《吴邑志》记载:既积土为山,因以潴水,弥数十亩,傍有小山,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或云池古王僚所凿
面对这一片蚊虫孳生的积水,草树乱长的荒疏之弃地,苏子美竟怦然心动,他左右踱步,上下踏访……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8-25 7:22:0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4:10,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