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201|回复: 4
 周从林 发表于: 2005-11-20 21:24:0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新闻] 《流民图》

 [复制链接]
  《流民图》是—九四二至—九四三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是激发画家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动机。 —九四二年,蒋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但创作全图时,还是请了许多模特儿、其中包括画家的朋友如国画家邱石冥、木刻家王青芳等。画卷由右至左,起始是一位拄棍老人,他身边还有一位卧地的老者,已经气息奄奄,二位妇女和一个牵驴人围着他,毫无办法。再往下,是抱锄的青年农民和他的饥饿的家眷,抱着死去小女儿的母亲,在空袭中捂着耳朵的老人,以及抱在一起、望着天空的妇女、儿童。断壁颓垣、尸身横卧、路皆乞丐。再往下,是乞儿,逃难的人,受伤的工人,等待亲人归来的城市妇女,弃婴,疯了的女人,要上吊的父亲和哀求他的女儿,在痛苦中沉思的知识分子……

玉蟾山上的流民图
《流民图》《流民图》

《流民图》《流民图》

《流民图》《流民图》

《流民图》《流民图》

蒋兆和故居

《流民图》《流民图》

《流民图》《流民图》


──



  人物长卷《流民图》是我国著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的代表作。自1943年问世以来,几番轰动,又几番沉没,它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动荡而上下。曾一度失而复得,又曾一度残缺破损。

  当时,日本侵略者践踏了我国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成为激发画家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契机。1942年,蒋兆和去上海、南京等地收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创作时,均以真实人物为依据,画卷有气息奄奄的卧地老者,有饥饿的青年农民,有搂着死去女儿的母亲,有逃难的乞丐、受伤的工人、弃婴、疯了的女人、要上吊的父亲和哀求他的女儿,有在痛苦中沉思的知识分子……《流民图》以毛笔水墨画出,其形象描绘之具体深刻,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蒋兆和是一位着眼于现实的艺术家,他说他的艺术不是“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是“一碗苦茶”,以献给“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的大众。

  1943年,《流民图》首次在北平太庙公展,当天即遭到日本宪兵队查封。不久,上海方面又以借展为由,变相收走了原作。从此,《流民图》杳无音信,蒋兆和手中仅剩下成套的黑白图片。直到祖国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初,才意外地寻到了它的踪迹:在上海一个银行的地下室里!失而复得的长卷被剥蚀掉了十余米,只有画卷中心部分还残存着。从此,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流民图》幸存下来的一半。就是这一半,曾于1957年赴苏展出,引起轰动。当时苏联理论家称蒋兆和是“东方的伦勃朗,是中国的苏里科夫”。

  1994年,在蒋兆和诞辰90周年之际,其学生、友人准备搞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包括纪念展,《流民图》当然不可或缺。当时任美院国画系主任的姚有多,蒋兆和的研究生马振声以及画家赵志田、孟庆江、张广五人承接复制残掉部分并于1994年5月完成。之后,《流民图》残卷及复制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当时,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继而,法国、日本等国先后发出邀请外展。

  1995年初,日方特邀《流民图》参加将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展览。蒋兆和夫人萧琼再次邀请马振声、姚有多两位画家复制部分《流民图》。自4月至7月,马、姚二位画家用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务。在2米高、14米长的画面中绘出了60余位人物,复制品忠实原作,较之前次从画风、笔墨技巧等方面更为贴近原作,其造型严谨,线条自如,人物面部变化微妙,萧琼看后大加赞赏。

  现今,蒋兆和先生的不朽之作《流民图》残卷(真迹)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马振声、姚有多等艺术家复制的《流民图》已捐献给四川泸州“蒋兆和艺术馆”庋藏陈列;以《流民图》为蓝本的4米高、40米长的巨型浮雕作品已赫然耸立于四川泸州玉蝉山风景区山顶,它将与蒋兆和先生的家乡山峰与世同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6年3月上海图画新闻发表流民图

《流民图》《流民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5年9月15日在北平北海西沿养蜂夹道四号创刊的《和平钟》杂志刊登了兆和的《流民图》局部。该《和平钟》创刊号发行没有10天,5000册全部售完。10 月15日,《和平钟》第2期出版,继续刊登《流民图》局部

《流民图》《流民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民图》《流民图》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周从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周从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周从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周从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周从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周从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楼主|周从林 发表于: 2005-11-20 21:52:30|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1943年,《流民图》首次在北平太庙公展,当天即遭到日本宪兵队查封。不久,上海方面又以借展为由,变相收走了原作。从此,《流民图》杳无音信,蒋兆和手中仅剩下成套的黑白图片。直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初,才意外地寻到了它的踪迹:在上海一个银行的地下室里!失而复得的长卷被剥蚀掉了十余米,只有画卷中心部分还残存着。从此,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流民图》幸存下来的一半。就是这一半,曾于1957年赴苏展出,引起轰动。当时苏联理论家称蒋兆和是“东方的伦勃朗,是中国的苏里科夫”。
《流民图》原作“高六尺、长九丈”(蒋兆和语)。画面中绘出了60余位人物。如今展出的尚只是流传在世的长大约20余米的部分。蒋兆和先生的不朽之作《流民图》残卷(真迹)已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周从林 发表于: 2005-11-20 22:01:2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泸州人。1928年起先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图案教员、上海美专教授。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擅长人物画。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顾问。出版有《蒋兆和画集》、《蒋兆和水墨人物画》等。
 zswulv 发表于: 2005-11-20 23:22:03|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个要顶一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周从林 发表于: 2005-11-21 12:34:04|显示全部楼层
泸州的画家,整来顶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03:55,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