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石榴,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7562|回复: 17
 蜀虎 发表于: 2005-6-1 21:44:5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男性] 殷世江 Yin Shijiang

 [复制链接]
  土家族,属,农历八月二十三,生于重庆市的黔江区。军旅成长,解甲后在四川文艺出版社供职多年。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1970年代从事新闻工作,19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曾出版《情在感觉中》、《稼穑居随笔》等散文集,编辑出版中国当代名家散文精选《美丽与真诚》、特约编辑出版《梁实秋闲适散文精品》,创作有《梁实秋韩箐清情书赏析》、《秋的怀念》。散文《吊脚楼》、《岳父下棋》等作品被收辑入《四川散文大观》(一)、(二)集。作品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读书周报》、《中国青年报》、《团结报》、《解放日报》、《吉林日报》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发表,并多次获过全国散文奖,对梁实秋有较深入的研究。

四川省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殷世江
地点:省作家协会八楼会议室·红星路二段85号·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7-4-22 15:24:35

作品选
最佳效果请看主站http://www.phoer.net/people/y/yinshijiang.htm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王映 发表于: 2005-6-3 16:36:1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在书城看到你写的书了,是一本写成功学的。
 张三才 发表于: 2005-7-28 16:14:2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好友殷世江

张三才/文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这话大体说明了人世间寻觅知己的艰辛。曾广贤文论及的“世间宾朋千千万,最能知心有几人”则从为朋交友的角度,告诉我们在朋友中选择知心朋友的不易。
  吾属无名小辈,虽广交朋友,要上“千千万”则是梦中之谈了,但所幸结识了一大批不同身世、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朋友,其中也不乏好友,而这些好友中,属知心朋友者,殷世江便是其中之一。
  世江何许人也,四川作家。且是“”作家的作家(省作协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三年前有幸同世江相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越来越觉得此生是离不开他了。诸君别以为世江是个纤纤美女,非也?乃与我同属一个性别。前不久,一班友人聚会,我曾酒后即兴发出感叹:“此生憾事,是在二十年前未能结识殷世江
  世江黔江县人,土家族。吾是马边县人,汉族世江是省城的大作家,吾是边远山区小县城的一名小小的公务员。仅此看来,我俩各属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地域。联结我们的,是都有一颗向往正直、向往文人、向往文学的热心。
  金刚石所著的大长篇《奔生》是我和世江的红娘。曾记得,大约在2001年初春时节,我所在县的一个在成都靠销售茶叶维生的小青年金刚石的九十余万字的大长篇《奔生》即将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龚明德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向马边县委宣传部长发了一封求助信,希望能对此事有所帮助。当时我恰好在这个岗位上,看到此信后我确实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振动:马边这块贫穷的土地上,居然能有这么一位农村打工仔搞出了这么个大部头的长篇,实在令人欣慰。作为宣传部长,无论如何要促使这件事运作成功。因为,这不仅仅是金刚石一个人的荣耀,更是马边18万人的光荣。随即,我在县上游说,跑乐山和成都协调,衔接落实在马边县举行首发式,从未涉足散文的我居然写了《走近金刚石》这么一篇1,600字左右的散文,在《乐山日报》头版头条、四川《民族》月刊上先后发表,着力为《奔生》走向乐山、走向四川大造舆论,大造声势。同时,利用“职权”相约县上相关的6个县级部门正式发出希望踊跃订书的通知,以至于在当年3月30日在马边县举行的《奔生》首发式上,由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单位、个人均以100元一套的资助价(定价为88元),现场购书272套,开创了马边县个人出书日销售量的历史先河。
  许是被我在这个事件中的“表现”所打动,更是因为在乐山为《奔生》举办书评会时的见面,我荣幸地结识了殷世江。在后来的交往中,世江曾多次提到:“三才这个人,一是爱才,二是爱书。”他还说他根本没有想到,一个宣传部长居然能够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小作者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正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开始了对我的了解和理解。

殷世江和张三才
地点:巴朗山咔.卧龙自然保护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5-7-19 15:21


  世江和我同庚,都属。都具有坦诚待人、喜交朋友的习性。之后,我每次到成都,都必然要首先同他联系,都要到他办公室坐坐,喝杯茶,聊聊天,天文地理,神侃一番,彼此才觉心里踏实。十天半月没见面了,也要在电话上相互探询一下对方情况,彼此才觉得安心。
  世江对人的真诚是无与伦比的。通过我们的交往,我向他推荐了马边县的一批文学爱好者,这些“小文人”都把他当作大哥和老师,见面便虚心求教,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成败得失;临走必收上一堆文稿,托他斧正找“婆家”。世江对此从不虚情假意地找借口推辞,而是耐心辅导讲解,认真阅看点评。遇上成熟文稿,他总是带回成都向有关报刊积极推荐。乐此不彼,持之以恒,很是让人感动。马边文艺创作协会会员夏书龙的《鼠屋》、龚定萍的散文等全是经他之手推荐给《四川文学》而得以发表的。
  世江正直的气质是让人钦佩的。记得是2003年初,我到成都开政协会,邀他和几个朋友同聚,席间他听几位家乡友人吹我如何帮助金刚石顺利出书、如何帮助贫困户解决衣食住行、如何协调为贫困乡村修公路筑河堤等等,立马就说要到马边来写一写我。我当即拒绝:“我这些事不值一提。要写,你来写一写我们的书记县长吧,他们的工作可都是第一流的。世江说,那好吧,抽空我来。当时,我确实对此事没抱多大希望。为啥呢?你想想,一个大省作协的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不仅要管上百号人的吃喝拉撒睡,还要忙里偷闲搞创作,哪有空余时间到你这个山高路陡、隔成都300km余的边远小县啊?但不久的事实让我对世江刮目相看了。
  事隔不到三个月,有一天,世江从成都给我打来电话,说是近几天来马边县,让我清理收集一下邓顺贵书记的素材。在我手忙脚乱还未理出个头绪之际,世江乘公共汽车经过五、六个小时颠簸,到达马边县了。一进县城,世江马不停蹄,抓紧时间不到半天阅读完了我为他准备的材料,不断找招商局、矿管局、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局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忙忙碌碌,中午饭多是推至下午一、两点钟才能吃上。随后又到企业、到矿山、到水电工地,找投资者们访谈。整整四天,世江没有哪天是在深夜一点前合眼。材料基本收齐后,世江便在我为他准备的临时办公室,开始抄刀动笔撰写邓顺贵。他写一张,打字员等着打一张。忙了一天一夜,直至深夜三点半,稿子终于拖出来了。他大大地出了口气:“我终于完成任务了。看来三才是看准了的,有邓顺贵这样的县委书记,确实是马边人的福气。”这,便是后来在《四川文学》2003年第9期上刊登的“情系小凉山──记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邓顺贵”的出台过程。后来在一次聚会时,世江深有感触地说,为官员立传,写邓顺贵是第一个。我确实是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也是被你三才的一片赤诚所打动。
  从采写邓顺贵这件事情上,使我更深刻地认识了一个具有良知的作家,感受了一个极具责任感的作家,看到了一个“工作狂”的作家,了解了一个极具文学功底的作家,理解了一个心心相印的同志和朋友。我有时突发奇想,其实,我国一大批基层干部中不乏一心为民、勤于奉献的佼佼者,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享有邓顺贵这样的殊荣呢?(邓在一年后荣幸地走上全省7个优秀县委书记的领奖台)如果我们的作家们都像世江一样,不仅仅把眼光和笔头瞄向风花雪月、武侠暴力,而是更多地面向火热的现实生活,那该是中国文坛、甚至是中国政界多么大的幸事啊!
  世江宽阔的胸襟是让人折服的。世江一生,敢于直言,经历坎坷,这都是我从他的散文集《稼穑居随笔》中间接得知的。相处几年,他从未提起过半句。虽有如此经历,但世江对事业的执著、对友人的关心、对工作的热情,尤其是对基层文学事业的关心和扶持,仍然是一丝未改。记得在2002年底的一次闲谈中,我向他说到马边文艺创作协会现虽有六、七十名会员,但都是中年人居多,“断代”的可能随时会存在,能否帮我们想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个大问题。世江说好啊,你们能够从长远着想想到这个问题,非常好!随即,他抄起电话,当即请来了巴金文学院的负责人,达成了在马边县建立“巴金文学院马边青少年文学创作培训基地”的协议。2003年4月中旬,巴金文学院《少年作家》邱易东先生一行来到马边县,正式建立基地并举办了首期文学讲座。世江对事业的热爱、对民族地区文学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文学新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殷世江、手拿烤镆的主人家、和张三才在火塘边
地点:?.双桥沟.四姑娘山景区.小金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5-7-20 11:57:42


  世江对友人的关心帮助更是三言两语难以述说的。我是一介粗人,一生从未想到过要与文学沾边。几十年的生涯中,市级作家对我都是遥不可及,省级作家更是高不可攀,简直可以说是心目中神圣的偶像。可同世江一接触,我的感觉是,大作家们除了有神圣的文学灵感外,更多的,还是凡人都具有的人情味。两件事对我印象尤深,一件是我在县委宣传部长岗位上倡导创办马边文艺创作协会,世江得知消息后,便给予鼎力支持,应邀专程多次来马边县同文学青年座谈研讨,进行创作辅导。诸如“要用心去写作、要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真实的就是长久的、切忌浮躁、要常看常思常记……”等等,至今仍让我了然于心。马边县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可以说都是得力于世江这种循循善诱的耐心辅导而逐步走上创作之路,并进而走进作家行列的。短短三年多点的时间,马边文艺创作协会员中竟有4人被批准吸纳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13人被吸收为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应当说,这同世江的倾心关爱是分不开的。
  世江是马边文学青年的真正“伯乐”。另一件是,拼命鼓吹、怂恿我大胆出书。2004年初,我在省上开会期间,闲谈中讲起了自己近年来在报刊发了一批文稿,并于神侃中说出了一生注重资料积累,哪怕是1980年代当区委书记的文稿和笔记本,至今也一件不少完好保存。世江即说,这好啊,你把它整理出来出一本书不是很好吗?我忙说,我那些东西,多是公式化语言,半点文学气气都不沾边,出啥子书哦!他劝我不要这么看,先搞出来再说。这事也就属于茶余饭后的笑谈,我却没敢生出半点奢望。同年入夏成都再次相聚,不想世江居然又问起我整理得怎么样,快完了不?其急迫之情可能比他自己出书还着急。至此,被世江深深感动,我返县后便开始着手整理,于同年秋天怀揣书稿,诚惶诚恐面见世江。他收稿后不到两天便约我面谈,从书名、结构、篇章都提出了许多非常中肯的意见,并鼓励我这次去大西北回来后好好赶写两篇散文加进去,便可成书了。待文稿全部重新排列收齐后,我告诉了世江世江比我还高兴,当即在电话中告知,我马上来马边,帮你“整理”。世江随即乘坐公共汽车,长途跋涉300km余,再次来到偏远的马边县,一篇篇、一页页、一行行地帮我修定,帮我润色,帮我校对,帮我把关。其态度之认真,其感情之真诚,让我在兴奋感激之余,还凭空又生出一份由衷的敬重。待为我写序完成,世江这次在马边县是连过“中秋、生日、国庆”三大节的第五天了。目前,我的首本散文、见闻集《寻梦边城》已由三峡出版社在当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
  近年来我总是在想,如果我这生没有遇上世江,也许,文学创作对我来说可能至今仍然是心中一个遥远的梦想。是世江,引我走上了文学之路;是世江,帮我圆了多年的出书梦;更是世江,让我真正地懂得了“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的真谛。我由衷地感激着、感动着……
2004年作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7-28 23:42:41|显示全部楼层
文如其人,楼主去阿坝前我已经见识了,敬佩中。
 jackeeoo 发表于: 2005-8-1 20:46:26|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黎阳的网站已经领略到了殷世江的风采了!

我是黎阳的忠实读者,俺还是他的“粉丝”,呵呵。


(黎阳心语文室:http://www.liyangwz_com

我从她的网站早已看到了殷世江的专栏和介绍,应当是他没错了。还有黎阳的《马边致三才》,应该是楼主张三才没错了。

看到了最近他们要出的新书,先贴来给大家看看,也算是祝贺吧!

《秋的怀念》叙述倾城之恋


(新华网、新浪网、光明网、QQ读书、中青报、山西商报──);

《秋的怀念》讲述倾城之恋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由青年女作家黎阳,作家殷世江所著的《秋的怀念》──梁实秋、韩箐清纯美爱恋真情纪事近日将由中国华文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详实的资料,独特的叙述,唯美的风格再现了中国现代文坛巨匠梁实秋与歌后影星韩箐清的倾城之恋。


“我想化作白云,待好风一阵,吹临你的头上。我想化作海鸥,扑冀千里,渡过重洋,盘旋在你的身边………”梁实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人,集作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享誉海内外。韩箐清,湖北才女,四五十年代上海“百乐门”的歌星皇后,红极港台。作家教授,白发红颜,二十八岁之差的忘年之恋,十三载春秋的风雨同舟,鲜为人知的情感历程,相濡以沫的家庭生活。这爱的心路,爱的足迹,爱的见证,都尽情展现于《秋的怀念》,散落在字里行间,揉碎于诗情画意之中,沉淀着五彩斑斓似的梦幻。


本书作者与梁实秋的夫人韩菁清认知多年,相交甚笃,得到了梁夫人韩箐清的亲笔授权,很多篇章都是对韩菁清本人生活的真实描绘。书中更有韩箐清所赠的珍贵照片(其中有些已是绝版)以及遗作等。最大限度的真实再现了这段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忘年爱恋。除了极强的文学性之外,更具有珍贵的史料性。是一本集文学、传记、史实与一体的美文作品。


  梁实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人,集作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享誉海内外。

韩箐清,湖北才女,四五十年代上海"百乐门"的歌星皇后,红极港台。


黎阳,四川青年女作家,研究生,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刊物主编,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自幼酷爱文学,擅长演讲。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诗集《朝阳集》、中篇小说《永远的守候》,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等。代表作《何处是归程》与张海迪的《绝顶》同被列入"畅想2003:提高个人修养的十本好书"之中。该书曾获《十月》杂志社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文学新世纪优秀作品奖"。在西安、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进行了以"文化、社会、人生"为主题的巡回演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评论界誉为独特的"黎阳"现象。


殷世江,男,土家族,1953年生。军旅成长,解甲后在四川文艺出版社供职多年。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上世纪七十年代从事新闻工作,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曾出版《情在感觉中》、《稼穑居随笔》等散文集,编辑出版中国当代名家散文精选《美丽与真诚》、特约编辑出版《梁实秋闲适散文精品》,对梁实秋有较深入的研究。

《秋的怀念》
中国华文出版社(2005、8)

http://news.xinhuanet_com/book/2005-07/25/content_3263115.htm


http://www.gmw_cn/content/2005-07/29/content_279316.htm

http://book.sina_com_cn/new/n/2005-07-15/1805186942.shtm

http://www.tynews_com_cn/sxsbmap/2005-07/18/content_1130131.htm

http://book.qq_com/a/20050715/000025.htm

http://chinabook.gapp.gov_cn/O/Article.aspx?ArtID=051304&CateID=P020103

http://www.bj.xinhua_org/bjpd-ds/2005-07/26/content_4725516.htm

http://read.anhuinews_com/system/2005/07/15/001305626.shtml

http://www.trueday_cn/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96/

http://book.15651_com/qnew.jsp?id=1134


附:人生自是有情痴──序《秋的怀念》
黎阳

人生自是有情痴

黎阳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梁实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人,集作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享誉海内外。
韩箐清,湖北才女,四五十年代上海"百乐门"的歌星皇后,红极港台。
也许是前世的宿命,也许是今生的缘分,甚或是一曲《秋的怀念》注定二人相识相恋,相伴相念。适入耄耋之年的梁实秋在台北偶遇小他二十八岁的歌星韩菁清,竟然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忘年恋,最终得成正果,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十三个春秋。
在看这本《秋的怀念》之前,我对梁实秋还是颇为熟悉,他的文章也读过不少。但对梁韩之恋却知之甚少,或者说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段传奇,还有彼此的许多封情书,然而对那相知、相识、相恋、相伴的全过程却一无所知,只抱着一种欣赏"romatic"(浪漫的)情缘的态度来看待这白发红颜的倾城之恋。适逢世江兄散文集即将付梓出版,我发现里面竟有大部分都是写梁实秋与韩菁清的忘年之恋的。由于世江兄与梁实秋的夫人韩菁清相交甚笃,所以很多篇章都是对韩菁清本人生活的真实再现,以及梁韩恋中不少鲜为人知的情感历程,并且还有韩箐清赠给世江兄的珍贵照片(其中有些已是绝版)。读着《秋的怀念》,我心潮起伏。真挚的情感,炽热的爱火,浓烈的表白,既柔情纤绻,又荡气回肠。我似与书中人一起经历这悲欢离合,品味爱情的酸甜苦辣。情动处,方知为何"惟情之一字,可以维持世界;惟才之一字,可以粉饰干坤"。再读韩菁清的诗文,我更为这位歌星的才华所打动。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真实的情愫,清新而秀丽,朦胧而迷离,感染着包括梁实秋在内的几代情痴。于是向世江兄建议,将有关梁韩的文章结集整理单独成书,再现二人的倾城之恋,以慰梁夫人韩菁清的在天之灵,了却她生前的夙愿,延续她对梁实秋的深情厚谊。此提议一出,立刻得到世江兄的赞同,因之也有了这本《秋的怀念》。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同写这首诗的文坛巨匠郁达夫一样,梁实秋口中也是害怕情多累美人的(梁实秋初遇韩箐清时,距发妻程季淑意外事故身亡不到半年。为怀念亡妻,写下感人至深的《槐园梦忆》,一时成为台湾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但恰恰是这类"生怕情多累美人"的男儿,一旦感觉找到了真爱,非旦不怕累坏美人,而且爱得沉沉的、重重的,真是不把美人累得半死绝不罢休。在认识自己仰慕已久的梁实秋教授后,"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韩箐清劝梁教授"趁早了解我的为人",劝梁实秋"悬崖勒马还来得及"(《
韩菁清致梁实秋》),并在她的梳妆台玻璃镜上写下"世间没有爱情"的话语,勉励自己趁早关掉爱河的闸门。但梁实秋却说:"不要说是悬崖,就是火山口,我们也只好拥抱着往下跳"(《
梁实秋致韩菁清》)。此等毅然决然,又岂是"生怕情多累美人"可以劝阻的?梁实秋与韩箐清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再见钟情。梁说:"凡是真正的纯洁的爱,绝大多数是一见倾心的……谁说'爱情是盲目的'?一点也不盲目,爱是由眼睛看,然后窜入心窝,然后爱苗滋长,然后茁壮,以至于不可收拾。否则怎能有'自投罗网''自讨苦吃'的情势发生?莎士比亚有一短歌,大意是说'爱从哪里生长?从眼睛里……'我起先不大以为然,如今懂了"(《梁实秋致韩菁清》<1974年12月9日>)。
"情近于痴而始真"。真正的爱情在常人看来经常是处于痴迷状态,不可理喻的;真正的爱情也是人世间最崇高、最伟大、最牢固的感情,它坚于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冲不破它。一位名作家曾说,"优秀的女性什么困难都不怕,就是怕遭遇真情"。在看到梁实秋近乎痴情的状态下,在读懂梁实秋的海样深情后,自言"不相信爱情神话"的韩箐清终于敞开心扉,二人沐浴在爱河的甜蜜与温暖中。"我任性、好胜、好强,是我的弱点,也是我的优点,我任性的爱上了你,我不会轻信别人的闲语,我得到了你整个的心和爱情,就是我好胜好强的表现,不是么?"(《韩菁清致梁实秋》)韩菁清全身心地投入了爱的河流,淌漾其间,饱饮着爱的甘露,沐浴着自己圣洁的灵魂。正如她所言,"那些情书都是用血和泪、用真感情记录下来的文字啊!"闻之,怎不为此而动容动情?真正的感情是越挫越勇的,真正的感情也大多凝结了血泪,具备了拿生命向爱神作赌注的勇气。梁实秋说:"我在想,爱情在这世界上大概是极珍贵极稀罕的东西,一般人大概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什么叫做爱,所以有眼无珠,一旦遇见有人在爱,也不知道他是在爱。更有人把爱形容成为盲目的痴情,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以为情人是不可理喻的疯子。他们亵渎了爱,他们不懂爱的崇高境界。我以为人在爱中是最接近神的境界。"
从来好事多磨,梁韩二人爱得再真,再痴,但要结成连理,共同生活毕竟困难重重。年龄的差距,舆论的重压,友人的责难,种种的阻力,让两人备感痛苦的同时又备受相思的煎熬。韩菁清曾两度想打退堂鼓,让梁实秋将"爱"与"婚姻"分开。但"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忘年恋中,梁实秋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定:"你要我把爱与婚姻分开,再理智的考虑,还来得及。这话简直是晴天霹雳,清清,你怎么忍心对我说这样的话!?我正告你,我已决定和你结成连理,任何人任何事不能改变我的决心……爱,我们两个人凝结在一起就什么闲话也不怕了。我只要拥有你,所谓拥有,不仅是你的身和心,还有名义,我要你做我的妻,你将是我最宝贵的最称心如愿的小娇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许要付出代价--即是失去某一些人的同情……像我们两个这样的爱,世界上是少有的,我们应该庆幸,上天给我们相爱的机会,我们携手前进,不需逡循,不必反顾。你要我理智一些,我不是没有理智,在情浓的时候,我们是都有些迷迷糊糊,但是我时常冷静的思考。我思考下来,只有一件事使我有些犹豫,我年纪太大,怕不能陪伴你太久,那样我就对不起你。我不愿因为爱你反而害你。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到了这一点,如果是的,请你告诉我,我将抑止住我一切的愿望,静静地听你的吩咐。如果不是,如果你不嫌我老,那么我们便没有任何可考虑的事--唯一该考虑的是订期结婚。别人的闲话,管他的!"
梁实秋心意若此,夫复何言?韩箐清彻底地痛下决心,不畏人言,要与心上人结为连理。最终于一九七五年五月九日,有情人终成眷属,梁韩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至梁实秋逝世,两人风雨同舟,相依相伴共同度过了十三个春秋。
人生自是有情痴,以前对这句话,我是颇有微辞的。及至因写文而沉迷于梁韩二人的倾城之恋后,我才觉得此话竟是真理,更是自己内心深处某种情感的真实写照。或者说,大多数人心中一种对情感的向往,对纯情挚情这种理想中美好感情的向往。只不过现实生活中这种情感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或者求而不可得,或者得而不珍惜。于是乎,寻寻觅觅,觅觅寻寻,但"茫茫人海中,终寻不到我灵魂之所伴侣";或以为寻到,然而经不起风吹雨打,几个美丽的现实的不得已的借口,就使痴情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历经所谓的情情爱爱之后,竟觉只有累累伤痕。更笑那所谓的情痴情种,但嘲弄别人的同时内心依然有一丝期盼和向往。不过真如梁韩这样以美丽结局的,世间能有几人?张爱玲或可称情痴,然"所遇非人",于是为胡兰成几乎流尽了一生的泪,泯灭了一生的才华。反而胡郎厚颜无耻称"大抵因为爱玲,可以留传青史"。梁韩或许说两人是因名而累及私事,可他们知道否也正是因名而利及私事。正因为他们的名,他们的痴情也就值得讴歌,千古传颂,传为佳话。换做平常人也,不仅无法传颂,更被人权做了笑柄,一句不可理喻一带而过。所以说,凡事有利有弊。人生自是有情痴,但可遇而不可求。
说心里话,在梁韩恋中,我个人以为,对爱情而言,较梁实秋来说,韩箐清要伟大得多。她对梁实秋可谓一往情深,守寡逾八十个月。七年来独守寒舍,与寂寞为伍,同思恋相依,尽管梁实秋走了这么多年,她依旧沐浴在爱情的河床中,时时处于秋的怀念之中。且四处为梁实秋的遗作出版四处奔走,以慰先生之志愿。想当年梁实秋丧偶,悼亡文章《槐园梦忆》写得感人至深,博得我几行清泪,但发妻尸骨未寒,遇到菁清就神魂颠倒。当然,此乃气话,实为韩之情所感。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有那么多时间与空间的误差,造成种种憾事,否则也不会有鸳鸯蝴蝶派的经典之作《恨不相逢未嫁时》。正如梁实秋在机场领悟到女作家琦君(即潘希真)似乎察觉出了他和韩箐清的秘密,回应其打油诗"总是人间多遗恨!相逢不在少年时"所写,"如果相逢少年时,岂不要弄得家破人亡?"韩自言,如果能找个"三合一"丈夫,集钱财、人才、学问于一体就好了。但世间之事,皆难以十全十美,总会有些遗憾。正如熊掌与鱼不可兼得。韩箐清选择梁实秋,可见她的价值取向。当初有人在评论韩菁清之所以爱上梁实秋时说,她是看上了梁教授的钱多。韩菁清对此不加任何反驳,只是冷冷地说了句,"我一周的收入就相当于教授一月的收入。"韩菁清是歌星影星,她一周的收入超过梁实秋一个月卖稿子的收入,她在香港还有产业。其寡居时还比梁实秋作鳏夫时年轻还有钱。在梁实秋的晚年生活中,韩菁清始终如一地关心、体贴着他,为他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读书创作环境,不为外界干扰,潜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尽管他们只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十三年,但梁实秋却越活越年轻。无怪乎梁文茜(梁实秋的长女)在写给韩菁清的信中说:"妈妈(尽管梁文茜比韩菁清大四岁,但她仍亲切地称呼韩菁清为妈妈),谢谢你无微不至地关怀爸爸。爸爸变得好年轻哟。我感谢你!如果我的生母在天之灵知道你使爸爸的晚年如此美满,也一定会深深感谢你!"可见韩箐清之重情之意,聪慧过人赢得了包括梁实秋子女在内众人的广泛赞誉。若论对情的执著与坚定,韩箐清当称情痴。且是高境界的情痴--懂得运用女人的最高智慧--"善解人意"的聪敏情痴。
人生自是有情痴,白发红颜两相知。清秋时节寄怀念,此爱绵绵无绝期。


黎阳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于京

我从黎阳的网站已经领略到了殷世江的风采了!我从黎阳的网站已经领略到了殷世江的风采了!
我从黎阳的网站已经领略到了殷世江的风采了!我从黎阳的网站已经领略到了殷世江的风采了!
我从黎阳的网站已经领略到了殷世江的风采了!我从黎阳的网站已经领略到了殷世江的风采了!

 jackeeoo 发表于: 2005-8-3 19:56:00|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梁韩二人的结婚照

女作家黎阳《秋的怀念》叙述倾城之恋女作家黎阳《秋的怀念》叙述倾城之恋
这是梁实秋、韩箐清二人的结婚照
 jackeeoo 发表于: 2005-8-3 19:58:31|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我帅不帅?

这就是我了,呵呵!
女作家黎阳《秋的怀念》叙述倾城之恋女作家黎阳《秋的怀念》叙述倾城之恋
 jackeeoo 发表于: 2005-8-6 20:23:24|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还是梁实秋迷。
 王映 发表于: 2005-9-12 11:42:43|显示全部楼层
偶在西南书城看见一本殷世江 编的 成功学书籍 。
 王映 发表于: 2006-6-14 13:46:06|显示全部楼层

殷世江写《秋的怀念》──梁实秋与韩箐清婚恋纪实


  中国华文出版社推出新作《秋的怀念》(梁实秋、韩箐清纯美爱恋真情纪事)
  由四川作家殷世江、青年女作家黎阳所著的《秋的怀念》──梁实秋、韩箐清纯美爱恋真情纪事由中国华文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详实的资料,独特的叙述,唯美的风格再现了中国现代文坛巨匠梁实秋与歌后影星韩箐清的倾城之恋。作家教授,白发红颜,二十八岁之差的忘年之恋,十三载春秋的风雨同舟,鲜为人知的情感历程,相濡以沫的家庭生活。这爱的心路,爱的足迹,爱的见证,都尽情展现于《秋的怀念》。
  他们两人虽年纪相差29岁,却一见钟情,韩菁清与梁实秋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专情与修养,这些都可从书中的记述和配编的他们的部分情诗、情文、日记中所能感受到。梁实秋是知名教授,韩菁清是名媛才女,共同的文化与情趣,使得他们走到了一起。
  图书的封面上,年轻貌美的韩菁清睇目传情,云间的梁实秋对着她含笑遥望。书中以流畅的语言和珍贵的照片插图,翔实地记述与真实地再现了韩菁清、梁实秋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记述了他们由相识到相恋到走入婚姻殿堂的过程;记述了他们结合以后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记述了梁实秋去世以后韩菁清仍与梁实秋心心相印,整理梁实秋的遗稿,联系出版他的遗作,以实现自己对梁实秋的怀念。
  本书作者殷世江与梁实秋的夫人韩菁清认知多年,相交甚笃,得到了梁夫人韩箐清的亲笔授权,很多篇章都是对韩菁清本人生活的真实描绘。书中更有韩箐清所赠的珍贵照片(其中有些已是绝版)以及遗作等。最大限度的真实再现了这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忘年爱恋。本书除了极强的文学性之外,更具有珍贵的史料性。是一本集文学、传记、史实与一体的作品。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华文出版社的《秋的怀念》一书的作者殷世江,让我们从作者的口中,来更多了解梁实秋与夫人韩菁清的这段忘年恋和他写作的过程:

四川省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殷世江
地点:省作协八楼会议室·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5-09-19 11:47:50

  作者介绍:殷世江,男,土家族,1953年生。军旅成长,解甲后在四川文艺出版社供职多年。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上世纪七十年代从事新闻工作,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曾出版《情在感觉中》、《稼穑居随笔》等散文集,编辑出版中国当代名家散文精选《美丽与真诚》、特约编辑出版《梁实秋闲适散文精品》,对梁实秋有较深入的研究。
  《秋的怀念》一书的作者殷世江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上世纪90年代,作者与梁实秋夫人韩菁清有过一段采访的经历,曾推出过一系列关于梁实秋的作品,在编辑出版《梁实秋闲适散文精品》的过程中,作者对梁实秋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更鲜活地了解和感受了梁韩的爱情和生活图景,10多年前,他们原曾有意向出版梁实秋翻译的全套《莎士比亚全集》和《梁实秋论文学》,但是由于韩菁清的突然去世,使得这一计划无果而终,说起来也有很多遗憾。现在,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已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授权,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新近出版了。
  《秋的怀念》一书包含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具有极强的文学性,还有珍贵的史料价值。除了有许多鲜为人知的韩菁清的美丽照片,更有韩菁清多年来写作的诗文,都是当年韩菁清交给作者的,可是,为什么这些资料在10多年后,才得以面市,为人所知呢?其中还有一番周折。殷世江谈到了这本书成书的过程。

梁实秋与韩菁(jīng)清的忘年之恋
  梁实秋(1903—1987),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享誉海内外。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曾独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成为中国译界丰碑,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等数十种英汉辞典与教科书。。
  梁实秋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独自一人完成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浩大工程。然而,直到80年代后期,内地才出版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雅舍情书》《梁实秋文集》等作品,一个真实的梁实秋──优秀的学者,多产的作家、模范的丈夫、浪漫的才子展现在人们面前了。一时洛阳纸贵。
  韩菁清,本名韩德荣,湖北黄陂人。父亲韩惠安是当地富贾,曾任湖北总商会会长。韩菁清喜欢唱歌,她不顾家庭的强烈反对,走上歌星之路。1946年8月,当选上海“歌星皇后”。1949年出走香港,在那里成为影星。后来前往台湾,到电视台工作。1974年,韩菁清邂逅丧偶不久的梁实秋,陷入热恋,翌年与梁实秋结婚。1987年梁实秋在台湾病逝。
  15岁就在1946年的上海荣膺“歌星皇后”的韩菁清多才多艺,初次相识梁实秋就从古文谈到书画甚至莎士比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与酣畅。从此,开始了轰动一时的“忘年之恋”。即使天天能见面,他仍在两个月中写了二十多万字的三十多封情书。常常早上一封,中午一封,晚上一封。为节省邮费,他的信纸往往正反面都写满字,他去买邮票,一次就是一百张。他的情书没有地址,没有邮票,没有邮戳。一早他就在楼下“仰望”七楼的窗帘,直到看见过惯夜生活的她中午起身窗帘启开时,才上楼面呈情书。他已经71岁,却有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与勇气。近30岁的年龄差距,对有些人来说,已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年龄鸿沟,但梁实秋以他的毅力与文采跨越了一切,来到韩菁清的身边。
  虽然,这种“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很常见,但这“白发红颜”的版本,一时间却成了台湾的焦点。梁实秋的朋友劝他“悬崖勒马”,可是他们阻不了年逾古稀的梁实秋的热情与决心,1975年5月9日,梁实秋与韩菁清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的情书并未因距离的缩短而中断,反是更加频繁了。款款深情,尽在信中。署名“秋秋”的无数信中,有热盼“清清”回来的,有思念至心神不宁惟有写信的,有谈家中琐事的,有关于日程的妥帖安排的──也因了梁实秋生花的妙笔,风趣幽默的叙述之中,殷切关心显而易见。
  在恩爱十三年后,梁实秋撒手西去。而韩菁清还是会给已故的丈夫写信,只是,化成了随风飞扬的纸灰与墓前的缕缕不可琢磨的轻烟。

梁实秋相关图书
  梁实秋与韩菁清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梁实秋是台湾文坛“主帅”。他的《雅舍小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梁实秋七十一岁的时候,与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一场意外突然攫去了她的生命。悲伤不已的梁实秋,写下感人的《槐园梦忆》一书。台湾远东出版社老板是梁实秋的挚友,以校对该书清样为名,邀请梁实秋到台北散散心。梁实秋在台北偶遇比他小二十八岁的歌星韩菁清,竟然陷入热恋。那些正沉浸于《槐园梦忆》的泪水中的读者得知梁实秋的黄昏之恋,顿时掀起“新闻风暴”。梁实秋的学生们甚至组织“护师团”,坚决反对老师的这一婚恋。梁实秋和韩菁清的忘年之恋,经受了十三个春秋的考验。本书作者叶永烈多次独家采访了梁实秋夫人的韩菁清,以第一手资料写成这部纪实长篇,广受读者欢迎。台湾报刊评论:梁实秋的黄昏之恋,本应由台湾作家采写,想不到上海作家叶永烈先声夺人,台湾读者只能从上海作家的笔下去阅读发生在台湾的故事!

  《梁实秋文集·雅舍情书》
  2002年7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是梁实秋和韩菁清的情书集。
  《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  目前该书已经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成都的读者可以在磨子桥的“卓越外语图书超市”购买到全套的该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在“U影论坛”网站通过“电骡子下载工具”下载到该书的电子版。下载链接:http://p2p.uying_com/html/20051209/23530547573.stm

 
殷世江写《秋的怀念》殷世江写《秋的怀念》

 梁实秋其他相关作品

殷世江写《秋的怀念》殷世江写《秋的怀念》

  《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   《雅舍杂文》   《雅舍情书》 《梁实秋传》  《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读书札记》   《梁实秋人生悟语》  《梁实秋自传》  《梁实秋散文精品》   《才子梁实秋》   《槐园梦忆》   《平湖秋月·梁实秋》   《喝茶.饮酒:梁实秋小品精》   《梁实秋金句漫画》
  梁实秋与韩箐清的一段忘年婚恋故事在四川人殷世江写的书《秋的怀念》里被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听殷世江的讲述,从他出版这本书的曲折过程,到他个人几十年来的文学追梦和创作感受,从他平实真诚的言谈和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更立体的心灵和生活。
  上个世纪90年代,殷世江与韩箐清有过三年的交往,经过多次见面倾谈,长期互通信件,他积累了大量的梁韩原始资料,是国内少有的熟悉梁韩详细情况的研究者,自韩箐清谢世后,殷世江不断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有关梁韩特别是怀念韩箐清的系列文章,每一篇都展示了一方两人独特的情感世界。从与当事人的交往、收集资料到最终成书,为什么这中间竟隔了十几年的光阴呢?世事弄人,这其间有一番周折。
  一本《秋的怀念》,每天静静地躺在书城的展台上,走过的人就会取来翻看,人们翻开书页,就会看到如玫瑰般绽放的韩箐清,还有她与梁实秋传说般的爱情故事。这本书的背后凝聚着作者沉入岁月、潜入文化大家的情怀深处打捞历史真实的辛劳和努力。看罢全书,你会感到生命的神奇,想想,一个文化老人,在72岁的暮年,仍然能找到他生命中的热情,这不是一件奇迹么?梁实秋的话道出了他对爱的体悟,他说:“我在想,爱情在这世界上大概是极珍贵极稀罕的东西,一般人大概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什么叫做爱,所以有眼无珠,一旦遇见有人在爱,也不知道他是在爱。更有人把爱形容成为盲目的痴情,以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以为情人是不可理喻的疯子。他们亵渎了爱,他们不懂爱的崇高境界。我以为人在爱中是最接近神的境界。”而殷世江说:梁韩的这种爱情体现了一种人性,爱情与年龄身份没有关系,它取决于双方的内心是否契合。
  问殷世江写完《秋的怀念》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最大的感受是改变了对梁实秋的看法。
  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段长长的故事,描述了梁韩爱情故事的作者殷世江也有一段故事。
  放牛娃出身的殷世江来自于黔江的一个土家族山寨,经过18年的军旅生涯后,先后供职于四川文艺出版社、四川作家协会,因为担任着行政工作,所以虽然一直做着文学梦,还自修学完了中文专业的课程,但是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时间并不多,不过,看到他一面做着众人眼中的“殷主任”,主持各种会议、参加各种应酬,迎来送往八方人等,一面还有许多的作品发表、许多的图书出版,你依然可以感到他从容的外表之后的执着和努力。
  在殷世江《稼穑居随笔》的跋中,他用有些苦涩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多年来的文学追梦之旅。
  在我们的采访中,殷世江简单回顾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他说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感受力的问题,需要有一定天赋。感受力其实就是一种敏感的心灵,有一种人的心灵气质似乎天生注定就要走那条用文字来捕捉幻影而迷醉不能自拔的道路。
  几十年的生活积累、故乡的背景风貌,给了殷世江丰厚的写作资源,他时时从中采撷一些,凝聚成一篇篇短文,于是,我们从他的文字中看到了无邪童趣、母子深情、乡邻的命运……从容的叙述中,一个倔强、重情、冷静中带着几分幽默的作者形象跃然而出。作为一名土家族的作家,殷世江说,民族的责任始终都在他的肩上,他曾有计划写出更多更大的作品来呈现在那个民族文化圈中的生活,比如,描绘土家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许只有退休后,他才有充分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9-21 09:2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