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林
⊙ 李崎/文中国韶山网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指定的唯一网站,在第一时间内全程跟踪报道整个纪念活动。为了搞好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夏秋以来,中国韶山网向全国网友发布了关于征集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活动统一名称的信息。我省一位年仅三十九岁、网龄不足一年的网友率先提出了将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命名为“中国圣诞节”的建议立即得到了中国韶山网的高度重视。最近,中国韶山网特邀这位网友前往湖南参加为期一周的毛泽东学术交流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他,就是来自资阳市沱江之滨的“川中奇才”、青年作家、文献专家──王洪林。
“圣诞,不应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应拥有自己的圣诞。”12月6日,最早在全国提出把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命名为“中国圣诞节”的“川中奇才”、青年作家、文献专家、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课题研究员王洪林应中国韶山网特邀,赴湘参加毛泽东学术交流和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终于圆了他三十多年的韶山梦。
王洪林,字阔渊。他的名片十分奇特,极富有个性。记者发现,王洪林上除了印着六种“头衔”外,还有自己的身高、体重、血型、出生年月、生平简历、个人喜好以及马克墩、填空补缺居士等6个号。王洪林1964年5月出生在资阳忠义场敲钟村,6岁拾粪,8岁割草,天资聪颖。孩提时代,王洪林体弱多病,曾经大病三年,常常打针吃药。有一次,资阳县人民医院一位漂亮的阿姨鼓励他说:“小王打针不怕痛,你是毛主席的乖娃娃呢!”接着,王洪林就不哭不闹了。
中秋空过太伤情。1976年9月9日,沱江之滨传来毛泽东主席不幸逝世的噩耗。在那举国悲痛的日子里,正在忠义中学上初中的王洪林立即写了《哭主席》、《九九悲歌》两首诗歌,以此寄托对伟大领袖和革命导师毛泽东的无限哀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人们思想比较活跃,社会上一时出现了一股反毛浪潮。当时,年仅15岁的王洪林不人云也云,自有不同于他人的看法和认识。为此,他写了一首题为《七律。望韶山》的诗歌:
移山平寇共和通,九亿同钦社稷功。
白壁微瑕公论在,一轮赫日自当中。
1981年夏,勤奋刻苦的王洪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内江财贸学校。在内江上学期间,一向崇拜毛泽东的王洪林课余就到图书馆借阅有关毛泽东的书籍阅读。内江财贸学校也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政治课的必学内容,他结合自身学习体会陈述了自己“不同意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观点。他说:“文化大革命主要任务是反修防修,我当时不赞成(否定文化大革命),现在也不赞成!”就是在内江求学期间,王洪林挤出可怜巴巴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到“甜城”新华书店、个体旧书摊购买了《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书信文选》、《毛泽东选集》(1~5卷)、《毛泽东文集》(1~8卷)……为后来成为拥有私人藏书上万册(其中明清时期线装书4000余册,还有《滇载记》等4种海内孤本)的“内江市第一藏书家”奠定了基础。
之后,王洪林对毛泽东的崇拜发展到如疵如醉的地步。当年,王洪林在课桌玻璃板下写着一行格外醒目的文字:“古今中外,我只崇拜两个人:一个毛润之,一个伊里奇,半个孔仲尼。”回顾三年的中专学习生涯,如今他仍记忆犹新。那年月,每当到了毛泽东诞辰纪念活动临近的时候,王洪林总要在胸前佩带起毛主席像章和“为人民服务”的徽章。对此,同学们背后经常议论纷纷。有一天,他在校园里一边端着饭盒吃饭,一边专心孜孜地观看毛主席诞辰89周年图片展览。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个陌生的过客。见王洪林在展板前看得如此津津有味,那过客讽刺挖苦说:“毛主席饿了,你给他吃点饭嘛!”听罢,王洪林不予理睬,继续看他的毛展。
198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90周年纪念日。内江财贸学校举行隆重纪念大会,血气方刚的王洪林登台发表了题为《凉热论》的即兴演讲。“真理不可以人的尊卑贵贱为转移,也不可以此刻是否当政、在不在世为转移”。他那一段又一段精彩的演说,顿时博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当晚,王洪林彻夜难眠。半夜时分,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披上衣服,满怀激情地写下了300多字的《梅英生日歌》,并初次提出了“中国圣诞节”的概念。他在诗歌中动情地写道:
导师圣诞国花稀,千树万树情依依。
南国微霜北国雪,他与人民共弹雨。
泽东芳名耀众辰,赤县新闻心星齐。
九十春秋匆匆过,神州出处处脚印湿。
……
延安窑洞枣灯泣,
乍一睁眼──
七年不见咱们的领袖毛润之?
韶峰悄悄告诉我:
主席刚才梦见了你!
韶山,毛泽东的故乡,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曾经令多少热血青年和革命志士无比向往。其实,王洪林早在17年前就打算去韶山。那是1986年9月事了,刚调到资阳县政府县志办的王洪林自费花26元1角钱买好了一张去韶山的车票。资阳到韶山1720公里,往返至少需要一周多时间。当时,有同事劝他说:“现在有许多工作等着你去干,你刚来这里上班,地皮都还没有踩热,还是三思而行吧。”这样,王洪林终于放弃了自费前往韶山考察的机会。
王洪林对毛泽东情有独钟,还体现在他对日后居住和创作条件逐渐改善的深切感受。1998年,他借资10万元在资阳购买了一套116平方米的商品房,告别了长达十年的“两平居”(指两平方米大小的书房)创作生活。为了敬仰韶山冲和毛泽东,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靠稿费富在改革开放后的王洪林在室内高悬主席像,端挂韶山瓶,并把面积10平方米的书房取名叫“仰韶楼”。随后,由自己心爱的女儿题写了楼名。
王洪林的妻子贤淑、温柔,但有时也爱赌气。1991~1995年,他停止投稿,甚至连写日记也中断了三年。其间,王洪林只发表了两首诗歌:一是纪念毛主席百年冥诞;一是邵子南四十周年忌日,回忆他拜先师张圣奘学诗往事。可以说,这两首诗皆是不得不发的感慨。每当回忆起这些难忘的经历,王洪林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改革开放最好!”
“解放后,毛主席只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到过四川各地参观、考察”, 王洪林认为,“重走主席路是纪念毛主席、缅怀毛主席的最好方式”。于是,喜欢千里眼、顺风耳故事的王洪林住进宽敞明亮的“仰韶楼”后更加节衣缩食,重访毛主席当年参观、考察的地方。途中,没有钱进餐馆,他就用红苕充饥。短短几年中,他就跑遍了成都、重庆、内江、万县、德阳、资阳、郫县、都江堰、隆昌等10多个市县。他行程3000多公里,收集、整理了有关毛泽东在四川的大量珍贵文献和真实史料,并根据当事人的口述、笔录写了生动感人的纪实作品──《毛主席重简阳》、《毛主席沱江行》。
一梦飞跃两千年,资阳豆哥居成都。2003年5月,在成都市衣冠庙附近按揭了一套电梯公寓式商品房,正式旅居蓉城。从此,王洪林(网名妮称“王豆瓜“)和爱妻结束了10多年的牛郎织女生活。住房宽敞了,创作环境变了,但“仰韶楼”这个书房名称仍然没有改变。如今,位于九层楼的“仰韶楼”满屋皆书,挂满主席像。
五年来,王洪林不仅在“仰韶楼”里出书10部,包修三志,发表作品20多万字。2002年8月,他又学会了上网,开始了网上聊天、电脑写作,甚至还发表网上评论。今年春夏之交,得知中国韶山网开展征集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活动统一名称的信息后,王洪林兴奋不已。凭着多年来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凭着多年来对毛泽东的潜心研究,他在网上首次大胆提出了把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命名为“中国圣诞节”的建议。他在阐述这样命名的理由时说道:“毛主席是舵手,是灯塔,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我们从多灾多难、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我们应该时时代代不忘主席恩,牢记主席情。”
据悉,到12月中旬为止,中国韶山网已收到近百万网民的建议。初步筛选出““中国圣诞节”、“恒星节”、“光明节”、“毛泽东节”等10多个关于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的名称。王洪林说:“毛泽东的生日正是西方的圣诞节。但是,圣诞,不应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应拥有自己的圣诞。”
采访结束了,王洪林签名赠给记者三本新书:一本是由资阳市委书记陈光志作序的《中川资阳》;另外两本是著名作家流沙河题写书名的《两平居》和《湛露集》。“两平居已成历史,今后我无论迁居何地,(书房)永远都叫仰韶楼了!”临别时,王洪林紧紧握住记者的手说:“里面有我写的许多有关毛泽东与巴蜀文化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更多内容请看主站:http://www.phoer.net/people/w/wanghonglin.htm 呵呵。很热心肠的一个人。帮忙顶顶。 好文章嘛,可惜那个时候我没来影像网,也幸好王妹妹把它顶了出来。
佩服王兄。支持你哈。 王洪林一直很不错的,站长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