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泽布的背上纹有中国56个民族的名称,希望更多的世人记住这些民族的名称!!!!
<BR> <font size="4">瓦尔泽布是什么呀?</font> 行为艺术?想表达什么? <div>呵呵我正在长征中国呢!纹身的目的是希望中国人都能说出中国56个民族的名称!谢谢大家!!!</div> 你就是个诗人!! 哦!想表达我在走长征过程中的一种思想!!! 长征是一个行走中的思想辐射!!!! 我一直没有看清楚"<font size="4">瓦尔泽布",原来是你的后背,我一直认为是个坛子什么的.哈哈~~~~~</font> <div>又是个疯狂的行为艺术的实施者</div>羌族小伙子「瓦尔泽布」
2004年6月22日,羌族文化中国行自发人瓦尔泽布,来到长征空间,赠送一面锦旗给卢杰,上书:“感谢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对羌族文化的支持”。瓦尔泽布多年来独自行走中国,边走边摆摊设点,自助旅行,向全国人民介绍羌族文化,他的旅行包专为他的理想工作而设计,这二十公斤的包随他走天涯,里面是各种羌族图像、文字、风情、历史、地理的介绍材料。卢杰概叹瓦尔泽布是羌族的长征者,并向他提出建议,考察战争和羌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两人就红军长征时在羌族地区的悲壮历史做出考察计划。 <BR><BR>他来蓉寻找“护碉”使者
26岁的瓦尔泽布,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羌族子弟,10年来,他只身一人行走在成都、北京、海南、上海等地,向人们讲述古老的羌寨,雄伟的碉楼,羌族的刺绣和锅庄……为了不让祖辈留下的羌寨和碉楼凋敝,瓦尔泽布的乡亲们委托他到成都寻找有能力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人。 <BR> 瓦尔泽布现在暂住在晋阳小区一民房里。17岁那年,他第一次告别父母来到成都打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宣传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瓦尔泽布的精神感动了理县文化部门,2001年,他带着文化部门给他开具的介绍信,开始了他称为“羌族文化中国行”的旅程,俨然成了乡亲们的“文化大使”。 <BR> 瓦尔泽布家住的大流星村羌寨历史悠久,村子里八栋建筑保存了完整的羌族风貌。近几年来,当地村民逐步告别古老的羌寨,迁移到了居住条件更好的地方。许多羌寨由于长期无人居住,有些房顶甚至开始垮塌,碉楼的墙壁已经裂缝。搬迁走了的居民们找到瓦尔泽布,愿意将自己的旧房屋无偿捐献出来,让有能力的人去维修它们,保护它们。 <BR> 带着乡亲们的重托,瓦尔泽布来到成都。一有机会,他就会自豪地向人们介绍家乡的羌寨和碉楼,展示精美的羌族刺绣,到旅游公司和户外运动俱乐部介绍家乡的羌寨和碉楼。瓦尔泽布的努力没有白费,目前已经有几家成都的户外俱乐部表示愿意去大流星村羌寨考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瓦尔泽布的梦想就可以变成现实。<BR><BR>全城寻找8名羌楼楼主[2005年01月13日04时52分]
成都游客,一定还对“依山而居”的羌族居所记忆犹新:深浅迂回的高楼,斑驳古朴的城墙……试想一下,某一天你穿过斜阳,闲步在米亚罗的山头,细草吹动,你习惯性掏出钥匙,回到某幢羌楼里饮食起居,而且还能永久拥有这幢羌楼。<div> 与桃坪羌寨一山之隔的瓦泽布寨8幢羌楼主人,不久都将搬家下山。昨(12)日,来自阿坝尔玛乡镇的瓦尔泽布,受乡邻之托,准备在成都市内征集8名“新主人”:他们将可各自“免费”获得一幢羌楼,但“条件是,必须维护好它们。” <BR><BR> 据瓦尔泽布介绍,这几幢羌楼位于理县木卡村的瓦泽布寨(又名大流星寨),距成都约163公里,距县城约41公里。这些古民居建筑全由片石和黏土砌成,最高四五层,分布科学:底层用来养猪、羊等牲畜,中部的几层作灶房及起居室,最高一层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用来碾打和晾晒粮食,“庄房的砌制是羌族人从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的重要标志。”瓦尔泽布说,这种房屋就地取材,冬暖夏凉,大都有上千年的历史。 <BR><BR> “新主人必须身体强壮,热爱民族文化。”瓦尔泽布特意强调,获得这些房屋后,不能破坏房屋主体结构、风格等。而维护的最基本条件是,必须保障羌楼不能漏水。 </div>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