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的罗江诗歌节上,当时的县政府承诺将建立一座诗歌博物馆。今天上午,“
中国·罗江现代诗歌博物馆”正式落成开馆,当地政府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使诗人们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有了一个家,令诗人们非常感动。
诗歌博物馆并没有修建在繁华的县城,而是位于略坪镇。那里是罗江县打造的新农村示范点之一。在绿树掩映的小山上,穿过通幽的曲径,一座外型别致的小屋出现在眼前,那就是现代诗歌博物馆。门口有现代诗歌的发展历史简介,牛汉题写的馆名悬挂在门楣上,格外惹人眼目。
叶延滨、
梁平被聘为诗歌博物馆名誉馆长。
诗歌馆的面积不大,设有展览室和收藏室。漫步展览室,新诗发展的简单历史,新诗史上一些有名的诗人的照片和他们的诗集书影一个个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重温新诗历史,穿梭于新诗发展的风风雨雨。现场的一些诗人的照片和作品也被悬挂在展览厅里,使大家甚觉亲切。收藏室设立了几排书架,上面已经摆放了一些诗集、理论集和诗歌刊物。
新诗在很多人眼里并没有多高的地位,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由于受到外在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诗歌更是呈现出读者减少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地方政府的领导却对诗歌投入大量经费,举办诗歌节,修建现代诗歌博物馆,好像是逆潮流而动。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却是有眼光之举。每一个参加诗歌节的诗人都在“
以诗的名义……”的签名墙上签名留念,由此可以看出大家的感动。
虽然展览还不是很完善,虽然收藏的书籍还不够丰富,但是“
第一”总是不容易的,只要有了开头,我就期待她越来越美好。这也可以看出罗江人对文化的重视,在传承文化上花了许多工夫。我希望诗歌能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支持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算是为诗歌历史的研究、诗歌未来的发展做了一点自己的贡献。(
蒋登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