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客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影客网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2:18|查看: 51|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青年情结与精神家园

导语:“你们起来呀!依靠这个组织,我们唤醒民众、整肃腐败、抵抗外侮,复兴我中华民族!”70年前,一个叫滕杰的青年在发起“蓝衣社”时这样呼喊着。在这种呼声的感召下,一大群黄埔菁英聚集起来,短短几年时间,他们聚拢了50万青年,成为中华民国最声势浩大的青年运动。

《蓝衣社》作者:丁三

《蓝衣社》作者:丁三

他们大多出身苦寒,身兼传统与新式教育,以天下兴亡、涤荡人心为己任,“蓝衣社为这群野心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在发起蓝衣社的最初岁月,在被统称为“十三太保”的几十名蓝衣社魁首中,可能没有人能够想象,他们的最终命运,是分化成三青团和军统局,更没有人能够想象,他们中成就最大的一个人,是出身最卑微、声名最狼藉的黄埔六期“小字辈”戴笠。

那些最意气风发、代表了那一代青年的人却纷纷尘归尘、土归土,湮没在了民国的纷杂历史中,只有戴笠和他的蓝衣社特务处异军突起,改组为声势显赫、沸沸扬扬的军统局,并被视为蓝衣社最主要的遗产。

这是历史的吊诡处,是令人悲喜交集、一言难尽的历史悲剧。或许,这也是所有青年的共同归宿?灿烂的青春、闪亮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扑面而来的则是庸俗世故、暮气沉沉的现实生活。

《蓝衣社》的写法,或可归入为目前在西方最主流的“非虚构写作”,它在中国大陆或还被认为是“纪实文学”,但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却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记者的普遍共识;更重要的教诲是,对所描写人物、所描写时代的深沉命运关注。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展示原创影像,结交优秀影客
Phoer 『影客』网的域名释义:Pho-:影像,-er:家,pho(-to-graph-)er:影客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3:40,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