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图]丰子恺漫画欣赏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1941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19年毕业。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体味心灵 感悟人性 --看“丰子恺漫画艺术展”有感 参与讨论 作者: 刘孝沅(guest, 2003-1-8 14:17:26) <div>"丰子恺漫画艺术展"最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12O件精美的彩色漫画原作展现在首都观众的面前,犹如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叫人眼前一亮。在为追求市场效益而粗制滥造的"卡通漫画"盛行之时,人们为丰子恺建立了纪念馆,创办了丰子恺漫画学校。1925年诞生的"子恺漫画"至今仍然受到几代人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div><BR><div>其一,丰子恺漫画是出自心灵的艺术品。 </div><BR><div>读丰子恺的漫画使人能够静下心来体味心灵、感悟人性。给凳子穿鞋的《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孩子 们的游戏《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姐姐做媒人》、用两把芭蕉扇当车轮的《瞻瞻的脚踏车》--几幅描写儿童生活的漫画,无不体现作者舐犊情深般的亲情,他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说是 "爱"。这热爱便是作这些画的最初的动机。"读者从他的画里读到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共鸣。读者的精神升华了,心灵得到了净化,获得真正的艺术体验。从那些疯狂打斗的卡通漫画里是得不到的。 </div><BR><div>其二,丰子恺漫画体现出宝贵的创新精神。 </div><BR><div>丰子恺先生曾经去日本学习过西洋画。但是他并没有拘泥于西洋画的表现手法,而是在中国画的笔墨里很自然的揉进了西洋画的某些技法。仅用一张小小的白纸,一只毛笔,寥寥几笔简单的勾勒,那人物的神态就跃然纸头。他说"我的画不写细部,仅描大体。例如画人的颜面,我大都只画一张嘴。并非表示人只会讲话和吃饭,实因嘴是表情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描一张嘴已经够了。非但够了,有时眉、目、鼻竟不可描,描了使观者没有想象的余地,反而减弱人物画的表情。""美不一定要工致富丽,简单的尽可以美"。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丰子恺先生凭借对审美规律的把握,创造出新的完美艺术形式。 </div><BR><div>特别讲究创造性思维是漫画的最大特点,从丰子恺到现在有成就的一切漫画家都遵循这一点。只会描时髦的红模子、画大眼睛,是不能够启发创造性思维的,丰子恺先生的创新精神在我们今天显得尤其重要! </div><BR><div>其三,丰子恺先生又是文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画很自然地流露出诗一样优美的格调,却并不简单地做诗歌的插图,正如朱自清说的,他的画本身就是"带核的小诗"。深厚的艺术与文学修养,使丰子恺先生完成了对"漫画"的审美创造!"漫画"一词始出于"子恺漫画"并非偶然!</div><BR><div>经过时间的打磨,丰子恺漫画象一块美玉,更加光洁照人。 </div><BR><div>(转自中国漫画网) </div> 感谢星子! <div>谢谢何老师带给我们这样好的作品!</div> 好作品,大家喜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