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19 01:07 编辑
如果将少年比为如花的春季,青年比为燃烧的夏季,中年比为丰收的秋季,那么老年就是凋零的冬季.尽管有人将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旨在鼓励老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但无法回避的是孤独、疾病,总是不期而至,缠绕着老人、折磨着老人.遂有一女作家,通过采访,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饱含悲天悯人之心,写出了让人唏嘘不已的报告文学《老年悲歌》。2004年12月的一天,在华西医大荷花池的走廊里,瞥见一垂垂老者坐着轮椅,孤独地面向荷塘,默默地与一池萧瑟的残荷“相看两不厌”,不知是在感物伤怀,还是在顾影自怜。睹此情景,我蓦然感同身受体味了了冬季锥心的刺骨和老人无可奈何的悲凉。在拍摄时,我从老人的背后拍。为了强化我的感受,我等着远景有俩对夫妻坐在椅子上,与老人孤独的背影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我想通过这幅影像,提醒人们记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我们在岁月匆匆的脚步声中,会不知不觉地由其它季节蹒跚地迈进冬季的门槛。所以在老人健在的时候,我们真应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更多地从精神上给老人以慰藉,让温暖的亲情,驱散老人心中的寒凉,让其孤独的背影时刻有孝心的安抚。果能如此,善莫大焉!- 冬季物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