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647|回复: 4
 1熊猫
 zuohua 发表于: 2005-6-18 21:01:1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看坝坝戏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18 19:27 编辑

看坝坝戏我和影友去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进行摄影创作,正巧那里在河坝里举办一年一度的清明会。有卖农用物资的;有卖日用百货的;当然还有民间剧团的露天演出……;非常热闹。当时天气不好,有点阴冷,但简易的戏台前站了很多人,其中不少是老年人。从周围环境及他们的衣着看出他们的生活并不算富裕,但看得出来,他们“知足者常乐”,生活得很愉快、幸福。他们欣赏川戏时的那种专注、开心神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于是,我用心去拍摄了这组反映元通镇人们纯朴、乐观而热爱生活的黑白照片。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看坝坝戏看坝坝戏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zuohua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zuohua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zuohua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zuohua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zuohua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zuohua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徐建宁 发表于: 2005-6-18 22:51:58|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很好。欣赏了。特别喜欢第二张,人物表情抓的很好。

图片小了些。
 老磨 发表于: 2005-6-20 14:09:5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唉呀,不摆了!
 dswybds 发表于: 2005-6-20 14:13:16|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文化生活。通过欣赏作品,不禁勾起本人当年在农村生活的残存记忆,一场庙会,一台坝坝戏,足以让许多人兴奋好几天、好几周,甚至更久。一个看似普通平淡的话题,通过作者真实细腻的人物表情的抓拍,恰到好处的黑白色彩和其他摄影技巧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内涵,可见作者的摄影功力之深厚。
 老磨 发表于: 2005-6-20 14:16:46|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如果从广义上说,凡是四川历史上有特色的地方戏都可以叫做川剧(过去的通行称呼是川戏,当代的通行称呼是川剧)。如果从狭义上说,现在所指的川剧,是指在与我国其他地方戏曲相比较中,已经形成了被全国所公认的整体风格、表演程式与艺术特色,有了一批成熟的演出剧本,有了一批成熟的有代表性的演员的近代川剧。这种川剧形成于清代后期,其特征是“五腔共和”,即同一个剧团(过去叫班子)在同一个舞台(过去叫戏台或戏园),将高腔、胡琴(含西皮与二黄)、弹戏(又称盖板)、昆腔、灯戏五种声腔相互交融,风格一致,一并演出,演出时用同一个锣鼓班子(过去的行话叫武场面,简称武场,锣鼓点子也基本相同)与同一个伴奏班子(过去的行话叫文场面,简称文场,伴奏乐器不同)。
  成都自古就是文化繁盛之区,仅以戏曲而论,汉代的各种歌舞与杂技表演的画面今天可以从地下出土的画像砖与画像石中看得清清楚楚。三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的一出有故事冲突、有人物造型、有音乐伴奏、有道具、有化妆服饰、有武打、有观众的戏剧《忿争》。到了唐代,我国最早的“杂剧”一词与“杂戏”之称均是在成都出现,以致当代著名学者任中敏先生以“蜀戏冠天下”来形容唐代成都戏曲的繁荣。宋代正式出现了“川杂剧”的记载,明代正式有了“川戏”的名称,近代川剧的主要声腔高腔基本形成。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各地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善于兼收并蓄与创造出新的蜀中先民把多种戏剧表演手法加以融会,五种声腔共现一堂,若干文人参与记录整理与创作改编剧本,终于在清代后期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观赏到的近代川剧。单是清末成书的《成都通览》一书,就记载了川剧剧目达363个之多。直到今天还在民间流传的“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外加聊斋几十折”,是对剧本之多的形象的形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7 17:12,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