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363|回复: 1
 蜀虎 发表于: 2005-7-7 20:33:1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人像] 蒙和平:寻访消失的古镇阅读生存的文化

 [复制链接]
  消失有个过程,消失也是瞬间的概念。

  在山峦起伏、溪流遍布的三峡库区,星罗棋布地“生长”着一些古镇,它们历经几百上千年的风雨洗礼却终究要面临消失。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留下的是岁月的脚印;斑驳的墙壁,书写的是无数故事;吱呀的木门,推开的是一条通往历史的小路。

  三峡工程涉及淹没城(集)镇129个,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说起这些古老的集镇,会不会将它们想象成大海深处的水晶宫?这块土地,曾是巴国的国土,从地下发掘出的宝贵器物上的“巴人图语”,等待着人们去解读那谜一样的历史,而这里活生生的人和同样活色生香的古镇风貌,也是有待人们解读的另一种语言。

  所以,有作家就开始了寻访。寻访一房一瓦下的美丽,寻访一街一巷的悠远,寻访一人一景的风韵,在寻访中,看到的也不再仅是眼前的事物,而是关注一种文化,一种生存的文化。

孙德全、蒙和平宋玉鹏、范党辉合影
地点:服务中心·九寨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5-6-15 12:36


一个人的行走

  2002年,蒙和平只身一人,徒步考察三峡古镇。

  提一个行李包,和手拿箩筐扁担或者肩扛沉重麻袋的乡民一起挤乡间的长途汽车,不像下乡的干部,不像这里村小的教师,也不像外出工作回来探亲的人。蒙和平是一位作家,从那时供职的市作协请创作假出来,以行走代替阅读。

  还在童年时代,蒙和平就开始接受关于三峡古镇的信息。父亲是一位船员,归航回家,总爱聊那些沿江的见闻,比如新滩的人如何捞浮财,西沱的人如何水性好。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买回一大块肥腊肉,是奉节的或者云阳的;带回来一大篓新鲜鸡蛋,是在忠县洋渡镇买的。

  她也曾乘专车到过一些古镇,但她觉得,坐在三菱越野车或桑塔纳里,难免会有居高临下的意识。而在燥热的夹杂着汗臭的空气中拥挤,寻找一处不易得来的座位,才会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方能体会到古镇上的人们,生于斯长于斯,那些石板街道,那些古老的木房子,就像自己身上的血肉一样,是割舍不掉的。

  作为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古)镇滋生和养育了人类的文明。因伟大的三峡工程而永远沉浸在水下的古镇,虽然也会记载在地方志上,但亲历古镇,体验到的则是一种古老文化的韵味。从2002年底,蒙和平前后用了10个月的时间行走,边走边看边思索,这便有了《消失的古镇》。


平淡中的感动

  在远离都市喧嚣和浮躁的乡野行走,在那片曾是巴人赖以生息的地方,闻野花送来的清香,听鸡鸣犬吠,看炊烟袅袅,城里人也许对这一切感到新奇,也梦想着在这种环境里生活。但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才对这里有着最深沉的情感。

  在蒙和平的行走中,她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古镇人,这里说两个。

  退伍军人卢成明,在大昌镇上开着家饭馆,楼上是他的奇石陈列展览馆,收藏了2000多块形态各异的三峡石,这些石头中有自然天成“中国”二字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一组的。为了找到好石头,卢成明十几年不管寒暑在野外寻找。他说,奇石是上天赐给的宝贝,如果不及时抢救,大坝蓄水后,这些宝贝就要沉没到水底下,那会是个多大的遗憾。卢成明的奇石,曾有美国游客出价1000美元,但他没卖:奇石是属于巫山人民的,我做不了这个主。

  作为大昌的儿子,卢成明要把大昌人的勤劳智慧也收集起来,这其中有许多散落民间的古朴奇巧的古生产生活用具,如土布机,密码锁、角升、梭斗,他还想自筹和引资建一个民俗文化苑。就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卢成明竭力要保留古镇的文化形态。

  井小学退休教师周尚达,80多岁了,说到井镇、说到中坝,就像在说自己的家事一样,娓娓道来,可谓当地的一部“活字典”。

  老人说,井镇上河边的土地,每年都要被洪水淹,但越淹地越好,菜长得特别茂盛。河滩上现在还可以找到盐井的遗址,这个地方多时曾有72口盐井,到20世纪60年代还有30几口。井镇在清代以前是个繁荣的水码头,梁平县的人从这里进出长江,同时还是忠县至万县和梁平的交通要道,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除了本县交公粮的,更多的是外来背盐的、买菜的。井镇的中坝是一个孤岛,生产制作的圜底罐,是用来制盐的,借助便利的交通,它被运往各地。

  这些记忆有些是周尚达听以前的人讲的,也有些是从书上看的。今年,蒙和平的书出版后,原想送他一本,却得知老人已经过世了。


永不消失的文化

  巫山是个神秘的地方。大溪是巫山地区一个依长江岸边陡峭山坡而建的镇,大溪文化遗址就在江对面。

  大溪紧邻鄂西山区和湘西,是古时巴人的发祥地和主要栖息地,所以这个小镇的价值和意义非同一般。镇上还能听见马蹄声,那是自从有了制盐、运盐以来就一直响着的。当初“得得”马蹄声带来的是商贸的繁荣,从而也带来了大溪镇的活力,这个镇的存在是因山之幸水之幸,而它的隐去,也是必然。但它即便消失,也难隐人类艰难跋涉的那段历史。

  在忠县洋渡镇,吊脚楼式的房屋颇多。沿坡而建的错落的吊脚楼,犹如一幅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包白色头帕,人们背孩子用竹背椅,而且许多是男子背。吊脚楼是巴族先民在山高坡陡、闷热潮湿的自然条件下探索出的最好的栖身之所,包白色头帕这种独特装束,会不会是巴人的一道风景?考古人员发掘的陶瓷器物中发现了公鸡背上站小鸡的陶器,这与男子背小孩是否有某种联系?这种风俗是否是当时男女平等的一种体现?

  在外人看来陈旧落后的洋渡镇,却承受和延续着比较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观念。洋渡镇是长长的历史文化链条的一个点,我们看见它、记住它,是为了借此对历史文化的链条看得更清楚一些。

  大昌、云安、香溪、新滩、高家镇……一个个古镇在消失,而永不消失的是古镇的文化积淀。


蒙和平:寻访消失的古镇阅读生存的文化蒙和平:寻访消失的古镇阅读生存的文化
蒙和平用近两年时间徒步考察了长江三峡,并试图用手中的笔“挽留”住即将消失的三峡古镇


最佳效果请看主站http://www.phoer.net/people/m/mengheping.htm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7-8 15:12:3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不愧为大家手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9 10:0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