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4159|回复: 12
 3熊猫
 黄正东 发表于: 2004-9-8 22:36:49|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亲近巴蜀]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复制链接]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1:58点将台与九盏灯


  在高坎拍完了梯田回到麻塘坝,已是11点半了,买了门票进到景区。景区大门建在三岔路口,由洛表镇来傍着狮子岩公路由南到北一直可以开进景区大门,景区门口向西拐弯则到高坎。

  麻塘坝整个景区呈长条形口袋状的开阔平坝,属麻塘、红岩两村地界,大门外由东向西的公路就是袋口。景区内有一条五公里长叫螃蟹溪的小河贯穿整个景区,河的两岸的田坝约300-500米宽,田坝周遭都是山峦,山岩上到处都是神秘的悬棺,据说现存223具。景区大门一边靠狮子岩一边傍螃蟹溪,进大门右边顺小溪修有一排平房,是展览馆和管理处,门票每人20元,包括展览。因为还没有别的游客,管理员建议我们游览完了回头再看展览。

  进大门100米左右,右边有一山叫点将台,旁边的大山叫九盏灯,抬头仰望,九盏灯凹进的山壁上有摆放在木桩上的悬棺20多具,悬棺周围的岩壁上还有不少僰人画的岩画,是整个景区的重点。我们把车停在岩下,拿着足架相机就拍,我顺着点将台与九盏灯之间的石梯上了点将台,在台上最近距离对着岩壁上的悬棺拍照,拍照时我从长焦距镜头里看见一些岩画,特别是一个圆形星状的图案很特别,我用长焦距拍了下来,回来好仔细研究。在我拍摄时,摄友已从九盏灯侧面上到后山的大王洞去了一趟,他说景色还可以,里面有僰人修的寨堡。我让他在下面拍照等我,我一个人带着器材就上去了。

  大王洞在九盏灯与狮子岩后面那座山的半腰上,是一个很大的半圆形山洞,洞口有几层台阶,每层台阶有2米多高,都有路可爬上去。每上一层就进去一些,全洞不到20米深,宽约30多米,站在洞的最高处离顶也有7、8米。洞内光线明亮,洞顶及洞口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钟乳,两边的洞壁连着山壁也有很多怪异的石钟乳,洞口就像是在峭壁上一样。洞内有人工砌的方池,及堆在洞口边的一排泥砖矮墙,这可能就是以前僰人住过的洞,砖是僰人砌的墙。山洞附近完全是荒野,这个时候不见一个游人,独自一人在这洞中享受大自然的安静,好像置身在远古的穴居时代。从洞内向山外望去,洛表至高坎的公路在景区大门外,呈一个漂亮的S形远去,公路两边是翠绿平整的稻田,房舍掩映在树木中,对面的层层山峦及山上流下的瀑布都很清楚,完全就是一个美丽的桃源仙境。我也像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一样兴奋,架起相机用不同角度、焦距把我眼中的桃花源拍摄了若干张。

  从大王洞出来,一看时间己快2点钟了,朋友怕我出意外正在山下等得着急,见到我他才放了心。此时,我才感觉到是非常的热,我的体裇已基本被汗水湿透。我在九盏灯与点将台的夹缝处一线天歇息,看见一对老年夫妇也摆了很多自制根雕在这阴凉之处卖,其中一个天然人形根雕我很感兴趣(见图),我花20元买了下来作为僰人悬棺之旅的纪念。

  闲聊中,得知老人叫雷显兵,78岁,洛表镇红岩村人,已是四代同堂,儿子重孙等聚拢合计有60多人,现与老伴独立生活,除在此卖根雕外也客串导游及解说,费用根据路途远近10-30元不等。

  我问他从小生长在此,是否听老一辈讲过悬棺的故事,讲过悬棺的产生时间及挂上去的方法。雷老说老一辈的老一辈就有悬棺了,但具体时间方法谁都不知道,老一辈的老一辈都说不清楚。他小时常在此放牛羊,这里原来是没有公路的,山脚下乱草丛生直到螃蟹溪边,地方偏僻,少有人来,点将台与九盏灯原来是一座山体,打石头的长年取石把山脚打空了,山就自动崩裂开來,崩裂下来的山就是左边这个很有特色的点将台,裂缝就形成了一线天这条路。

  我问老人,你们小时候悬棺就在上面,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裂日曝晒,有没有悬棺烂了掉下来的?我问悬棺里除了死人外还有没有其他东西?老人说,有掉下来的,小时在山脚下放牛玩耍,草丛中就见到有烂棺材、人骨头之类,还有一些破碗烂罐。我说你咋个不捡几个回去,现在就可以卖钱了。老人说咋个晓得嘛,当年这些死人的东西大家都是忌讳的,我小时不懂事,有一次在草丛中捡了几个圈子载在手上玩,晚上回家后就开始头痛发烧不吃东西。家里人都认为是中邪了,赶紧请端公来驱邪,端公说把捡的东西拿去扔了病就会好,结果扔了还是不见好,端公问怎样扔的扔在那?说你们那样扔不行,去捡回来,还要做法事,由我去扔才行。后来又把东西找回来交给端公,又重新把香蜡钱纸烧了,然后由瑞公拿东西包了,他一个人秘密去扔,他说不能让人一道去看见,不然就不灵了。后来,我再也敢去碰那些东西了。

  我问那些圈子是什么材料做的?老人说搞不清楚,反正像是金属的,可以弯曲。我说现在这一带悬棺下面还能捡到东西吗?我们也去捡几个。老人说那还捡得到啥子哟,凡是悬棺下面都成了观光的路,不是路的地方也被人挖地三尺了,不看守严一些,还时时会有打主意要去盗墓的。老人问我你们景区都看完了吗?要不要我给你们当导游,有些东西没有导游指点,你就是到了面前也不晓得,比如九颗印。我说要得,你坐我们汽车跑一圈,回来我们给你拾元钱行不?他说要得,你买了我的根雕,还帮我照了相,但你一定要寄给我啊。我说肯定要寄给你,我不会骗人的。

  从一线天下来,我想到螃蟹溪洗一下凉快凉快,结果溪里只有很浅的一点水,两个少年在水里洗他们背来的竹荪蛋,我只好打消了念头。上车后,把冷气开到最大,把从成都带来的点心矿泉水拿出来当午餐,我把几种点心同样给了老人一份,老人说他只吃一半,另一半留给他老伴,老伴也还没吃午饭。我说你就全吃了,我们还有,等会下车你给她带一份回去。大门进来的这条公路顺着螃蟹溪,贴着九盏灯山脚往前几百米后,在景区内围成了数公里长的一条环线。(见导游图)我们开车沿着景区环形公路顺时针游览,沿途看了不少悬棺,也摄了不少照片。但有一些悬棺,停车后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看到,午后的3、4点钟,正是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一下车就热的难受,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背上都是一团团白色的汗渍。对那些离公路较远的悬棺,我们都放弃了,留给下次有机会来时再去看吧。

  老人说那些悬棺和地名,都有來历和故事,比如牛打泂,就在螃蟹溪旁边,长有茂密的植物在周围,每次人们都会看到有一只牛在那,但一走近,牛就消失了,好像钻进泂里去了,故名牛打泂。三仙洞,是螃蟹溪旁边的一面平直的山壁,从5米高左右开始有一个呈竖立长方形的洞口,上方还有泂口方正大小不等的5个洞,最上方是一洞口呈半圆形的大洞,所有洞中三个洞口大小差不多竖立的长方形洞就是三仙洞(见图)。传说过去人们经常早晚都看到三个洞口各有一美女在梳头,故名三仙洞。老人说这几个洞内部都是相通的,在内部有之字形梯步可以上到最高的半圆形大洞,他都进去看过。老人说现在就正好可以进去看,这一段的螃蟹溪已全部干涸,花钱租个梯子就可以爬上最下面那个洞,进去就可以从内部上到最高那个洞。我说算了,太热了,不想麻烦了。

  看了三仙洞,我们开车到了何家大院外面,老人指着那一片掩映在包谷和树木后面的房子告诉我们,这何家以前是有钱的大户人家,你看他们家还修有两座碉楼,他们的房子基本上还是以前的,没有多大改变,现在准备修复作为古民居供游客参观。老人说,传说何家就是僰人的后代,因为在珙县、兴文都知道这一首民谣:“游倮倮、范苗子、后山何家挂岩子。”游、范、何是珙县、兴文的几个大姓,姓游的是藏族的后代,姓范的是苗族的后代,姓何的,就是悬棺里面僰人的后代。

  我问老人,何家的人承认吗,他们的家谱是否有记载?老人说不清楚,没有问过。我看展览馆及其他资料介绍,悬棺主人是僰人还是僚人,历来就有很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叙南地区的僰、僚、都掌族“同出一源,相承一脉”,因此,叙南的悬棺是古代僰人、中古僚人和元代时都掌人共同的。另有学者据元代李亦《云南志略》中的记载:“土僚蛮在叙州之南,乌蒙之北皆是。男子及十四五左右击两齿,然后婚娶……人死则以棺盛之,置千仞岭崖之上,以先堕为吉”为依据。认为《云南志略》所说的叙州之南,乌蒙之北,正是土僚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僰人悬棺集中的地方,因此认为僰人悬棺就是僚人悬棺。  “僰人悬棺”的称谓,是1956年国家进行文物普查时命名的,称其为“僰人”,是根据旧《珙县志》和《兴文县志》的记载。但两部县志都没有注明定为僰人的根据。到是近年文史专家考证中能说明是僚人所葬的资料和物证却很丰富。1978年文物部门曾开悬棺10具,其殉葬器皆为明代。1984年文物部门又开悬棺30具,殉葬品也多为明代,少数为宋代。开棺考证的结果表明,棺内成年男子大齿皆被打掉,妇女儿童则牙齿完好,与《云南志略》中记载的僚人习俗吻合。由此可以推断,悬棺是僚人所为。1978年开棺时在棺内发现的一双筷子,上面刻有“阿旦沐”三个字。“阿”本为僚人的姓氏,这也是悬棺主人是僚人的佐证。

  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2年),僰王阿大、阿二三兄妹因为造反对抗朝廷,一场大战后为明军所灭,从此僰人(也是僚人)在史料中消失了。那么,僰人的后裔到哪里去了呢?据说阿家三兄妹死后,他们的后人有的逃到了云南、贵州,有的隐藏了下来。朝庭继续围剿那些逃走的僰人,特别是对僰人中姓阿的,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格杀无论。为了不被斩尽杀绝,僰人被迫改为汉姓,将“阿”的“阝”改为“亻”,便成了“何”。所以才说何家是僰人的后代,在发掘的悬棺文物中,有一个瓷碗背后,印有“何家造”三个字也映证了这个传说。1982年,何家大院的耆老何家成在告诉调查的人时曾委曲的说:“我们的祖先是长房,是当官的,没有反对朝廷;造朝廷反的是三房上的阿大王他们。二房在云南,民国十三年,他们那一支曾下来朝过祖。我们是在麻塘坝珍珠伞向着岩上的悬棺朝拜的。”这些事情,78岁的雷显兵老人显然不知道。 

  何家大院下面的公路边上,有一条小溪沟,沟边有一口水井,尽管沟里已干涸没有溪水,但这水井中的水却是满满的,并且不露声色的溢出井外,使下游的溪沟里有了水流,在下面还积了一个小水潭,几次可爱的小鸭子在潭里面快乐的游来游去。让烈日暴晒下的我们羡慕不已,真想变成一只小鸭子在溪水中洗个痛快。我想,这些鸭子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与其它动物相比,其生活的质量算是高的,生活在这青山环绕的溪水边,天冷时可以成群结队在地上游荡,天热时又可以在水中自由觅食,顺应天时自然,不用像牛那样辛苦劳作,像鸡那样起早打鸣,从生到死,中间基本上都是快乐的,犹如自由国度中衣食无忧的小康公民。

  离开何家大院,没多远就来到了地公和地母庙,这两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庙紧挨着建在山岩下面,是当地人近年来捐资兴建的。地公地母可能就是人们普遍称为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的菩萨,过去乡村随处可见,一般是供在石刻的小庙里摆放在大路边上受人香火,以和蔼可亲的面目出现,与民众接触最多,能满足烧香人的小小愿望,是菩萨中等级最低的基层干部。但此地的地公地母庙的修建显然已超过了其应享受的级别,是两间准庙宇。可见现在菩萨也像现在的基层干部一样,不管级别,县交警队的队员也可全体享受别墅似的住宅。地母庙比地公庙还要大一倍,不知是当地人重女轻男,还是地母比地公更深受当地人拥载。是否正如中国目前的体育现状,阴盛阳衰,男的不如女的能干。庙宇外面的两个碑上刻有捐资人的姓名金额。两个庙的门都紧锁着,看来地公地母今天也休假,不办公。我从地母庙窗口的木条缝中望进去,正面塑有一排菩萨,我只能摄下一部分,有两男一女,其中一男的坐在一只老虎身上。女的丰满慈祥,像是地母。另外里面还有很多桌椅板凳,雷老说是用捐资修庙后剩下的钱添置的,有活动时就好拿出来用,免得到处借。

  从地公地母庙往前面两百来米,有一个几十米高的山岩,山岩中部是光光的,晃眼一看,什么都没有。经雷老一指点,我们才看见岩中部有很小一团红色的印迹,宽不过一米,高不过半米,由于又高又远无人指点谁也不会注意,仔细看去确实像九颗排列整齐的红印。这红印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就像悬棺边的岩画一样是人为的,但放大后也无法辨认其字迹。雷老说因僰人当年有九个部落,每颗印就代表一个部落,这山因此也叫九颗印,但是否如雷老所讲至今无从考证。

  珍珠伞悬棺,在九颗印前面几百米,就是何家后人在民国13年从云南过来朝祖时祭拜的悬棺。在岩壁中部60多米高的地方,有一团钟乳石,形状象挂满珍珠的伞,故名珍珠伞,在伞的下面,从上到下整齐的在木桩上挂了五具悬棺。老人说这五具悬棺中最下面的两具是复制品,83年搭架清理加固悬棺时将原来的二具取下存放在展览馆了。在珍珠伞和九颗印之间还有一个叫猫儿坑的地方,有6具悬棺就紧挨着随便插在悬崖上天然的岩缝里。下面还有四具放在岩上的木棒上,远远的望去,密密的一堆悬棺。

  老人说放置悬棺的方式其实就三种,一是木桩式,就是在峭壁上打几个洞孔,插上几根木桩,棺木就放在上面。现存的悬棺大部份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二是凿穴式,就是在岩壁上打一个竖或横的洞,把棺材放进去,一般都要留一截在外面悬起,玛瑙包就是凿穴式。三就是利用岩壁上现成的天然缝隙或洞穴,把棺材放进去。老人说三仙洞上面那悬棺过去也是插在它旁边那个洞里的,考察的人把它从洞里取出清理后,就放在旁边石头上没有复原了。

  这些悬棺高的达150多米,最矮也有10米,这么高的山壁,这么重的悬棺是用什么方法弄上去的呢?我问老人家。老人说,究竟怎样弄上去的,直到现在都没有一种准确的说法,都只是推测。我后來在门口展览馆看介绍,有说是从上面悬挂下去的,有说是打洞插木桩修栈道弄上去的,有说是先将土堆起來抬上去的,安放好后挖掉泥土就悬空了。还有说估计以前这里是一片深水,水位很高,僰人划船过去安放的,现在水位下降了,悬棺就挂在上面了。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和证据,但都不能排除另外的推测。我想,是不是僰人根据环境不同把这些方法都用过呢?

  前几天,一位两年没见过面的温州朋友路过成都特地来看我,我把这些悬棺照片给他过目后,他提出了自已不同的看法,这个朋友是个民营企业家,是木匠出身,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脑袋很够用。他说,四川不是盛产竹子吗,长宁还有竹海之称。楠竹的强度很好,以前建楼房都广泛用来搭架,现在被钢管取代了。如果在岩壁上打一些孔,插上竹钉或木钉,用来固定竹架,竹架一直搭到山顶都没问题。我仔细推敲了朋友的说法,认为很有道理,悬棺多半是这样弄上去的吧!

  当我们转完一圈回到九盏灯时已是4点过了,付了导游费,老人提着我们送给他的点心矿泉水还有一个大梨子下了车。告别老人后我们来到门口展览馆,工作人员为我俩开了馆让我们随意参观。我们详细看了展览及介绍,也看到了从悬棺中清理出来的各种物品及骨骼。还看到了几个圈子,估计就是老人捡來带在手上的那种,上面有颜色像铁锈。珍珠伞取下来的那两具悬棺就放在进门右边,真正是用整个树干挖空而成,看来僰人每做一个棺木都要砍伐一棵大树。看完展览出來,我突然发现有两个汽车轮子上的护罩不见了,因为5.1到康巴游就跑掉了两个,这四个护罩是这次出来前才新装的,花了120元。什么时候跑掉了的,怎么一点都没感觉到,我决定开车回去找。

  我们开车返回去顺着驶过的道路仔细寻找,一人注意一边。路上基本没行人,只有住房周围有人在自己家门口活动,整个麻塘坝笼罩在耀眼的阳光中,青山绿树,翠绿的秧田、带黄穗的包谷,构成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十多分钟就跑完了先前的行程,什么都没有发现,我估计是上午在去高坎的路上就跑掉了,带着失望和沮丧,我们告别了麻塘坝。到了棺材铺和狮子岩,因为光线比早晨好多了,我们又重新照了几张照片。回到洛表镇,匆匆吃了点东西,己是5奌钟了。赶紧起身上路,朝下一个目标兴文石海驶去,顺路还想要看一下曹营乡苏麻湾的悬棺和和邓家河北岸的古堡山寨。

  曹营乡在从洛表镇去兴文石海的路上,离洛表镇有20多公里,还是属于珙县。据介绍,曹营乡海棠村的邓家河北岸,山峦重叠,上筑有不少古堡山寨,悬棺即位于与之对峙的苏麻湾岩壁。现存悬棺42具,其中7具置于天然洞穴和岩墩上,35具置放在木桩上。

  驾车从洛表到罗渡分路后,我们沿着邓家河(下游叫南广河,在南广汇入长江)往东行驶。道路是整治过的沥青路,路况还好,但由于是崇山峻岭中的临河山路,山高弯多,行驶时一点都不敢分心。此时虽然才5点半左右,而且大好晴天,但在山里面已看不见太阳了,只能感觉太阳的余辉从西边的山后映射在天空中。沿途风光秀美,我们几次停下车来拍摄,但光线总不尽人意。6点过钟,我们在高高的山路上转了若干次弯后,终于看到了远处古堡山寨。又行驶了十多分钟后,才看到了与之对峙的邓家河边的苏麻湾岩壁,那就是放置悬棺的岩壁。可惜太远了,要看清楚,必须下山走到河边乘船观看。除非在此住一夜,才能达到这个愿望。好在我们今天己看了太多的悬棺,就决定留到下次有机会来时,再来了愿吧。

  在两天的行驶中,我注意到,沿途虽然有很多人迹稀少的崇山峻岭,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树。照理说在这云贵川交界的大山中,应该有不少的原始森林及参天大树,不然僰人那來那么多整体楠木挖制悬棺。是因僰人挖制悬棺破坏了森林,还是愚蠢的大炼钢铁而伐光了森林,我不得而知。如果说是因僰人挖制悬棺而破坏了森林,但他终归还给我们留下了这些悬棺,留下了可供猜想的千古之谜,让我们研究思考他们,为什么要不惜工本化那么大的代价,去干那些我们现在看来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事情,让后人为祖先人的愚昧执着而叹息。如果是因大炼纲铁砍伐光了这些树木,那除了留给我们连年不断的山洪泥石流等大自然的惩罚外,其它什么都没给后人留下。我们现在好像也在重蹈这些先人的老路,一味执着的按自已的意志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将来,恐怕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为我们的愚昧吞食恶果,也要对我们的愚蠢行为感到迷惑不解。

  半个小时后,我们下山到了石碑,沿河行驶了一段路后,我们在河边山崖上又看见了一处不知名称的悬棺遗迹。我们在暮色中拍摄了这张在珙县采风的最后一张照片,时间是7点15分,马上就要进入兴文境内了,至此,僰人悬棺之旅全部结束。而明天,正在等待我们的将是兴文石海美景。(全文完)

  请继续关注《自驾车蜀南游记(二)兴文石海之旅》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1:38我在景区拍摄的导游图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1:46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1:54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2:14注意图右上角图徽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2:32据说是夫妻二人悬棺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2:35注意右上角的岩画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2:52在大王洞内拍摄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2:52上图景色放大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05在大王洞内拍摄,换了点角度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09抬高了镜头

  图还未完,下面请继续观看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1 0:52:28编辑过]
『 影客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影客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黄正东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黄正东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黄正东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影客网 』的立场无关,黄正东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黄正东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影客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黄正东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影客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 『 影客网 』是“原创”摄影、摄像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图片的宽度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黄川丽 发表于: 2004-9-8 23:39:00|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大王洞内往外拍好漂亮的景色。
 周进 发表于: 2004-9-8 23:40:1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本站是“原创”摄影、摄像类专业网站,只欢迎摄影、摄像师的[原创]作品,谢绝[转帖]
很美,很羡慕蜀风,期待《自驾车蜀南游记(二)兴文石海之旅[多图]》
 楼主|黄正东 发表于: 2004-9-8 23:43:31|显示全部楼层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2:57大王洞内的石钟乳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23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52我买了他手上的根雕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44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 在螃蟹溪里洗竹荪蛋的少年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4:13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4:25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4:23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4:29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4:44 何家大院子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1 0:21:04编辑过]
 楼主|黄正东 发表于: 2004-9-9 12:38:03|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刚上了一半图片就上不去了,今天接着上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4:46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愉快小鸭子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4:58 地公地母庙,大的的地母庙,小的是地公庙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4:56地母庙内的塑像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08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06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22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22 下面的两口棺木是复制的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25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3:27 图还未完,下面请继续观看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1 0:41:53编辑过]
 楼主|黄正东 发表于: 2004-9-9 12:54:58|显示全部楼层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拍摄时间2004年8月7日18:24 海棠村的邓家河北岸,山峦重叠,上筑有不少古堡山寨,悬棺即位于与之对峙的苏麻湾岩壁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晚上7奌10分时摄于离开珙县的路上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晚上7奌12分时摄于离开珙县的路上
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自驾车蜀南游记(一)僰人悬棺之旅[多图](下)
晚上7奌15分时摄于离开珙县的路上 至此,僰人悬棺之旅全部结束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1 0:57:28编辑过]
 leikang 发表于: 2004-9-9 12:57:27|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拍摄水平高,学习了。何是能请老兄喝茶?

另,再费心配上时间,就更完美了。
 幽兰静茗心 发表于: 2004-9-9 13:03:37|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去过,看看你们拍回来的图片,已经很满足了
 楼主|黄正东 发表于: 2004-9-9 13:20:00|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站长,有机会我一定来聚聚,向各位学习、切搓。图片的拍摄时间,我尽量想法配上
 罗晖 发表于: 2004-9-9 23:42:30|显示全部楼层
象在看一篇传奇故事──楼主的拍摄经历和文字记载,也是传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2:12,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