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除声中倒下的北京城门楼子
本帖最后由 张世光 于 2010-1-28 10:26 编辑现在的北京城保存下来的城门,今天仅存“一对半”,“一对”是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半”是德胜门箭楼;角楼只留下内城东南角的箭楼;而城墙,只剩下不足400米。这就是号称 “六朝古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文化中心现在的尴尬。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浩浩荡荡延续了10多年的大肆拆除北京老城门城墙行动中,古都北京早已荡然无存。
阜成门又称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阜城门是明、清两代自门头沟运煤进城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门"之称。70年代修建环城地下铁路,城楼及附近城墙皆被拆除,将护城河填平为路。(转帖者注:这座城楼敝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北京上大学时常经过,因为敝人的母校就在阜成门外。) 正阳门,就是我们俗称的前门,整座城楼的整体高度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1949年后,正阳门曾被北京卫戍区占用,1980年代腾退。现仅存城楼与箭楼。
东直门原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补沿用,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改称东直门,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成化九年城楼曾引发火灾,火灾后重修。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于东直门外建水关,管理进京货物。清朝在嘉庆三年(1798年)曾重修城楼。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闸楼拆除,于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1927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台基于1958年拆除。1950年在东直门城门北侧开豁口,以利交通,1965年拆除东直门城楼。(转帖者注:此门城楼敝人在京读书时亦见过。)
安定门,又名安贞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1969年,安定门城门及箭楼被拆除。(转帖者注:此门城楼敝人在京读书时亦见过。)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1966年崇文门城楼被拆除。(转帖者注:此楼敝人在京读书时曾见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