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文青文中而言,黄永玉是个永远的传奇。在李辉笔下,他的人生被浓缩成一部《传奇黄永玉》。但读完你会发现:这不只是黄永玉的传奇,更是一部《中国文艺史1924-1976》。 黄永玉是个永远的传奇 “黄永玉是天才型的,他是我见到的人中最会讲笑话的人,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叙述能力。而且老头儿永远都在工作,现在87岁仍然每天工作8小时。上午写小说,下午画画,晚上聊天,永远闲不住。”在从事名人传记多年、堪称当代中国传记文学第一人的《人民日报》编辑李辉眼里,黄永玉更像一个可爱的小老头,“永远有新的想法,晚上睡前想的是第二天的工作,绝不是回忆往事,内心年轻得跟个孩子一样。” 李辉与黄永玉的交往持续有25年久了,现在只要有空还是要去老人家里看看,一起赏赏荷花,聊聊文学,或者看黄画画。“老头儿画那幅5米长6米高的《荷》时,站着一画就三小时,我们都累得坐下来,他连动都不动,弄梯子上上下下都是自己来做,还说这等于锻炼身体。” 说起这本《传奇黄永玉》的缘起,时间还要拨回20多年前,为了写沈从文,李辉应黄永玉之约共同前往凤凰古城,“老头儿还提议按照沈从文早年漂泊的路线,再在湘西泛舟漫游。他画画,我来写文章,然后一起出书。”虽然构想最终没实现,却在那次连续几日的畅谈中,让李辉做了写黄永玉的决定。 凭借多年当记者的敏感,李辉将黄永玉还健在的小学同学聚到一起,一起回忆印象里小时候的黄永玉。虽然聊了大半天,但其后黄永玉离开大陆十年,这个计划就此搁浅。直到1997年老头儿回京,李辉才再次启动“传奇计划”。 《传奇黄永玉》李辉作品系列 《传奇黄永玉》这本介乎于评传之间的散记,显然不只是讲讲这位小老头的日常生活。书内罗列了大量照片、书信、报纸、大字报等难得一见的史实资料,以黄永玉为点,将笔触铺开到其文艺朋友圈子,甚至某些时期的美术界整体,洋洋洒洒更像是史实巨著,将那些在教科书上寥寥几句带过的历史,剖开呈现。
TO:最近去看过黄永玉吗?老头儿现在状态如何? 去过,几天就要去一次的。昨天去看他正在看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是个节译本,我说我这有全套的,他就让我帮他拿过去。我经常帮他做的事就是找书。黄永玉是很认真的人,写小说时为了一句译文,要买一套书来查。你想他是做木刻出身的,木刻需要多么有耐心啊,一幅版画几千个线条都需要一刀一刀刻下来。到现在还能写米粒大小的字,不用戴眼镜,用毛笔写。读书的记忆力特别好,三岁的故事都记得清清楚楚,读过的小说生动的句子都记得住。所以他愿意在画上题跋,都是些好故事,信手拈来,要不怎么是奇才呢! TO:把他只定义为画家就狭隘了…… 是啊,这个人内涵太丰富了,都知道他是画家,实际他的文学造诣远远超过一流作家。这几年我除了写这个《传奇黄永玉》,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鼓励他把长篇小说写完,就是在《收获》连载的《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 TO:《传奇黄永玉》是从史实求证的角度写的? 是的。比如后半部分近四分之一篇幅写美术界文化大革命风云,不只是他自己,算是发挥我的优势和特长。大概20年前我就开始在潘家园搜寻档案资料,后来陆续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多个地方寻找,现在还在卖旧时资料的网站上找东西。 TO:但传奇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也就结束了,有“卖关子”的嫌疑啊…… 眼前出的《传奇黄永玉》也就是第一卷,1976年之后他的生平与创作,应该是下一卷的主要内容。 TO:不仅黄永玉,萧乾、沈从文、巴金这些文化老人你也很熟悉…… 其实我是1978年进大学的这一代,1982年分配到《北京晚报》做文化记者,专门负责采访这些文化老人,在副刊上开了个栏目叫“居京琐记”,发了200多封约稿信,基本上那时60岁以上的文化老人都一网打荆臧克家、冰心、夏衍、萧乾、冯至等都是我的作者,我还让丁聪配插图。包括吴冠中都算小一辈的。 TO:听说老先生之间偶尔也会老小孩儿似的闹别扭,你会当和事老吗? 是啊,经常的。比如萧乾和沈从文,1933年他们就认识,沈从文算是萧乾的恩师,一辈子两人关系都很好。后来为了点儿大不了的事,上世纪70年代时不再来往了。我总觉得挺可惜的,1988年4月我去看沈从文,把《萧乾传》给他看,因为写时也跟他聊过,他提供了好多资料。我问他,“萧乾要来看你,你让他来吗?”他说“那他要来看我,我怎么能不让他来。”实际上就是同意了。回家后我特高兴,给萧乾打电话,他也非常高兴,还写信告诉巴金。但当时我要去贵州出差,说好两周后回来就和萧乾去沈从文家,但没想到这期间沈先生就去世了……不过后来巴金给萧乾的信、给沈夫人张兆和的信都提到此事,说明最终他们还是和解了。(文:刘思瑶) 《传奇黄永玉》,李辉作品系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7月1日第1版,88元 |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