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影客网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20|查看: 73|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书店之美

导语:去年,《书评周刊》制作了一期“北京书店地理”特刊,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可作为北京爱书人的淘书地图,很实用。近日,一本《书店之美》出版,该书落点在书店的“美”一方面,作者足迹遍及各大中型城市,精选这些城市中美的书店,带读者领略书店的魅力,是一本读来很有美感的书。

《书店之美》

《书店之美》

我在一家书店工作。在书店工作的一大挂念,便是对其他书店的好奇。《书店之美》满足了我卑微的窥视欲,一整个下午坐在咖啡馆里一动不动,脑力和心灵却已把全国各地二十家知名书店游了个遍。

这实在是一本游记。游记的完美目标,无外乎让读者身临其境。就这一点而言,《书店之美》显然做到了。而且,不仅做到了,甚至有点超乎我的需求。

很少见到这么真实、亲切的语言,像友人在茶余饭后与你拉家常。这对写字的人来说是了不起的特质──不会对读者产生居高临下的压迫感,他们的视角便是读者的视角,他们娓娓道来的语句能轻而易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读者想要知道却偏偏在别处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诸如在某家书店喝一杯茶需要多少钱,《书店之美》都告诉你了。

这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同类型书所不屑于写的,然而书店实在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读书也不该成为小部分人的奢侈行为。应该让更多的人发现书店的乐趣,理想主义者会希望是──每一个人。

在这本书里,鲜少提及二十家书店的苦难史或发家史(当然也很少有书店真的“发家”了),那些一成不变、被媒体反复采访过多次的问题并未出现。这正是最微妙又美好的部分~《书店之美》中的二十家书店当下的模样,被永久定格了下来。它们已走过很长的路,未来或许将走得更远,但亦可能某一天便静悄悄地泯灭。于是,在这一刻它们的气味与质感变得独一无二,错过了便再难重见。几位作者是采访者、旁观者,也是亲历者。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记录甚至参与了那些书店的生命,而我们则通过这本书目睹那些。

《书店之美》的意义当然不全在于介绍那二十家店,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些温润雅致,有些坚强独立,行走其中,作者也常常受到不同的启发,进而思考起来,那亦是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很多问题并未深入,也因此不抽象,没有假大空的说教味,令读者感同身受。“嗯,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读书的人大多会忍不住这样感慨。

已经有过许多人写书店,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出版这样的书?我暗自猜想,实在是因为纸张这种原始材料所带来的温暖无可取代吧。就算是我,有机会的话也想写一本拥有自己独特记忆的书,关于书店的书。《书店之美》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街头暗号。

说“不完美”,当然也是有凭有据。这并不是一本野心勃勃的书,许多代表性书店没被记录在内,可以说很不全面,甚至仅仅是冰山一角。但是我想,这本书从未企图成为书店指南或经典手册。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很简单,不过是为了让更多人去了解和喜欢这些书店。

全书由若干位作者分担写成,文字风格难免有不统一之处,从文学角度看,遣词用句也不够讲究,有时不免觉得过于粗放,写作者的主观色彩也太浓了些。假如你也这样认为,不妨转念:一场旅行固然少不了导游精准地背诵解说词,但若希望旅途精彩,这位导游也必须展现个人特点才行。领你进书店的,是《书店之美》的写作者,而真正发现书店之美的,永远只能是你自己。

别担心,你已知道接头暗号是什么。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5:38,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