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影客网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50|查看: 76|评论: 0|来自: 东方早报

张铁志谈音乐如何介入社会

《时代的噪音》是台湾乐评人、文化评论者张铁志去年在内地出版的一本摇滚文化评论集,该书展现了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制造噪音,以反思时代、记录历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昨天,张铁志以“时代的噪音”为题在季风书园与上海读者见面、交流,陪张铁志与上海读者交流的还有本地独立乐团顶楼的马戏团吉他手梅二和文化人马一木。

文化人马一木、乐评人张铁志和本地独立乐团顶楼的马戏团吉他手梅二在讲座中(从左至右)

文化人马一木、乐评人张铁志和本地独立乐团顶楼的马戏团吉他手梅二在讲座中(从左至右)


“噪音”是相对于主旋律

离交流会还有一个小时,季风书园不太大的咖啡座已经挤满了人,最后张铁志和梅二、马一木只能从边门进入。作为一名相对小众的乐评人,张铁志吸引了那么多年轻人到来,也还是出乎他意料。

《时代的噪音》

《时代的噪音》

去年出版的《时代的噪音》,在内地常常被读者从政治角度来解读,在读者看来张铁志似乎要从政治抗议的视角来解读半个世纪以来的西方摇滚乐。张铁志昨天在交流会上说,“《时代的噪音》不是谈政治,我谈的是很多音乐人,他们如何反思时代及时代矛盾。这不只是摇滚乐特权,这是广义的政治,所有重要艺术家都会对社会提出政治思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哪一个不会思考社会?比如贾樟柯也通过电影反映这个时代转型。其实非常多的艺术工作者都想跟这个时代说说话。这是很自然的。”

那书中的“噪音”到底是什么意思?张铁志解释:“噪音是相对于主旋律。我们不能只有好莱坞,只有大唱片公司。我乐观的是,这是个美好的时代。主流唱片公司很衰弱,唱片公司巨资打造一个歌星大部分都是失败的,独立音乐人通过网络来传播,就算只卖2000张唱片也不要紧,因为成本低。”张铁志又举了音乐人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噪音,他提到了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她说,‘当我们听摇滚乐的时候,是以一种政治方式进入。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年轻人心灵的陈述。’”1960年代有鲍勃-迪伦、滚石和肯尼迪总统,到了1970年代,“革命”失败,嬉皮拎着皮包成了雅皮,“对帕蒂来说,她来做音乐就要做那个时代的噪音,她写政治前卫的东西,她想打开一扇门,让更多另类的东西进来,夺老人的权,夺世代的权。到1980年代,她觉得她该说的都说了,该回家了,就隐退了。”


“如果音乐人都不唱政治,这是悲哀”

张铁志当然不是说,每个音乐人都要用音乐去表达政治,去发出反抗的声音,“我不会以这个标准要求每个创作者,这是不好的,他们不必要背负那么大担子。”但在他看来,要是整个社会没有政治的声音,这是社会的悲哀,“如果所有音乐人都不唱政治,这是悲哀,个人自由不是每个人独善其身就可以了的。我在书里写到的音乐人,他们都有各自处理这个时代的方法。”但这个在文章中表达很多愤怒的写作者还是说了句让读者惊讶的话,“大家都喜欢小清新,我也挺喜欢小清新。”张铁志说,他之前跟盲人歌手周云蓬有个对话,“老周说,现在的中国,更需要那些小情小爱的东西,因为大家刚刚从集体主义解放出来。他觉得,不应该只有愤怒,我的看法跟他有点点分歧。”

但吊诡的是,在《时代的噪音》中提到的那些摇滚巨星们,他们一方面是商业巨星,甚至是亿万富翁,但又与这个社会及其苦难同呼吸。张铁志的观点是,“就算他是个商业巨星,但他愿意去关心那些世界上发生的时事,这就够了。我不要求每个人都去做烈士,我觉得只要每个人都去关心这个社会就够了。商业巨星,有愿意有行动,都是好事情。用艺术角度关心政治。”

〓 相关链接

▲我们借鉴了台湾独立音乐人的做法,以小市民、底层或者上海人视角做音乐,歌词都是自己感同深受的,所有歌词都是生活的交谈。

▲摇滚巨星跟表达思想不冲突。每一个有好思想的乐队,都应该成为摇滚巨星,卖白金唱片,这样他们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表达。我真的很希望我们乐队能这样。

▲刚才说,现在做音乐不能养活自己,那么可以去上班嘛。首先保证生活,再去做音乐。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梅二

(文:石剑峰)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3:07,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