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我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今天,多云间晴,我骑着自行车在刚修建的宽大的朝南直直的长13公里、宽80米的天府大道(南延线)上,春阳就那么直接地、暖暖地笼罩着我,我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感觉,我只是感到非常地愉悦,仿佛千种烦恼万般忧愁都已在这一路消散,变成了一个与阳光嬉戏的任性的孩子。 成都的春天是美丽的,本是漫无目的地拍摄,却沉醉春天美景越走越远,最后竟骑车来到了 新津县。
我只想让这一刻停住,让这美妙的 梦境留住 (本图已在2003-02-28日的《四川日报》第10版发表,上边小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地点: 府河· 华阳镇· 双流县· 成都市 时间: 2002-03-24 11:44
安公堤纪念碑。 清代干隆十三年(1748年)华阳县知县 安洪德主持在中兴场(现华阳镇)府河左岸修筑约1千米防洪土堤,群众名曰安公堤。以后经多年整治、扩建,至解放前夕已形成一道从秦家坝至中兴大桥长约3千米的堤埂,对保护中兴场免遭洪灾起着重要作用。1950年后,华阳县政府对此堤极为重视,多次组织力量加固加高,修复了1947年水毁段。1981年7月13日特大洪水,安公堤又局部被毁,随即组织抢修,至1982年春,将大麻柳树至伏龙寺渡口段改为条石保坎工程;中兴大桥上、下段普遍加高加固,共挖填土石方6万多立方米,浆砌条、卵石2,844立方米,混凝土734立方米。迄至1985年,安公堤虽未再溃缺,但不尽完善。1985年冬,成都市江河管理办公室(市江办)再投资8万元,华阳镇集资1万余元,修筑条石保坎工程7处1,103米,计回水乡陈家水碾260米,黄佛乡渡口27米,红花乡龙口86米,永安乡上、下场口208米,正兴乡双燕子210米,华阳乡君子沱220米,安公堤下段92米。至此府河重点段抗洪能力有所加强 地点:安公堤· 华阳镇· 双流县· 成都市 时间: 2002-03-24 11:51
沿着安公堤,我往下游骑行,在过完露天 茶馆后,我停下来注意观察了一下,这段清静的河堤上,几乎所有的茶客都是复习功课、做作业的学生 地点:安公堤· 华阳镇· 双流县· 成都市 时间: 2002-03-24 12:02
安公堤外便是 府河,看着这些在河堤上享受春天的人,我仿佛与他们坠入了同一条河流,我已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这里,希望在这里也有一个家 地点:安公堤· 华阳镇· 双流县· 成都市 时间: 2002-03-24 12:03
通济桥位于 华阳镇西,横跨 府河,又名“中兴大桥”。系卷拱7孔石桥,宽10米, 清代道光五年(1825年)由举人贾琏生募捐修建。1949年冬,国民党军队溃退时炸毁东端1孔,1952年修复,桥上有石栏,立石柱108根,中嵌石板,镌刻有人物、飞禽、走兽、花卉及十二 生肖浮雕 地点: 府河· 华阳镇· 双流县· 成都市 时间: 2002-03-24 1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