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096|回复: 1
 1熊猫
 彭雄 发表于: 2004-12-20 09:54:3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其它] 说薯琐记──清代诗稿中关于四川的红苕

 [复制链接]
⊙ 彭雄/文

  近读清人佚名诗稿《随安吟草》,有咏《薯》一诗,作于光绪八年(1882)前后,作者无考,诗曰:“异种来倭岛,延生自嶺南,蔓随薑母茂,味比芋魁甜,行旅疗饥便,高年软食堪,朱门粱肉厌,惜此未曾谙。”古人吟花咏物诗多,歌赞薯则鲜闻,说红薯好,是因为它能充饥,能填饱肚子,假设你已年过半百,一定不会忘记“红薯半年粮”的年代,既然能充当半年的粮食,那地位还不重要、不值得歌颂吗?中医认为,红薯性甘平、无毒,具有补脾胃、养心神、益力气、通乳汁、消疮肿等功效。红薯中维生素A很丰富,可治夜盲。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红薯补虚乏,益力气,健脾胃,强肾阴。在日本,营养学家发现红薯中含有充足的黏液蛋白(一种多糖与蛋白质的混合物),能防止心血管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高血压和肥胖病的发生。难怪有人说番薯是一种长寿食品。
  读后忽忆家乡旧事,感慨良多。吾乡四川仁寿,旧称“苕国”,余犹记1976年回乡避地震,课余上山种薯事,此物宜高沙地,茎长数尺至丈许,节节生叶,四五月剪而插之,三叶为一株,相间尺许,栽后茎蔓渐长,宜随时翻覆,勿令浮根入土,结实有皮白心红者,又有皮红肉白者,投之入灶烘,弟兄分食,味可代米谷。
  薯,俗称红苕,又名山芋、蕃薯、地瓜、白薯。原产美洲,16世纪进入亚洲,16世纪末传入我国,最初在福建、广东一带栽培,以后向长江、黄河流域传播。椐《本草拾遗》载:“储,一作薯,又名米薯,以其皮间有红色者”。《山海经》郭注云:“储,薯语,有轻重耳”。“薯”的异体字,《山海经》成书于汉代(西汉)以前,是中国最古之地理书,可知薯至少有二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写过一部长达60万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甘藷疏序》是徐光启所写介绍甘薯好处和种植法的书,现已失传。
  前诗中有“异种来倭岛”,言番薯引种于日本国,而民国《南川县志》又有一说,“番薯本产于交趾,(今东南亚一带)粤东吴川县人林怀兰携种以归,遂蔓延全国,粤人立番薯林公祠以纪念之云云”。大凡古籍上说产于“交趾”,皆源于北宋《太平御览》卷九七四,果部“甘藷”条目,引《南方草物状》云:“民家常以二月种之,至十月成卵,大者……其味甜,出交趾”。真正的土生甘藷今已不复见矣。今日所食者皆为番薯。番薯味虽薄于甘藷,而硕大倍之,农家竞种,喜新而弃旧,此亦为物竞天择之一证也。广东《电白县志》也记载番薯从越南传入,抄录如下:“相传番薯出交趾国(今越南),人严禁以种入中国者罪死。吴川人林怀兰善医,博游交趾,医其关将有效,因荐医国王之女,病亦良。已一日赐食熟番薯,林求食生者,怀半截而出,亟辞归中国,过关为关将所诘。林以实对,且求和纵焉。关将曰:‘今日之事,我食君禄,纵之,不忠;然感先生德,背之,不义’。遂赴水死。林乃归,种遍于粤。”林怀兰是一位高明的医生,为把番薯带回祖国,甘冒生命危险,还有那位越南朋友舍生取义,感人至深。乡亲们为他建了“番薯林公庙”,庙中还配有那位见义勇为的越南关将塑像。又传有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今菲律宾)经商,看到甘薯,想把它传入祖国以代粮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用重价买得几尺薯藤回国(吕宋不准薯种出口)。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金学曾推荐介绍甘薯的许多好处,并在自家屋后隙地中试栽成功。金学曾于是号召全县如法栽种推广。第二年遇到荒年,栽种甘薯的地方,减轻了灾荒的威胁。后来经纶的孙子以桂把它传入浙江鄞县。又由以桂的儿子世元传入山东胶州云云。
  番薯传入四川,约在清早期。明末清初,川内历遭兵燹,人口锐减。椐《明会要》卷五十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全川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陡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通志》卷十七),设每丁合五人,亦不足十万。康、雍、干三代,政府召民入川垦荒,迁入者多为湖、广、闽、赣等诸省,召之不足,继之强迫。各地移民,背井离乡,自然带有粮种,大约番薯由此而入川。番薯命贱,沙土而宜栽,无肥亦自成,想必为当时新移民之主食。民以食为天,食以薯为重,救人活命,番薯可谓功德无量矣!康熙十四年(1685)至干隆五十年(1785)一百年间,四川人口猛增至八百八十八万四千六百十七人。又过了五十五年,即《薯》诗作者出生前后的道光二十年(1840),四川人口又激增至四千一百二十二万四千五百四十五人(椐《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162页)再后至亿,人口之爆炸,亦或是薯之过?
余随沙河先生读此清人诗《随安吟草》后,沙老深有感触,命余作文,并摘抄《太平御览》中关于甘薯条目赠余余随沙河先生读此清人诗《随安吟草》后,沙老深有感触,命余作文,并摘抄《太平御览》中关于甘薯条目赠余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彭雄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彭雄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彭雄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彭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彭雄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彭雄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long4978 发表于: 2004-12-20 19:39:01|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只知道是乐至的特产

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7:57,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