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661|回复: 9
 杨正保 发表于: 2005-4-15 21:49:54|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生活] 大巴山的火塘

 [复制链接]
作者:何红枢

大巴山有三件宝:“家家火塘常年烧,青丝白帕缠脑壳,过冬棕片裹双脚”,这一民谣形象地道出了昔日大巴山的民间风俗习惯,而其中的火塘却与山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火塘,顾名思义,是用来取火的设施。它形状呈四方形,用坚硬的大青石錾刻而成,高约半尺,其状若鼎,其面若盆,俗名又称火盆,常置于堂屋,火塘中间盆内,用树圪蔸、柴块、树叶架起熊熊大火,供取暖烧水做饭之用,火塘上方悬系一条铁钩,能升能降,铁丝末端悬挂一只铁罐,因其形状似鼎,又称鼎罐。每逢寒冬腊月,铁罐内盛着随时备用的热水,山民们劳碌一整天后用它来洗手洗脸洗脚。每逢隆冬季节,亲朋好友相聚,他们便热情招呼围坐在火塘边,燃起熊熊柴火,随着烈火烧旺,直让人烤得退避三舍,干柴湿柴、大柴小柴,混合兼烧,火塘里便响起清脆的噼里啪啦的炸柴声,红红的火焰映红了那一张张朴实憨厚的笑脸,在暖融融的气氛中,主人家与客人拉起了家常,他们谈论着自家的一年收成、生计得失,筹划着来年的丰收与希望,也谈山村里的奇闻轶事,掌故传说,抑或道听途说村里的婚丧嫁娶、修房起屋以及山民们自己心中十分神秘遥远的地理风水、阴阳八卦……,而每当这个季节,山里的媒婆正是她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她们能言善辩,走村窜户,从中撮合成就一桩桩新婚喜事,也拆散一对对父母坚决反对、自由恋爱的美好姻缘而导致人间悲剧的发生。

大巴山崇山峻岭,信息闭塞,蜗居在大山沟壑里的山民,朴实、热情、好客、善良。每逢远客来,主人毫不吝惜地从火塘上方取下早已从山里打猎的野鸡、野兔、野山羊、野猪等山珍,从土地里捡出来的野蘑菇、银耳、山芋、蕨菜等纯天然绿色食品,伴着土豆、腊肉腊骨、葱蒜姜辣椒等佐料,荟萃一大罐,炖熟炖烂,那红彤彤的火苗舔着黑黢的罐底,炖汤沸煮的气味伴随着扑鼻的香气,直馋得人心头发痒。这时,主人恭让着客人端坐上把位,从热腾腾的鼎罐里舀上几大海碗炖汤,男人们犹如梁山好汉般地猛喝自己酿成的浓烈包谷酒,乘着酒兴,划着拳令,酒壮色胆,他们谈论着山村里的哪家媳妇姑娘长得俊俏,哪家男人又偷了哪家婆娘等一大堆桃色新闻,一人一碗,一口一大盅,直喝得脸红得像关公,酩酊大醉, 昏天黑地,四仰八叉,也有胆大泼辣的主妇举杯把盏,与男人一决雌雄,上阵助兴,只灌得男人脸红筋青,不分东西南北,醉态百出!

在那生活困难的年代,火塘给山里娃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与希望,从大巴山走出来的巴山人,怎么也忘不了那困难的岁月。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集体生产时,按工分分口粮,往往让劳动人口少的村民吃不饱穿不暖,冬夜漫长,一家老小围坐在火塘边,大人们便偷偷地从土地里挖出红苕洋芋,放进火塘煨熟,除去灰烬,那略带焦糊味的香味,牵动着细娃儿早已按捺不住的喜悦与欢呼,闹着嚷着,一人一块,没有尝到的哭闹叫嚷,让大人们安慰许久。

屋外大雪纷飞,寒风怒号,屋内暖气洋溢,坐在火塘边的女人们则纳着鞋底,扎着鞋垫,飞针走线,她们心灵手巧,用纤细长长的彩色花线,把山里的飞禽走兽、四季花卉、河潭里的鱼虫虾蟹,用心绣在鞋底鞋帮、袖边裤脚,工艺虽不精细,却也在朴拙中流露出精巧,古朴中彰显新奇,铭刻着妇女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大巴山的火塘,显现着一年中山民家最丰盛的季节,浓缩了庄户人家一年的辛勤。到了农历十月,家家户户宰杀年猪,把猪肉剔成块,用瓷缸把猪肉、猪骨、猪五脏六腑盐腌后,悬挂在火塘正中,用柏枝松丫熏制成油亮亮的腊制品,用各种调料与瘦肉切细灌成香肠,用篾条编成篱笆,把大肠一圈一圈地缠绕在笆子上,悬于火塘,熏干煎成油,而山里人哪家火塘上腊肉挂得最多,则认定这家主人勤快,家道殷实富足,有出息,主人也在人们的啧啧称赞声中引以自豪。

如今的大巴山,交通方便,村村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电热炉,为了节省天然林,老乡们则用蜂窝煤、燃气罐代替了昔日的火塘,火塘也被许多人遗忘在记忆的角落,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和传说。

源自:巴中广播电视报

火塘火塘
配图:杨正保
图片摄影:winboyno1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正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杨正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4-15 23:53:20|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巴中的两张报纸复刊质量都很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泥巴1 发表于: 2005-4-15 23:59:1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如今的大巴山,交通方便,村村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电热炉,为了节省天然林,老乡们则用蜂窝煤、燃气罐代替了昔日的火塘,火塘也被许多人遗忘在记忆的角落,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和传说。

老兄,还是讲点事实吧,这些可能不太真实哟!

 楼主|杨正保 发表于: 2005-4-16 08:48:55|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泥巴1在2005-4-15 23:59:13的发言:如今的大巴山,交通方便,村村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电热炉,为了节省天然林,老乡们则用蜂窝煤、燃气罐代替了昔日的火塘,火塘也被许多人遗忘在记忆的角落,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和传说。
老兄,还是讲点事实吧,这些可能不太真实哟!


老弟,这里是影像网,该网的主题之一,就是收集整理民俗的东东,火塘也许你没见过,但不能否定它的存在,由于现在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已经使用电,煤等能源,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区依然使用火塘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泥巴1 发表于: 2005-4-19 15:20:53|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针对文中所说的:"如今的大巴山,交通方便,村村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电热炉,为了节省天然林,老乡们则用蜂窝煤、燃气罐代替了昔日的火塘,火塘也被许多人遗忘在记忆的角落,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和传说"

村村通了电这个不说,可能没通的是不多了,那你有知道老百姓现在用的电是多少钱一度吗?我告诉你吧,一块多,你说这是老百姓能接受的吗?"家家用上了电热炉",别说用上了电热炉,可能老百姓还不知那是什么吧!做为一名巴山人,我对此新闻质疑!
 怪物宝宝 发表于: 2005-4-23 20:39:11|显示全部楼层
火塘还是有些地方在用哈.

我记的我们小的时候老年人都用的是竹编的"烘笼儿"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G-xy 发表于: 2005-4-24 00:00:46|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我也用过"烘笼儿"啊

以前回老家(彭州市)的时候,爷爷就会给我个"烘笼儿"取暖~~~~
 泥巴1 发表于: 2005-5-1 23:27:49|显示全部楼层
用的地方还多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翅膀 发表于: 2005-5-11 20:47:33|显示全部楼层
那里面烧红薯.洋芋.花生都很不错,香得很哦!我还烧过鸡蛋,砰──炸了! 满火塘都是鸡蛋花.....
 dingmai 发表于: 2006-3-1 12:34:40|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泥巴1在2005-4-15 23:59:13的发言:
如今的大巴山,交通方便,村村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电热炉,为了节省天然林,老乡们则用蜂窝煤、燃气罐代替了昔日的火塘,火塘也被许多人遗忘在记忆的角落,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和传说。


老兄,还是讲点事实吧,这些可能不太真实哟!



不了解事实就别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23:08,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