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1 21:36:10

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组图)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3-6 19:52 编辑

魏明生/文/图

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珞、全国人大常委张继禹专函祝贺

海峡两岸及美国韩国卢森堡马来西亚等国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

中国历史文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龚鹏程主席

由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主办,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协办的“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下旬在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珞致函表示祝贺;全国人大常委张继禹除发来贺信而外,还提交了一篇题为《大道与我们同在》的论文。中国历史文学学会理事长、台湾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龚鹏程任会议主席。来自内地各省市和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韩国、卢森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会议,提交了述论精到的论文66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太极文化与道教文化资源的现代开发和太湖太极岛的总体规划,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
“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是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开幕式由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中国历史文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艺术行政学会理事长龚鹏程教授主持,依次登上主席台就座并简短致辞的的有:中共中央统战部第七局副局长、中国道教学院教授朱越利,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张兴发,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管理处主任顾文品,无锡市太湖风景管理局局长吴惠良,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韩国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崔在穆,台湾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马来西亚道教总会副会长、孝恩文化基金会执行长王琛发。大会主席龚朋程教授宣读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珞,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给大会的贺信。开幕式之后,全体会议代表在太湖鼋头渚“烟波致爽楼”前合影。
“太极论道”学术研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一)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1 21:53:21

<div>第一阶段:大会演讲,中心议题是:太湖道教文化。<BR>先后登上主席台宣读论文发表演讲的专家学者共5人,依次为:朱栋霖(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讲题是:古代文献中的太湖道教文化;魏明生(中华道源养生网站长、四川省老庄学会副会长),讲题是:道法自然与道法自我──兼论太湖太极养生文化开发;张朋川(苏州大学教授),讲题是:元代太湖地区画家与道教文化;高国藩(南京大学中韩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讲题是:梁祝故事──太湖道教文化瑰宝;张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调研员),讲题是:太湖太极养生目标与环境;刘建国(卢森堡欧亚大学教授),讲题是:太湖、太极岛、世界道学中心。</div><BR><div>第二阶段:专题讨论。共分两组,围绕5个专题举办论坛。<BR>A组:太极文化论坛。参加讨论的11名专家学者及其讲题是: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统合与协调:论道与太极之间的纵横关系》,金春峰(卢森堡欧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上的“太极”──从信仰与理性两重性角度作的观察》,李有书(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周易研究会会长)《周易与中国企业家的底蕴》,林安梧(台湾师大国文系教授)《太极文化与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以周易为核心的讨论》,陈廖安(台湾师大国文系副教授)《太极思维与国学研究》,刘介民(广州大学国文系所长)《太极破解生命密码》,谭世宝(山东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教授)《太极图及太极图说的源流以及古今理解的差异述评》,萧兵(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副研究员)《太极图的秘密》,陈立骧(台湾彰化师大教授)《周敦颐太极图说本体观的再省思──以无极、太极的关系为核心的讨论》,倪南(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周易的内容精神与智慧》。<BR>A组:道家道教论坛。参加讨论的13名专家学者及其讲题是:任定成(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秋石之谜的三个层面》,叶舒宪(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新原道──从考古新材料看道家思想的神话起源》,王昆吾卢森堡欧亚大学教授《从“五官”看五行的起源》,胡小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道教与关公信仰》,郑振伟(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道家与教育──从老子开始》,洪富连(台湾佛光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国五术教育协会创会理事长)《中国五术道的建立与发展》,萧登福(台湾国立台中技术学院应用中文系教授)《道教地狱救赎与太乙救苦天尊信仰》,程恭让(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从德福关系的角度看佛道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作用》,张泽珣(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仪式之空间艺术──道教造像碑新探》,黄海德(泉州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道家道教的历史演变形态兼及道家名称的两种含义》,高源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抱朴子的刊刻和流布》,杨莉(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传统与超越:对裴玄静修道事迹的解读》,龚元之(北京大学历史所硕士)《台湾有关唐代女冠研究评述》。<BR>B组道家道教论坛。参加讨论的13名专家学者及其讲题是:徐新建(四川大学文学院人类所教授)《从汉学“三统”看道教传承》,黎活仁(香港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白居易与道教》,王明荪(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元儒保八之易学与太极说》,崔在穆(韩国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道教对王阳明心学带来的影响》,陈伟舜(台湾佛光大学社会学院文学系助理教授)《林云铭&lt;庄子因&gt;初探》,卢仁龙(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蒙文通道教研究述评》,周俐(南京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道教的飞升复活对古代小说以及现代小说的影响》,李远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论的饮食养生》,林保淳(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八仙疑案之一──蓝采和与韩湘子》,詹石窗(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所南砺志寄乡论郑思肖诗歌的道教意蕴与艺术境界》,陈益源(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玉皇大帝的越南女儿──柳杏公主》。<BR>B组:现代开发论坛。参加讨论的12名专家学者及其讲题是:朱越利(中国道教学院教授)《谈谈道教文化的现代应用价值》,胡孚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中国道家文化的综合创新》,杨玉辉(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道教养生文化资源开发战略探讨》,王晖(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江苏省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老子管理哲学基本理念及其现代意义》,宫哲兵(武汉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当代道家》,吴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开创道学研究新局面之管见》,王琛发(马来西亚道教总会副会长、孝恩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建构马来西亚道教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传承》,王国华(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企业咨询研究所所长)《论道教文化资源的现代开发》,庹修明(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院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客座教授)《道教文化与中国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游建西(深圳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道教洞天福地与中华山水文化讨论》,黄俶成(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李壶庵──郑板桥道曲传播的现代启示》,伍玲玲(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道教文化资源的现代开发》。<BR>道家武术专题。这是这次研讨会的一个别开生面的专题。台湾佛光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文学系助理教授林明昌作了题为《郑子太极拳美人手研究》的发言、四川省武术协会委员、都江堰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青城派武术掌门刘绥滨作了题为《上善若水──青城派武术》发言,并且有武术演示;最后是无锡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章根深演示无锡道家武术,博得会场上的热烈掌声。<BR>研讨会开幕的当天晚上,太湖水仙道乐团举行专场演出,除了器乐合奏而外,还有老道人表演的《步罡踏斗》,青年道士表演的《挨方》,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赞扬。(二)</div>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1 21:54:28

第三阶段:体验太湖太极养生文化。<BR>太湖,又名震泽、具区,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专家学者们在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几位领导的陪同下,时而乘车,穿行在太湖岛的林荫道上;时而坐船,淌漾在万顷碧波之间;时而步行登山,远观水天一色,近察园林成趣。<BR>鼋头渚是位于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郭沫若吟诵:“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朴初称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岛上有澄澜堂,堂下列有龙头鳖身的“震泽神鼋”。鼋即大鳖。鼋鸣鳖应,阴阳相和。周易云:鳖、龟为一属。太湖仙岛原名三山,俗称乌龟山。有专家指出,鳖、龟均是长寿象征,鼋头渚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的最佳切入点和养生长寿标识。<BR>古人称道饮食,一为山珍,二是海味。太湖虽无高山,亦无大海,但是,太湖是一个淡水湖,“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岸边芦苇青,水中鱼虾肥。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是为三绝。游船在湖面上缓缓行驶,船舱内摆上鱼宴,宾客齐聚舱内,一边观景,一边品味,再喝上几盅美酒,随着船体在风浪中的颠簸,真正是飘飘如仙。离岸上岛,又有天下第二泉,瞎子阿炳一曲《二泉映月》,名扬天下。登上茶楼,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悠扬的乐曲,岂不也是神仙过的日子!<BR>太湖仙岛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水上道院,展示着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话色彩。三山岛主峰为天都仙府,内设天门天街、天都仙府、药王、文王、财神殿、灵霄宝阁、蟠桃瑶池、月老祠、太乙天坛等。天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古色古香。仙桃形、石榴形、葫芦形等雕花门窗,玲珑多姿,恍若仙景。天都仙府的主体建筑占地1320平方米,主楼三层五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设文昌、关帝、妈祖殿宇,两侧有六十花甲元辰廊。灵霄宫,七层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在这里,道观钟声虽不像在高山深谷那样回响悠然,却在水空中自由飘荡,更能给人一种虚静致远的感觉。亲临其境,不能不慨叹这世界上绝无仅有水上道院,是如此超然脱俗!<BR>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教义与中国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水乳交融,血肉相依。太湖西屋洞是道教第九洞天,这在道书上是有记载的,宋代范成大在这里题写了“旸谷洞”三个大字,则把太湖岛同远古神话和原始宗教中太阳出生的地方联系起来了,更加显示出太湖深远的文化底蕴。东汉末年,张道陵于蜀中鹤鸣山创立天师正一道,两晋南北朝时,道教势力由北向南发展,梁武帝天监年间传入太湖,于惠山南麓建造洞阳宫,经历代兴废,至今除三山岛水仙道院而外,还有山北白云观和三山道院等十多处,皆为养生修炼的道教场所。龚鹏程、刘建华两位教授对太极岛的太极文化开发,提出了以弘扬道家道教文化为目标,创建以道家道教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园区,无疑是体现了“道法自我”的太湖水文化特色,在这里兴建世界道学中心,也可说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BR>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学者们对太湖太极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有赞扬声,也有好的建议和不同看法。太湖太极具有二重性,一是指整个太湖的水面和岛屿山水相环,构成一个阴阳互抱的“太极图”;二是指三山岛上的太极岛为“太极图”。无论从整体看,还是从局部看,这都是表面的,是外形的。而作为文化旅游开发,自然风光基本具备,则应该注重内在开发。从太湖实际情况看,目前最需要的是软件开发,而不是硬件开发,如果人为地,硬要把太极岛变成一个相当规则的“太极图”,必然破坏现存的生态环境。而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已成为最大危机(兰藻浮弥漫,导致水下缺氧,水面散发臭气)。作为养生文化开发,应该把硬件建设的着重点放在治理环境污染,把软件建设的重点放在兴建世界道学中心和道法炼养。<BR>专家学者们经过一天太极养生旅游的体验,至晚仍留恋忘返。台湾学者林安梧乘兴题诗一首,可作为“太湖论道”的总结:<BR>太虚旭日映霞开,<BR>湖上清风伴雨来。<BR>论诡谲恢鱼龙舞,<BR>道通为一祗心斋。”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3 14:20:42

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

<div>魏明生/摄影&nbsp;</div><BR><div><BR>“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nbsp; 会标<BR></div>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3 14:23:11

“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席台

<BR><BR>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3 14:26:00

“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席龚鹏程

<BR>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6-3 15:37:47编辑过]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3 14:33:09

“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席团成员

<div><BR>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吴惠良讲话</div><BR><BR><div><BR>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局局长顾文品致辞</div><BR><div>&nbsp;<BR></div>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3 14:38:43

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北京白云观道长张兴发讲话

<BR>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3 14:41:10

国务院统战部第七局副局长、中国道教学院朱越利教授讲话

<BR>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6-3 14:45:05

台湾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发言

<BR>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太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组图)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