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影客网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49|查看: 80|评论: 0

闾丘露薇新书谈偏见

“消除偏见”是闾丘露薇写作此书的题旨之一。在她看来,偏见是不分地域、种族的。

《不分东西》

《不分东西》

继《阿富汗采访手记》、《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之后,媒体人闾丘露薇的时事评述新作《不分东西》1月9日在京首发。与以往惊人快速的写书、出书节奏不同(《阿富汗采访手记》的写作用了十天时间、《我已出发》写了一个月),写作《不分东西》时的闾丘露薇有意放慢写作节奏,试图经由时间的沉淀,在写作中呈现新闻思辨的力量。

《不分东西》无疑是一本转型之作,贯穿着作者由记者向公共知识分子转变的自觉和努力。发布会现场闾丘露薇开门见山谈及对此书的期望:“作为一个记者,总是要从记述的层面向前发展的”,这是在多年前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希望有一天,人们认识我,不再是因为我的勇敢,而是因为我的专业,以及我对事件的观察,最终分享我的观点。”这一转变,源于2003年赶赴伊拉克战场之后。

从“战地玫瑰”到“明星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读解,闾丘露薇希望超越现场的记录,经由价值判断引向深度评述。《不分东西》一书,以2008年至2010年间发生的重点新闻事件入手,通过对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背景的还原和条分缕析,理性梳理从专业媒体到民间声音对新闻事件的不同解读,展现中国和世界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与错位,以及这错位背后所折射的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思维范式。

作者从新闻谈起,但不囿于新闻领域,更在书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呼唤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培养更为宽容、开放、理性的大国心态,引导年轻一代用更包容、更多元的胸怀和视野来思考中国和世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公民。

“消除偏见”是闾丘露薇写作此书的题旨之一。在她看来,偏见是不分地域、种族的,它更多来自对资讯掌握的多少以及用怎样的思维模式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读解。那么,在不停转换的新闻现场、纷繁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如何让感受获得沉淀、尽可能获得较少偏见的观察和认识?

闾丘露薇认为,在资讯难以做到完全的公开和对等的情况下,保持独立的思考,是消除偏见的第一步。在本书的序言中,闾丘露薇写道:“思维是一种乐趣,分享思维的结果,并且愿意因为互不认同而进行辩论,那样的乐趣会更多。但是我们要警惕,资讯缺乏往往导致偏见,而带着偏见的思考以及跟随而来的辩论,往往会导致争吵甚至分成敌我。当思维变成一场战斗,辩论变成了武器,能否停下来反省自问一下,是不是因为,偏见距离自己太近?”

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实性、日常性和个人性的解读是此书的“重头戏”,闾丘露微在对一系列新闻事件的记述或回望里,自然而然地反映着以公民身份对现实进行省思的努力:由“富士康事件”引出的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点的对比、分析,以及闾丘露薇自身对于这一公共事件的思考,而以在香港十年生活为背景写作的《我是香港人》,则在对“天星码头”拆除前香港市民的抗议之举和香港永利街保护始末的叙述中,表达了公民意志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文:周舒)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3:14, Processed in 0.015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