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影客网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19|查看: 58|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百味杂陈的印度

导语:在印度,所有的菜肴同时摆在一个大盘子上。不是一道接一道,也不像阅兵,而是所有材料与口味全部重叠摆在一起:一种同时上菜的料理。五味杂陈,不分先后。

《印度札记》

《印度札记》

以上这段话,是墨西哥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在《印度札记》一书中对印度最直观的概括。这位诗人曾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任过两任墨西哥驻印度大使,从而得以近距离观察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印度是中国人出国游清单上比较热门的一项,各种与“灵性”话题有关的知识和实践,也方兴未艾。这让关于“印度”的出版也成为一个专门的潮流。但是这本书却全然缺少猎奇与指南的细节与情趣。相反,这本书有一种延续自十七世纪,一直到二战以前的“旧世界”传统的“东方游记”的气质──同样的对一种异质的文化和社会体制进行全面的深刻的观察和对比。只不过,古典的东方游记,在惊诧之余,总免不了以欧洲标准去评判东方的哲学,毁与誉,都有过了头的冲动,而这本札记的观察与思考要中正平和得多。

这种中正平和也许同作者的墨西哥身份有相当的关系。在以英美为主流的西方文化中,墨西哥自身就往往被看作是一个主流之外的“他者”。这一点,直到今天,我们都能够通过好莱坞大片感受到。墨西哥往往是毒枭、无法无天、乌烟瘴气等等恶劣概念的形象化表达。虽然作者本身是一个在基督教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但也许因为这一点,所以能透过一种双重否定的思维,去以一种区别于所谓“主流”的“东方主义”的视角去观察印度。

所以这本书,无法满足好奇者对细节的渴求。开头部分虽然充满诗人的感性抒情,却对作者在印度的游历泛泛带过,而在之后进入到几乎可与经典学院研究比肩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的专门性探索中间。

说这本书带有经典的东方游记的色彩,也是因为作者在对印度政治体系、文化观念和宗教哲学的表述中间,也充满了作者在这些领域对东西方差异的个人判断。如果一定要以一种一贯制的“中心思想”来阅读的话,也许会觉得这本书有些过于的琐碎和散漫。或者说,从政治,到文化,再到宗教哲学的顺序与“文化背景决定政治”的习惯性预设正好相反。

比如作者在谈到印度哲学的时候曾说:“在印度教哲学传统中完全没有社会公义这种观念。有人辩称‘法’的观念可弥补这种缺失,但我歉难苟同:‘法’是一种道德,不是政治。”但这段讨论并没有直接导向对现代政治选择的必然性论证。同时作者在谈及甘地对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追求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后,却不无感慨地说:“欧洲势力的扩张瓦解了东方社会的律动,它粉碎了时间的形貌及它的过程的意义……如今只要知道魔咒的配方,对每个人而言,古老的魔法都伸手可及。”这完全是对现代“科学至上主义”所带来的社会人文结构乃至生态平衡破坏所发出的悲叹。

作者在全书的结构,以致每部分篇章的组织中,都贯穿着这种印度式的既矛盾又共存的思考方式。也许唯有这一点,才真正体现出这位诗人外交官的精神气质。作者显然对印度所创造的“零”的观念迷恋不已。这种既是这样,又是那样,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唯然当下的纯然意境,显然是其他任何文明中所不曾有的独特魅力。看多了汗牛充栋顶礼膜拜的东方哲学,印度思想或者佛教教义的阐释之后,读读这位客观明了的墨西哥人的描述,确实要更清凉一些。

书中每一章,无论是对印度今日“国家主义”和“宗教哲学”间的矛盾的阐释,还是对印度歌舞音乐和诗歌的研究,都堪称细致入微,同时还没有学院研究的那一派沉重气息。这种结构方式,只有通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真切体会。俗务缠身的阅读者,也完全可以抽出其中任何一个章节,完成单一维度的增广见闻。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3:22,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