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5236|回复: 9
 2熊猫
 谢天开 发表于: 2006-3-2 13:29:22|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其它] 商务民俗文化(初稿)

 [复制链接]

商务民俗文化

第一节 商俗流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卫风·氓》

  商业经营古称“贸”,指交易、买卖。“抱布贸丝”,《诗经》中的那个笑嘻嘻的卫国小伙子,就是一位拿着于春秋时,叫做“布泉”的钱来买丝绸的民间顾客。

  从《诗经》里透出信息,可以例证我国民间的经商贸易的传统悠久,在交易行为上极富地方民俗特色。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谢天开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谢天开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谢天开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谢天开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谢天开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谢天开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6-3-2 13:31:20|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2.商业方式的三种形态
农商兼营:农商兼营,农谚称作“消闲买卖,紧张庄稼”,即农民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做小买卖。从业者称摊贩。他们本小利薄,赚一把是一把,以调剂余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为主。他们从事经营的方式,是把货物摆在道边、路口或集市的地面上,也有推车、挑担或临时设货架的。在民国时期,云南的苦聪人还保留了这种经营的古老形态──沉默交易。他们把猎物、兽皮等放在通往集市的路途中,然后躲藏在草丛中观望。过往的商人用布匹、衣服和盐换取这些山货。等商人走远后,苦聪人才从草丛里走出来,取走货物回家。
也有些民间经营是与商业赢利无关的,完全出于自愿,属于纯粹的社会互惠行为,包括熟人互惠,邻里互惠、家庭互惠、村落互惠、年节互惠、民间行业和公益组织之间的互惠等。在这些时候,供需的双方,不侃价,不矫情,收受物品,讲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被交易的商品变成了法国社会学家莫斯(M.Mauss)所说的“名誉货币”。在这种场合,谁吝惜财物,谁锱珠必较,谁就会被社会瞧不起。不管社会形态发展得多么复杂,这类交易商品的“价格”,讲的都是人情价、关系价、文化价,是民众的群体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从中起作用,并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货卖爱家”、“货送爱家”,现在的文化收藏市场里,还依旧或多或少的保留着这样的经营形态。
行商经营:从业者进行长途,贩运经商,是一个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阶层,在这方面,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在历史上都有很大名气。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传统。作为古代的徽州即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地区全是贫瘠山地──那里有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当地人有无奈只的少小离乡去外地经商创业的传统。当年徽商的主要经商创业之地是“江南三州”,他们在江南的各类生意已经做到“无徽不成镇”在地步。最为可贵的是,经济之上为文化。是成天诗书不离手的徽商们成就了:“徽班进京”──有了国粹京戏;干隆第四次下江南,徽州盐商江春曾一夜之间造起了扬州白塔,就是瘦西湖那座;扬州八怪为将中国画推向了一个高峰,也是因为有徽商追捧。
晋商中还曾出现“船帮”、“驼帮”、“车帮”、“马帮”四大商帮。晋商也是将儒家思想奉为立业之根本,并溶入在自己的商业文化之中,经商讲究诚信。他们的足迹,经海上到日本;走西口,出长城到蒙古及俄罗斯等国,广泛地进行外贸活动。在国内,他们也曾走遍大江南北,贩销货物。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6-3-2 13:32:3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坐商经营:大者如店铺、商号、总店──分店(分号、分行);小者如定点销售的小贩,是一个由买主和卖主主动汇合的商业阶层。坐商坐地取利,平时靠低买进,高卖出,赚取商品差价;到了岁时节庆、庙会、集市等来临,看好行情,一次投进大批货物,能一举挣足一笔大价钱,即所谓“十年不开张,开张顶十年”。
历史上在大坐商经营,都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形成了钱庄、银号、票号、商号等规模较大的经营商行。山西省祁县乔家大院,就是当年名闻三晋的乔姓坐商的住宅旧址。乔家主要经营粮油杂货,资金雄厚,在北方开设了许多分号。仅在包头一地,就拥有复盛公、复盛西、复盛油房等多处“复”字号店铺,堪称一时之盛。民间谚语甚至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3.民间经营行为的四种方式
市声:行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是市声。市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叫卖声,一种是代叫声。
叫卖声是游动商贩的吆喝声。元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里有王焕卖查梨条的一段叫声唱词,表演了法当时小贩出售干鲜果品时的一种叫卖声。这是距今八百年前的叫卖声:
查梨条卖也!查梨条卖也!
才离瓦市,恰出茶房,迅指转过翠红乡,须记的京城古本,老郎传流。
这里是家园制造,道地收来。
也有福州府甜津津香喷喷红馥馥带浆儿新剥的园眼荔枝;
也有平江路酸溜溜凉荫荫莫甘甘连叶儿整下的黄橙绿桔;
也有松阳县软柔柔白璞璞蜜煎煎带粉儿压扁的凝霜柿饼;
也有卯州府脆松松鲜润润明晃晃拌糖儿捏就的龙缠枣头;
也有蜜和成糖制就的新建姜丝;
也有日晒皱风吹干去壳的高邮菱米;
也有黑的红的魏郡收来的指顶大瓜子;
也有酸不酸甜不甜宣城贩到的得法软梨条。
俺也说不尽果品多般,略陈眼前数种。
香闺绣阁风流的美女佳人,大厦高堂俏绰的郎君子弟,
非夸大口,敢卖虚名,试尝管别,吃着再买。
查梨条卖也!查梨条卖也!
  ──《元曲选》壬集上
这是宋元间的规范叫词。这里不排除剧作家的润色,但从市声的源流上看,它离本来面目不会相差太远,它的煸情诱人,它的生动活泼,洋溢着流畅悠扬的市井韵味,诵读之间,活色活香。
京津两地的市声,也曾让相声大师侯宝林颇为受益。
叫卖声很有讲究,小贩的声音随着昼夜节律、季节交替而变化,一般是昼快夜慢,夏快冬慢。叫卖的用语都是土话,乡俗乡音乡情,听来亲切。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古老的记忆中,大清早的时候,卖花的小姑娘提著一篮刚采下来的鲜花,穿街过巷,清脆的叫卖声,赶走了沉梦和宿醉,让一束鲜花,带来一天愉悦的开始。就是指这样的市声。
叫卖声是一种民间社会的语言,里面浸透着俚俗百态,市井风情。光绪年间闲园菊叟所著《燕京货声》和现代戏剧家翁偶虹的《北京话旧》,对此都有生动描述。
另一种市声叫代叫声,是以音响器具代替人声吆喝来招徕顾客。剃头匠的代叫声为双股音叉,一拨动就发出“嗡──嗡”的响声,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各地的民俗不同,有时代叫声也不一样,如摇铃在老北京表示倒垃圾,在东北就表示卖酱油的来了。
商幌:坐商招徕顾客的传统标志是商幌。我国自宋、元、明以来,商幌增多,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实物幌子。指店铺卖什么挂什么,如山货铺挂一束麻丝,草帽店挂一顶草帽。开店挂出,闭店收回。
实物附属品幌子,无法直接挂出的商品,商家就用相关的附属物代替,如油店挂油瓶,鞋店挂鞋盒。
商品模型幌子。过去小商品做大商幌,如卖膏药的用大红布扎成幌子,中间涂黑园心,表示膏药店。
旗帘幌子。旧时的村舍酒肆多用旗帘做幌,上书“太白酒家”或“杏花村”字样,颇有诗意。唐诗“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青楼扑酒旗”(李商隐《赠柳》),就指旗帘幌子。
含有隐喻暗示的幌子。这种幌子,外人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当地人却一望即知内中含义,是民间商幌中最具民族民俗特色的一种。如在北方悬挂蓝色箍圈笼屉的幌子,表示是“清真饭馆”;悬挂红色箍圈笼屉的幌子,俗称“大教馆子”不忌荤腥;幌子所用的笼屉一般都是两个。但如果挂了三个红色箍笼屉的幌子,就表示这里是大车店了。
灯具幌子。如现代的药店、旅店等用灯具做商幌。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6-3-2 13:33:17|显示全部楼层
牌匾字号:坐商经营,讲究匾牌。老字号的店铺匾牌一画二写,都很漂亮,显得买卖兴隆。坐商历来还有起好字号的传统,字号即商号店铺的名称,好字号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过去的字号选字,多用“祥”、“福”、“泰”、“昌”之类的,并延请名家书写,以壮声威。我国各地都有百年老字号,如北京的“荣宝斋”文物字画店、“同仁堂”药店;上海的“盛锡福”帽店、“瑞蚨祥”绸布店等。它们的字号长盛不衰,凝积成一种商誉文化。
这种牌匾字号,一般还配合极具独特性的企业文化的商业对联。诞生于1669年的同仁堂老字号药店,之所以金字招牌百年不倒,全仰仗于自已的诚信与品质。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其著名的商业对联,也是它的堂训。百年同仁堂就是以“独特配方,优质原料,精湛工艺,确实疗效”而于杏林独秀。(见图)
信仰习俗:
敬财神。我国民间信奉财神。财神是谁?历来有说法不一。一说是赵公明,又称黑虎财神,传说他“求财如意,主持公道”。敬奉他能发财,保平安。又说是比干,相传他被纣王挖掉了心,因此不会偏心眼,分财能够公道。再说是范蠡,传说他辅佐越王复国后,功成身退,隐居江湖成为巨商,他既能聚财又能散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也受到商界尊敬。
敬各业祖神。商家各业另各有祖师,也被奉祀。豆腐和粉行供奉淮南先师(汉淮南王刘安)、铁匠行供李老君、面食行供关帝、药材行供孙思邈、木石砌行供鲁班、笔行供蒙恬、纸行供蔡伦、酒行供杜康、衣行供轩辕、刻字行供文昌帝、靴鞋业行供孙膑、伞业供鲁班妹、茶业供陆羽等等。
 leikang 发表于: 2006-3-2 17:18:46|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谢”老师的好文章了,看来有必要哪天找个教室请老哥给我们上课哈。
 徐建宁 发表于: 2006-3-2 19:49:24|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品一下哈。有味道。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乔家大院,不知道大家在看没有,很不错的pp。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6-3-7 16:13:01|显示全部楼层
商务民俗文化(初稿)商务民俗文化(初稿)

商务民俗文化(初稿)商务民俗文化(初稿)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6-3-7 16:16:14|显示全部楼层
商务民俗文化(初稿)商务民俗文化(初稿)

第二节商务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受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中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如《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等等。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1846年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后来,该词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学者们接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
民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它的范围,应该对“民间” folk”和“风俗” lore”二词的含义加以认真的考察。
民间,顾名思义,是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概而言之,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风俗” 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即令统治阶级中的成员,也有公务活动与私人生活之别。在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从官方的定制,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惯制取一致的态度。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并非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民俗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民众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例如,春联又称“对子”,已有几千年历史,它的前身,是战国时期悬挂的用桃木削制、刻有灭祸降福的神像或咒语的“桃符”,五代时发展成“题桃符”的春联,桃木板也被红纸替代,由后蜀皇帝孟昶题写了中国第一春联:“新年纳余庆,嘉号长春。”春联正式命名在明代并盛行于民间,现已成为民俗。
每个民族都有上、中、下三层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民俗事象纷繁复杂,从社会基础的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6-3-7 16:17:51|显示全部楼层
2民俗分类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主要包括生产民俗、生活民俗、商贸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
分为物质生产民俗与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地域性。人民大众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  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如中国农历年。
(3)  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或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脱离这个需求的物质生产民俗是不存在的。它具有直接的功能作用。如民间艺术,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审美性。
(4)  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长期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如风水学中的合理成份。
物质生产民俗包括农业民俗、  狩猎游牧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民俗与交通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
(见图)
社会民俗,亦称为社会组织及制度的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如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等)、社会制度民俗(如习惯法、人生仪礼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
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以及民间艺术。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它们是广义的民俗语言。狭义的民俗语言,是指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并且反复出现的套语,如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的行语、黑话、酒令、还有今天的手机短信等等。
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形式。如成都最大的电脑数码产品集散地磨子桥,新建的立交桥下面镌刻有歇后语:“蚂蚁上磨盘条条都是道”,这极为平常的民间歇后语,可以说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得到了全新的铨释意义。(见图)
  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民俗文化也有其整体性与系统性。在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类民俗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有机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楼主|谢天开 发表于: 2006-3-7 16:21:14|显示全部楼层
商务民俗文化(初稿)商务民俗文化(初稿)

商务民俗文化(初稿)商务民俗文化(初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5:27,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