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的“小品”- 寺庙里的“小品”

- 寺庙里的“小品”

拍摄于西昌泸山“光福寺”。 狮子从来是寺庙的“守护神”。在所有的寺庙里,石雕的狮子是随处可见的。大庙里可以说是有门必有“狮”。寺庙的大门两边必有一对石雕的大狮子,“大雄宝殿”前亦有,其他殿堂前也有……这是寺庙里的一种特定的“狮子情结”。在西昌泸山“光福寺”,所有石雕的石狮,形貌大都伟岸端庄,仪态威严。然而这两件石雕,其造型是个光头和尚给小狮子骑“马马肩”,把和尚脑壳和狮子组合在一起。这是一件非佛教教义的雕刻,其造型独特,风趣幽默,这在别的寺庙里还是很少见的。 如今世俗,时尚“宠物”。庙里是不能喂“宠物”的。小石狮子可谓为寺庙里的“宠物”吧。因此小石狮子被和尚们既宠且爱,所以才有了这两件不同凡响的石雕。 在晨钟暮鼓的肃穆中,出家人每天诵经,事佛,总不免有些枯燥、单调。自然会萌生从“世俗文化”的“小品”中找点“乐子”,调节一下每天的枯燥和单调。他们把自己的头像雕刻在石栏杆上,让小狮子骑在肩脖上,任随小狮子在自己的头上“挠痒痒,洒泡尿”!从石雕衍射出的这种“搞笑”情节里,不仅和尚们可从中获得“其乐而融融”的轻松和欢快,得以消解一天的困乏。游人和香客也可以从中获得意外的欢乐。每天不少游客经过这石栏杆时,都会去摸一摸石雕那光光的和尚脑壳,他们是祈福还是逗笑,看来两者兼而有之吧。 在一曲庄严肃穆的佛教乐曲里,加入一两个欢快的音符──这大概是西昌“光福寺”石雕的设计者的初衷吧。 摘自阿单西昌散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