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好莱坞华裔女明星—黄柳霜
黄柳霜(Anna May Wong 1905~1961)于1905年1月3日出生,广东籍,是美国的第二代华人。她的父亲是铁路工,工程结束后在洛杉矶华埠外围开了家洗衣店。黄柳霜涉足银幕时,美国电影还处于默片时代,据说她于1919年出演的第一部电影《红灯笼》(Red Lantern),被认为有辱华裔而受到纽约华侨抗议,该片因此停止继续放映。1924年,19岁的黄柳霜被默片时期的大导演和大明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挑中,在他的影片《月宫宝盒》(Thief of Bagdad)中担任角色,片中她穿著比基尼奴隶装,死在范朋克刀下,性感又楚楚可怜,让她一夕扬名国际。这部引起轰动的电影使黄柳霜迅速在好莱坞窜红。
她的美丽和神秘气质符合西方长久以来对东方美女的想象,她扮演的角色也多数局限于重复这一固定形象。在她星光最灿烂的年代,她在多部电影中扮演角色,留下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包括《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1922)、《唐人街繁华梦》(Piccadilly,1929)、《龙的女儿》(Daughter of the Dragon,1931)、《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1932)、《危险探知》(Dangerous to Know,1938)、《上海女儿》(Daughter of Shanghai,1938)等。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影展回顾了上述这些电影,此外还有记录片《好莱坞派对》(Hollywood party,1937),以及黄柳霜1936年访问上海的8分钟新闻片段,当时她在上海受到众星捧月般的热烈欢迎,其隆重有如迎接王室,她在好莱坞的成就令华人引起为荣。
黄柳霜一直对故乡中国深为好奇,1936年她圆了回乡梦。当时黄柳霜已是有名气的影星,不过由于银幕角色的关系,中国对她并不是很欢迎。她在中国待了11个月,和胡蝶结为好友,但并没有拍片。由于欧战局势不稳,她又回到美国,在二次大战期间,她也积极为抗战筹款,甚至拍了些宣传片。
黄柳霜很年轻时便退出电影界,她于40年代初息影,1961去世。据悉,英国《星期日快报》评选出的“世界三百大美人”,黄柳霜排名24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