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影客网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19|查看: 73|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美国20年代的堵车问题

导语: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20世纪20年代以后,自驾车去下城的美国人逐渐增多。《下城:1880-1950年间的兴衰》一书指出,在下层工作的人对美国各城市公共交通长期堵车问题充满不满。但很快,大量小汽车的加入,对下城极其糟糕的交通拥堵状况火上浇油,开车不比走路快成为了普遍情况。

《下城》

《下城》

请注意,当时在美国一些城市启动的民调显示,多数人认为交通问题是私人汽车快速增长造成的,但与之同时,民众又压倒性的反对一些官员、规划师所谓禁止私人汽车进城的政策考虑。美国一些地方政府驱动了对城市道路的改造、拓宽,但并不能实质性的解决拥堵问题,许多美国公民开始认识到:路修得越宽或者新修越多的路,反而会吸引更多的交通量,造成更为严峻的拥堵形势。

美国人想出了一些对策。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纽约“发明”的行人天桥被推广,还有人开始采用高架人行道;针对路口最容易拥堵的特点,他们发明出更完善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洛杉矶还探索出“禁止左转”的规则。交通专家不认同上述探索,他们认为应该将快速交通的规则运用于车辆交通,即首先隔离直行车辆和转弯车辆,其次隔离车辆和步行者,为此发明了立交高架桥、高架高速路。

毫无疑问,快速公交、限高引起争议,改革在得到部分赞同的同时,也招致了一些尖锐的质疑和反对,从而使许多探索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但是,当时看来可能有所遗憾,但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长期视角而言,避免了单一视角和少数人的观点被过度采用,减少了折腾的代价。这即是民主的好处。

⊙ 作者:小巴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5:48,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