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1:18
<div>4.最大的商业化民间外语学校 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成立</div><BR><div> </div>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2:15
5.人体摄影趋于活跃 7月,澳大利亚华人张晓雄在北京举办了男性人体摄影展;一本反映中国精神病人现状的人体纪实摄影作品《被遗忘的人们》(马小虎摄)在日本出版;旅美女作家闵安琪的《陈冲写真集》在海外发行获得成功。后来,哈日族使“写真”一词流行开来。 6.别糟蹋了农民 “农民”竟然成了最普遍的骂人的话,以致有人反感地批评说:“别糟蹋了农民!” 7.港台影视歌星火热, 追"星"族,当时青少年迷恋港台地区各类影星歌星,香港四大天王,BEYOND乐队等更是众人皆知,粤语歌流行.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深受群众欢迎.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3:44
8.废都》废了谁? 以美文著称的贾平凹冒了他平生最大一次险──6月,《废都》出版,被称为“当代的《金瓶梅》”。正式印刷48万册,加上各种盗版发行量在100万册以上。半年后,它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宣布为“禁书”,批评声波澜壮阔。 同样都有性描写,陈忠实的《白鹿原》却受到了欢迎。至今仍有人认为《废都》是自恋的“垃圾”:一个自诩精英的文化人沉溺于与3位女性的性游戏中,她们之所以争相与庄之蝶发生肉体关系,主要是因为庄是“名人”。在作品中,贾平凹“回到了遥远的古代。在那里,他享受到文人的特权与荣耀,并进入文人的各种习性、癖好和游戏的生活方式之中,同时表现出男人的征服欲和对妇女的狎玩。” 小说杜撰了一个叫西京的都市,《废都》之“废”,明显是“颓废”,虽然有文学教授提醒人们《废都》表现了“精英作家的精神还俗”,并对大家是否正确解读了这部小说提出质疑,但事实是,无论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多大的“地震”,现在,它已很少被提及。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4:39
<div>1994年 1.《过把瘾》 根据王朔的《过把瘾就死》、《空中小姐》等几部小说改编,王志文和江珊成本年度最受注目的影视明星。</div><BR><div> </div>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5:17
<div>2.第一部进口大片 11月12日《亡命天涯》首映,主演哈里森·福特。</div><BR><div> </div>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5:59
3.诺基亚 接通中国第一个GSM移动电话。2003年,它挤下摩托罗拉,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供应外商。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6:35
4.宝马 在北京设立第一个代表处。国人“开奔驰、做宝马”的财富大梦想由此起步。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7:43
<div>5.超市革命 3月26日,马来西亚零售商百盛进入中国,超市出现了。第二年,家乐福和普尔斯马特等蜂涌而至,将超市演变成国人最喜欢的购物场所,先是柜台式超市,然后仓库式的大超市也来了。 与传统购物方式不同,超市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琳琅满目的商品近在咫尺,相当有视觉效果,令人充满购买欲望;不必再看售货员的嘴脸,自选自取的方式给了顾客最大的选择权,如果你改变主意可以把商品随时放回原地;在超市流行的初期,偷窃现象时有发生,要抵御不把触手可及的商品偷偷放进自己口袋里的诱惑的确很难,这考验了我们的道德。 在超市已经遍地开花中国的今天,逛超市成了很多闲来无事的人的首选,很多男性一直不喜欢去商场,但他们都会喜欢逛超市。这有助于调整夫妻和男女朋友关系。</div><BR><div></div>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49:34
<div>1995年 1.全民奔小康 《读者》杂志刊登的第一个广告,就是小康之家的形象广告。国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奔小康运动。</div><BR><div>2.正版大片强势进入 进口分账电影成批进入,《北京青年报》率先称其为“大片”。这一年,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和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正传》引人注目。成龙的《红番区》是首部在全球华人区同步上映的贺岁片。</div>子澄 发表于 2004-9-19 19:51:42
3.《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执导,他把初出茅庐的夏雨捧成戛纳影帝,此片奠定了姜文顶级电影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