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循鸟道侵红藓 寺隐乌尤傍绿天 ──记乌尤寺
满霖/文
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原名正觉寺,修建于唐代,北宋时改名为乌尤寺。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寺院之一,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 乌尤山即古离堆,总面积256亩,海拔444.84米,与凌云山相对,相距约一华里。乌尤山同凌云山一样,自唐以来就是蜀中游览胜地。它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叠。古人曾赞道:"何处飞来缥缈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丛云树插天绿"。 乌尤原与凌云山连在一起,凌云、乌尤、马鞍三山并立江畔,统称青衣山。凌云山峙其右,马鞍山居其左,乌尤山耸于其中,古称青衣中峰。相传在远古时代,有青衣女神在山上种桑养蚕,人们为感激其教民蚕桑,在山上供奉青衣神。乌尤山又名"离堆",是两千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的治水业绩之一。《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青衣山正当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沫水)三江汇流处,沫水自西而来,惊涛拍岸,水流湍急。为了分洪减煞水势,通正水道,李冰在凌云山和乌尤山连接处开凿麻浩溢洪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乌尤山成为水中孤岛,也就是"离堆"。也有人称其为"青衣别岛",并与普陀山相提并论,"乌尤寺现洛迦山"。"乌尤"二字的由来,一说因山形似乌牛突出水中而被古人称作乌牛山,到宋朝时,诗人黄庭坚觉得"乌牛"二字不雅,遂改名为乌尤山,取意此山竹树茂盛,墨绿犹甚。另一说称山中存有唐代铜铸观音菩萨的化身"面然",也称"乌尤大士",因名"乌尤",此说多被佛教界人士采信。 登乌尤山,水陆两便。陆路可从凌云山经麻浩东汉崖墓博物馆,过濠上桥登山;出可直接从乐山乘车抵乌尤山麓,再漫步登山。水路则可在乐山港或对岸码头乘船,先在江山观赏大佛、凌云山和乌尤山的胜景,再抵乌尤坝码头,然后拾级而上,可谓"阶循鸟道侵红藓,寺隐乌尤傍绿天"。 穿过临江的山门,迎面有一块石碑,上刻"离崔"(即"离堆")二字。沿石阶而上,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石阶两旁竹木凝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缭绕在浓荫之中,十分幽雅恬静。行到半山有"止息亭"。亭内石壁上刻有晚清名士赵熙的题词:"登山有道,徐行则不踬,与君且住为佳。"饶有风趣,透露出人生哲理,耐人寻味。由止息亭向前,过普同塔,登完石阶,便到乌尤寺正山门了,也可称作寺门。寺门左侧数十步有一牌坊,上书"万松深处"4个大字。由牌坊前向左下行,半山处有化城亭,再往下便是连通乌尤、凌云两山的濠上桥,也就是同凌云山相通的陆路了。 乌尤山景色优美,无论是三江春涨,还是烟雨秋波,皆清秀俊美,四时滴翠,极富诗情画意。清人张船山有诗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绕廓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山上除千年名刹乌尤寺外,还有旷怡亭、尔雅台、景云亭、结茅亭等名胜古迹。1980年乌尤山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巨型睡佛"被发现,乌尤山恰好是睡佛的头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乌尤寺的开山祖师是唐代僧人惠净,禅师结茅山中,10年不下山。现后山顶建有结茅亭,亭壁上刻着"唐惠净上人结茅处"8字,遍能和尚撰联:"竹杖绳床开胜境,莲花贝叶悟禅机。"唐代诗人岑参任嘉州刺史时,曾上山参拜惠净大和尚,并作《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诗,有"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之句。这说明岑参访惠净上人时,寺已建成。 乌尤寺的殿宇共有7座,都集中于乌尤山头。它依山取势,布局巧妙,匠心独运,在我国寺庙园林建筑中别具一格,是我国汉传佛教寺院布局最精巧、完备的梵刹。且寺宇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显得格外雅致清幽。游者到此顿觉山高月小,有超然之感,始信人间别有天地。现寺中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大雄殿、如来殿、藏经楼、五百罗汉堂、观音殿、乌尤殿等。面然即乌尤。乌尤为印度语之音译,汉泽为面然,为佛教密乘瑜伽部主尊之一。该像建于唐代,是乌尤山最早的佛教造像,系用青铜整体浇铸,高两米,重约三千公斤,造型古朴,威严生动,纯属印度造像风格。据佛典记载:面然为观世音菩萨化身相,相传观世音菩萨至此见两河沙岸,鬼魅啾啾,乃变面然像,为观音72化身,貌甚奇古,近似鬼王,以镇妖蜮。此山此寺以乌尤命名,即源于此。面然大士像原置罗汉堂中,世代迁流,铜像毁坏,弃诸草莽,幸得寺院住持遍能大和尚掩藏保像,得以复现于世。我国汉传佛教寺院均无此类造像,而以面然大士为镇寺之宝,并以寺名之,实属鲜见,世间故而奇之,无不争相地睹,以慰平生。 遍能法师(1906~1997),乌尤寺方丈大和尚。俗名许旨光,又名瑞安,四川乐山人。中国当代著名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学院院长、峨眉山佛学院院长。平生专研《俱舍论》,能诗善文工书,辞气清雅,于峨眉山、乌尤寺等地多有题咏。遍公上人,世寿91岁,僧腊78年,戒腊74载。遍能法师,迹不入俗,淡泊自守,履道唯勤,慈悲济世。有诗赞曰: 青衣离堆,海穴神房,南天圣境,郁郁其昌, 猗欤遍公,道器深弘,汪汪万顷,人中之龙, 玄风眇漫,木铎其谁,维公兴教,一代宗师, 月吐绳床,灵隐禅龛,梅岭遗迹,千秋礼瞻。
为建设汉传佛教精品寺院,乌尤寺正发展为以宗教活动为主,以旅游文化活动为辅的文化型寺院。再有广大信众基础的观音会为载体,举办每年一度的文化周,推出了乌尤文化研讨会、乌尤胜境菊展、书画笔会、佛事活动等系列的文化活动。同时,修建拥有500辆车位的生态停车场,方便游人、信众,体现佛文化内涵的素斋厅将建于岷江之畔,为改善僧人生活将开通天然气管道。为进一步适应佛文化特色旅游活动发展,以上各项活动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过程之中。 2004年首届乌尤文化周于本月28日,在乌尤寺隆重开幕。在乌尤的历史上属首次以菊花造型展、佛教音乐、法事活动、民俗龙灯、狮灯,和书法艺术、乌尤文化研讨会溶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在其它寺院也是少见,开景区寺院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目前大部份寺院经济收入主要靠旅游收入,而近年来旅游业飞发展,给寺院经济带来新的危机,大部份寺院被景区收门票而控制了发展,旅游市场客源被旅行社操纵,寺院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寺院只有搞文化活动来发展自已,今年国庆期间游人达5万多人。 - 阶循鸟道侵红藓 寺隐乌尤傍绿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7 14:30:2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